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将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在临床治疗和护理康复过程中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即心理干预、认知干预及行为干预);实验组则根据病情进展分3个阶段: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进行护理干预。结果:阶段性护理干预患者病情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出院前,测定患者对教育内容的知晓率,实验组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率(98%)高于对照组(83.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阶段性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干预。

  • 标签: 心肌梗死 阶段性 护理干预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脑卒中患者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针对78例本医院诊治的脑卒中患者纳入实验资料,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是抽取时间,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9例。分别予行常规护理、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对两组护理前后简易运动功能评价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结果:脑卒中患者护理前简易运动功能评价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具有一致性,显示出数据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简易运动功能评价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高于参照组,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脑卒中 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将急危重症患者设定为研究对象,并分析在其抢救治疗中细节化管理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患者纳入时间限定为 2019年 1月 -2020年 2月,共计纳选机制重症患者 100例,依据患者护理方案差异将其归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人数均为 50例,分别施以常规化急诊护理及机急诊细化化管理护理,评价对比护理质量水平。结果:观察组内很满意占比 64.00%,满意占比 34.00%;对照组很满意占比 50.00%,满意占比 32.00%,分析表明数据可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抢救失败率及纠纷事件发生率均为 2.0%较低于对照组( 12.0%: 14.0%),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x2=5.923, x2=6.091, P< 0.05)。结论:急诊细节化管理护理是临床急诊科重症患者的理想护理方案,护理质量得到提升。

  • 标签: 细节化管理护理,急诊重症,应用效果
  • 简介:翼城县新中医医院 山西 临汾 043500 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护士分级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 我院 护理管理质量, 以 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治疗服务。 方法:本次 护理科学 实验选取了 部分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在本院 工作 的护理人员工作情况进行对照分析,对比实施护士分级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出现的不良事件, 从而 更好地总结护士分级管理的优势。 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实施前在护理差错、护理纠纷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件数上为 18 件,实施后则为 7 件,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对护理人员的工作 业绩 进行了调查考核, 发现参加试验人员 在护理能力上也有了新的变化,其实施后的护理规范性、工作准确性结果更令人满意。 结论:采用护士分级管理模式有利于提 高 医院 的 护理管理质量,提升护理人员 的护理 工作水平, 可以为 患者的治疗提供更 加 细致的服务, 意义重大, 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士分级 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 对比分析 质量提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分级培训法教学模式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科室实习的护生共计110名,实习时间为2018年5月—2019年3月。将护生分为2组,每组55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方式。实验组采用了临床路径分级培训法教学方式。分析两组最终教学结果。结果:实验组实践考核成绩得分和对照组相比较高,理论考核成绩和对照组相比较高,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5.5355、6.6213。结论: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临床路径分级培训法教学模式应作为首选的带教方案,此带教方式在实施以后带教老师能够按时间完成所有带教内容,而且还能够与实习护生一起完成预期目标,在带教过程中能够充分的调动实习护士的学习主动性以及积极性,使实习护生以最佳的状态完成整个时期的实习。

  • 标签: 急诊科 临床路径 教学模式 护理带教
  • 简介: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操作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无菌操作是预防和控制手术感染的关键,手术室护士应提升自身的慎独修养和道德素质,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 标签: 手术室 慎独精神 无菌技术操作
  • 简介:目的探讨氧疗对高原失血性休克兔的治疗作用.方法15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模拟高原环境,低压舱减压至海拔4000m,将动物股动脉放血使其MAP降至5.33kPa(40mmHg),实验组动物给予80%O2吸入和抗休克治疗;对照组只给予抗休克治疗,动态测定两组动物的心肌收缩性能、动脉血气,并观察存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氧疗能显著提高实验组动物的PaO2、SaO2、HCO3-、PaCO2,减轻代谢性酸中毒;同时,还可以显著提高实验组动物的MAP、LVSP和±dp/dtmax(P<0.05,P<0.05,P<0.05,P<0.05),改善心肌收缩性能;明显提高动物的治疗后8h存活率(P<0.05).结论氧疗对高原失血性休克的救治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氧疗 高原失血性休克 家兔 救治作用 心肌收缩 血气分析
  • 简介:目的提高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s,PICC)操作的安全性,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方法2007年11月起成立PICC小组,小组成员兼职,负责全院住院患者的PICC置管、会诊及相关的护理指导和培训,对导管的维护进行全程质量监控。结果PICC小组成立后,315例PICC置管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为1-104d(中位时间为32d),与小组成立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352,P〉0.05);小组成立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为1.27%(4/315),小组成立前的感染发生率为8.64%(7/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80,P〈0.01)。结论PICC小组的运作提高了PICC护理质量,明显降低了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

