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吉良晨教授经验方—“肝脾饮”治疗IBS腹泻型的治疗效果。方法IBS腹泻型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使用肝脾饮(柴胡15g、炒白术15g、白芍30g、防风15g、陈皮10g、北芪30g、大枣15g、炒扁豆30g、茯苓15g),日一剂;对照组口服培菲康0.42gbid;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9%,治疗组起效更快,疗效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提示中药方“肝脾饮”治疗符合肝郁脾虚证的IBS腹泻型效果良好。

  • 标签: IBS-D 肠易激综合征 肝郁脾虚 中医药疗法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50例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病人住院期间实施康复训练的方法体会。康复训练可有效预防并治疗卧床引起的褥疮、深静脉血栓、患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要根据病人的特点进行护理指导,确保康复训练的有效实施。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病人 康复训练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在规模化复明工程中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环节控制。方法对1888例(1888眼)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分析手术流程及效果。结果术后第一天时,裸眼视力〉=0.5者1056例;占55.93%;〉=0.3者396例,占20.97%;〈0.3者395例,占20.92%;〈0.05者41例,占2.17%。结论在基层条件下充分准备,优化技术管理,在简单的条件下充分利用有限卫生资源,可让更多的白内障患者脱盲。

  • 标签: 白内障 复明工程 脱盲
  • 简介:摘要胃是重要的消化道器官,胃黏膜层承担有较重要的生理功能,观察正常与病变胃黏膜在镜下的不同表现,有助于疾病诊断、治疗预后恢复措

  • 标签: 胃黏膜层 镜下表现 慢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转移瘤的CT与MRI诊断特点及价值。方法选取100例恶性肿瘤患者行头CT与低场MRI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58例肺癌中CT发现转移瘤46例,MRI发现49例;23例肾癌CT发现转移瘤13例,MRI发现15例;2例甲状腺癌CT发现转移瘤1例,MRI发现2例;13例乳腺癌CT发现转移瘤8例,MRI发现10例;4例胃癌CT发现转移瘤3例,MRI发现3例。其中多发转移瘤61例,单发18例。结论CT与MRI均为检查脑转移瘤的有效检查方法,MRI平扫加增强脑转移瘤诊断价值更高,发现早,增强有利于病灶的检出。

  • 标签: 肿瘤 脑转移瘤 多层螺旋CT MRI
  • 简介:目的调查内科住院患者营养不足、营养风险营养支持应用状况。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选择内科系统住院患者398例,采用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推荐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做营养不足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3分为有营养风险,体质量指数(BMI)〈18.5kg/m2并结合临床一般情况差判定为营养不足。同时调查患者住院期间的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情况。结果398例内科住院患者营养不足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14.1%33.7%;营养不足发生率居前两位的是消化内科(19.6%)肿瘤内科(16.9%);免疫科(8.6%)发生率低。营养风险发生率占前3位的是肿瘤内科(47.5%),消化内科(42.9%)神经内科(41.7%),内分泌科(21.4%),免疫科(13.8%)发生率低。398例患者中,31例应用肠内营养(EN),92例应用肠外营养(PN),8例同时应用肠内肠外营养,PN∶EN=3∶1;有营养风险患者营养支持率为70.9%,无营养风险患者营养支持率为13.6%;有营养不足患者营养支持率为96.4%,无营养不足患者营养支持率为22.5%。结论消化内科、肿瘤内科、神经内科营养不足或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建议重视肠内营养支持,提高肠内营养应用比例。

  • 标签: 营养调查 营养不良 营养支持 住院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动脉瘤的患者在进行了DSA血管造影后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6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34例脑动脉瘤的患者,采用常规的经过患者右股动脉的Seldinger技术进行穿刺,再将插管插入患者椎动脉、颈内动脉,以实现对患者全脑血管不同位置的造影。结果所有34例患者通过正侧位及斜位(必要时特殊位)造影可以看出,其动脉瘤的患者有30例;螺旋状的DSA造影显示34例患者中有34例,所有动脉瘤的形状均为囊状动脉瘤。结论DSA造影是评判、诊断患者是否患有动脉瘤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清晰、直观的显示患者动脉瘤的大小、分布,瘤颈的宽窄累及周围血管以及是否出现出血现象等情况,因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为下一步的介入及外科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脑动脉瘤 DSA造影 方法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肿瘤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肿瘤内科临床教学中进行实践,对两者效果进行比较。结果PBL组教学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PBL教学法在肿瘤内科临床教学中具有较明显优势,能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PBL教学法 肿瘤内科 教学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由于病历档案具有法律效力,因此有其特殊的社会价值。在医患纠纷、患者隐私权及病人知情权方面逐渐成为协调医患关系,是解决医疗纠纷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

