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心绞痛临床护理方法与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不稳心绞痛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经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经系统综合护理。再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总有效率上,两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稳心绞痛患者经常规治疗与综合系统护理,可有效改善心绞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护理 体会
  • 简介:目的探讨幼儿不稳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例幼儿不稳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1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13、16个月;致伤原因均为汽车碾压伤.损伤情况:1例女性患儿右髂骨骨折、右耻骨上下支骨折、左骶髂关节脱位,伴有失血性休克和右股骨转子间骨折;另1例男性患儿耻骨联合分离,左髂骨骨折,伴有左股骨干骨折.2例患儿骨盆骨折按Torode-Zieg分型均为Ⅳ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分别为5、18d.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本组2例患儿手术时间分别为300、360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00、400mL.2例患儿术后分别获48、19个月随访.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标准评定:2例均为优.2例患儿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0、12周.末次随访时Majeed评分分别为91、95分,疗效评定均为优.末次随访时2例患儿双下肢均等长,行走无疼痛,下肢无旋转,步态良好.结论儿童骨盆骨折临床并不多见,<2岁的幼儿更是极其罕见.对于移位明显且伴有耻骨联合分离及骶髂关节脱位的幼儿骨盆骨折患者,尽早行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骨盆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骨盆骨折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300例不稳骨盆骨折患者病历资料,分为保守治疗组手术组,各150例,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根据Majeed骨折评价标准评定,保守治疗组优良率为54.7%,手术组患者优良率为90.7%,手术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不稳骨盆骨折手术治疗效果较好,通过正确的手术复位,合理的内固定可有效固定骨折,显著提高治愈率。

  • 标签: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心绞痛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心绞痛患者48例进行分析讨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以及心电图改变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有效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恢复接近正常值,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不稳心绞痛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的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加快患者治愈速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心绞痛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2013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不稳心绞痛患者3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经治疗,显效23例,改善6例,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高达96.6%,无效1例。结论不稳心绞痛的治疗目标是控制心肌缺血发作和预防急性心肌梗死。通过药物治疗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和减轻心肌的耗氧,同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和减轻心肌的氧耗,同时积极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临床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5例不稳心绞痛患者临床内科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不稳心绞痛患者,显效13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100%。结论控制心肌缺血发作和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常规药物治疗主要目的是控制心绞痛的发作。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不稳骨盆骨折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05月—2013年05月不稳骨盆骨折患者68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骨折患者分为C1组(干预组34例)与C2组(对照组34例)。针对C2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针对C1组患者给予必要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骨盆骨折患者完成护理后的临床效果表现。结果在焦虑程度以及抑郁程度的表现方面,C1组优于C2组患者极其明显(P<0.05)。在临床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方面,C1组低于C2组患者极其明显(P<0.05)。结论针对不稳骨盆骨折患者,对其给予必要的护理干预,可以成功缓解患者内心产生的焦虑感以及抑郁感,患者临床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也得到了极其显著的降低,成功提高了患者临床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高龄不稳心绞痛(UA)患者药物保守治疗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30天临床效果,探讨超高龄UA患者PCI合理应用策略。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2年1月我院80岁以上UA患者病历,按UA诊断标准、造影检查示病变冠脉至少有2支血管狭窄≥70%,排除入选前诊断晚期肿瘤、心功能≥(NYHA)III级、肾功能衰竭期以上、不能耐受长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纳入共88例,年龄80至87岁,对照组药物保守治疗患者48例,平均年龄82.2岁,观察组PCI患者40例,平均年龄为81.7岁。随访1月内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梗死及猝死例数,症状缓解时间。结果1月内治疗总有效率80.86%,观察组有效率90.00%,对照组有效率72.80%,两组治疗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超高龄不稳心绞痛患者早期干预有效,超高龄UA患者PCI治疗效果近期30天内优于药物保守治疗。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超高龄老人 介入治疗 近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高龄不稳心绞痛(UA)患者药物保守治疗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长期临床效果,探讨PCI在≥80岁UA患者中的合理应用策略。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2年1月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80岁以上UA患者病历,按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共入选92例,失访3例,年龄80至87岁。药物保守治疗(对照组)48例,PCI(观察组)40例,随访2年因心绞痛再次住院次数、月均心绞痛发作次数、发生心梗例数、再次血运重建术、心因死亡例数、全因死亡例数及长期药物治疗依从性。结果长期随访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1)。结论超高龄UA患者PCI与药物保守治疗长期效果无差别。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超高龄老人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尤尼舒)、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心绞痛的治疗疗效。方法96例不稳心绞痛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严格内科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疗程为1周,同时口服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长期服用。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3.3%,总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率27.8%,总有效率72%。两组比较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三个月,对照组有3例发生心肌梗死,治疗组无一例发生心肌梗死,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辛伐他汀联合应用,能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可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辛伐他汀 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50-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不稳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不稳心绞痛患者进行讨论分析,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一组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不稳心绞痛患者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增加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发病时间以及发病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不稳定型心绞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重建锁定接骨板治疗复杂不稳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重建锁定接骨板治疗复杂不稳髋臼骨折25例,术后进行科学的功能锻炼。随访6~12月,平均8.3月。结果本组所有25例骨折均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5.5月。髋关节功能均恢复正常。髋关节功能优23例,良2例。无断板、断钉、退钉及感染,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周围神经血管损伤的并发症。结论重建锁定接骨板可塑形便于更好固定骨折,且固定牢靠。故重建锁定接骨板可应用于复杂不稳髋臼骨折的治疗。

  • 标签: 复杂不稳定型髋臼骨折 骨折内固定 重建锁定接骨板
  • 简介:目的观察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对不稳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浓度的影响.方法将5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不稳心绞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法舒地尔治疗组.常规治疗组(n=28)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断药、他汀类药物、硝酸酯类和钙离子拮抗剂等);法舒地尔治疗组(n=3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60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每天1次,静脉注射14d.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其血浆中hs-CRP和IL-1浓度.结果法舒地尔治疗组治疗14d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hs-CRP和IL-1浓度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火0.05);但法舒地尔组改变较常规治疗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可能通过阻止组织因子的表达和凝血酶的形成,抑制粥样硬化病变的炎性反应,从而稳定斑块,减少急性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心绞痛 不稳定型 高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1 RHO激酶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心绞痛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9例不稳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手段治疗;治疗组加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10%,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生化指标和CRP、TIB均得到显著改善,和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同期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心绞痛疗效确切,值得推广采用。

  • 标签: 瑞舒伐他汀,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52-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用于不稳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2例不稳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单纯采取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副作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1.55%,对照组为60.56%,观察组的心绞痛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72,p<0.05)。观察组心绞痛持续时间改善例数以及心电图检测ST-T段改善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用于不稳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更显著,症状改善更加明显,心电图恢复更加接近正常水平,值得临床上的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阿司匹林 低分子肝素钙 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尔硫卓治疗不稳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2-2013.02期间在我院采用地尔硫卓治疗的80例不稳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适量调整用药后,显效46例,有效28例,无效6例,有效率92.5%;用药后窦性心动过缓出现3例,低血压出现2例,减量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地尔硫卓能够有效降低心肌耗氧,增加冠脉血供,改善微循环,保护心肌,临床效果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地尔硫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心绞痛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分析。方法对临床2012年以来收治的不稳心绞痛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0例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显效23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3.3%。结论对不稳心绞痛治疗的最初目标是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对其短期发病率和病死率的风险进行分级。危险分级后的处理目标包括消除缺血发作、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和死亡。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肌梗死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6例冠心病不稳心绞痛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18例,对照组1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在次基础上应用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两组患者都15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