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会支持和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不良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5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社会支持和心理护理。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心理指标评分与对照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接受社会支持和心理护理干预,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对患者病情的缓解起到积极作用,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社会支持 心理护理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干预对白血病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症状和负性情绪以及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选择58例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的本院白血病化疗患者做研究,随机分2组/29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联合整体护理,相比恶心呕吐程度、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社会支持力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恶心呕吐程度和焦虑、抑郁分值较对照组低,且总社会支持分值为(61.28±6.63)分,观察组优势大(P<0.05)。结论开展整体护理对白血病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症状和负性情绪以及社会支持的影响非常显著。

  • 标签: 整体护理 白血病 恶心呕吐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研究常年营养支持联合加速康复护理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当中的具体应用和应用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实验选取了2016年8月到2018年八年在我院治疗的84名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实验的研究对象,并且使用统计随机方法将其划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拥有成员一共42例。两组患者开始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围术期的肠道外加营养,实验组使用围术期的肠道内部营养加持,分别比较手术开始前和手术结束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具体包括炎症指标,后续住院康复时间,患者满意度等。结果通过具体的对比实验之后发现在手术开始之前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并没有并线的差距,但是手术后研究组的各项指标都优于观察组,而且患者住院时间远远小于观察组指标,手术后患者满意率也较高。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在实际接受手术治疗之前开始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各项指标帮助患者手术后更好的康复,提高康复效率,改善患者身体素质情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恶性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护理方式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本研究可选恶性肿瘤患者例数为60,入组时间范围是2022.5-2023.5,随机分作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30例,分析不同护理干预方式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总蛋白水平护理后3-5天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心理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支持护理方式方式对恶性肿瘤提供服务,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干预效果理想,推荐运用。

  • 标签: 恶性肿瘤 营养支持护理 营养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医用食品对46例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前营养支持的疗效及其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2012年7月收治的消化道肿瘤术前患者共计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取术前医用食品+术后序贯性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术前常规饮食+术后序贯性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手术前后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体质量指数(BMI)、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SCr)变化情况及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TP、ALB、HGB、BMI手术后较手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手术后较手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ALT、AST、BUN、SCr手术后较手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感染、切口裂开、腹胀、胃肠道出血发生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结论术前对消化道肿瘤患者提供医用食品营养支持,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医用食品 消化道肿瘤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营养支持对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72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36)与对照组(n=36)。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程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营养状况、生命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PG-SGA)评分、营养风险筛查简表(NRS-2002)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体重(BW)、体重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水平显著高于干预前,且实验组患者的降低或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

  • 标签: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全程营养支持 营养状况 生命质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营养风险恶性骨肿瘤患者的护理中,通过营养支持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段选择近1年,共计选择100例分析,随机分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营养支持疗法,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营养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恶性骨肿瘤 营养风险 营养支持疗法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后定期随访对生存期影响。方法从2005年7月至2011年7月确诊为胃肠道恶性肿瘤,且进行术后放化疗的患者,通过医学统计软件进行随机数字分组,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病例、病种、年龄、手术类型、化疗方案等的选择等比较无显著差异,通过对其定期随访,判断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后随访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的患者生存期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后的随访,能防止复发和及早发现复发、并采取有效的治疗,从而使总的治疗率有所提高,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标签: 胃肠道恶性肿瘤 术后 放化疗后 定期随访 生存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对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肝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液肿瘤化疗后肝损害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目标,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常规组行硫普罗宁干预,研究组行异甘草酸镁干预,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疗效高,常规组疗效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异甘草酸镁对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肝损害的治疗效果确切,可优化病人肝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异甘草酸镁 血液肿瘤 化疗 肝损害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肠道肿瘤化疗患者进行调查,探讨基于 CINV 评估的预见性护理能够评估其对肠道肿瘤患者化疗期的应用效果,旨在为肠道肿瘤患者化疗期护理措施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选取 2017 年 1月 -2020年 1月在本院就诊的 256例处于化疗期的肠道肿瘤患者,对对照组 128名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对实验组的 128名患者实施基于 CINV评估的预见性护理。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的种类及频次来评价基于 CINV评估的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以 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本次调查实验组 恶心发生 率( χ 2 = 6.609 , P = 0.010 )、 呕吐发生 率( χ 2 = 8.781 , P = 0.003 )、 食欲减退发生 率( χ 2 = 10.083 , P = 0.001 )、 腹泻发生 率( χ 2 = 4.387 , P = 0.036 )、 便秘 发生 率( χ 2 = 7.036 , P = 0.008 )均 低于 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次调查 可知实验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为中度和重度的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 χ 2 = 13.165 , P = 0.004 ) 。实验组不良反应频次为每天 2~3 次、每天 4~5次、每天 5次以上的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χ 2 =13.165 , P=0.004)。 结论:基于CINV评估的预见性护理能够改善肠道肿瘤患者在化疗期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代谢紊乱的现状,是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综合措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CINV 预见性护理 肠道肿瘤 化疗期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晚期肿瘤化疗导致的胃肠道反应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晚期肿瘤化疗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8例;研究组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化疗期间胃肠道反应、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经护理,研究组呕吐、恶心及食欲减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PAQI总评分值和生活质量各项检测值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肿瘤化疗运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胃肠道反应和睡眠质量。

