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西方受众研究领域经历了一次“民族志的转向”,引发了学界的广泛争议。在回顾既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此轮范式之争的脉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爬梳与分析。对“编码一解码”模式的质疑、固有的学术政治规范以及媒介消费的全面兴起,促成了接受研究向媒介民族志的转向,带来了研究对象的语境化和政治立场的位移;面对多重挑战,“民族志转向”的倡导者们继续强调媒介民族志研究在全球化、数字化时代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 标签: 民族志转向 接受研究 媒介民族志 后现代主义 受众理论
  • 简介:形象修护理论(IRT)和情境危机沟通理论(SCCT)是主导危机传播研究的两大理论基础。最近的研究却发现,现实危机案例使用的策略与IRT和SCCT所建议的“最佳实践”(bestpractice)并不全然相符,显示出理论与现实的不同思维。本研究以台湾地区之相关研究案例为对象,以后设分析法再度检视实务案例与IRT/SCCT的相符程度。结果发现,台湾的危机案例的确实践了SCCT的“谣言应使用否认”和“意外事故应使用善后处理”两大建议,却没有符合“犯罪应采用修正策略”、“天灾应使用降低伤害”与“组织过失使用降低伤害”等主张。此外,本研究也发现主策略之使用是否符合理论建议,与危机处理之成败并无显著关联。

  • 标签: 危机应对 危机传播 形象修护 情境危机 公共关系
  • 简介:2003年,人类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灾害一一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简称“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引起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注意,它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当代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研的方法,探讨了“非典”十年之后,“非典”认知对当代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研究发现“非典”认知对健康信念理论中的感知罹患性、感知严重性、感知利益性三个维度具有正向影响,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 标签: 非典 健康传播 生活方式 社会心理 传播效果
  • 简介:文化传播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在信息时代,地方新闻媒体担负着传播地域文化的社会责任,应该充分发挥不同媒体的传播优势,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内涵,提高地域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增强文化软实力。本文以河北为例,分析了燕赵文化的媒介传播现状,并根据新媒体环境下受众文化需求的新变化,借鉴先进省份文化传播的成功经验,提出提高新闻媒体文化传播力的发展路径。

  • 标签: 燕赵文化 地域文化 文化传播
  • 简介:消息来源和新闻人员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大众传媒对政府公共关系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然而在大部分记者眼中"不管服务于企业、政府机关或非营利性机构,公关人总被认为是真理道路上的阻碍"。如何改变这种刻板印象,对政府借助现代管理科学——公共关系来实现政府职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如何获得准确的消息来源显得至关重要。

  • 标签: 消息来源 新闻人员 议题设置 新关系模式
  • 简介:近年来,我国出版史研究可谓是硕果累累,但“值得大书特书”的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出版业研究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本文总结了目前关于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出版业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已有研究成果存在的薄弱之处,并重点探讨了对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出版业研究的思考和研究的趋势。

  • 标签: 抗战时期 桂林“文化城” 出版业
  • 简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以“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电视新闻报道形式得到了观众的肯定和认可。民生新闻节目的主持人以其个性化的主持,也为节目增光添彩。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主持播报的风格存在哪些优势与劣势,本文从整体节目和主持人自身两个方面提出具体应对策略,强调扩大主持人的职能范围;突出主持人的主导作用;强化主持人的言论功能;打造主持人的独特形象,对民生新闻主持人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进行了有益探索。

  • 标签: 电视 民生新闻 主持人 播报风格
  • 简介:微博有助于组织将公众引入对话传播,在对话传播行为中,行为者关系强度不同,信息传播的效果也有差异。为了解在微博对话传播过程中,关系强度这一因素如何作用于信息扩散过程,本研究对"成都发布"政务微博网络中的关系强度与信息扩散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使政府可以更有效的进行微博传播。

  • 标签: 政务微博 传播扩散 关系强度
  • 简介:本文基于对唐福珍事件发生地的实证调查,以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发现,由于大众传媒在拆迂报道中的不当表现,“拆迁心理”已泛化为转型时期普遍的群体心理:在认知层面塑造了公众对政府与媒体的认知偏差;在情绪层面导致负面情绪的泛化;最终恶变为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缺失。媒体可以通过改善当前的传播结构,塑造公众对政府的理性认知、疏导负面情绪、缓冲政府与公众间的矛盾,发挥缓释拆迁心理、重建政府信任的功能。

  • 标签: 拆迁心理 政府信任 大众传媒 舆论引1导
  • 简介:本文以优酷网的一则公益广告视频及其形成的传播单元为研究对象,分析用户在互联网平台自发传播公益广告的特征及用户参与行为,并结合中国公益广告运营模式中公众参与公益广告活动积极性不高的现象,讨论当公益广告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传播时,互联网用户在传播过程中的互动参与是否缓解了公益广告活动的公众参与积极性问题。研究发现,由于互联网传播时空的广泛性、后现代语境下的颠覆以及对抗式立场的常态化等原因,当前互联网用户参与传播公益广告的行为是滞后的、被局限的、反抗的,这并不能与协商式的公众参与相等同。笔者认为,唯有从现实中加以改善,即在公益广告的整体运营过程中有机地融人公众才能解决问题,进而避免用户自发传播对已有传播效果的消解效应。

  • 标签: 公益广告 用户生成内容 公众参与 对抗式立场 协商式参与
  • 简介:1890年在德国社会民主党重新获得合法地位之时,恩格斯在《社会民主党人报》终刊号上发表了《给〈社会民主党人报〉读者的告别信》。在信中,他高度评价了该报在社会之中争取新闻出版自由和在工人政党之内保障言论自由的重要作用,提出在合法时期社会民主党人也不承诺放弃非法斗争的重要观点,为德国工人运动明确了斗争策略。

  • 标签: 《社会民主党人报》 《反社会党人非常法》 恩格斯 新闻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