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研究缺血中风中医综合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中央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的设计方法,分别用中医综合方案加中药安慰剂治疗,观察相关指标。结果98例患者,显效51例,显效率52.5%,总有效94例,总有效率96.4%;接受中医内科辨证并物理治疗的综合组总有效率96.7%,仅接受中医内科辨证治疗的非综合组总有效率88.0%,综合组疗效优于非综合组(P<0.05),且急性期疗效综合组优于非综合组(P<0.05);资料显示,609例患者中,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40例(急性期31例),占40.89%。

  • 标签: 缺血中风 中医综合治疗 回顾性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自拟'红草汤'对中风鼻饲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作用。方法:2013年-2014年收治中风鼻饲患者32例,给予中药'红草汤'鼻饲治疗。结果:显效5例,有效22例,无效5例。在服药过程中,患者无呕吐、腹泻、腹胀、头晕、出血、皮疹等不良反应,无因不良反应而停药。结论:采用中药'红草汤'鼻饲,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全身脏器功能,特别是肺、气道的自净能力和吞咽功能,减少误吸,进而起到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的双重作用。

  • 标签: 自拟“红草汤” 中风鼻饲患者 肺部感染
  • 简介:目的:统计分析中风后失语行针灸治疗的临床治疗报告文献,为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合理选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近10年中风后失语的针灸疗法临床文献进行收集,分析选穴种类、归经以及使用频次。结果:中风后失语的针灸治疗文献共40篇,共用穴位88个,总频次为429次,十四经穴为64个,总频次为304次,所占比例71%;经外奇穴使用127次,占29%。所有经穴中出现频率大于20%的有18个,阳经穴为6个,阴经穴为6个,经外奇穴为5个。结论:治疗中风后失语的针灸取穴宜在头颈部和(或)舌咽部穴位辨证取穴治疗。

  • 标签: 针灸疗法 选穴规律 中风 失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结合卒中单元中在综合治疗中风后偏瘫侧肩痛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汤剂口服的疗效。方法将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康复训练和针灸;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汤剂口服。结果治疗前后肩痛疼痛积分改善程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传统中草药口服对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具有较好疗效。

  • 标签: 中药汤剂 补气活血通络 偏瘫肩痛
  • 简介:【摘 要】目的:对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选取本康复治疗中心 74例患者进行研究,治疗时间为 2016年 9月 -2018年 9月,这 74例患者均是中风偏瘫患者,在对这些患者进行分组时,采用的分组方法为随机双盲分组方法,将这些患者分别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 37例,在治疗对照组患者时,采用的治疗方法为常规药物治疗方法,在对常规组进行治疗时,采用的治疗方法为常规药物加中医针灸治理方法,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并且还要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评分,评分方法采用 CSS进行评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科学的评分。结果:在对患者进行一个疗程治疗之后,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低于研究组,两组患者之间的治疗本身具有一定的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在对中风偏瘫患者进行治疗时,可以采用中医针灸加康复治疗方法,以便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

  • 标签: 中风偏瘫 中医针灸 康复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针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92例处于恢复期的缺血性中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9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n=46)及对照组(n=46)。对照组接受常规针灸治疗;实验组接受电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5.65%,对照组总有效率76.09%,实验组总有效率更高(P<0.01)。结论电针具有通络、活血、调和气血之功效,应用电针治疗恢复期脑中风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应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电针 缺血性中风 恢复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老人摔伤易导致股骨颈骨折,中风后老人摔伤更易导致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的保守治疗病死率可达31.6%,而中风后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病死率更高,已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但若经髋关节置换及精心治疗和护理后,愈后可明显改善。

  • 标签: 中风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阶段式康复护理对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分组,观察组对中风患者采用阶段式康复护理;对照组对中风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对比两组对中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神经功能恢复效果、SF-36生活质量评分等情况。结果:两组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两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阶段式康复护理对中风患者神经功能具有积极影响,与常规康复护理相比阶段式康复护理下中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显著提高、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显著降低、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明显好转、SF-36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因此阶段式康复护理在中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护理中适合进行大范围推广。

