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快速表征新型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剂型加工中主要功能,本研究通过测定几类国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及该浓度下表面张力和润湿时间等性能,初步判断其适合作润湿剂还是分散剂;运用流点法确定了各助剂在多菌灵悬浮剂中用量及配比;利用不同助剂类型及不同用量加工了多种50%多菌灵悬浮剂,并测定了其性能。结果表明:将润湿剂和分散剂按不同比例混合后,通过测定其流点来确定悬浮剂中助剂用量方法是可行;从对各制剂性能测试结果可以看出,不管是用流点用量还是5倍流点用量,所选助剂多数可成功加工出合格试样。将性能较好制剂按照农药登记推荐使用浓度稀释l000倍后,测定其表面张力及在小麦叶片上接触角和持液量,推断其田间使用情况。结果显示:药液因表面张力过大未能润湿小麦叶片,国产助剂与国外助剂差别不显著,甚至部分国产助剂性能还优于国外助剂;制备悬浮剂时将磺酸盐类与聚羧酸盐类分散剂配合使用效果较好。

  • 标签: 多菌灵 助剂 制剂加工 悬浮剂 性能评价
  • 简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拆分了戊唑醇(tebuconazole)、粉唑醇(flutriafol)和己唑醇(hexaconazole)3种杀菌剂外消旋体,并且制备了对映体纯品.以花生褐斑病菌Cercosporaarachidicola、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solani、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苹果轮斑病菌Alternariamali、甜菜褐斑病菌Cercosporabeticola等5种植物病原菌为供试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3种杀菌剂外消旋体及对映体生物活性,比较了对映体之间抗菌活性差异.结果表明:(-)-戊唑醇抗菌活性优于(+)-戊唑醇;(+)-粉唑醇抗菌活性优于(-)-粉唑醇;(-)-己唑醇抗菌活性优于(+)-己唑醇.

  • 标签: 杀菌剂 对映体 抗菌活性 植物病原菌
  • 简介:采用直接观测外观和测定透明温度范围方法,对微乳剂基本组成成分一表面活性剂、助溶剂、水对二嗪磷微乳剂物理稳定性影响分别进行了研究。对各因素从性质和用量两方面进行了探讨,并研究了无机盐(NaCl)浓度对微乳剂透明温度范围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平衡(HLB)值在12~15之间、助溶剂为乙醇或甲醇时配出微乳剂较好;不同水质均可配出外观均相、透明微乳剂,但硬水对微乳剂冷贮稳定性有一定影响;NaCl质量分数≤0.5%时微乳剂其透明温度范围在-5~60℃。

  • 标签: 二嗪磷 微乳剂 表面活性剂 物理稳定性
  • 简介:有机农药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微生物在环境农药残留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对降解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类和有机氮等农药微生物种属资源以及相关酶资源和基因资源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近年来该领域中对微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状况,并讨论了在环境修复、生物防治和生物肥料等方面多功能化应用微生物资源,同时保障转基因生物安全,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等应成为该领域重要研究方向。

  • 标签: 有机农药 降解 微生物 资源
  • 简介:采用琼脂床法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五氟磺草胺对不同品种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对五氟磺草胺敏感性较高水稻品种有加育253、加昆1号、秀水0209、加绍二号、B优827等,抑制根长IC50值在1.65×10^-2-4.48×10^-2mg/L之间;敏感性较低品种有两优培等。敏感性高与敏感性低者IC50值相差44倍,IC10值相差51倍,总体上粳稻品种较为敏感,而多数杂交稻品种敏感性相对较低。在较低温度下水稻对五氟磺草胺更为敏感,15℃时五氟磺草胺对株高与根长IC50值分别为6.74×10^-2与1.58×10^-2mg/L,在20、25、30、35℃条件下对根长IC50值分别是15℃时1.1、2.2、4.0、7.2倍。在水稻立针期用药液浸根处理后5d,浓度大于0.10mg/L处理株高均明显受到抑制。在水稻幼苗2叶期时用五氟磺草胺茎叶喷雾处理后15d,用药量(有效成分)超过30g/hm^2者水稻幼苗生长受到抑制。

  • 标签: 五氟磺草胺 水稻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 简介:为明确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咯菌腈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咯菌腈对2013年从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98株病菌毒力。结果表明:咯菌腈对供试小麦纹枯病菌菌株EC50值在0.009~0.079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025±0.012)μg/mL;98个菌株对咯菌腈敏感性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未出现敏感性下降亚群体,可将(0.025±0.012)μg/mL作为小麦纹枯病菌对咯菌腈敏感性基线;方差分析(LSD法)及SPSS聚类结果均显示,同一地市内菌株对咯菌腈敏感性差异较大,EC50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在1.0~4.1之间,而不同地区菌株间对咯菌腈敏感性差异不明显,咯菌腈EC50平均值变化范围在0.015~0.060μg/mL之间,后者是前者4倍;小麦纹枯病菌对咯菌腈敏感性与其对噻呋酰胺、苯醚甲环唑、井冈霉素、丙环唑及戊唑醇敏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本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小麦纹枯病防控杀菌剂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小麦纹枯病菌 咯菌腈 敏感性基线 交互抗性 河南省
  • 简介:比例推算是指农药使用剂量与收获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之间具有一定比例关系。假定该施药剂量与残留量比例推算关系独立于作物类型、农药种类和施药方式,则超过临界良好农业规范(cGAP)标签范围±25%施药剂量所导致农药残留量将可以按比例进行归一化调整,从而增加了可用于评估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残留数据。对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CCPR)将比例推算应用于评估农药MRL历史背景、制定过程以及最终提交给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审议比例推算应用指导原则具体内容进行了综述,总结了采用比例推算法评估MRL10项指导原则。使用比例推算法有利于增加评估农药MRL时残留数据,推进农药MRL标准制定进程。

