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此文为张柠学术著作《土地的黄昏》研讨会纪要。会议由中国社科院人类学研究所文化人类学研究室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中国当代文学和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界十几位专家出席了研讨会。此录音稿由吕约整理,未经发言专家审阅。

  • 标签: 黄昏 土地 张柠 文化人类学 评价 探险
  • 简介:中国艺术话语是中国艺术遭遇西方话语霸权所出现的文艺理论新问题,由于理论表述对艺术话语呈现与话语获得至关重要,因此文艺理论话语是中国艺术话语的核心。国际地位是话语走向国际性的问题深入,它更为自觉地将话语纳入整体性的全球框架之中。然而,全球文艺理论框架中的中国文艺理论却是“无声的中国”,由此中国文艺理论国际地位问题也就逆势而出。针对国际地位这一问题,中国文艺理论界强调“国际化”方向,但遭遇两大困境,其一翻译不够,文论走出去的力度欠缺,其二是西方中心主义。故此,加大翻译力度与反思西方中心主义就成为国际地位问题难以回避的任务。国际地位问题的真正解答应着眼于中国文艺理论的精神与身份、国际影响力和世界文艺理论这一基本论域,即立足自身(民族性),经由全球化(多元性),最终走向世界文艺理论建构。

  • 标签: 艺术话语权 国际地位 国际化 西方中心主义 世界文艺理论
  • 简介:在中国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土地叙事无疑是神话中的“女娲抟黄土作人”和《左传》中晋公子重耳逃亡途中受土的故事了。《太平御览》卷十八引《风俗通》日:“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於短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及庸者引缅人也。”①《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载:“(重耳)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

  • 标签: 中国文学 生态文学 叙事 土地 三十年 《太平御览》
  • 简介:红柯是一位有着极强个人风格的作家,他的著名作品《美丽奴羊》《西去的骑手》《生命树》等都曾深深打上他独特的烙印:极富诗性的语言和意境,对西域文化尤其是新疆边地文明的执着探寻,以及对自然生命力量的讴歌。他的长篇新作《少女萨吾尔登》对这种创作特色有所延续,却又呈现出某些崭新的尝试和自我超越的特征。

  • 标签: 少女 红柯 《西去的骑手》 小说 招魂 神性
  • 简介:作为一名深谙中国文化的虔诚佛教徒,美国非裔作家约翰逊毕生都在思考佛教如何给黑人带来精神启示,进而有益于改善当今黑人生活。在他看来,黑人在今天的糟糕生存状况既有政治和历史的原因。也有文化和心理的原因。只有在这两方面的“革命”齐头并进,才能让黑人得到真正解放。在短篇故事《中国》里,约翰逊用鲁道夫的故事阐释了以佛教为代表的传统东方文化如何可以帮助黑人战胜心中种族主义的痼疾.以一种更加积极、平和的心态去认真过好每一个当下。通过向东方古老智慧学习.鲁道夫打开了看待黑人生活的新视野。他自己获得了新生,也为他人带来了启示。

  • 标签: 查尔斯·约翰逊 美国黑人文学 佛教 种族主义
  • 简介:2018年,是一个当之无愧的长篇小说“大年”,长篇小说在这一自然年度内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本文主要通过对《菜根谣》《天黑得很慢》《七步镇》《外苏河之战》《风流图卷》等作品的文本细读,详尽考察第一人称叙事方式在这些作品中的运用状况。

  • 标签: 长篇小说 第一人称 叙事方式 小说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