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对剖宫产手术前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105例妊娠期阑尾炎孕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术前进行心理疏导,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孕妇入院时与手术前焦虑心理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入院时SAS评分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时与手术前S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入院时与手术前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前SAS评分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疏导可明显改善剖宫产孕妇术前的焦虑心理,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理疏导 剖宫产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1年收治的378例产妇进行研究,比较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组、医学指征剖宫产组以及自然分娩组产妇本人及新生儿的结局。结果非医学指征剖宫产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医学指征剖宫产新生儿羊水吸入综合征和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对于产妇和新生儿均有影响,应合理掌握剖宫产的医学指征,严格控制剖宫产率。

  • 标签: 非医学指征 剖宫产 产妇 新生儿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剖宫手术之后选择二次妊娠的孕妇,探讨二次妊娠的方式,以及这种手术方式对母婴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的200例剖宫手术之后进行二次妊娠的孕妇,对这些患者的分娩方式和术后对母婴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统计。结果200例孕妇中间,直接选择剖宫产分娩方式的孕妇有34例,选择阴道试产方式的孕妇有166例,在166例阴道试产的案例之中,其中成功数为117例,成功的概率是70.5%,剩下的49例没有成功,对这200例孕妇术后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从孕妇的出血量和住院费用以及住院时间来看,阴道试产组的各项指标均比剖宫产孕妇的低,即P<0.05,其中,从子宫破裂和新生儿窒息这两个方面来进行观察,我们便会发现,选择阴道试产方式孕妇的指标要明显高于剖宫产方式孕妇的指标。结论对选择两种分娩方式的孕妇进行比较,我们便会发现,阴道分娩不仅安全有效,也更加的经济实惠。

  • 标签: 剖宫产手术 再次妊娠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在产妇剖宫产中应用横式切口,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到2015年四年间收治入院的8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产妇设置为观察组,中采用横式切口,另一组产妇中采用纵式切口与观察组形成对照.对比两组产妇在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中出血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美观性满意度上的区别.结果观察组产妇在各项相关指标上临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产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剖宫产中采用横式切口,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中出血量和术后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美观性满意度提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剖宫产;横式切口;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13-01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以及处理对策,为降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提供参考。方法对在本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行剖宫产手术的896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896例剖宫产产妇术后32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3.57%;患者的年龄、BMI指数、夏季产妇、合并糖尿病、4人病房等因素与切口感染有着极大的相关性(P〈0.05);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手术类型,胎盘早破,切口大小等因素也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有着极大的相关性(P〈0.05);围手术期是否进行预防性用药、是否用抗菌药物对切口进行冲洗以及术后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等也与腹部切口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是多因素的,对于提高孕妇对感染的自身认识、加强产前指导、围手术期及术后积极用药预防、术前控制产妇血糖以及身体指数等可以有效的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对减少医患矛盾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剖宫产 切口感染 病因 预防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剖宫产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4年12月我院收取的剖宫产产妇89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护理干预后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P<0.01);护理干预后,观察组HAMA评分、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剖宫产产妇护理满意度为93.3%,显著地高于对照组的72.7%(P<0.01)。结论在剖宫产产妇中,加强护理后心理护理,可有效地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剖宫产 心理护理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临床护理措施,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对剖宫产术后100例产妇加强母乳喂养护理,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97例实现纯母乳喂养,3例行非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率达97%。结论加强产前母乳喂养宣教护理,术后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剖宫产术后的纯母乳喂养率及乳汁分泌。

  • 标签: 剖宫产 母乳喂养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332-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剖宫产病例683例,其中2011年319例为对照组,2012年364例为实验组;对照组按常规产科护理要求实施护理;实验组通过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分析,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两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产妇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 标签: 产科 临床 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2-0083-01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类型子宫下段剖宫产疤痕妊娠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以达到保留生育功能,减少出血,减少对患者的创伤.方法对象选择2009年9月—2015年7月在我院妇科收治的子宫下段剖宫产疤痕妊娠患者83例.诊断方法为彩色多普勒阴道超声检查、妊娠试验.误诊例数为1例,误诊率为1.2%.结果82例有效诊断的患者,56例行微导管超选择子宫动脉非永久性栓塞,术后24-72小时行清宫;15例行经腹病灶切除+子宫修补;3例经阴道病灶切除+子宫修补;3例经腹腔镜病灶切除+子宫修补;药物治疗5例;直接行清宫一例(误诊病例).讨论83例病人均得到有效治疗,保留了生育功能.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法,可以使子宫疤痕妊娠得到有效的治疗.关键词剖宫产;疤痕妊娠;超选择子宫动脉非永久性栓塞中图分类号R7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0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临床上剖宫产手术治疗后瘢痕妊娠疾病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加,威胁着患者的身体与心理健康,同时对患者的家庭和谐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致力于对该疾病治疗方法的研究中,以便于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本文中首先介绍了剖宫产手术后瘢痕妊娠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与治疗的现状,其次介绍了剖宫产手术后瘢痕妊娠患者的治疗研究进展,最后阐述了在剖宫产手术后瘢痕妊娠患者治疗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治疗方法与效果的展望。

