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分型与厚度对不孕患者促排卵治疗后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不孕患者,共86例,收治时间在2015年7月-2016年6月期间,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根据子宫内膜分型的不同分为3型,即A型、B型和C型,其中,又将A型和B型按照子宫内膜厚度的不同进行分组。比较每个组别中患者经过治疗之后的妊娠率。结论与C型相比,A型的促排卵治疗后妊娠率明显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B型与C型之间的妊娠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型中,8~10.9mm的子宫内膜厚度的治疗后妊娠率明显与其他厚度组别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型中,7~8.9mm的子宫内膜厚度的治疗后妊娠率明显与其他厚度组别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分型与厚度对不孕患者促排卵治疗后的妊娠率有影响,孕前可以通过阴道B超检测患者的子宫内膜分型与厚度,以此指导患者选择最为适合的受孕时机,进而提高妊娠率。

  • 标签: 子宫内膜分型 子宫内膜厚度 不孕 促排卵治疗 妊娠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调经促孕丸配伍克罗米酚治疗女性排卵障碍引起不孕的效果。方法对30例女性排卵障碍不孕症患者进行调经促孕丸配伍克罗米酚治疗。结果30例不孕症患者经过6个疗程治疗共28例怀孕,经尿妊娠试验证实。

  • 标签: 排卵障碍 不孕 调经促孕丸 克罗米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孕激素对于无排卵型月经不调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2014.02——2017.02期间收治的所有无排卵型月经不调患者中随机选取96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通过投掷骰子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1组、2组和3组,每组32例患者。1组患者应用小剂量孕激素进行治疗,2组患者应用中剂量孕激素进行治疗,3组患者应用大剂量孕激素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相当,并且数据比较,P>0.05;1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2组和3组患者,P<0.05。结论不同剂量孕激素对于无排卵型月经不调均有显著的效果,但小剂量的安全更高。

  • 标签: 不同剂量 孕激素 无排卵型月经不调 不良反应 有效率
  • 简介:双侧输卵管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在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及促排卵治疗的女性中发生率高。与单侧输卵管妊娠相比,双侧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术前难以确诊。治疗方式取决于异位妊娠的部位、输卵管病变的程度、患者的生育要求。本文报道2016年7月1例手术确诊的促排卵后的不同步双侧输卵管妊娠,并讨论对双侧输卵管妊娠患者的管理与治疗。

  • 标签: 输卵管妊娠 促排卵 单侧输卵管 辅助生殖技术 手术确诊 输卵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黄体生成素(r-hLH)在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促排卵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2年01月至2015年12月行IVF-ET长方案降调节后15天血清黄体生成素(LH)<0.5IU/L的患者(140)例为研究组,随机分为两组(A组添加r-hLH组;B组不添加r-hLH组),A组(85例)启动促性腺激素(Gn)的同时添加r-hLH,B组(55例)单用促性腺激素(Gn)不添加r-hLH;另选择同期行IVF-ET长方案降调节后15天血LH≥0.5IU/L且未给予r-hLH补充治疗的患者为C组(C组165例)。比较3组患者的Gn用量及天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血清雌二醇(E2)及LH水平、获卵数、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着床率等。结果Gn总量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两两比较,A组与B组、B组与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A组与C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Gn天数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两两比较,A组与B组、B组与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3,0.005);A组与C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HCG日E2水平B组与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0);B组低于A组,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稍低于C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HCG日LH水平B组与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B组低于A组,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略低于C组间,也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HCG注射日子宫内膜(Em)厚度比较C组>A组>B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卵数B组与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34),A组与C组比较、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率(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的比较A组与C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均高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均高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B组与C组,组间各种率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对于长方案垂体降调节后LH过度抑制的患者,补充r-hLH可以获得较高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改善临床结局。

  • 标签: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重组人促黄体生成素 妊娠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排卵情况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92例PCOS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成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克罗米芬(月经第5d给药100mg,口服,qd)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月经第3d给药500mg,口服,tid)联合克罗米芬(第2个月经周期第5d给药100mg,口服,qd)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治疗前后的性激素水平及促排卵情况。结果观察组单卵泡排卵率、排卵率(73.91%,78.26%)明显高于对照组(34.78%,58.70%)(P<0.05);治疗后两组的卵泡刺激素(FSH)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对PCOS患者可有效促进患者排卵功能恢复,改善性激素水平。

  • 标签: 二甲双胍 PCOS 克罗米芬 排卵 性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采取不同促排卵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针对2020.4-2021.2时段院内实施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治疗患者进行研究,共计选择50例入组,并实施双盲分组,分析组患者实施氯米芬、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治疗,参照组应用常规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分析组妊娠率、排卵率对比参照组更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雌二醇、成熟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黄体生成素指标均高于参照组。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治疗患者应用氯米芬、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治疗方式可帮助患者实现排卵障碍改善。

