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类1分类(Class Ⅱ division 1,CⅡ1)牙弓变化,分析变化部位和程度以及该变化与矢状向、垂直向异常的相关性,探讨CⅡ1牙弓横向变化的特点。方法选患者80例,男39例,女41例,平均年龄(22.6±5.5)岁。实验组:CⅡ1共60例,依据下颌平面角(FMA)分为高角组、均角组和低角组,每组20例;对照组:安氏Ⅰ类骨性Ⅰ类(Class Ⅰ,CⅠ)均角。每组20例。拍摄锥形束CT,使用Minics 18.0对上下颌尖牙至第二磨牙的牙弓相关指标进行测量、统计及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高角组上下颌牙弓宽度狭窄[上颌第二磨牙:U7FA=61.45±3.47 mm,P=0.0076;上颌第一磨牙:U6FA=(56.65±4.61) mm,P=0.0371;上颌第二前磨牙:U5FA=(50.28±3.18) mm,P=0.0044;上颌第一前磨牙:U4FA=(43.4±4.44) mm,P=0.0059;下颌第二磨牙:L7FA=(58.7±3.4) mm,P=0.0029;下颌第一磨牙:L6FA=(53.32±2.47) mm,P=0.0001;下颌第二前磨牙:L5FA=(45.21±2.83) mm,P=0.0077;下颌第一前磨牙:L4FA=(37.71±2.19) mm,P=0.0008],均角组上颌牙弓宽度狭窄[上颌第一磨牙:U6FA=(56.31±2.39) mm,P=0.0005;上颌第二前磨牙:U5FA=(51.66±2.17) mm,P=0.043];随着面高的增加,牙弓宽度越狭窄(上颌第二磨牙:U7FA,P=0.031;上颌第一磨牙:U6FA,P=0.016;上颌第二前磨牙:U5FA,P=0.003;上颌第一前磨牙:U4FA,P=0.001;下颌第二磨牙:L7FA,P=0.002;下颌第一磨牙:L6FA,P=0.000;下颌第二前磨牙:L5FA:P=0.006;下颌第一磨牙:L4FA,P=0.002)。2.牙弓宽度与ANB角、FMA角呈负相关,其中与FMA角负相关更明显(上颌第二磨牙:U7FA r=-0.460,P=0.0492;上颌第一磨牙:U6FA r=-0.447,P=0.0483;上颌第二前磨牙:U5FA r=-0.473,P=0.0354;上颌第一前磨牙:U4FA r=-0.493,P=0.0271;下颌第二磨牙:L7FA r=-0.504,P=0.0234;下颌第一磨牙:L6FA r=-0.517,P=0.0478;下颌第二前磨牙:L5FA r=-0.682,P=0.0009;下颌第一前磨牙:L4FA r=-0.448,P=0.0286)。结论1.与CⅠ相比,CⅡ1低角上下颌、均角下颌无牙弓宽度的改变,CⅡ1均角上颌、CⅡ1高角上下颌均出现明显狭窄,随着面高的增加,狭窄的程度越大。2.CⅡ1牙弓宽度可能与垂直骨面型呈负相关,与矢状骨面型呈弱的相关性,垂直向异常对横向宽度的影响要大于矢状向,垂直向是优先考虑的因素。3.CⅡ1牙弓宽度变化可能与功能状态。

  • 标签: 安氏Ⅱ类1分类 牙弓宽度 成人 横向宽度
  • 简介:摘要超抗原是一类由细菌、病毒等产生的具有强丝裂原活性的外毒素,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结合,刺激T细胞产生并释放大量的促炎细胞因子,在极低浓度下即可刺激机体产生超强免疫应答,是迄今发现的最有效的T细胞丝裂原。链球菌超抗原在链球菌感染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促进链球菌的定植、增殖和传播。深入研究链球菌超抗原生物学特性对了解链球菌致病机制、预防和治疗链球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链球菌超抗原的分类及特点、致病机制与开发应用等相关研究进展,为临床认识和深入研究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 标签: 超抗原 链球菌 生物学特性 致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品合理分类及监管制度降低药房差错率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期间药房处方500份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药房管理,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药房处方500份为观察组,采用药品合理分类及监管制度,均由20名药房工作人员参与,对两组药房差错率及药房管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差错发生率为1.80%,明显较对照组4.80%低(P<0.05);观察组在药品保存、药物分类放置、药房环境等管理质量方面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药品合理分类及监管制度可降低药房差错率,也能提高药房管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药品合理分类 监管制度 药房 差错率
  • 简介:【摘要】在现代医疗行业为保证国民能够接受高质量医疗服务,不仅要从强化医疗技术上着手,更要站在药品给予质量上提升其作用效果,除人类之病痛,护体魄之健康。故而针对此类问题,医疗界相关管理部门为从药品上保证人民群众就医治疗条件,提出了一系列药品监督管理机制和药物效果管控规定,让其作为必要执行手段控制药品质量。药品检验作为监督管理机制的重要推广步骤,此项工作的质量和作用效果直接影响了药品的整体监督管理成果。因此必须将药品检验环节落实在具体的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当中,对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全生命周期进行把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药品分类 管理制度 医院药剂科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护理应用前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时间为2020~2021年,均接受护理,随机数字表法设计两个组别,各25例。对照组未接受前急救护理,观察组行院前急救护理。比较:(1)急救指标(昏迷时间、评估病情时间、静脉通路建立时间)。(2)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1)观察组急救指标较对照组所用时间更短(P