  • 标签: 阶段式康复护理 中风患者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 作者: 王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营山县西桥镇卫生院四川营山637792)【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226-02活血化瘀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应用在医院的各个学科上。《说文解字》中曾有过“瘀,积血也”,《内经》中也有“血脉凝结、血凝泣”、“孙络外溢则经有留血”等等的说法。清代的时候血瘀证的理论和活血化瘀的方法就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认识,《血证论》中指出“既然是离开身体的血液,虽然比较干净,但却仍然是瘀血,瘀血在体内阻碍血液正常流动,还会阻止新的血液流通,为此应该及时祛除”、“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如今活血化瘀法广泛应用治疗各种疾病,特别是在中风的治疗上,有非常多的活血化瘀中草药和中成药制剂,在疗效上有非常明显的效果。中风一般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而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就是活血化瘀,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合理选择适当的活血化瘀药物,对患者的早日康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1中风的病因以及机制中风的记载始见于《内经》,中风又名卒中。本病是以卒然昏扑、不省人事,伴口眼㖞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㖞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因本病起病急,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的特点相似,故以中风名之。《素问调经论》当中也有记载,血瘀症的变化和中风的临床表现。有医者在《明医杂著》当中就曾经指出过“古代人的中风就是以气比较虚以及都是死血为主要的源头,就是治病的根源”。中风最基本的病机有两种,一种是平素阴亏于下,肝阳暴动,引动心火,血随气逆,挟痰挟火,而形成上实下虚,阴阳互不维系的危重证候;另一种是血流瘀滞或者是湿痰瘀滞,闭阻经络,而致㖞僻不遂。中风也就是现代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现代医学认为:缺血性的脑血管一般都是血液粘滞造成堵塞引起的疾病;出血性的脑血管疾病一般都是血液溢出经脉外,轻者仅限于血脉经络,重者常波及有关脏腑。两种病因中都与血瘀密切相关。因此,无论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中风,血液瘀滞都是其主要病机。高血压也是发生中风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现代研究证明,造成缺血性中风的病理机制之一就是血小板在早期的时候血小板的粘附和激活就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轻炎症分子的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风,亦称之为“卒中”,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症,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近年来很多医院设立了“卒中中心”、建立了脑卒中“快速通道”,对脑梗死病人采取溶栓、介入取栓,对脑出血病人采取手术血肿清除等一系列抢救措施,降低了该病的死亡率,但早期救治仍存在很多难点,如误吸、反流、胃肠动力差、咳痰能力差、反复肺部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二重感染等,导致病情反反复复,缠绵难愈,很多患者不得不接受气管切开、留置胃管、尿管、胃造瘘等治疗,一方面患者承受着很大的痛苦,另一方面耗费着大量医疗资源和人力物力。

  • 标签: 中风 中医 诊治规律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脑中风患者采取针灸治疗,对于治疗效果和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2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脑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LDL、HDL、TC、TG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中风患者采取针灸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脑中风 针灸 康复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中风后遗症康复治疗中应用针灸推拿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该院中风后遗症患者60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单一推拿治疗,观察组接受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上肢、下肢、自理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中风后遗症 针灸 推拿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中风后遗症病人采取中医康复进行治疗的效果和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来到我们医院进行就诊的中风后遗症病人80例作为此次课题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病人分组,给予其中一组病人常规西医进行治疗,一共40例作为对照组,剩余一组病人接受中医康复治疗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一共40例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  接受中医康复治疗的研究组病人临床整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临床中对于中风后遗症病人提供中医康复治疗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疾病的整体治疗效果,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中风后遗症 中医康复治疗 护理措施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干预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收入的中风偏瘫患者中随机抽取9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析对照组(常规护理,48例)和观察组(综合护理,48例)两组,分析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FMA、NIHSS、BI、ADL指标、SF-36指标改善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可帮助中风偏瘫患者尽快改善肢体功能,患者的和BI、ADL、FMA指标改善结果理想,可推广。

  • 标签: 综合干预 中风偏瘫患者 肢体功能康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中医内科在急性中风治疗中具备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中风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进行疾病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之后具备的运动功能以及日常活动能力等情况进行分析与统计。结果:经过本次研究发现,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在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急性中风治疗之后,患者的指标评分有着明显降低的趋势,这就代表观察组患者的试验数据更加完善,能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结论:本次研究过程中主要分析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日常活动能力,发现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该方法在急性中风治疗中具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医内科 急性中风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风患者康复护理中进行优质护理效果的研究。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2月至11月收治的80例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优质康复护理,对比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的MBI、NIHSS、肢体功能明显好转,生活品质提高,依从性提高。结论:针对中风患者而言,优质护理可以提高生命品质,改善肢体功能,提高依从性,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中风 肢体功能 依从性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