  • 标签: 国际食品法典 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比例推算 农药残留
  • 简介:啶酰菌胺是德国巴斯夫公司开发新型烟酰胺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白粉病、灰霉病、各种腐烂病、褐腐病和根腐病等,它几乎对所有类型真菌病害都有活性,并且对其他药剂抗性菌亦有效,由于其特有的作用机理不易产生交互抗性,加之对作物安全与有利毒理数据和生态效果,是值得重视新型烟酰胺类杀菌剂。

  • 标签: 酰胺类杀菌剂 德国巴斯夫公司 交互抗性 真菌病害 生态效果 白粉病
  • 简介: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农药科技和对外经贸活动进入了一个崭新发展阶段,加强农药国际地区间科技创新交流,深入了解农药国际地区间经贸环境,寻求国际地区间科技发展和经贸伙伴,是中国农药科技与国际贸易未来发展焦点。领先一步,获得将是这个发展过程中高附值阶段回报。

  • 标签: 科技创新 赴澳大利亚 农药 交流 国际贸易 组团
  • 简介:为帮助企业有效应对新形势下诸多难题,实现新媒体与企业营销更好融合与创新,"中国农药农资植保媒体联盟"拟于9月21–23日在安徽黄山召开2017年农资行业自媒体与营销融合与创新培训会,共同探讨新媒体时代行业媒体及企业新闻传播与媒体管理、新媒体构建与运营、新闻发言与危机公关与应对、营销活动创意策划等品牌运营管理内容。会议主题:新媒体、新传播、新营销。

  • 标签: 自媒体 企业新闻 媒体管理 农资行业 中国农药 新媒体时代
  • 简介:以被苯醚甲环唑、多菌灵及烯酰吗啉污染铁皮石斛为研究对象,采用乙腈提取,固相分散法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分析了3种农药在铁皮石斛鲜条及栽培基质中残留消解动态,并检测了不同水洗时间、不同溶液浓度(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条件下农药残留去除情况,通过响应面方法确定了农药最佳去除方法。结果表明:3种常用农药在不同添加水平下回收率为78.5%-10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4.5%,满足农药残留检测要求;田间试验采用推荐剂量和两倍推荐剂量处理,苯醚甲环唑在铁皮石斛鲜条和基质中半衰期分别为3.8-3.9d和4.1-5.6d;多菌灵半衰期分别为2.6d和2.8-3.1d;烯酰吗啉半衰期分别为2.8-2.9d和3.6-5.1d。响应面法结果显示:经质量分数为5.49%氯化钠和1.27%碳酸氢钠混合溶液浸泡5min后再用清水冲洗45min,残留苯醚甲环唑去除率最高;用5.34%氯化钠和1.22%碳酸氢钠混合溶液浸泡5min后再用清水冲洗45min,多菌灵去除率最高;而用2.07%氯化钠和0.80%碳酸氢钠混合溶液浸泡5min后再用清水冲洗59min,烯酰吗啉去除率最高。本研究可为铁皮石斛质量安全评价体系建立提供基础数据。

  • 标签: 铁皮石斛 苯醚甲环唑 多菌灵 烯酰吗啉 消解动态 响应面法
  • 简介:为寻找高活性新农药化合物,通过2.取代氨基-1-对氯苯乙酮-1-肟与卤代烃反应,设计并合成了35个对氯苯乙酮肟醚衍生物,其结构均经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杀虫、抑菌及除草活性,其中C9、C12在500mg/L时对蚜虫Aphiscraccivaora致死率达到100%;C10、C12、C15和C23在1000mg/L时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abarinus致死率达到100%;C29、C30和C31在500mg/L时对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fuligineas抑制率达到95%以上;C孙C孙C33和C35在100mg/L时对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抑制率达到90%以上。

  • 标签: 苯乙酮肟 合成 肟醚 生物活性
  • 简介:以苦皮藤CelastrusangulatusMax.提取物水解产物中1β,2β,4α,6α,8β,9α,12-七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为起始原料,与甲磺酰氯(MsCl)反应后,得到一结构新颖双呋喃二氢沉香呋喃甲磺酸酯(Ⅱ),并设计合成了8个新双呋喃二氢沉香呋喃醚类衍生物2.1—2.8,其结构经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方法鉴定。初步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2.1—2.8对粘虫Mythimnaseparata3龄幼虫具有较强胃毒活性,其中烯丙基醚和正丁基醚衍生物(2.5和2.6)在20mg/mL浓度下对粘虫3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6.7%和50.0%。

  • 标签: β-二氢沉香呋喃 结构修饰 醚类衍生物 杀虫活性
  • 简介:2月8日,国务院通过了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4月1日,农业部农药鉴定所正式对外公布。该条例也将于2017年6月1日实施。那么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将对我国农药行业将带来哪些影响?该条例与发达国家农药管理法规有哪些异同点?联合国对农药管理又有哪些要求?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原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副所长、现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农药管理官员顾宝根先生。

  • 标签: 《农药管理条例》 官员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