  • 标签: PICC小组 导管相关性感染 质量监控
  • 简介:目的了解薰衣草对慢性肝病患者在改善睡眠、延长睡眠时间上的作用。方法将120例有睡眠障碍的慢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薰衣草温水擦浴及足浴组(薰衣草组)、护士引导下渐进性放松训练组(放松组)、联合组及对照组,观察并评价干预前、干预1周及2周后其睡眠自评总分值、睡眠时间分值的变化情况,比较不同方法问的效果及特点。结果薰衣草温水擦浴及足浴能有效降低慢性肝病患者的SRSS自评总分及延长睡眠时间。结论薰衣草温水擦浴及足浴是一种简便易行、快速有效的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睡眠障碍的护理方法。

  • 标签: 慢性肝病 薰衣草 睡眠时间
  • 简介:颈椎病是以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和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随着现代从事低头工作方式人群增多,空调的广泛使用,人们屈颈和遭受风寒湿的机会不断增加,造成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由于此病较易复发,故颈椎病患者如能结合有针对性的练功疗法对疾病的康复十分有益。

  • 标签: 颈椎病 石氏脊柱平衡操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复苏后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 2019.3-2020.3月收治的 94例进行心脏复苏的患者。将他们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47例,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心脏复苏后,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可以大力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干预 心脏复苏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 方法 :选取医院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行常规管理模式的 32 例护士作对照组,另选取 医院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行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 32 例护士作研究组,对比两组管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及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及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护士分层级管理 护理管理质量 工作满意度
  • 简介:目的评价护士长总值班制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09年某院护士长值班工作记录资料、护理部关于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资料。结果2008年、2009年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比2007年分别下降了10.00%和12.00%,抢救成功率比2007年分别上升了2.35%和3.26%,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也比2007年提高了2.98%和3.15%。结论护士长总值班的设立,有效地应对了突发事件,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能及时化解医疗、护理纠纷,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对防止护理风险的发生起到良好的作用

  • 标签: 护理风险 管理 护士长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全程助产责任制对提高分娩质量的作用。方法:本文病例筛选我医院接收的分娩产妇40例,将所有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导乐陪伴分娩模式;观察组添加产科全程助产责任制管理,分析对比两组的助产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总产程时间明显缩短,产后疼痛程度较轻,最终自然分娩率较高,剖宫产率以及不良妊娠发生率较低,各项指标数据结果同对照组比较均占据明显优势,两组指标数据差异值已达到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结论:将产科全程助产责任制应用在产妇分娩护理中,能够进一步提升分娩质量及安全性,减少产妇分娩疼痛以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几率,提高自然分娩率。

  • 标签: 产科全程助产责任制 分娩质量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标识在老年骨折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抽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骨折患者66例,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骨科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应用护理标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0.91%(30/33),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3.64%(21/33),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6.06%(2/33),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24.24%(8/33),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结论在老年骨折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中,护理标识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标识 老年骨折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 共纳入2020年6月~2020年12月期间720份灭菌包做为研究对象,分做观察组360份、对照组360份,对照组予按照消毒供应中心常规工作方法进行,观察组实施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结果 观察组导致感染的因素与风险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于预防院内感染有着积极的作用,可明显降低院内感染等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故值得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护理质量控制 预防院内感染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PDCA活动在减少患者内镜诊疗等候时间中的作用。方法:通过选取我院2020年1月~3月内镜诊疗患者与2020年4月~6月患者相比,分析患者等候时间长的原因。结果:医院通过完善绩效考核机制、设定每日基础工作量、协调科室内部人员等措施,有效减少了患者等候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开展PDCA活动能够有效缩短患者内镜诊疗等候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让科室内部工作效率更加高效,配合更加协调。

  • 标签: PDCA 减少 内镜诊疗 等候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居家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6月6日~2020年6月6日我院收治的51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损者为研究样本。对患者开展居家康复护理,分析结果。结果:和干预前相比,干预后患者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以及生理功能分数明显更高,P<0.05.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VAS以及ADL分数更低,P<0.05。结论:将居家康复护理方案全面应用于脊髓损伤患者康复工作中能够取得满意效果。该法能够全面提升患者生活品质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缓解患者机体苦楚。这种方法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 标签: 脊髓损伤 居家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健康教育应用于皮肤病护理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 106 例皮肤病患者并随机分为研究组( n=53 ,强化健康教育)和对照组( n=53 ,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护理依从性和护理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健康教育在皮肤病患者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提升护理有效率和患者依从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 皮肤病 护理效果
  • 简介:总结了医院支助保障服务的工作特点、作用及管理体会,主要包括支助保障服务的工作特点、作用、人员组成、管理对策及如何做好支助保障服务等多方面。认为医院开展支助保障服务工作才能真正实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

  • 标签: 支助保障服务 作用 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