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了成为理论物理学的历程。记得那时我的父母经常带我去旧金山游览著名的日本茶园。我蹲在那里的一个小池边,为悠游在睡莲之间的五彩斑斓的鲤鱼所陶醉。这是我最快乐的童年记忆之一。

  • 标签: 落花诗 花猫 班姬团扇 赵孟 妍美 满脸通红
  • 简介:提起葛剑雄这个名字,虽不能说名贯九州,但在史学界,乃至人文科学界,都是颇具名望的。尤其是在高校,更是闻名遐迩。有一年华东师范大学邀请葛教授做演讲,演讲前一天,校园里张贴了大幅海报,“上海第一铁嘴,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最新学术成果隆重推出,不可不听”演讲还没开始,教室就已经爆满,连地上都坐满了人,后来者只好趴在窗台上。葛教授演讲的时候,同学们不断报以热烈的掌声,两个多小时的演讲之后,

  • 标签: 掌声 教室 教授 高校 华东师范大学 复旦大学
  • 简介:摘要本文叙述了日本心理学岩井宽对森田疗法的践行,特别是他在病危之际,对森田疗法的基本思想矢志不渝,贯彻始终的可贵精神。

  • 标签: 岩井宽 森田疗法 顺其自然 为所当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科肺活检病理诊断过敏性肺炎(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a,HP)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提高对HP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2000年1月至2020年6月近20年外科肺活检病理诊断HP病例47例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CD3、CD4、CD8、CD20等表达情况。结果47例HP病例,年龄15~68岁,男女比例22∶25,症状主要为气短和咳嗽,32例有过敏原接触史。大部分患者出现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85.3%(29/34)患者肺泡灌洗液中淋巴细胞比例增高,31.3%(10/32)患者CD4+/CD8+ T淋巴细胞≤0.8。镜下表现上,59.6%(28/47)的病例出现小灶性肉芽肿/间质内多核巨细胞,40.4%(19/47)仅见间质内多核巨细胞。93.6%(44/47)的病例可见细支气管上皮化生,70.2%(33/47)的病例可见局部富细胞性炎性病变。44例(93.6%)伴纤维化,表现为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样纤维化(47.7%,21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样纤维化(29.5%,13例)、单纯细支气管中心性纤维化(6.8%,3例)和混合性纤维化(15.9%,7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55.8%(24/43)的病例组织中CD4+ T淋巴细胞占比<CD8+ T淋巴细胞占比,14.0%(6/43)的病例两者占比大致相等。32例患者有随访资料,均存活,7例病情好转,12例病情平稳,13例加重。结论外科肺活检病理诊断HP的病例主要为慢性HP病例,临床特点以病程较长、出现限制性通气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伴肺泡灌洗液中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为主,近1/3患者无明确过敏原接触史。镜下纤维化程度较重,纤维化类型多样,以UIP样和/或NSIP样纤维化为主,免疫组织化学半数以上病例肺组织中CD4+/CD8+ T淋巴细胞<1。部分慢性HP患者治疗后纤维化仍持续加重。

  • 标签: 肺泡炎,外源性变应性 肺外科手术 诊断, 鉴别 抗原, CD4 抗原, CD8
  • 简介:定量病理是用各种手段和分析方法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量化角度阐明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发生发展规律及病变形态,机能和代谢特征的一门科学,是传统病理科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和补充^[1]。近来定量病理应用于大肠癌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成为大肠部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本文就形态结构定量,DNA定量,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定量,分子病理定量,免疫组化定量及三维结构重建等应用于大肠癌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定量病理学 大肠癌 应用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常见微生物感染的细胞病理特点及诊断。方法结合文献对316例宫颈特异性感染的细胞标本进行光镜观察。结果细菌感染主要是球杆菌引起的感染,其爬满上皮形成的线索细胞是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特征性依据。霉菌感染,最常见为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感染,念珠菌假菌丝嗜曙红,呈竹节状,有锐角分支,常呈“发芽树枝”状或“麻辣串”状穿插于上皮细胞中,可同时见孢子或芽孢并存。放线菌为具有锐角分支的细丝样微生物,呈纷乱团状排列,外观似“破棉絮球”或“破驼毛”片状。。HPV感染的主要特征是挖空细胞形成。HSV感染,细胞常多核,核拥挤镶嵌排列而不重叠,核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结论宫颈常见微生物及其感染细胞病理特征明显,诊断容易。

