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移情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诊患者负性情绪及期望水平影响,为这类患者优质护理积累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于2013年4月~2015年2月收治88例UAP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护理和移情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引入移情护理)。两于干预前后接受视觉模拟焦虑量表(VAS-A)、视觉模拟抑郁量表(VAS-D)及Herth希望指数(HHI)评价,比较两评分。结果:与干预前比较,两干预后VAS-A和VAS-D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与常规护理比较,移情护理干预后VAS-A[(6.3±1.2)分比(3.6±0.6)分]和VAS-D[(6.8±0.7)分比(3.2±0.4)分]评分降低更显著,P均〈0.05。与干预前比较,移情护理干预后HHI各维度[对目前及未来态度(T)、采取积极行动(P)和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I)]得分和总分均有显著升高(P均〈0.05),而常规护理无显著改变;与常规护理比较,移情护理干预后T[(11.2±2.3)分比(12.9±2.5)分]、P[(11.7±1.9)分比(12.8±2.7)分]、I[(10.9±1.9)分比(12.9±2.3)分]和HHI总分[(33.8±5.7)分比(38.6±6.2)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移情护理模式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急诊患者,能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和期望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绞痛 不稳定型 焦虑 抑郁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DebakeyⅢ型急性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患者围术期谵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2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经大血管双源增强CT诊断为DebakeyⅢ型急性AD、行全麻下介入大血管腔内隔绝术221例患者临床资料,男性135例,女性86例。根据是否存在谵妄症状分为谵妄46例和对照175例。根据谵妄发生时段分为术前谵妄15例和术后谵妄31例。记录并统计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结果入选者中,谵妄发生率20.8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夹层累及范围(OR=3.32,95%CI:1.68~6.94,P=0.001)、低氧血症(OR=1.62,95%CI:1.02~2.84,P=0.029)、住院时间(OR=1.66,95%CI:1.36~1.78,P=0.022)是围术期谵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DebakeyⅢ型AD患者围术期并发精神障碍影响因素很多,积极纠正低氧血症、缩短监护病房留置时间,可降低其发生率。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手术期间 缺氧 谵妄 危险因素
  • 简介:背景:除了日常血压和心率波动外,N末端B型钠尿肽也是预测心血管疾病重要因素。本研究将日常血压和心率波动计算为个体血压和心率变异标准差,并在本横断面研究中提出假说“个体血压和心率变异标准差和体内升高N末端B型钠尿肽相关”。方法:本研究从普通日本人群中纳入了664例没有心脏病史参与者(平均年龄61.9岁,女性为70.5%)。

  • 标签: B型钠尿肽 心率改变 N末端 血压 普通人群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稳定表达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脉左前降支45min,再灌注3h方法,构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Sham)、心肌缺血/再灌注(MI/R)、HIF-1α活化剂DMOG+心肌缺血/再灌注(D+MI/R)、HIF-1α抑制剂YC-1+心肌缺血,再灌注(YC-1+MI/R),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心肌酶(CK—MB,LDH)活性,Westernblot检测心脏组织HIF-1α蛋白表达,Evensblue/Tr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TUNEL染色及Caspase-3、8、9活性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结果①与MI/R相比,D+MI/RHIF-1α蛋白表达量增加约4.6倍(P〈0.01),心肌酶CK—MB、LDH活性降低(P〈0.05),心肌梗死面积减小(P〈0.05),并且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减轻。②D+MI/R心肌细胞凋亡率为(9.7±0.98)%,明显低于MI/R(23.5±1.5)%(P〈0.05),且部分逆转了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Caspase-9和Caspase-3活性升高(P〈0.05)。结论HIF-1α稳定表达可抑制线粒体途径介导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保护效应。

  • 标签: 低氧诱导因子-1Α 心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状旁腺切除术(PTX)对伴有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以及冠状动脉钙化影响。方法选取48例有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血液透析患者,行甲状旁腺切除术,对患者术前、术后1年应用多层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同时将患者术前、术后1年血钙、血磷、钙磷乘积、iPTH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48例患者中,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26例;甲状旁腺全切除+自体移植22例。两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所有患者术后骨痛、皮肤瘙痒、乏力等症状术后1天均得到明显缓解。两患者1年后血钙、血磷、钙磷乘积等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TX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SHPT是一种安全有效手段,两种术式均有复发可能。

