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关节松动结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的临床效果及VAS评分。方法:选择2021年8月到2022年8月到本院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患者共5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分析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24/25(96.00%)优于对照组18/25(72.00%),P<0.05;实验组FMA评分与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关节松动结+作业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疼痛感,值得运用。

  • 标签: 关节松动 作业治疗 脑卒中 肩手综合症 临床效果 VA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上肢手术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于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均是于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88例上肢手术患者,将所有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均应用臂丛神经阻滞,实验组上肢手术患者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上肢手术患者应用等量生理盐水,对两组上肢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手术,实验组上肢手术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肢手术患者,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上肢手术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肢手术患者的疼痛评分,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上肢手术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能有效提高阻滞效果,使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的缓解,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进行,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上肢手术患者 中医情志治疗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开颅术后采用不同护理模式下康复指标评分。方法:采集 2016年 12月至 2019年 2月间在本院进行开颅手术的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将其中 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的床位号进行分组,单数为实验组,双数为对照组,每组包含 5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根据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 SAS、 SDS评分和 ADL、 FMA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施前两组患者的 ADL、 FMA评分无明显差异,实施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对比 SAS、 SDS评分对照组明显更差,数据呈现为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精细化护理应用于开颅术后的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效果良好,应在临床重点推广。

  • 标签: 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 开颅术 不同护理模式 康复指标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接受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 100例,时间为 2015年 5月 -2017年 5月,按照患者治疗方法的差异分组,其中实验组实施低分子肝素、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治疗,对照组则实施强的松、环磷酰胺联合治疗,对比 2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疗效、血清Ⅲ型胶原水平、 6min步行试验距离、 HRCT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接受低分子肝素、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乙酰半胱氨酸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HRCT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对剖宫产护理工作中采取人性化护理的效果及对第一次排气时间、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取我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刨宫产妇7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表法将这70例刨宫产妇依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刨宫产妇,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两组刨宫产妇的第一次排气时间、疼痛评分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护理干预过后,观察组疼痛率为40%,对照组疼痛率为74%,观察组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的肛门排气时间,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剖宫产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减轻产妇的疼痛感,缩短产妇的肛门排气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产妇带来益处,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护理工作 人性化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配合在关节镜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及VAS评分影响。方法:在本院就诊并行关节镜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手术患者中抽取研究样本,共84例,样本纳入时间为2021年9月-2022年10月,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2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剩余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分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VAS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38%)显著低于对照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d,3d,5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关节镜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治疗安全性。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关节镜空心钉内固定 踝骨折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社区延续康复训练指导的探索 茹菊香 吴兴区朝阳爱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 湖州 313000 摘要:目的 观察并探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社区延续康复训练指导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6 月笔者所在辖区 98 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患者和家属是否同意和社区签订后续社区延续康复指导计划协议书的原则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 组患者出院后社区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并电话随访;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社区出院延伸康复指导管理模式。 结果 两组 ESCA 量表评分均较出院时显著提高(p<0.05),实验组在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122.62±7.82 vs. 114.95±6.5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 Barthel 指数与 Fugl Meyer 评分均较出院时显著提高(p < 0.05) , 观察组治疗后评分 (68.54±9.62 vs. 63.77±8.90) 、 (76.61±8.25 vs. 72.25±7.13)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社区出院延伸康复指导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自我康复训练技能、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有助于改善患 者临床预后和整体康复。 关键词: 脑卒中;社区;延续康复训练;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 能 脑卒中是指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神经功能缺损综合症[1] , 笔者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 2017 年 1 月始对社区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实施健康教育的基础开展了脑卒中的社区延续康复 训练指导干预,明显提高了患者出院后的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 能,提高了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资料
  • 作者: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 学科: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创建时间:2020-07-21
  • 出处:《健康养生》 2019年第17期
  • 机构:纳入标准:年龄<70岁,脑卒中首次发病,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出院伴神 经功能缺损,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订后续康复训练计划协议。排除标准:严重心、 肺、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精神疾病、帕金森病、恶性肿瘤患者以及患者本人或 家属不同意签订后续康复训练计划协议。脑卒中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 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 2006年制定的《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 ( 试 行)》[2]。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