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中应用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组织基质(SIS)补片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在TAPP疝修补术中使用SIS补片治疗21例腹股沟疝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情况,手术时间为33-62min,平均(44±8)min;住院时间2-7d,平均(3.5±1.5)d;术后2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2-4分,平均(2.6±0.9)分;术后出现低热1例;血清肿3例;未出现切口感染、肠梗阻及其他严重并发症。21例患者均获随访,术后随访时间为10-23个月,平均(13±4)个月,无术后慢性疼痛及异物感,无复发患者。结论腹腔TAPP疝修补术中应用SIS补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它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舒适性好等优势,且不增加术后复发风险,特别适合年轻有生育要求的腹股沟疝患者。

  • 标签: 腹股沟 腹腔镜 经腹腹膜前疝修补 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补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性小肠梗阻患者临床及X线诊断特征,强化小肠梗阻病症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46例病患临床资料。采取临床诊断方法对患者小肠梗阻性质作初步判断,结合X线征象诊断对梗阻性质、梗阻部位、梗阻程度作进一步分析,观察患者腹部立卧位片。结果46例患者均为单纯性小肠梗阻,经临床诊断与放射诊断分析,对梗阻部位及程度作出明确辨别后转临床治疗康复。结论因单纯性小肠梗阻病因不同,患者临床表现及X线征象也存在不同,以科学的射线诊断分析方法,实施患者腹部立卧位片检查,能够保证检查涵括患者全腹部,更加准确的判别患者梗阻部位、性质及程度,便于实施单纯性小肠梗阻患者临床定向治疗。

  • 标签: 单纯性小肠梗阻 临床诊断 X线 分析
  • 简介:目的构建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材料并用于修复大鼠腹壁缺损,与美国强生公司的ULTRAPROTM补片对比,观察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材料(SIS)修复大鼠腹壁缺损后的大体效果及局部炎症反应。方法按照文献中报道的方法制作SIS材料并修复大鼠腹壁缺损(S组),并与美国强生公司的ULTRAPROTM补片(P组)进行对比,于术后3、8周取材,观察并评估2组大体修复效果及修复材料-肌肉交界处局部炎症反应。结果术后3周,SIS材料大体外观类似肌肉筋膜组织,缺损修复区域材料增厚;HE染色可见S组与P组大鼠腹壁缺损的修复区域均伴有炎症细胞浸润,SIS部分降解,部分胶原组织生成。术后8周,SIS材料边缘模糊不清,与周围正常肌肉筋膜组织相融合,缺损修复区域组织增厚明显;S组局部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SIS进一步降解,大量排列紧密、有序的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术后3周及8周,P组炎症细胞浸润的程度均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IS材料修复大鼠腹壁缺损,效果显著,局部炎症反应轻微,并能够促进胶原组织增生。

  • 标签: 腹壁 修复 炎症反应 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材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绞窄性肠梗阻临床并不少见,其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加之基层医院没有CT等影像检查,因此常常在肠道坏死后出现典型腹膜炎表现和全身情况严重变化时,才行手术探查。故手术可能切除较长的坏死肠袢,甚至切除的长度足以给患者带来短肠综合征。如何早期诊断及时手术,以避免或减少肠袢的切除,最大限度地避免肠坏死及其所带来的危害。

  • 标签: 绞窄性小肠梗阻早期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患儿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整理收集我院收治的3例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患儿,采取以中链三酰甘油酯饮食为主导的肠内营养支持和以静脉高营养为主的肠外营养支持。结果3例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患儿水肿基本消退,低蛋白血症得以纠正,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长期随访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良好。结论正确使用调节肠道菌群药物促进肠功能康复;积极做好护患沟通,提高患儿和家长的就医依从性;同时做好健康教育和出院随访等有针对性护理。

  • 标签: 儿童 淋巴管扩张 小肠 护理
  • 简介:目的提高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率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6例原发性小肠肿瘤(不包括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原发性小肠肿瘤发病年龄40岁以上者占845%,良、恶性肿瘤之比1∶63.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腺癌(48例)、恶性间质瘤(27例)和恶性淋巴瘤(20例),恶性肿瘤的直径大于良性肿瘤.隐性失血、隐匿消瘦、脐周隐痛("三隐"症状)是小肠肿瘤的最常见表现.术前拟诊率为759%,确诊率为621%,术中肉眼判定性质正确率为922%.16例良性病变施行病变肠管和对应系膜切除.100例恶性肿瘤有57例施行小肠肿瘤根治、转移病灶切除,13例施行小肠肿瘤切除的减瘤荷手术,余行姑息手术.70例肿瘤切除标本中52例发生淋巴转移,14例出现远处转移.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是较少见的消化道肿瘤,应对"三隐"症状予以足够重视,上消化道内检查、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有助于小肠肿瘤的诊断,对性质判断困难的小肠间质瘤和一些少见肿瘤施行根治性切除也是一种可取的方法.

  • 标签: 原发性小肠肿瘤 诊断率 治疗 临床病理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00年来诊治的原发性小肠肿瘤33例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中良性肿瘤8例,恶性肿瘤25例,位于十二指肠2例,空肠13例,回肠1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包块、肠梗阻、消化道出血、肠穿孔等,33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前诊断率为51.6%(17/33)。术前确诊率低,如合并腹部包块,B超及CT较易诊断。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极为困难,当明确诊断时,多数恶性肿瘤已经有转移。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应用炭末推进法研究发现,小半夏汤能促进正常状态下小鼠的小肠推进运动,并能改善由左旋麻黄碱、多巴胺引起的小肠推进减慢,而对芬氟拉明引起的小肠推进功能减弱无效,提示小半夏汤对小肠功能的促进作用可能与多巴胺系统和肾上腺素系统有关.

  • 标签: 小半夏汤 小鼠 小肠推进运动 多巴胺 左旋麻黄碱 芬氟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