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自拟中药促排卵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随机等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给予常规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研究组给予自拟中药促排卵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

  • 标签:
  • 作者: 赵曾华,李宝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4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沈阳菁华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 简介:目的:探讨并分析促排卵方法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期间的 60 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对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采取Gn促排卵方案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LE促排卵方案治疗。结果:研究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卵母细胞成熟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周期取消率以及妊娠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以及流产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并不显著。结论: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中,采用LE促排卵方案治疗效果更优,值得在目前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促排卵方法;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辅助生殖技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应用克罗米芬与来曲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9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常规组46例应用克罗米芬,研究组46例应用来曲唑。观察对比分析两组促排卵效果。结果:研究组排卵率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克罗米芬 来曲唑 促排卵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主要分析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接收的30例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展开研究,并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采用高剂量黄体酮孕激素(200mg)治疗,研究组采用低剂量黄体酮(100mg)治疗,对比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不同剂量 孕激素 无排卵型月经失调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来曲唑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促排卵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氯米芬疗法,观察组采用来曲唑疗法,比较两组HCG注射后促排卵指标、HCG注射前后超声检测指标。结果:观察组HCG注射后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成熟卵泡个数少于对照组且卵泡成熟所需天数长于对照组(P

  • 标签: 来曲唑疗法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 促排卵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剂量黄体酮软胶囊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1年3月-2023年3月期间,选取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黄体酮软胶囊治疗,根据使用剂量不同分为对照组(55例,0.1g/次)和观察组(55例,0.2g/次),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高,子宫内膜厚度降低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采用大剂量黄体酮胶囊治疗,效果显著,并且不会导致患者副作用增加,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不同剂量黄体酮软胶囊 无排卵型月经失调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无排卵型月经不调患者中应用低剂量黄体酮胶囊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在2021年5月-2023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2例无排卵型月经不调患者作为实验探究对象,应用奇偶数分类法进行分组,均有31例患者,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剂量黄体酮胶囊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低剂量黄体酮胶囊进行治疗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阴道出血量和月经持续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概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阴道出血量和月经持续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常规组,对比P

  • 标签: 低剂量 黄体酮胶囊 无排卵型月经不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停用复方口服避孕药(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ve,COC)治疗后无排卵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从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对259例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就诊的原无排卵并经3个月COC降雄激素治疗的PCOS患者开展前瞻观察研究,进行无排卵复发的随访,使用生存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无排卵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COX多元回归显示,对COC治疗前超重者来说,治疗期间减重幅度达5%以上(HR=0.539,P=0.001)可推迟复发,停用COC时存在糖和胰岛素代谢异常(HR=1.829,P=0.008)为促进复发因素;对COC治疗前非超重者来说,停用COC时仍存在高雄激素血症(HR=2.268,P=0.030)为促进复发因素。K-M检验显示,50例COC治疗期间减重幅度达5%及以上的原超重患者中,停用COC后体质量反增者,复发时间更早[1.0(1.0,2.0)个周期比3.0(2.0,8.0)个周期,P=0.001];35例停用COC时糖和胰岛素代谢恢复正常者,其中停药后继续维持剂量口服二甲双胍者的复发时间晚于未再服用二甲双胍者[2.0(1.0,4.0)个周期比1.0(0.0,3.0)个周期,P=0.022]。结论为推迟PCOS停用COC后无排卵复发,建议超重患者减重一定幅度,并纠正糖和胰岛素代谢异常后再停药;停用COC时糖和胰岛素代谢恢复正常者,宜继续口服维持剂量二甲双胍;非超重患者待雄激素水平降至正常后停药。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无排卵 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超排卵对小鼠受精卵发育到囊胚及受精卵期输卵管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90只雌性ICR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只)和超排组(30只),收集受精卵体外培养3d,显微镜下观察两细胞、四细胞及囊胚形成率。收集对照组和超排组小鼠受精后0.5d(dayspostcoitum,dpc)的输卵管,应用免疫荧光共聚焦法检测其IL-6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超排组两细胞形成率及囊胚形成率降低,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共聚焦结果显示0.5dpc超排组输卵管中IL-6表达多于对照组。【结论】控制排卵能够增加受精卵期输卵管中IL-6的表达,可能与其保障受精卵发育有关。

  • 标签: 超排卵 小鼠 受精卵 白细胞介素-6 输卵管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排卵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研究,通过补肾活血中药治疗无排卵功血患者,进而总结其临床疗效和机理。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2例患者进行检查,使用SP免疫组化半定量和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对患者进行分析,并进行孕激素、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等相关项目的测定。结果无排卵功血患者的血清E2和子宫内膜PR、ER数据大于对照组;在合成孕激素进行治疗之后,血清E2和子宫内膜PR、ER数据逐渐降低;而补肾活血中药功血饮能够有效降低PR和ER水平,而对血清E2没有太大影响。结论补肾活血中药的作用机理与合成孕激素不同,采用补肾活血中药能影响PR、ER的合成,从而充分发挥其疗效,是一种较好的治疗办法1。

