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骨化三醇冲击和甲状旁腺全切+自体异位移植术(tPTX+AT)治疗维持性血透重度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5年我院血液净化中心34例维持性血透尿毒症重度SHPT患者经两种不同方式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冲击治疗后患者皮肤瘙痒、骨痛症状明显好转,血iPTH、血磷、ALP较治疗前下降,血钙有所升高,但无严重高钙血症及严重的不良反应。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皮肤瘙痒、骨痛症状明显好转,血iPTH、血磷、ALP较术前明显下降,血钙较治疗前稍低,但无严重低钙血症。结论骨化三醇冲击治疗及tPTX+AT治疗维持性血透SHPT均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 标签: 骨化三醇 维持性血透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肾脏衰竭采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以及血液透析滤过3种血液净化方式治疗的效果探究。方法将156例慢性肾脏衰竭患者分组分为A组(血液灌流治疗)、B组(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和C组(血液透析治疗),每组52例。对三组治疗前后的甲状旁腺素水平状况进行分析。结果A组治疗后的甲状旁腺素水平状况优于B组、C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治疗后的甲状旁腺素水平状况优于C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灌流治疗慢性肾脏衰竭其效果优于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适合推广。

  • 标签: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滤过 血液透析 慢性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适合老年心脏术后患者持续泵注血管活性药物剂量>5ml/h时续泵的方式,保证用药安全。方法将58例年龄大于60岁心脏术后经中心静脉持续泵注血管活性药药物剂量>5ml/h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在续泵时采用改良的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续泵方式,比较两组续泵方式对老年患者循环系统的影响。结果采用改良方式的观察组心率及血压的波动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改良法续泵更为安全,在稳定循环系统方面更优于传统的续泵方式

  • 标签: 心脏术后 老年 血管活性药物 续泵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患者不同止血方式对卵巢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72例卵巢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72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6例患者均于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同期给予镜下缝合止血方式,对照组36例患者均于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同期给予单极电凝止血方案,对比不同止血方式下两组患者近期卵巢功能差异。结果本研究72例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经不同止血方式操作后,观察组36例患者的各项卵巢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36例患者,组间差异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卵巢囊肿患者行腹腔镜剥除术治疗同期,采用镜下缝合止血方式对于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较小,可有效促进患者预后康复水平,值得综合应用推广。

  • 标签: 卵巢囊肿 腹腔镜手术 综合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功能区胶质瘤切除采用术中磁共振导航与常规手术方式进行手术的比较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确诊为功能区胶质瘤化的患者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导航组14例患者在手术中选择核磁共振导航辅助切除手术,常规组14例患者选择常规手术的方式进行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术后胶质瘤切除的效果。结果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9%(13/14);对照组在常规手术方式下切除功能区胶质瘤后,总有效率为57.1%(8/14)。对比两组的数据,导航组明显优于常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两组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情况的对比,在切除手术中采用核磁共振导航更有利于临床手术的进行,对患者的功能区神经伤害更小,患者出现术后后遗症较少,值得在切除手术中应用推广。

  • 标签: 功能区胶质瘤 磁共振导航 手术 比较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孕前体质量指数(BMI)与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9月我院所接收的90例分娩巨大胎儿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90例同期在我院生产的体重正常胎儿妊娠期糖尿病妇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BMI与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相关性并探讨其适合的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孕妇的自身体重超重、术后出血及并发症的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且观察组孕妇的分娩方式主要为剖腹产而对照组孕妇的分娩方式主要为顺产,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与妊娠结局呈正相关。结论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主要与BMI、并发症及出血情况相关,应该在产前进行定期的产检控制孕妇的BMI,避免以及降低剖腹产率及巨大胎儿发生率。

  • 标签: 巨大儿 分娩方式 妊娠期糖尿病孕前体质量指数(BMI)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达标率与知识、行为依从性及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过往7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形式。依据血压的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其中对照组患者的血压尚未达标,观察组患者血压达标,针对两组患者的行为依从性、知识及生活方式进行对比探究。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行为依从性、高血压知识知晓率、生活方式显著优异,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越健康,说明其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越高,血压的控制效果就比较显著,行为依从性就越好。

  • 标签: 生活方式 高血压 行为依从性 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比较静脉输注的免疫丙种球蛋白(IVIG)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ABO溶血病新生儿,共9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和给药方式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30例。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甲组给予单次高剂量的IVIG治疗,乙组给予两次低剂量的IVIG治疗,丙组给予同等体积的安慰剂进行治疗,比较三组进行光疗、黄疸消退以及住院的时间,血红蛋白的水平。结果光疗、黄疸消退以及住院时间的比较上甲组所花费的时间明显短于乙组和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疗、黄疸消退以及住院时间的比较上甲组所花费的时间明显短于乙组和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过程中,进行单次高剂量的IVIG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节省治疗时间,血红蛋白水平有助于获得显著的降低,进而有助于促进治疗效果的显著提升,值得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进行大力的推广。

  • 标签: 静脉输注 免疫丙种球蛋白(IVIG) 不同给药方式 新生儿ABO溶血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次氯酸钠冲洗方法(根管主动清洗、被动超声荡洗)对根管玷污层的清除效果。方法此次实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需根管玷污层清除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30例;对照组选择被动超声荡洗,观察组选择根管主动清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根管玷污层清除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根管主动清洗方式为需行根管玷污层清除的患者清除根管玷污层,清除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根管主动清洗 被动超声荡洗 根管玷污层清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患者胸水标本不同预处理方式对EML4_ALK融合基因RT-PCR法检测的影响,以提高肺癌患者EML4_ALK融合基因的阳性检出率。方法收集本院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水标本20例,同时采用2种不同的标本预处理方法提取RNA后采用突变扩增系统PCR(ARMS-PCR)法检测EML4_ALK融合基因,一种为直接离心提取法,另一种为制备细胞蜡块后切片提取法,对比两种预处理方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50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中,细胞蜡块切片提取法检测到的阳性样本数也同样为3例且与石蜡包埋提取法的阳性样本一致,直接沉淀提取法检测到的阳性标本数为1例,占总数的2%。结论制备细胞蜡块后切片提取法无论在检测成功率还是阳性检出率方面均显著优于直接离心提取法。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EML_ALK融合基因检测 细胞蜡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直乙状结肠(梗阻性)患者接受不同手术方式(Hartmann术、回肠袢式造口术)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5例老年直乙状结肠患者,均为2011年1月—2016年12月见收治,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25例),观察组采取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对照组采取Hartmann术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artmann术和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直乙状结肠(梗阻性)患者从治疗后的恢复效果及安全性看,回肠袢式造口术的恢复效果及安全性均明显好于Hartmann术。

  • 标签: 老年直乙状结肠 梗阻性 Hartmann术 回肠袢式造口术 治疗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方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炎、胆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胆囊炎、胆结石患者5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胆囊炎、胆结石方面更具有优势,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胆囊炎 胆结石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