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蒙药乌兰温都苏十一味丸治疗不稳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不稳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兰温都苏十一味丸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心电图和血脂变化。结果经t检验,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时间,硝酸甘油用量的减少、心电图的改善和血脂的降低指标上,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对照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69.76%,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90.91%,经χ2检验,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药乌兰温都苏十一味丸能缓解、缩短或消失不稳型心绞痛,改善心电图,降血脂,是治疗不稳心绞痛的理想药物。

  • 标签: 蒙药 乌兰温都苏十一味丸 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波立维联合针灸治疗不稳心绞痛期间实施护理,从而根据护理疗效总结护理方案。方法对比分析法是将应用波立维联合针灸治疗不稳心绞痛患者期间实施护理措施的效果与未实施护理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从而比较治疗的不同疗效的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1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不稳心绞痛患者实施波立维联合针灸治疗的方案,其中按照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比较组与观察组,比较组的患者仅接受波立维联合针灸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接受波立维联合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护理,从治疗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相较于比较组患者而言,治疗疗效要好很多,患者心绞痛程度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缓解。结论对不稳心绞痛在治疗基础上实施护理,有利于患者有效配合治疗方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了恢复期,缩短了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波利维联合针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在不稳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8例不稳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结果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与观察组相比,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了解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不稳性心绞痛患者治疗效果,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人性化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不稳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不稳心绞痛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和红花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及心电图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不稳心绞痛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波立维联合针灸治疗不稳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不稳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抗凝,抗血小板,硝酸酯类,受体阻滞剂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上波立维和针灸,疗程8周。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53.3%,治疗组总有效率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波立维联合针灸治疗不稳心绞痛临床效果好,防止心肌梗死的发生,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波立维 针灸 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半髋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股骨颈不稳骨折的老年患者,41例行半髋关节,45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分型及合并症等临床资料均匹配。结果半髋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均低于全髋关节置换组,而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低于全髋关节置换组。结论全髋关节置的治疗效果优于半髋关节置,但对患者创伤较大,临床上应综合评估患者来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案。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 半髋关节置换 Harris 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不稳心绞痛患者应用肌钙蛋白T检验对其预后进行评估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59例我院收治的不稳心绞痛患者,化验所有患者血浆肌酐蛋白T(CTnT)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对化验结果进行记录,分析心脏病变与CTnT以及CK-MB相关性。结果CTnT阳性组共计9例患者出现心脏病变,总发生率为23.08%,CTnT阴性组共计2例患者出现心脏病变,总发生率为10%,2组心脏病变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K-MB阳性组共6计例患者出现心脏病变,总发生率为18.75%,CK-MB阴性组共计5例患者出现心脏病变,总发生率为18.52%,2组心脏病变发生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心绞痛患者应用肌钙蛋白T检验诊断特异性明显较肌酸激酶同工酶高,可对患者预后进行有效判断。

  • 标签: 肌钙蛋白 T 检验 不稳定型心绞痛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讨温阳化浊法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3年07月-2015年09月本院收治的110例不稳心绞痛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性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肠溶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不稳心绞痛,治疗组则采用温阳化浊法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的频率和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体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心绞痛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心绞痛持续时间和程度亦然(P﹤0.05);对照组不稳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1±6.7,治疗组为92±8.7,两组数据对比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t=6.014)。结论温阳化浊法联合阿司匹林是治疗不稳心绞痛的有效方法,能够降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持续时间,能够快速改善心绞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温阳化浊法 阿司匹林 不稳定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均选自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2011年09月~2014年03月的,不稳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4例,其中属于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组46例,PFNA组8例,不稳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Evans-Jensen分型的ⅡB、Ⅲ两型。两组术后随访时间均不少于12个月(平均14.3个月)。结果术后卧床时间人工半髋关节置换平均11.25±3.32天,PFNA治疗平均15.13±4.85天,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的平均为85.85±3.21,采用PFNA治疗的平均为79.32±5.59,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在术后卧床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优于PFNA治疗。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不稳定型 人工半髋关节置换 PFNA
  • 简介:目的评价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不稳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及动力髋螺钉(DHS)组。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术中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PFNA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DHS组(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和DHS组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2.5%和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5%(5/40)和28.1(9/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不稳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手术方法。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不稳定型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 作者: 程桂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1-11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1期
  • 机构: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疾病,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有进展至心肌梗死的高度危险性,应予以高度重视。以往我们单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近期在应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加用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取得良好的疗效。下面是对两种方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的疗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不稳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达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症状发作频率明显较对照组少,每次持续时间更短,各项心功能指标改善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心绞痛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心绞痛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分析。方法对临床2012年以来收治的不稳心绞痛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0例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显效23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3.3%。结论对不稳心绞痛治疗的最初目标是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对其短期发病率和病死率的风险进行分级。危险分级后的处理目标包括消除缺血发作、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和死亡。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肌梗死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为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5例老年患者中,男性14,女11例,年龄70~88岁,平均83.2岁。骨折按Evan分类12例Ⅲa型,10例Ⅲb型,3例Ⅳ型,结果12~24个月后的随访,平均手术时间80分钟(60~125),术中出血350毫升(250~700),术后Harris评分1,18例优,4例良,3例可,优良率88%。25例术后无髋关节疼痛、骨折和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可以减少骨折的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老年不稳粗隆间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 人工股骨头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心绞痛疗效。方法100例不稳心绞痛患者随机分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肠溶阿斯匹林治疗,治疗组以前者为基础再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配伍化学药品治疗不稳心绞痛能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持续时间及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标签: 银杏达莫注射液 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稳心绞痛护理中优质护理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收治的38例不稳心绞痛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平均分配原则将所有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以常规护理的方式对对照组19例研究对象进行护理,以优质护理方式对观察组19例研究对象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经常规护理及优质护理后其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不稳心绞痛患者的护理中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可推广应用。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