  • 标签: 宫颈微生物感染 细菌 放线菌 滴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职护理专业病理开展PBL教学的必要性,分析中职护理PBL教学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级中职护理10、13、15班为实验班,11、12、14班为对照班。实验班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班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课程结束后,分析教学量化表,并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和考试,比较两种教学法的差异。结果采用PBL教学法有效地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病理的教学效果。

  • 标签: PBL教学法 中职护理教育 病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6例胃癌E-cad的表达.结果:正常胃粘膜上皮中E-cad全部表达.Ⅰ期E-cad的异常表达率为19.6%,而Ⅱ、Ⅲ、Ⅳ期的异常表达率分别是57.2%、62.1%和69.3%,Ⅰ期和Ⅱ、Ⅲ、Ⅳ期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者51例中异常表达为74.3%,而无淋巴结转移者40.2%,两者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在进展期胃癌中按肿瘤生长方式分组,结节型E-cad异常表达率41.2%,而溃疡浸润型异常表达率67.3%,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中分化胃癌E-cad异常表达率32.0%,而低分化胃癌E-cad异常表达率69.6%,两者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癌细胞浸润深度达粘膜、粘膜下层和肌层者E-cad异常表达率为30.1%、38.2%,而浸润至浆膜及浆膜外者异常率为67.3%,两者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胃癌组织中E-cad的表达与癌组织分化、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结论:E-cad与肿瘤的发生、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记物,对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 标签: 上皮型钙粘蛋白 胃癌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青春期乳腺巨大腺纤维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在我院确诊为青春期乳腺巨大纤维瘤的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对切除的标本进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分叶状纤维腺瘤8例,腺管型纤维腺瘤5例,巨纤维腺瘤伴间质细胞丰富3例。结论青春期乳腺巨大纤维腺瘤大多发生在月经初潮期属于良性肿瘤,临床较少见,其瘤体比较大,生长迅速,临床病理具有特殊性,对其临床外科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青春期 乳腺巨大纤维瘤 病理学特点
  • 简介:留学生教育具有其特殊性,对高校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结合病理教学特点并通过留学生病理全英文教学的实践,对教学语言、教材的选取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和探索,从中得到了一些启发和经验。

  • 标签: 留学生 病理学 英文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累及皮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1例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其皮肤斑块的大体和镜下形态学特点、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集落刺激因子3受体T618I突变情况。结果本例为62岁男性患者,反复白细胞升高5年,骨髓及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显示以中、晚、杆状、分叶核粒细胞为主,BCR-ABL融合基因为阴性。晚期出现皮肤斑块和皮疹。镜下见真皮内大量成熟分叶核中性粒细胞浸润伴核碎裂,未见围皮肤附件分布表现,未侵犯毛囊、皮脂腺等皮肤附件。皮肤标本检测到集落刺激因子3受体T618I突变,进一步证实这些貌似正常的中性粒细胞为肿瘤性病变。结论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极其罕见,多在血液科诊断,本例因病变累及皮肤而偶然为病理医师所见,在临床病史不明的情况下极易漏诊、误诊,希望能引起病理医师的关注和重视。

  • 标签:
  • 简介:从培养现代创新人才的需要出发,结合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实际,尝试在普通植物病理实验、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多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及现有科研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普通植物病理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最终得到验证,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得以较大提升。