  • 标签: 病历档案 医疗 作用 价值
  • 简介: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是来源于胚胎发育早期中胚层的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存在于机体的骨髓、脾脏、脐带、羊水等不同组织中。近年来,人们对MSCs体外免疫特性方面的相关研究表明,MSCs具有较小的免疫原性,在免疫反应中可逃避免疫识别,主要通过细胞因子的分泌、直接接触抑制T细胞对抗原的免疫反应等途径发挥作用。本文就MSCs的体外免疫学特性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脐带 免疫 分子作用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实验室国家认可工作在众多各类实验室领域被广泛认可,实验室国家认可为进一步开拓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域,提升实验室形象,扩大服务空间起了积极推动作用。如何规范自我实验室,从准备-实施-现场评审,从人(人员)-机(设备)-料(试剂)-法(方法)-环(环境)等,每个环节环环紧扣,道道把关,形成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环。

  • 标签: 实验室 国家认可
  • 简介:目的探讨中国驻利比里亚绥德鲁维和任务区疟疾普通呼吸道、肠道感染及其他疾病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方法对北京军区第13批赴利维和医疗分队二级医:门诊及住:39例疟疾(A组)、29例非疟疾(B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患者中以出现发热并伴或不伴有其他症状就诊者25例,快速疟-虫检测(RDT)阳性19例;未诉发热而仅以头痛、肌肉酸痛、倦怠或食欲差、腹泻等前驱症状就诊者14例,RDT阳性2例;所有18例RDT阴性患者在随后3天内复诊RDT均转阳;A组恶性疟36例,混合型疟疾3例,镜下厚/薄血涂片检测17例找到疟-虫.A组住:患者5人,均为初诊高热、RDT阳性者.初诊RDT阴性者分别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肠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给予抗感染及对症处理,初诊误诊率46.2%(18/39),待RDT阳转后给予抗疟治疗,39例均临床治愈.B组29例非疟疾患者初诊RDT均为阴性,分别诊断为急性上感、扁桃体炎、肠炎、风湿性关节炎等,5天内复诊RDT均为阴性,该组患者给予抗感染、对症处理等后痊愈,其中3例2周后再度发热查RDT阳性,给予口服抗疟治疗后治愈.结论在西非高疟区表现发热和/或呼吸道/肠道不适、肌肉酸痛等症状者应高度怀疑疟疾,但RDT检测阴性时不宜给予抗疟治疗,须每日复查RDT,RDT/或血涂片阳性者方给予抗疟治疗.距初诊4d内RDT阳转者则应考虑初诊时已感染疟疾,但延误抗疟治疗3~4d不会影响预后;距初诊5d后RDT方转阳性者可基本排除初诊时已感染疟疾,后来RDT阳性应考虑初诊后才被感染疟疾.由于疟疾早期诊断困难,漏误诊不可避免,但RDT阳转后及时抗疟治疗基本不影响预后,对所有怀疑疟疾而RDT阴性者均采取抗疟治疗似乎不妥.

  • 标签: 疟疾 西非地区 维和行动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组织胚胎学时医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的形态学基础课,所学习的对象非常细微,肉眼不能见,且名词繁多,内容抽象,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其实验课教学效果的好坏更是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学科的教学质量。故,本文就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如何更新教学模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谈几点感受。

  • 标签: 组织胚胎学 实验教学 体会
  • 简介:临床教学是护理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带教方式如何实现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的结合,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是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目前,PBL教学、案例式教学、小组合作式教学、SP教学、操作技能实训同步教学PDCA循环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不断应用于护理临床带教当中,本文对上述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 标签: 儿科护理 临床带教 应用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