  • 标签: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切除术 冠状动脉钙化
  • 简介:目的观察6-羟基多巴胺损伤黑质致密部对大鼠脚桥核神经元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2只,13只大鼠内侧前脑束位点注射6-羟基多巴胺损伤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作为模型,另9只大鼠作为正常。分别记录分析正常9只和模型7只脚桥核神经元信号电生理特性变化,同时利用尼氏染色法观察6只帕金森病大鼠脚桥核神经元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脚桥核神经元类型Ⅰ和神经元类型Ⅱ放电频率较正常显著增加[(12.09±1.62)Hzvs(7.35±0.98)Hz,P〈0.05;(4.09±0.34)Hzvs(2.87±0.26)Hz,P〈0.01],放电变得不规则;脚桥核神经元数量减少,形态发生显著变化,损伤侧脚桥核大型神经元、中型神经元、小型神经元较正常侧分别减少了20.3%,19.4%和20.9%(P〈0.05)。结论6-羟基多巴胺损伤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导致了脚桥核内神经元电生理特征和形态学特征广泛变性及损伤。

  • 标签: 羟基多巴胺类 黑质 脑桥脚被盖核 帕金森病 神经元
  • 简介:摘要目的整理我院腺性膀胱炎行电切术后患者临床护理资料,探讨通过羟基喜树碱对患者进行定期灌注治疗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104例腺性膀胱炎行电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每组各52例患者,实验采用针对性护理,对照采用传统护理,比较两患者复发率和不良反应产生率。结果实验术后2年复发率为11.65%。再治疗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1%。对照术后2年复发患者为20例19.41%,再治疗患者不良反应发病率为80%。两患者2年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性膀胱炎电切手术患者需要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病率,具有非常高临床护理应用价值。

  • 标签: 腺性膀胱炎行电切术后 针对性护理 传统护理
  • 简介: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第一位致残和死亡原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最为常见。在改善和恢复缺血区血流灌注过程中,有可能会加重脑组织损伤,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破坏是引起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继发脑水肿、脑出血、炎性改变重要原因[1]。其可能损伤机制包括自由基损伤、蛋白酶激活、炎性细胞浸润、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血脑屏障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品管圈在降低外来器械包装环节质量缺陷发生率应用。方法由7人组成品管圈,分析外来器械包装流程最易发生缺陷环节,找出原因,制定相应措施。结果开展品管圈后外来器械包装缺陷由原来平均1.1次下降至0.44次,目标达成率为88%。结论将品管圈运用在降低外来器械包装环节质量缺陷发生率上取得较满意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对提高外来器械包装质量起到了很好作用