  • 标签: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 实验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 简介:背景与目的:发生于神经系统的髓外浆细胞瘤罕见。本研究分析神经系统髓外浆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总结3例神经系统髓外浆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EnVision法分析免疫表型(LCA、CD20、CD79a、CD3、CD7、PC、MUM1、CD138、Ki-67),PCR法分析IgH和TCRγ基因重排,并进行治疗随访。结果:3例神经系统髓外浆细胞瘤,2例发生于大脑,均为男性,年龄为48和64岁。1例发生于T10椎管内,女性,29岁。影像学均提示占位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病理特征为:不同分化程度的浆细胞样肿瘤细胞弥漫性浸润,间质内血管丰富或形成血湖,可见淀粉样物质沉积。免疫表型:3例之瘤细胞均表达CD79a,PC和MUM1,均不表达CD20和CD3、CD7。基因重排分析结果显示IgH基因均呈单克隆性重排。结论:神经系统髓外浆细胞瘤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分析能够帮助确定肿瘤细胞起源,诊断时应综合考虑,并排除多发性骨髓瘤。

  • 标签: 髓外浆细胞瘤 神经系统 临床病理 免疫表型 基因重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腺癌及癌旁组织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S-transferaseP1,GSTP1)表达水平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5例原发性胃腺癌、38例癌旁正常组织石蜡标本中GSTP1蛋白表达水平,观察其与胃癌病人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GSTP1在75例胃腺癌组织中有46例呈高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表达水平(x2=4.852,P=0.028),GSTP1表达与胃腺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患者预后相关(χ2=3.899,P=0.048)。结论GSTP1在胃腺癌中表达上调,并与胃腺癌患者预后相关。

  • 标签:
  • 简介:类癌是来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胃肠道是类癌的好发部位,临床上较为少见,因其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容易漏诊、误诊,临床医师应当高度重视.2004年至2009年我院收治胃肠道类癌12例,现总结如下.

  • 标签: 胃肠道 肿瘤 类癌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分枝杆菌梭形细胞假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罕见疾病的认识。方法对2例分枝杆菌梭形细胞假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特殊染色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儿均为男性,就诊年龄分别为11个月及1岁10个月,但发病年龄均在4个月左右,慢性病程,发病部位分别为淋巴结及皮肤,第1例患儿伴间断发热4个月余,第2例患儿不伴发热,均在外院接受抗感染治疗但无明显效果,于外院行肿块切除术,病理组织学形态均为大量增生的梭形细胞,伴背景炎性细胞浸润,增生梭形细胞形态温和,无明显异型,未见核分裂象,核呈泡状,部分见细小核仁,胞质丰富、粉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增生的梭形细胞呈CD68弥漫强阳性表达,Ki-67阳性指数低。抗酸染色在增生的梭形细胞胞质内见大量抗酸杆菌。第1例患儿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门淋巴结进行性肿大,继而出现梗阻性黄疸,且存在全身播散病变而放弃治疗,并失访;第2例患儿术后10 d原发部位复发,且逐渐出现其他部位皮肤结节和浅表淋巴结肿大,皮肤组织活检病原微生物高通量基因检测显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给予联合抗结核治疗11 d后,病情明显好转。结论儿童分枝杆菌梭形细胞假瘤是非常罕见的良性病变,以分枝杆菌感染导致梭形组织细胞增生为特点,抗酸染色找到大量抗酸杆菌是确诊方法。

  • 标签: 儿童 分枝杆菌感染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较为罕见,预后差。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对于手术无法完全切除或已有远处转移的患者,靶向药物的使用是一种可行的辅助治疗手段。目前,此类疾病的分子特征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本文对常见的几种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分子病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超声影像及病理特征,为侵袭性纤维瘤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22例经术后病理诊断为侵袭性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其临床、超声及病理特征。结果侵袭性纤维瘤病超声影像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界限不清、回声不均、点灶状或条状血流信号等特征;超声诊断符合率59.1%(13/22),误诊为纤维、脂肪等来源肉瘤3例,神经来源肿瘤4例,结节性筋膜炎1例,胃肠间质瘤1例。侵袭性纤维瘤病病理特征较为典型,免疫组织化学Vimentin及β-catenin阳性表达率均为100.0%(22/22);术前穿刺病理诊断符合率78.6%(11/14),误诊为神经纤维瘤1例,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1例,结节性筋膜炎1例。结论侵袭性纤维瘤病在超声及病理诊断上有一定特异性,根据超声影像和病理特征可对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侵袭性纤维瘤病 超声检查 病理诊断 诊断,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