  • 标签: 晚期肿瘤化疗 胃肠道反应 综合护理干预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某三甲医院妇科肿瘤化疗病房不同层次、不同学历、不同工作年限的4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了解工作压力情况,分析其工作压力影响因素,找到积极应对的方式,协助减轻妇科肿瘤化疗病房护士的工作压力,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为病人提供健康优质的护理服务。结果85%以上的护士都觉得在妇科肿瘤化疗病房工作压力大。且有两名护士在轮转化疗病房期间患上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影响正常工作,不得不休病假进行系统治疗。有10%护士曾患上不同程度的尿路感染和经受肾结石和尿路结石之痛。70%的护士反映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之后没有一点食欲,难以进食。结论三级医院妇科肿瘤化疗病房的护士工作及心理压力极大,需要正确疏导,缓解压力,提高化疗病房护理人员的自我效能感,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妇科肿瘤 化疗病房护士 工作压力 管理应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留置双腔PICC导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要点。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8月我院行化疗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2组,40例研究组(接受双腔PICC导管)和40例对照组(接受普通浅静脉穿刺)。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置管时间、穿刺部位疼痛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置管时间、穿刺部位疼痛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置管期间发生1例静脉炎,对照组置管期间发生2例静脉炎、2例穿刺部位感染,研究组和对照组置管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10%,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双腔PICC导管不仅能延长留置导管时间,还能减轻患者穿刺部位疼痛和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 标签: 双腔PICC 肿瘤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与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性,以期找到治疗的最佳方法,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78例患者进行骨髓抑制情况与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性评估。结果选取的78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骨髓的造血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生活能力和健康状况均有明显下降(P<0.05);妇科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与患者生存质量的存在线性相关关系(r=0.94,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化疗后会发生骨髓抑制和患者生存质量下降,两者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

  • 标签: 妇科恶性肿瘤 化疗 骨髓抑制 生存质量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成人血液肿瘤患者在化疗时会被反复穿刺,为了减轻此种方式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防止化疗药物给血管和周围组织带来的伤害,并使化疗过程仍可以顺利完成。方法回顾2015年1月到9月将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插入外周静脉。并对导管留置期间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在试验中使用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126例,其中插管成功率高达98%。平均置管时间为285天。导管留置期间出现并发症的2例,经过各种处理均恢复,病人对picc治疗过程满意。结论这种方法操作简便、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而且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在患者身上的保留时间较长,可达1年左右,避免了化疗时反复穿刺的繁琐程序,同时也减轻了患者被反复穿刺的痛苦,使患者受益,值得推广,但应注意留置期间的护理,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

  • 标签: 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 化疗 护理 并发症 血液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参麦注射液配合化疗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分析晚期恶性肿瘤24例患者采用化疗治疗的有关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化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参麦注射液配合化疗方法。结果在肿瘤缓解率方面治疗组患者效果高于对照组患者,但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改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患者的毒副反应及免疫功能变化等方面,治疗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晚期恶性肿瘤采用参麦注射液配合化疗方法,疗效明显提高,但不具有统计意义。在对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免疫功能提高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

  • 标签: 肿瘤患者 化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针对我院从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的浅静脉化疗,观察组患者给予PICC置管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在化疗中出现的静脉炎发生率和并发症情况。分析发生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7.5%,并发症发生率为17.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5%,并发症发生率为2.5%。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采取PICC置管化疗,成功率高、操作安全。具有并发症低,静脉炎发生率低的显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肿瘤化疗 PICC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