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为元曲正名,化解理学与元曲的紧张关系是时代赋予元代曲论家的学术使命。南宋王灼、明代王世贞将戏曲的血统追溯至《诗经》,静安先生"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论断亦暗含着从曲体上为戏曲正名的动机。单从曲体角度为戏曲正名却显示出论者对元曲所处之哲学环境尚缺乏了解之同情。元代曲论家胡祗遹以"人"为中心,以性情相通论、气禀决定论、教育功能论为切入点,从理学逻辑中推导出元曲创作、表演、欣赏的合理性。曲论家所强调的创作个性、演出技巧、伦理教化等皆是针对理学与元曲的矛盾有感而发,不仅潜含着曲论家的苦衷,也契合了元代理学与文艺合流的趋向。

  • 标签: 元曲 正名 理学 曲论
  • 简介:英国著名汉学家道森的选译本《史记》是英语世界《史记》英译本的有益补充。道森认为秦朝是第一个完成中华统一的王朝,这一重要历史时期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也是西方读者较为感兴趣和关注的内容。道森在《史记》英译中竭力展示秦朝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和社会风貌,他的选译本具有一定的文学性特征,译文清晰流畅,可读性很强。道森的《史记》英译值得国内外《史记》翻译与研究者的重视。

  • 标签: 道森 汉学 《史记》英译 编译
  • 简介:"心与道合"的哲学命题成就了明代心学家陈献章的"道隐"境界,使其退隐之乐别有意趣。与"道"翱翔的退隐之乐不仅带给陈献章心浑然与物同体的美学体验,而且还作为媒介,对其交游的士人圈形成影响,促成了集体退隐价值观的形成。同时,陈献章的退隐之乐也具有美学上的人文关怀意义。本文探讨了陈献章退隐之乐的美学意境及美学意义。

  • 标签: “心与道合” 退隐之乐 美学
  • 作者: 赵惠娟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7-17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7期
  • 机构:近年来,我国兴起一股“心理学热”,诸如文化心理学、艺术心理学、戏剧心理学、音乐心理学等等新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这是一个喜人的艺术现象。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陈国宏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3-13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3期
  • 机构:气候作为地理环境因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音乐有无内在联系,对音乐是否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一些不了解音乐地理学的人,似乎是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论题。其实不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居其宏先生是我国著名音乐学和评论家。他1943年出生于上海.1961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1981年分配到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工作,1994年被评聘为研究员。居先生长期从事当代音乐研究及批评、歌剧音乐剧理论与评论以及音乐美学方面的研究,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协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会员。现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音乐学研究所所长,南京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编委,《中国音乐学》编委、《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编委,并于2010年受聘担任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研究员。

  • 标签: 音乐学家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评论家 居其宏 南京艺术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
  • 简介:今年5月,在广州举行的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创作演出的儿童剧《古丢丢》与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创排的大型民族舞剧《王昭君》、武汉京剧院创排的现代京剧《生活秀》一道,获得了文华大奖特别奖,为武汉市及湖北省争得了荣誉。

  • 标签: 儿童剧 心理学意义 中国艺术节 《王昭君》 《生活秀》 京剧院
  • 简介:碑学研究是一个宏大的课题,关于碑学的界定、审美及其具体实践等方面的问题讨论已多,但关于碑学笔法理论的探讨却多局限于如涩笔、中锋、裹绞等某一个点的衍说,有的甚至批评碑派书家不懂笔法。其实,对碑学笔法理论的误解往往是由于批评者多以帖学的立场去审视碑学的笔法理论。清代以包世臣为核心的碑学家有意无意地建构了有别于帖学、体现出新的审美原则的碑学笔法系统,这些理论不仅是碑学建构的理论基点,而且使理论落实为具体的实践,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标志着碑学内涵的最终生成。在笔法理论的建构中,碑学家确立了自己的笔法原则和系统:用逆是为藏锋,藏锋方能中锋行笔,行笔时既要疾中有涩,以得雄厚自然,又要行中有留,留中有行,以绝呆板、轻滑。要得厚重,故铺毫而行,万毫齐力而得中实之妙,避免空怯。因铺毫易散锋,故而裹笔以得势。这些笔法原则与篆隶和北碑的审美特点是一致的。

  • 标签: 碑学 笔法理论 古法追认 体系建构
  • 简介:9月27日,美国知名媒体伦理学学者、加州州立大学旧金山创意艺术学院院长罗·康佩西先生来我院举行讲座。罗·康佩西先生以《电视访谈的视觉美学》为题,介绍了拍摄电视访谈节目的技巧,如:观点的选择、镜头的运用、摄像的角度、灯光辅助、图像结构的控制等等。之后,罗·康佩西先生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又一一作了精彩的解答。

  • 标签: 伦理学 学者 媒体 美国 讲座 电视访谈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