  • 标签: 促排卵方案 不孕症 多囊卵巢综合征 治疗
  • 简介:摘要:多囊卵巢综合症多发育育龄妇女群体,属于较为常见类型的内分泌症候群,大多有不孕、肥胖、多毛等临床病症。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关于开展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研究工作不断广泛和深入,医学界对于多囊卵巢综合症的认识不断丰富,其具有病因多样化和临床变现不一等方面的现象。文章主要分析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疾病临床病症及对患者身心和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探究达英-35配合促排卵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的临床效果,以期为相关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达英-35 促排卵法 多囊卵巢综合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经阴道多普勒超声在不孕症患者排卵预测及卵巢储备功能评估中的运用价值。方法:我院2018年1月到2021年12月30例不孕症患者(观察组)与同期入院行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女性(对照组)为本次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阴道多普勒超声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卵泡体积小于对照组、卵泡个数少于对照组,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黄体期卵巢动脉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峰值流速(EDV)依次高于排卵期、黄体萎缩期、卵泡前期,同时观察组各个时期PSV、EDV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经阴道多普勒超声 不孕症 排卵预测 卵巢储备功能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输卵管通液术联合补肾促排卵汤内服治疗不孕症的效果。方法:筛选出在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进行治疗的20例不孕症患者,对照组采用输卵管通液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选择输卵管通液术联合补肾促排卵汤内服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的临床疗效,输卵管疏通情况以及一年后的受孕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一年后,观察组患者的受孕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通液术联合补肾促排卵汤内服治疗不孕症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和受孕率,此外,可减少异位怀孕的情况,促使不孕症患者早日恢复。

  • 标签: 输卵管通液术 补肾促排卵汤 不孕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验证不孕症治疗中,HMG联合HCG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为52例不孕症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组,对比组(n=26)和联合组(n=26);为期8周的治疗周期中,单纯予以对比组HMG治疗,予以联合组HMG+HCG治疗;观察、对比2组临床疗效,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0月-2022年10月。结果 联合组较对比组,卵泡成熟时间更早、优势卵泡最大直径及子宫内膜厚度更优、妊娠率更高,上述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MG联合HCG治疗排卵障碍不孕症有积极意义,可显著改善患者妊娠结局,满足患者生育需求。

  • 标签: 不孕症 HMG(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 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拮抗剂方案、甲羟孕酮(medroxyprogesterone,MPA)方案和克罗米芬(clomiphene citrate,CC)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低预后人群中的累积活产率(cumulative live birth rate,CLBR)。方法采用回顾队列研究,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助孕的患者,按波塞冬(POSEIDON)标准分组,纳入POSEIDON 3组人群和4组人群,促排卵采用拮抗剂方案、MPA方案或CC方案。分析三种促排卵方案的基础数据和临床结局,主要观察指标为CLBR,以拮抗剂组为参照,计算MPA组和CC组校正后比值比(adjusted odds ratio,aOR)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波塞冬3组人群中,三种促排卵方案的CLB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逻辑回归分析,促排卵方案并不影响POSEIDON 3组人群的CLBR(P=0.226,P=0.468)。在POSEIDON 4组人群中,MPA组的CLBR高于CC方案组(10.7%比5.4%,P=0.002),采用二元逻辑回归,以拮抗剂为对照,MPA方案的CLBR高于拮抗剂方案(aOR=2.22,95% CI=1.17~4.24,P=0.021),而CC方案的CLBR与拮抗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OR=0.95,95% CI=0.48~1.85,P=0.868)。结论对于35岁以下、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患者,三种促排卵方案的临床结局相似。对于年龄≥35岁、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患者,MPA方案的CLBR更高。

