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有位汉学家说过,中国近代以来的知识分子,理智上选择了西方价值,而在情感上却丢不掉中国的旧传统。钱穆也说自己一生都被困在中西文化的争论之中。陈寅恪说做学问“一方面要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这话非常正确,可是可操作性有多大?我觉得正是这种观念撕裂了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化认同感和身份意识。怎样跳出这种文化认同和身份意识的困惑与断裂?

  • 标签: 中西文化 现代性 现代知识分子 文化认同感 身份意识 近代以来
  • 简介:汉代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伴随着封建皇朝大一统政治的建立与巩固、儒家思想被确立为官方统治意识形态的同时,以汉民族为中心、少数民族起着互动作用的民族一体性也得到了加强。在这样一种政治、思想大一统和民族一体性背景下,汉代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也明显有了加强,它具体表现在对于治统、思想、民族和地理的认同意识上。

  • 标签: 认同意识 历史文化 汉代 多民族 国家发展 意识形态
  • 简介:文化符号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述形式,通过语言、饮食、服饰、仪式、节日等形式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呈现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意义。旧村的文化符号以民族性的基础和核心,同时与其他民族文化有机融合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回族文化体系。文化符合的存在样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族群认同的样态和特点,通过辨异、约束、整合、规范等作用从内涵和心理上影响族群认同

  • 标签: 旧村 文化符号 族群认同 影响
  • 简介:本文试图从回旋家谱具体内容来探讨南方回族在历史上对民族文化认同的重构。指出南方回族谱牒是特定政治和社会文化环境中,人们克服认同危机而所作的积极应对的手段,是回族社会内部进行自觉文化认同重构实践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南方回族在宗教认同淡化前提下文化认同重构的一种转换和替代。这种历史实践隐含着南方回族发展的一个历史特点,即家族意识的构建和延续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南方回族的民族认同

  • 标签: 民族认同 南方回族 谱牒 认同危机:重构
  • 简介:“托茂家”是一个特殊的边缘性穆斯林群体,历史上生活于青海蒙古部落却笃信伊斯兰教,并籍此常在蒙回边缘维持自我的族群认同。新中国国家民族识别政策实施过程中,“托茂家”没有被识别成单独的民族,之后托茂群体尤其部分精英虽然作出了申请成为单独民族和更改民族属性的种种努力,然而在表象为回化实质为现代化的作用下,其文化与回族群体越来越趋同。

  • 标签: 托茂家 族群认同 文化适应
  • 简介:回族古建筑——中国回族历史文化遗产中不可移动文物的抢救保护与传承研究,是当代备受海内外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创新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和谐民族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必需重视研究的课题..作者通过多年的调查蓖集,将全国各地公布和发表的有关回族古建筑的文物考古资料,辑录整理出来,应用建筑学和考古学类型排比研究的方法,放在中国古建筑和伊斯兰古建筑的大系中,进行研究梳理,以期促进该领域研究之深入。

  • 标签: 回族 古建筑 遗存 构造 特征 文化认同
  • 简介:后发型旅游地是在欠发达地区,旅游业起步较晚,准备不充分,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客源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处于相对不利地位的旅游目的地,在旅游发展初期,旅游者的凝视会对旅游地文化产生重要影响。旅游者凝视理论为分析后发型旅游地文化认同文化再现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泸沽湖景区旅游者问卷调查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发现旅游者凝视的主要对象为:特色民俗文化、仪式性文化、母系氏族文化、自然景观,且以人文景观为主。对居民的问卷调查和非结构式访谈发现旅游者凝视对提高居民文化认同文化自豪感、强化"摩梭人"族群认同、建构旅游地文化再现具有重要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文化的真实性,而政府引导性文化再现在提升泸沽湖旅游形象的同时,使得文化再现表现出秩序化、可持续的发展趋势。

  • 标签: 旅游者凝视 文化认同 文化再现 泸沽湖 后发型旅游地
  • 简介:在王岱舆那里,天是与地相对应的一自然存在,其在宇宙中的位置,虽很重要,却不显赫。人却不然,他认为,人在宇宙中地位显赫,为万物之灵。对于天人关系,提出三个基本的判断,即天人同源、天人相依及天人相通。立足于人,却又不轻视天是王岱舆天人关系思想的一大特点。王岱舆的天人关系体现出他深刻的伊斯兰文化认同的立场。

  • 标签: 王岱舆 天人关系 文化认同
  • 简介:近代文化变迁以来,“中国哲学”这个称谓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哲学作为一件“事情”,在中国是有的,哲学本也不是件东西。“事情”,德语为Sache,意指“争执”,“论争”。自古希腊,“哲学”就是对“智慧”的“爱”,是无尽的探问与追思,是爱者与被爱者之间的互通有无,即“对话”,因此对话是哲学的最为原初最为根本的形式,其表达形式则应该是多种多样并且与生活连在一起的。

