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性病三项临床诊断中应用PCR检验与传统检验法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51例女性生殖道感染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泌尿道标本的UU、CT、NG予以检验,对比观察UU培养法与PCR法检测结果,CT胶体金法与PCR法检测结果比较。结果:UU培养法阳性检出率为44.87%,PCR检验法阳性检出率为65.4%,两种方法具有显著差异性(P

  • 标签: 女性性病 三项 临床诊断 PCR检验 传统检验 效果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取荧光PCR法和生物芯片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核酸结果。方法:择取我院2023年8月份到10月份实际纳入的5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采取荧光PCR法和生物芯片法来检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全部接受宫颈细胞学检测,详细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人乳头瘤病毒核酸的结果。结果:采取荧光PCR法检测HPV-DNA结果阳性34例,阳性率为68.00%,采取生物芯片法检测阳性28例,阳性率为56.00%。结论:荧光PCR法与生物芯片检测方法诊断效能均良好,因此,临床检测环节,需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检测方法。

  • 标签: 荧光PCR法 生物芯片法 人乳头瘤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PCR扩增试剂配制后于不同条件下保存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按照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说明书反应体系的配制方法配制一批PCR扩增试剂并根据使用量进行分装至PCR反应管中,于当日检测一批样本(第1天),剩余试剂分为两组A和B,A组置于4℃冷藏保存,B组置于-20℃冷冻保存备用;以后每天分别对第1天检测的样本使用两组试剂同时检测,记录检测结果,连续检测5天,计算内标(RNP)CT值的CV及每日检测结果与第1次检测结果的差异,评价其稳定性及结果符合率。结果  从第1天至第6天A组试剂检测样本RNP CT值CV-A为3.32%;从第1天至第6天B组试剂检测样本RNP CT值CV-B为2.62%;A组试剂第2天至第5天检测结果与第1天比较,符合率-A分别为:82.61%、75.36%、78.26%、78.26%、73.91%,平均值为77.68;B组试剂第2天至第5天检测结果与第1天比较,符合率-B分别为:78.26%、94.20%、94.20%、81.16%、71.01%,平均值为83.77%。结论  样本分装-70℃超低温保存后使用A、B两组试剂检测,内标CT值CV均小于5%,对检测结果无影响;A、B两组试剂检测样本符合率B组优于A组,但符合率均未达到100%,证实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PCR扩增试剂应根据当批检测样本量进行现配现用,若因提前配制未使用完的试剂,无论置于4℃冷藏保存还是置于-20℃冷冻保存,均有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假阴性或假阳性。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试剂保存 结果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细菌类微生物污染细胞培养液中使用聚合酶联反应快速检测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2月哈尔滨市某院三级医院内200个细胞株(被人为污染的海拉细胞系)进行本次研究,全用PCR快速检测,统计检测有效率。结果 统计后,共出现40个细胞株的扩增片段,检测有效率能达到20.00%,可凸显出PCR扩增的灵敏度。结论 使用PCR快速检测能较快速的分析细胞培养中出现污染的细菌类微生物情况,检测敏锐度和有效性明显,能为早期检测污染提供帮助,值得使用。

  • 标签: PCR 细菌类微生物污染 细胞培养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