  • 标签: 重度颅脑外伤 院前急救护理 急救指标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提呼吸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前急救的应用有效性。方法:急诊危重症患者取样62例,入院时间2019年10月~2021年4月,顺序编码分组,行常规前急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微信平台在跨区压力性损伤护理的应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为时间基准,在我院所有跨区压力性损伤患者当中,随机收集6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和主体,将其按照“动态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患者。前者采用电话、电子邮件作为交流工具,后者采用微信平台作为交流工具,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微信平台在跨区压力性损伤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合在临床进行实施和开展。

  • 标签: 微信平台 跨院区 压力性损伤 护理 应用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在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期间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前急救急危重症为观察对象,之后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原则为依据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前急救护理,观察组接受预见性护理,对比干预后两组患者急救时间、意外事件发生率、抢救成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病情评估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总抢救时间分别为(2.46±0.84)min、(10.32±2.57)min、(28.57±3.58)min、(4.85±0.64)min、(19.73±2.31)min、(43.25±6.53)min,两组对比结果差异相当显著,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6.00%、2.67%,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82.67%、93.33%,两组对比差异相当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观察组满意度分别为82.67%、96.00%,两组对比差异较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期间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者病情评估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及总抢救时间,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与死亡率,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可加强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院前急救 急危重症 转运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实施前急救的救治效果以及对并发症等情况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开始时间为2018年5月、结束时间2021年5月,随机抽取此期间我院收治的急诊胸痛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组的原则是入院的前后顺序,前30例患者对其实施前监控模式,将其纳入对照组,后30例患者对其实施前急救模式,将其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发病至确诊时间和住院时间等临床抢救指标以及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重度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病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发病至确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20.00%,观察组明显较低。结论: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实施前急救可显著缩短发病至确诊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胸痛 院前急救 抢救时间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循证护理培训在社会福利对高龄失智老人进行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社会福利的36例护工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对照组(18例)护工常规护理培训;观察组(18例)护工进行循证护理培训:观察对比36例护工培训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工培训后的理论考核(t=11.0741 )、操作考核(t= 10.3617)分值更佳(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AI)模型在乳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US)乳腺结节分类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1 558例女性乳腺疾病患者的2 426枚乳腺结节超声图像,将图像数据集分为训练集(63%)、验证集(7%)和测试集(30%),用于建立AI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I模型、医师仲裁结果以及AI模型辅助前后医师的诊断效能;采用Cohen加权Kappa系数比较AI模型辅助前后5名超声医师间BI-RADS-US分类的一致性;统计分析每名医师AI模型辅助前后两次BI-RADS-US分类结果的变化。结果AI模型与医师仲裁分类结果以及AI模型辅助前后医师的诊断效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名医师间一致性提高,AI模型辅助前后Kappa系数分别为3类0.433、0.812,4a类0.600、0.704,4b类0.614、0.823,4c类0.570、0.690,5类0.495、0.509(均P<0.05);AI模型辅助分类后,5名医师乳腺结节BI-RADS-US分类均发生了升降变化,其中良性结节由4类降为3类最多(56.6%,43/76);恶性结节由4类升为5类最多(69.4%,34/49)。结论AI模型辅助超声医师进行BI-RADS-US分类可有效提高医师之间分类的一致性且不降低诊断效能;AI模型通过调整结节分类,在减少部分良性结节不必要的穿刺、提高部分恶性结节诊断准确性等方面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疾病 超声检查,乳房 人工智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米非司酮联合宫外孕Ⅱ方加减治疗异位妊娠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异位妊娠患者4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宫外孕Ⅱ方加减治疗,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改善高于对照组,血清激素、β-HCG水平以及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联合联合宫外孕Ⅱ方是一种对异位妊娠进行保守治疗比较高效的方法,不但能够缩短患者的治疗过程,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激素水平,对患者的生育功能影响较小。

  • 标签: 米非司酮 宫外孕Ⅱ号方 联合治疗 异位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为治疗银屑病血热证,选择应用银屑1方加减的临床疗效。方法:均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本医院70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被平均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前者应用银屑1方加减治疗,后者应用常规治疗,实施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22年4月。将两组患者的PASI评分、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将其PASI评分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两组的数据较为相似(P>0.05);治疗4周后,前者该项指标显著下降(P<0.05);在总有效率控制方面,两组数据差异很大,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91.43%、80.00%(P<0.05)。结论:为治疗银屑病血热证,选择应用银屑1方加减有助于及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临床疗效。

  • 标签: 银屑病血热证 临床疗效 银屑1号方加减
  • 简介:摘要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cocyte antigen G,HLA-G)作为非经典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分子,在母-胎界面的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上特异性表达。妊娠期间,胎儿同种异源的绒毛膜外滋养细胞侵入子宫黏膜,却免于母体来源的免疫细胞攻击,其中HLA-G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关于HLA-G在母-胎界面特殊调控方式的研究,特别是与各类免疫细胞及膜表面受体作用的分子机制,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将着重对HLA-G在母-胎界面的表达、调节及与相关免疫细胞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人类白细胞抗原-G 母-胎界面 母-胎免疫耐受 绒毛外滋养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1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个体化治疗及精细化护理,旨在为临床此类患儿提供治疗及护理管理的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490g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护理的过程。结果 患儿通过积极地治疗与精细化的护理,于住院89天后体重增至2220g,顺利出院。结论 针对该类患儿经过医疗及护理个体化的治疗后,可大大提高其生存率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超低出生体重儿 精细化 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