  • 标签: 品管圈 外来器械 包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整体护理对腹腔镜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患者应用效果分析。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90例胆囊结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和对照,对照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采用整体护理方式,对比两患者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结果护理护理满意度、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指标结果分别是(95.59±0.99)分、(22.77±7.13)小时、(5.26±2.15)天,和对照护理满意度、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囊结石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方式后,可以有效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整体护理 腹腔镜 保胆取石 胆囊结石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应用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15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对照行常规护理;观察行个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临床结果。结果观察血压、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方法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人性化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心血管病实施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循证护理对并发症产生影响。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100例在心血管科实施介入手术治疗患者,将其均分为两,对照5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50例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措施,比较两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出现并发症几率。结果通过比较,观察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几率明显比对照低,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短,两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病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后应用循证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出现几率,所选患者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心血管病 介入治疗 术后并发症 应用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CHADS2评分对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在乐山市人民医院确诊为STEMI患者200例,应用CHADS2对患者基线特征进行评分,随访至少1年或至出现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梗死),依据评分高低与不良事件发生率评估CHADS2效率.结果CHADS2评分越高,STEMI患者发生MACE风险越高.结论CHADS2评分是STEMI患者未来发生MACE独立危险因素,可为STEMI患者预后提供有价值信息.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CHADS2评分 预后
  • 简介:目的分析替格瑞洛对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动脉炎性反应及心功能近期影响,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118例AC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及对照,各59例,均实施经皮冠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并分别于围术期口服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比较两动脉炎性反应、心功能变化,并观察其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治疗后30min、治疗后1h血清炎性指标均较PCI治疗前显著下降;对照治疗后30min、治疗后1h血清炎性指标均较PCI治疗前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PCI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均显著下降,其左心室缩短分数(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心输出量(SV)均显著升高,观察变化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PCI治疗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有效心输出量(CO)均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其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失访1例,对照失访2例,其他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13.81±1.20)个月。观察再发心绞痛发生率及主要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氯吡格雷而言,替格瑞洛在改善ACS患者PCI治疗后动脉炎性反应及心功能方面作用更为明显,且能够在不增加不良反应前提下有效降低患者短期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其确切疗效及良好安全性值得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替格瑞洛 动脉炎性反应 心功能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表达及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于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10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为脑梗死,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型梗死(〈4分,21例)、中型梗死(4~15分,49例)、重型梗死(〉15分,30例);同期体检无脑血管疾病者100例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ADMA浓度,比较各组间血浆ADMA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轻、中、重型3个及对照血浆ADMA水平分别为(0.80±0.16)、(1.14±0.28)、(1.33±0.33)、(0.52±0.16)μmol/L,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2,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提示高ADMA水平是脑梗死急性期独立危险因素(OR=1.140,95%CI:1.078~1.212,P=0.045)。结论血浆ADMA水平在轻、中、重型脑梗死患者中表达逐渐升高,ADMA水平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ADMA可能是脑梗死急性期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脑梗死 急性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 简介:目的观察尼可地尔和卡维地洛联合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治疗效果。方法以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8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观察,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给予硝酸异山梨酯片(消心痛)、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在此基础上给予尼可地尔和卡维地洛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和心绞痛发作频率变化;比较两治疗前、后高敏反应C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及心功能指标的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两治疗前24h内ST段压低次数、压低持续时间和心肌缺血总负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上述指标均较对照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前心绞痛发作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每周心绞痛发作频率较对照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前每搏输出量(strokevolume,SV)、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rain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troponinI,cTnI)、心室相角程(leftventricularphaseshift,LVPS)、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和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SV、LVPS、LVEF均升高,NT-proBNP、cTnl和hs-CRP浓度均下降,而观察上述指标的改善较对照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发生低血压和肝、肾功能异常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头痛、心悸和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较对照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和卡维地洛联合治疗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有较好治疗效果,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尼可地尔 卡维地洛 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性大鼠在坐骨神经损伤后,移植嗅鞘细胞。通过观察神经生长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来研究嗅鞘细胞移植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对神经再生促进作用。方法制作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随机分成对照和实验,将培养嗅鞘细胞应用到坐骨神经断端。观察神经损伤后3d、7d、14d和21d大鼠TUNEL标记阳性细胞百分比变化,利用免疫化,观察神经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术后对照和实验免疫化呈现GAP-43规律性表达,但实验表达水平优于对照,有统计学上差异;实验凋亡细胞数量也少于生理盐水对照。结论在本实验设计条件下,嗅鞘细胞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有一定促进作用。

  • 标签: 嗅鞘细胞 细胞移植 坐骨神经 神经再生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5年3月在我院就诊96例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并行肾脏替代治疗患者临床资料,进而探讨影响其预后危险因素。方法按照临床结局将纳入患者分为生存(56例)和死亡(40例),比较两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资料,并行多元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该人群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通过比较两患者资料,发现死亡术前心功能Ⅳ级、神经系统障碍、肝功能不全、术后低血压、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和APACHEⅡ评分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前心功能Ⅳ级、术后肝功能不全、术后低血压和APACHEⅡ评分是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并行肾脏替代治疗患者预后与术后肝功能不全、术后低血压、APACHEⅡ评分和术前心功能Ⅳ级有关,因此,应重视患者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并加以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急性肾损伤 肾脏替代治疗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下抗反流术治疗不同类型胃食管反流患者临床效果。方法入选12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1、2、3,1患者接受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2患者接受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3患者接受Rossetti胃底折叠术治疗。结果1患者手术时间短于2、3患者(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2、3患者(P<0.05);2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1、3患者22.5%、20.0%(P<0.05);术后随访三患者3个月,三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三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三患者生活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患者生活质量优于1、3。结论三种方法治疗不同类型胃食管反流均可获得良好疗效,Nissen胃底折叠术创伤性最小,Toupet胃底折叠术围术期安全性高,建议临床医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手术方式对患者实施治疗。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腹腔镜 抗反流术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甲磺酸去铁胺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血肿及其周围水肿以及功能预后影响。方法将19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去铁胺12例和对照7例,分析2患者影像学资料及入院第15、30及90天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将2资料进行比较。结果与去铁胺比较,对照1~8d血肿相对吸收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5±0.18vs0.42±0.23,P=0.013);对照8~15d血肿相对吸收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8±0.22vs0.74±0.29,P=0.042)。去铁胺与对照患者入院第15、30和90天mRS≥3分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7%vs42.9%,58.3%vs28.6%,33.3%vs28.6%,P〉0.05)。结论甲磺酸去铁胺能够抑制老年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

  • 标签: 去铁胺 脑出血 血肿 水肿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