  • 标签: 补肾活血 无排卵功血 雌孕激素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分型与厚度对不孕患者促排卵治疗后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不孕患者,共86例,收治时间在2015年7月-2016年6月期间,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根据子宫内膜分型的不同分为3型,即A型、B型和C型,其中,又将A型和B型按照子宫内膜厚度的不同进行分组。比较每个组别中患者经过治疗之后的妊娠率。结论与C型相比,A型的促排卵治疗后妊娠率明显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B型与C型之间的妊娠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型中,8~10.9mm的子宫内膜厚度的治疗后妊娠率明显与其他厚度组别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型中,7~8.9mm的子宫内膜厚度的治疗后妊娠率明显与其他厚度组别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分型与厚度对不孕患者促排卵治疗后的妊娠率有影响,孕前可以通过阴道B超检测患者的子宫内膜分型与厚度,以此指导患者选择最为适合的受孕时机,进而提高妊娠率。

  • 标签: 子宫内膜分型 子宫内膜厚度 不孕 促排卵治疗 妊娠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调经促孕丸配伍克罗米酚治疗女性排卵障碍引起不孕的效果。方法对30例女性排卵障碍不孕症患者进行调经促孕丸配伍克罗米酚治疗。结果30例不孕症患者经过6个疗程治疗共28例怀孕,经尿妊娠试验证实。

  • 标签: 排卵障碍 不孕 调经促孕丸 克罗米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孕激素对于无排卵型月经不调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2014.02——2017.02期间收治的所有无排卵型月经不调患者中随机选取96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通过投掷骰子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1组、2组和3组,每组32例患者。1组患者应用小剂量孕激素进行治疗,2组患者应用中剂量孕激素进行治疗,3组患者应用大剂量孕激素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相当,并且数据比较,P>0.05;1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2组和3组患者,P<0.05。结论不同剂量孕激素对于无排卵型月经不调均有显著的效果,但小剂量的安全更高。

  • 标签: 不同剂量 孕激素 无排卵型月经不调 不良反应 有效率
  • 简介:双侧输卵管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在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及促排卵治疗的女性中发生率高。与单侧输卵管妊娠相比,双侧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术前难以确诊。治疗方式取决于异位妊娠的部位、输卵管病变的程度、患者的生育要求。本文报道2016年7月1例手术确诊的促排卵后的不同步双侧输卵管妊娠,并讨论对双侧输卵管妊娠患者的管理与治疗。

  • 标签: 输卵管妊娠 促排卵 单侧输卵管 辅助生殖技术 手术确诊 输卵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黄体生成素(r-hLH)在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促排卵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2年01月至2015年12月行IVF-ET长方案降调节后15天血清黄体生成素(LH)<0.5IU/L的患者(140)例为研究组,随机分为两组(A组添加r-hLH组;B组不添加r-hLH组),A组(85例)启动促性腺激素(Gn)的同时添加r-hLH,B组(55例)单用促性腺激素(Gn)不添加r-hLH;另选择同期行IVF-ET长方案降调节后15天血LH≥0.5IU/L且未给予r-hLH补充治疗的患者为C组(C组165例)。比较3组患者的Gn用量及天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血清雌二醇(E2)及LH水平、获卵数、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着床率等。结果Gn总量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两两比较,A组与B组、B组与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A组与C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Gn天数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两两比较,A组与B组、B组与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3,0.005);A组与C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HCG日E2水平B组与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0);B组低于A组,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稍低于C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HCG日LH水平B组与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B组低于A组,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略低于C组间,也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HCG注射日子宫内膜(Em)厚度比较C组>A组>B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卵数B组与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34),A组与C组比较、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率(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的比较A组与C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均高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均高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B组与C组,组间各种率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对于长方案垂体降调节后LH过度抑制的患者,补充r-hLH可以获得较高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改善临床结局。

  • 标签: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重组人促黄体生成素 妊娠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排卵情况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92例PCOS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成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克罗米芬(月经第5d给药100mg,口服,qd)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月经第3d给药500mg,口服,tid)联合克罗米芬(第2个月经周期第5d给药100mg,口服,qd)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治疗前后的性激素水平及促排卵情况。结果观察组单卵泡排卵率、排卵率(73.91%,78.26%)明显高于对照组(34.78%,58.70%)(P<0.05);治疗后两组的卵泡刺激素(FSH)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对PCOS患者可有效促进患者排卵功能恢复,改善性激素水平。

  • 标签: 二甲双胍 PCOS 克罗米芬 排卵 性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