  • 标签: 剖宫产 瘢痕妊娠 现状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剖宫产产妇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之间进行剖腹产的120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则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成效。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程、术后排气时间、产后疼痛评分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应用优质护理模式的成效显著优于长谷护理,能够改善手术效果、降低疼痛评分,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 剖宫产 产妇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干预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产妇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的不同,将2013年4月~2013年10月期间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42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11月~2014年4月期间行围手术期舒适护理的42例产妇作为观察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产妇术前、术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并对比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62%,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可取得较好效果,可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质量,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剖宫产 舒适护理干预 心理状态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孕妇使用高频超声仪器进行检测,观察、统计其再次妊娠时子宫下段的肌层厚道的数值,研究这种方法对孕妇选择分娩方式上存在指导性的意义。方法由我院医师对2012年-2014年本院收治的56例再次妊娠的孕妇进行对比分析,将以上的孕妇分为两组,甲组为经历过剖宫产史的孕妇(36例)、乙组为没有经历过剖宫产史的孕妇(20例)。把甲组分配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在怀孕期间都由医护人员使用高频超声仪器进行了子宫下段肌层厚度的测量。结果经过孕期测量后我们发现,在怀孕的第37周到39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孕妇子宫下段的肌层厚度都要比在第31周到33周的时候测量结果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结果还发现36例次剖宫产孕妇在两次测量时的子宫下段肌层厚度都要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研究发现以往有过剖宫产历史的孕妇在此妊娠时子宫下段的肌层会明显的变薄,在临床中使用高频检测仪对孕妇进行检查,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 标签: 剖宫产 孕妇 再次 妊娠 子宫下段肌层 厚度分析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513-0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在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30例患者分成两组,采用常规治疗法治疗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消炎生肌膏治疗15例观察组患者,对比两种方法的疗效异同。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对照组的丙级愈合率为20.0%,乙级愈合率仅为33.3%,甲级愈合率仅46.7%。观察组的丙级愈合率仅为6.7%,乙级愈合率仅为13.3%,甲级愈合率高达80.0%。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情况显然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仅为80.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可达10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然优于对照组。两组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消炎生肌膏治疗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愈合效果好,恢复较快。

  • 标签: 剖宫产术 切口脂肪液化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顺产与剖宫产对泌乳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8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156例产妇,按不同分娩方式分成两组,在产后7d、42d随访其母乳喂养情况,并作相关比较分析。结果剖宫产分娩者泌乳量减少(P<0.01),母乳喂养率低。结论顺产对于产妇来说,可以增加泌乳量,提高母乳喂养率,建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孕妇尽量选择顺产方式生产。

  • 标签: 顺产 剖宫产 泌乳量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分析,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下半年与2013年下半年在我院实施剖宫产手术的患者,共20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3年下半年的剖宫产手术患者设为干预组,对其在围手术期间实施药物干预措施;而将2012年下半年的剖宫产手术患者设为非干预组,即患者在围手术期间不实施药物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在围手术期间的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及患者平均抗菌药物的使用费用,并进行分析。结果干预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状况明显优于非干预组,其更具使用合理性;干预组患者平均抗菌药物的使用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且2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围手术期患者实施药物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更具有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围手术期 抗菌 药物使用
  • 简介:目的研究母亲不同分娩年龄分组与剖宫产比率的关系,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取样实况调查方法,本课题组于2005-2006年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开展了8141例不同胎龄新生儿体格发育指标现场测量,并对产妇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现场调查。按母亲分娩年龄(19~38岁的每一岁)分组,研究分析各分娩年龄组剖宫产比率。结果剖宫产总平均比率为31.2%(2544/8141);18岁剖宫产率最低,为18.2%,从19~38岁剖宫产率不断攀升,37岁组、39岁组剖宫产率为47.2%、44.9%,分别为剖宫产率的最高和次高。总平均母体因素、胎儿因素、社会因素占剖宫产的构成比依次为29.6%(754/2544)、19.5%(496/2544)和50.9%(1294/2544)。母体因素的构成比伴随分娩年龄增大而增大,而胎儿因素、社会因素的构成比却伴随分娩年龄增大而减少。结论母亲分娩年龄增大伴随着母体危险因素的增大,成为剖宫产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 标签: 分娩年龄 剖宫产率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