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实践中研究了儿童智力发育患儿2712例,方法使用感觉统合训练(观察组)与未使用感觉统合训练对照组,探讨了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在开发儿童心理智力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感觉统合训练有明显的作用。

  • 标签: 儿童训练 感觉统合 智力开发
  • 简介:孕妇怀孕第28周到出生后一周期间,胎儿和新生儿若因各种原因发生窒息,易引起部分或完全性缺氧,脑血流量减少或暂停,导致新生儿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此病可以造成中枢神经不可逆损伤,导致不同程度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脑瘫、癫痫、共济失调等。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智力低下 缺氧缺血性脑病 脑血流量减少 中枢神经 共济失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军事活动中,作为特殊群体的军人不可避免的需要面对多种复杂的应激因素,军事应激所致个体心理、生理紊乱或损伤已成为部队非战斗减员,削弱战斗力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本研究在认识应激不良反应对智力及技能影响的基础上完善防护措施.

  • 标签: 军人 应激心理 心智 动作技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揭示造成护理不良事件高发率的首要心智因素。方法: 通过对心智钝化对护理人员行为与表现带来的不良影响的分析,揭示了心智钝化现象与护理不良事件之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结果: 从各种心智因素中,揭示出显著影响护理人员工作行为与表现的首要心智因素。结论: 护理人员的心智对其护理工作的质量有巨大的影响。

  • 标签: 护理人员,不良事件,心智钝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智化疗法应用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SSI)患者中的具体方法及实际效果。方法:以2023年04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青少年NSSI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30)予以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n=30)在对照组用药方案基础上加用心智化疗法,记录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行为评定[ANSAQ]、述情障碍[TAS-20]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ANSAQ、TAS-20评分组间对比均P>0.05;治疗12周后两组ANSAQ、TAS-20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研究组上述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数据组间、组内对比均P<0.05。结论:应用心智化疗法有利于提高青少年NSSI患者临床疗效。

  • 标签: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 心智化疗法 行为评定 述情障碍
  • 简介:摘要:颞叶是负责人的声音感知、理解与记忆的重要部位,在《老歌唤醒“记忆重现”事件与左旋多巴用药影响》曾提到大脑远程记忆可透过药物来重新唤醒。本文从恐音症、失歌症、音乐性癫痫进行临床论证,研究聚焦在颞叶癫痫病人在发作之前会经历一段即模糊又极度清晰的精神状态,这在神经医学文献中曾经出现“心智型癫痫前兆”的纪录,高龄患者在发病初期亦曾有过年轻时热衷的老歌重新唤醒的远程记忆现象。

  • 标签: 失歌症 音乐性癫痫症 恐音症 颞叶癫痫 心智型癫痫
  • 简介: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成为实验室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信息化的模式,形成完善的工作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强化疾病防控能力。然而,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疾控中心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技术更新迅速、数据安全风险、资源整合困难等。本文通过分析这些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疾控中心智慧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 标签: 疾控中心 智慧实验室 信息化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透室护理工作管理中血液透析中心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方式以及效果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12月20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以及2021年1月至12月20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在2020年1月至12月未实施血液透析中心智能管理系统,而在2021年1月至12月开始实施血液透析中心智能管理系统。对血液透析中心智能管理系统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和对比。结果:在实施血液透析中心智能管理系统后,血透室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血透室护理工作中,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升,P<0.05,系统实施前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透室患者护理干预中,应当创建并应用血液透析中心智能管理系统,充分发挥各项功能模块的作用,促进血透室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

  • 标签: 血透室 血液透析中心智能管理系统 功能模块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心智发育水平与其社会适应能力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 2016年 7月— 2017年 7月之间的 40例由于存在语言问题的患儿有关资料进行研究,对患儿测试《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及 0~ 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中的有关指标,对不同 DQ水平儿童的 ABAS-II评分结果进行比较,并较深入地分析了 spearman相关性。结果:在 ABAS-II评分方面,正常 DQ水平儿童明显高于其它儿童,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DQ与 ABAS-II评分相关系数( r=0.522)与显著性检验值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P< 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在心智发育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其心智发育水平的明显改善对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儿童发育 心智发育 社会适应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智能管理系统应用于血液透析中心的价值。方法 挑选2019年2月-2019年7月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未实施智能管理系统前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9年8月-2020年1月实施智能管理系统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比率相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护理考核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智能管理系统应用于血液透析中心要,可以有力提升护理水平。

  • 标签: 智能管理系统 血液透析中心 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心智觉知护理干预模式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7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n=36)和试验组(常规护理+心智觉知护理干预,n=36)。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负面情绪与心理韧性水平。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的HAMD评分、HAMA评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CD-RISC评分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智觉知护理干预能显著缓解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心理韧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心智觉知护理干预 肝硬化失代偿期 负面情绪 心理韧性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智化家庭治疗(mentalization-based family therapy,MBFT)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反思功能以及相关脑区的影响。方法在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专科医院选取住院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32例,其中把15例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定义为对照组,把其余17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干预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以家庭为单位进行MBFT治疗每周1次,每次1.5 h,总共干预3个月。其中有10例患者在干预前后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进行扫描。使用SPSS 23.0对量表评估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建构脑网络的矩阵。患者的脑网络矩阵采用Gretna进行计算,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干预前后患者的反思功能、焦虑、抑郁在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均显著(F=5.113,9.350,5.264,均P<0.05),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干预组患者焦虑[(55.09±14.35)分、(30.58±3.62)分]、抑郁[(61.58±16.81)分、(31.00±3.48)分]前后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组患者反思功能[(8.71±0.51)分、(8.87±0.50)分]前后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反思功能[(8.92±0.33)分、(8.73±0.35)分]、焦虑[(50.67±13.88)分、(45.78±12.89)分]前后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抑郁得分[(69.33±9.11)分、(50.94±7.99)分]前后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把顶叶后部与内侧前额叶作为种子点,其与右侧额下回、右侧梭状回、右侧颞上回、左侧颞中回和右侧额上回之间交互作用显著(F=29.56,20.63,8.69,9.49,8.62,均P<0.05)。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干预组前后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测功能连接强度小于后测;对照组前后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将全脑264个感兴趣区进行脑网络分析发现,干预组的模块数量比对照组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P=0.046)。结论MBFT可明显改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相关脑区与全脑的功能链接,使全脑链接活跃度增强,变得更加整合。

  • 标签: 青少年 抑郁 心智化家庭治疗 内侧前额叶 顶叶后部 功能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