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6 个结果
  • 简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新诗(自由诗、现代诗、现代汉诗)这棵大树应该到了能够承受风雨的时候了。在所有文体里一直没有获得合法性的就是新诗,小说可能从来都不存在这个问题。一百年对于一个崭新的文体来说是短暂的,所以我们对新诗的种种不满甚至抱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 标签: 公众形象 空间维度 骄傲 叶子 现代汉诗 自由诗
  • 简介:简·斯迈利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作家和短篇故事作家。她的作品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反映美国中西部人们的生活。在她的

  • 标签: 吉妮 女性自我 土地 生活空间 重建 小说家
  • 简介:如何开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空间?这个问题初看似乎没有针对性,因为一般说来,现代文学研究界始终都在努力开拓新的研究空间,无论新材料的发现,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 意识形态 文化研究 学术精神
  • 简介:权力存在于空间结构之中,以微观隐秘的方式渗透其间。在石黑一雄的小说《长日留痕》中,他掀开英帝国乡村神话的面纱,让我们看到自然风景和乡间庄园是被帝国权力浇铸而成的。乡间自然风景在人为建构下成为界划自我和他者的标准。乡间庄园通过内外空间的分配和区隔确定严密的等级秩序。透过权力化空间构形的剖析,石黑一雄将社会的权力规训机制用空间的方式系统地展示出来,使人们体悟到萦绕于周遭的压制之源,即空间化的权力。

  • 标签: 石黑一雄 《长日留痕》 权力 乡村神话 英国性
  • 简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于2000年11月4日至11月9日在广东肇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130余人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就当代文学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并取得了较为深入的认识。

  • 标签: 中国 第11届 学术年会 会议 当代文学 文学研究会
  • 简介:论西蒙的《弗兰德公路》和墨白的《映在镜子里的时光》克劳德·西蒙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弗兰德公路》,与墨白的长篇小说《映在镜子里的时光》(又名《寻找外景地》),都是讲述“在路上”的故事:前者以1940年春法军在法国北部弗兰德地区被德军击溃后慌乱撤退为背景,讲述了幸存下来的三个骑兵及其队长在溃逃路上的遭遇、见闻和意识活动;后者讲述了以浪子和丁南为首的剧组前往颍河镇为即将投入拍摄的电视剧寻找外景地时的一系列离奇遭遇。

  • 标签: 小说文本 西蒙 墨白 结构原则 《弗兰德公路》 《寻找外景地》
  • 简介:21世纪初"中间代"诗人的集体亮相无疑成为当代诗坛中的重大事件,虽然他们最初的出场有"你不给我位置/我们坐自己的位置/你不给我历史/我们写自己的历史"(潘默子《献给70年代人》)的焦虑之惑和冲动之感,但在对"中间代"以及"中生代"的命名及其争鸣过程中,越来越明确的是,大多数的诗人与诗歌研究者们都能够以理性而客观的态度,从艺术美学和诗学建设这样两条行不悖的路径来探讨这一现象,从而使更多的人又开始关注当代诗歌的今世前

  • 标签: 诗歌精神 当代诗歌 当代诗坛 兼论 创作特征 王小妮
  • 简介:《一个好邻居的日记》(1983)是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1919--)后期“现实主义回归”的小说代表作,作品以人到中年的中产阶级事业型女性简·萨默斯20世纪70年代的伦敦都市生活经历为主线,着重讲述了她如何在工作之余通过与老年女性交往,尤其是与莫迪这位毕生挣扎在社会底层的九旬老妪交友,逐渐改变了人生态度的心路历程。本文拟从“恐老症”背后的都市生活方式及其价值导向分析入手,聚焦于简·萨默斯的都市越界之旅,探究作为都市边缘群体的老年女性的身份困境与出路,尝试揭开都市(老年)女性空间所承载的伦理价值及其对西方都市主流价值观提出的质疑和挑战。

  • 标签: 都市空间 恐老症 老年 女性 越界 伦理价值
  • 简介:清华大学的中国文学系,早在1929年春季就由朱自清始开“中国新文学研究”的课程。据1929~1930年度《清华大学一览》中《大学本科学程一览》中的中文系教师名录所示:

  • 标签: 现代大学 中文系 二三十年代 文学空间 课程 师资
  • 简介:一当我们谈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和演变时,北京和上海是无法绕开的两座城市。北京自明清以来就为国都,历史的积淀注定北京必将成为中国新文化和新文学的龙头,早期的高等学府、作家流派、文艺社团多聚于此。对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第一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史 抗战时期 重庆 叶圣陶 左翼作家 新视角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6-22
  • 简介:戈德曼所认为的社会精神结构与作品中世界观的结构是对应的,如果依据戈德曼的社会精神结构与作品文本结构的同构思想,作品世界的结构与某些社会集团的精神结构是同构的

  • 标签: 中转换 广阔空间 戈德曼文学
  • 简介:对日本人来说,上海是一座具有深刻意义的城市。从西方列强强迫日本开国的江户末期到明治维新推行日本式现代化(日语里被称为近代化)的时代,为数众多的日本知识分子来到上海,亲眼目睹了在上海这座城市里正在展开的“现代化空间”及其引起的社会连锁反应。日本知识分子对这些连锁反应的看法,既显示了从外国人的角度去看待上海“现代化空间”这一活动的特质,也反映了日本和上海各自具有的现代性的本质,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和文化冲突。本文通过分析刘建辉《魔都上海——日本知识分子的“近代”体验》,论述上海“现代化空间”给日本知识分子带来的影响。

  • 标签: 上海 日本知识分子 现代化
  • 简介:2016年11月25-28日,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理论研究中心、集美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的“新世纪文论话语实践回顾与反思:新视野、新路径、新空间”学术研讨会暨全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第九届年会,在厦门隆重召开。会议以“新视野、新路径、新空间”为指向,

  • 标签: 回顾与反思 第九届年会 学术研讨会 外国文学 诗学研究 话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