  • 标签: 传统文化 当代中国 “中国哲学” 焦虑 “对话” 文化变迁
  • 简介:清朝统一新疆后,积极鼓励内地人移居新疆,以达减轻内地人口压力、开发新疆及实边之目的.随着内地人移居新疆,内地文化亦逐渐传入并扎根新疆,尤其是北疆.而内地的各种坛庙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很快便充斥于新疆尤其是北疆各地,并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内地文化氛围.这种氛围对于进一步吸引内地人向新疆流动,加强内地人对新疆的认知和认同,以及巩固清朝对新疆的统治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满、汉档案以及其他清代相关文献,对内地坛庙在新疆的发展及其影响等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清代新疆 内地坛庙 人口流动 文化认同
  • 简介:族群认同问题是当今人类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以枫香寨的[亻革]家人为个案,从“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服饰和艺术文化”等文化层面,具体论述了[亻革]家人的族群认同。文章认为,文化因素是表达族群认同的基本要素,[亻革]家人的族群认同正是通过“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服饰和艺术文化”等文化要素所表达出来的。

  • 标签: 家人 族群 族群认同 文化表达
  • 简介:全球化之下,越来越多的移民频繁地跨越地理、政治与文化边界,穿梭于不同的时空。客家族群分散于世界各地,离散(diaspora)是客家族群文化特色之一。随着全球交通网络日益便捷,这种“离散”特征逐步定位于民族一国家与“旅行文化”之间,移民的身体居于某一国家,精神却超越民族一国家的时空。

  • 标签: 客家移民 文化适应 社会变迁 离散 印度 客家族群
  • 简介:2003年以来,新疆在民族团结教育中,主要讲“四个认同”,即国家认同,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四个认同”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文化认同,它是其他认同的基础。这种认识,也是历史经验的一个总结。

  • 标签: 文化认同 深层次原因 应对之策 新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历代
  • 简介:对于儒学“心性天道”这一核心论题,王岱舆从伊斯兰的视角进行了批判和诠释。他认为,儒学没有实现真正“心性天道”的统一,他提出了“心一性一天一真主”的思想路线,体现了伊斯兰的文化认同

  • 标签: 王岱舆 儒学 性与天道 文化认同
  • 简介:深圳是当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社会的转型,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深圳,必然处于社会转型的最前沿,这种急速的转型使社会个体在现实中出现了浮躁情绪,从而出现哲学上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往哪里去”的问题。深圳博物馆正是利用自身的文化特色,让个体从中寻找自我认同及社会认同,从而达到一种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境界。深圳博物馆所发挥的这种认同作用,必将有助于消弥社会的裂痕,对深圳未来的发展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深圳博物馆 中国改革开放 社会认同
  • 简介:深圳是当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社会的转型,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深圳必然处于社会转型的最前沿,这种急速的转型使社会个体在现实中出现了浮躁情绪,由此产生了对自我的认同及对社会的未来缺乏一种积极的认知,社会整体陷入一种迷惘之中。深圳博物馆作为深圳收藏与记忆的载体,不仅彰显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而且其展览内容也极大促进了社会个体对深圳的认同,这种社会认同所产生的凝聚力是未来深圳发展的强大动力。

  • 标签: 深圳博物馆 改革开放 社会认同
  • 简介:叶恭绰是民国名人,学问好,官做得也大。先后在南京国民政府做过交通部长、铁道部长。叶恭绰官做得大,其中一个原因是他的社会活动能力特别强,用眼下时髦的话说是会公关。试举一例,即他到处认同乡。他祖籍广东番禹,生在北京。于是他碰到广东人认同乡,碰到北京人也认同乡。少年时代,其父在江西做官,他侍父左右,于是遇到江西人,他也认同乡,说自己自小在江西长大。所以受到萍乡人、与梁启超一起组织强学会的文廷式的赏识。碰到苏州人,他也能认同乡,套近乎。他说他的先祖就是宋代词人苏州叶石林,所以他与苏州人当然是同乡了。同浙江人,他也能认同乡。为什么?他在《先君仲鸾公家传》一开头写道:“先君讳佩,字云坡,号仲鸾,广东番禺人

  • 标签: 叶恭绰 认同 南京国民政府 社会活动能力 苏州人 宋代词人
  • 简介:地方,是充满人类经验和意义的空间,每个人都注定生活在地方中,每一处地方自有其孕育发展的过程。因此,格尔兹的“地方性知识”甫一提出,即成为现代学术的共识性概念,也就并非偶然。就人文地理学而言,对于“地方”的发掘乃是其由传统㈣现代之学转变的关键。

  • 标签: 记忆 想象 现代学术 地方性知识 人文地理学 格尔兹
  • 简介:族群认同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受到西方人类学家、社会学术的关注,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本文从族群认同问题的产生入手,论述了国内外学者有关族群认同的概念、构成要素、族群认同文化认同的关系,同时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这对于开展我国的族群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族辨认同 构成要素 研究现状
  • 简介:古代文明之间经常围绕着领土、财富和权力进行战争,但是古代文明之间亦存在和平、交往与认同。到了“帝国”阶段,文明之间的关系更趋复杂。埃及帝国、赫梯帝国、亚述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一直到罗马帝国等,都面对过由于统治区域渐广所造成的民族、法律、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差异问题,在处理与被征服地区以及帝国之外异质文明的关系问题上所体现出来的认同观念也愈发复杂。

  • 标签: 亚述帝国 古代文明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 罗马帝国 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