  • 标签: 波塞冬标准 低预后 受精,体外 胚胎移植 累积活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行辅助生殖技术卵泡期长效长方案超促排卵治疗的患者获取最佳卵巢反应的相关指标,并建立卵巢反应的诺曼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为回顾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7月30日期间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辅助生殖助孕治疗的1289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获卵数分为卵巢低反应组(获卵数≤5枚)164例,卵巢正常反应组(5枚<获卵数≤18枚)891例,卵巢高反应组(获卵数>18枚)234例。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影响卵巢反应的独立因素,即为模型入组变量,并依据模型中的回归系数建立诺曼预测模型。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水平、基础窦卵泡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AF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2.43±3.99)岁,(31.48±3.89)岁,(29.91±3.73)岁;(2.53±1.90)μg/L,(3.79±2.20)μg/L,(5.94±3.12)μg/L;10.24±3.10,14.50±3.29,19.81±3.44;均P<0.001]。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不孕年限及输卵管不孕原因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行促排卵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起始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2.62±53.96)U、(166.79±48.20)U、(159.13±43.92)U,P<0.001],Gn使用时间及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女方年龄[0.93(0.90~0.96),P=0.007]、AFC[1.07(1.03~1.09),P=0.001]、AMH[1.29(1.20~1.39),P=0.001]、基础卵泡刺激素[0.79(0.73~0.86),P=0.001]、黄体生成素[1.11(1.06~1.23),P=0.010]、Gn起始剂量[1.00(1.00~1.01),P=0.003]、Gn使用总量[1.00(0.99~1.00),P=0.001],是否为子宫内膜异位症[0.63(0.47~0.86),P=0.001]和多囊卵巢综合征[0.30(0.22~0.91),P=0.030]是超促排卵过程中发生卵巢不同反应的独立因素。根据上述因素构建卵巢反应的预测模型,预测卵巢最佳反应状态的准确为95%。用2019年8月1日至2019年10月30日期间该中心的306例同类患者数据对上述模型进行验证,共279例患者的预测卵巢反应(获卵数)与实际相符,符合度为91.2%。模型的一致指数是0.71。结论筛选出行卵泡期长效长方案超促排卵中影响卵巢反应的相关因素,成功建立的诺曼模型能够有效、直观、可视化地预测超促排卵中的卵巢反应

  • 标签: 卵泡期长效长方案 卵巢反应性 诺曼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因女性排卵障碍引起不孕的患者行调经促孕丸配伍克罗米酚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收治的因女性排卵障碍引起不孕的患者共计8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行克罗米酚疗法,对实验组的患者加行调经促孕丸疗法,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因女性排卵障碍引起不孕的患者行调经促孕丸配伍克罗米酚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排卵,从而有效的提高妊娠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女性排卵障碍 调经促孕丸 伍克罗米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排卵性功能失调型子宫出血患者接受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无排卵性功能失调型子宫出血患者100例,根据其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接受米非司酮片治疗,实验组接受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对比2组无排卵性功能失调型子宫出血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6.00%),P<0.05;实验组性激素(FSH、LH、E2、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排卵性功能失调型子宫出血患者接受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去氧孕烯炔雌醇片 功能失调 子宫出血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多囊卵巢综合症治疗中应用枸橼酸氯米芬联合 HCG 促排卵方案的治疗效果。 方法 对 我院 2017 年 5 月至 2018 年 5 月收治的 78 例患者进行研究,利用奇偶法将患者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各 39 例患者。单一组患者采用枸橼酸氯米芬促排卵治疗,联合组采用枸橼酸氯米芬联合 HCG 促排卵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 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卵巢和子宫内膜血流动力学情况,联合组患者情况与单一组患者相比更好, P < 0.05 ,显示统计学分析意义存在 ; 经卡方值检测两组患者排卵率和妊娠率,联合组患者排卵率 与 妊娠率高于单一组 P < 0.05 ,数据显示统计学分析意义存在 。 结论 多囊卵巢综合症治疗中应用枸橼酸氯米芬联合 HCG 促排卵方案疗效显著,患者子宫和卵巢内血流情况好转,故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 ] 枸橼酸氯米芬 HCG 促排卵 多囊卵巢综合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对在IVF-ET中行长方案促排卵的PCOS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本院生殖专科新鲜周期采用长方案促排的PCOS患者464例临床资料,根据患者BMI分为三组,低BMI组(BMI<18.5 kg/m2),正常BMI组(18.5 kg/m2≤BMI<24.0 kg/m2),高BMI组(BMI≥24.0 kg/m2);比较各组间基础情况、促排情况及其妊娠结局。结果随着BMI的升高,PCOS患者的不孕年龄增大,不孕年限延长,FSH、LH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n启动量随着BMI的升高显著上升,高BMI组Gn天数最长,Gn用量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 HCG日E2、获卵数、MII卵率、可利用卵裂期胚胎数、优胚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BMI组囊胚形成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BMI组囊胚形成率与低BMI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三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中重度OHSS发生率、早产率、平均出生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BMI组胚胎种植率最低、生化妊娠率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BMI组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与低BM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随着BMI的升高,剖宫产率在逐渐上升。结论瘦型PCOS对IVF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相反,高BMI的PCOS患者行IVF助孕所需Gn天数更长,用量更大,囊胚形成率和胚胎种植率均明显下降,生化妊娠率明显升高,虽然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未显示出显著差异,但随着BMI的升高,均呈现出逐渐下降趋势;同时随着BMI的升高,有着更高的剖宫产率。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于肥胖PCOS患者的BMI控制应予以重视,建议在进入IVF助孕前适当降低BMI,有助于改善临床妊娠结局。

  • 标签: 体质量指数 多囊卵巢综合征 长方案促排卵 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