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并对安全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2例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给予+常规治疗)和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心电图OT离散度(QTe)变化情况,根据患者心功能及心律改善情况评价疗效,并比较两组用药安全。结果观察组心功能及心律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0.49%vs65.85%;87.81%vs75.61%),血压、心率及QTc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及心律,且安全较高,值得临床医师参考。

  • 标签: 胺碘酮 慢性心衰 心律失常 心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倍他乐克方案用于室心律失常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2016年1月-2017年5月84例室心律失常患者并分组。对照组采用倍他乐克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联合倍他乐克方案。比较两组室心律失常疗效果,室心律失常消失时间、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干预前后患者心动过速发作频率、最小QT间期、心室率、左心射血分数。结果观察组室心律失常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室心律失常消失时间、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心动过速发作频率、最小QT间期、心室率、左心射血分数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动过速发作频率、最小QT间期、心室率、左心射血分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倍他乐克方案用于室心律失常治疗的价值高,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有效控制心动过速发作和改善心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胺碘酮 倍他乐克方案 室性心律失常 治疗价值
  • 简介:目的探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将2016年11月份至2017年4月份作为研究的时间区间,共选择该区间来院接受治疗的78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增加碘治疗方法。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室性早搏数量与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室性早搏数量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心律失常中展现出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临床治疗
  • 简介:在临床中,心律失常主要包括缓慢心律失常快速心律失常两种类型,而且不同类型心失常的治疗原则也存在差异。针对缓慢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始终没有研制出长期有效的口服药,所以目前起搏器是其治疗的唯一方式。而导管消融的治疗方式可以被应用在快速心率失常临床治疗中。因治疗效果理想,这种治疗方式也逐渐成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心房扑动的最佳治疗措施。但在其他快速心率失常治疗中,尤其是心房颤动与过早搏动,有限选择药物治疗的方式。基于此,文章将心律失常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希望治疗南所帮助。

  • 标签: 心律失常 药物治疗 临床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2018年1月25至27日,第十届全国室心律失常专题会议(VAS-CHINA)在江苏省南京市金陵饭店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名代表参会。VAS-CHINA是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SPE)、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CSA)、江苏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JSPE)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江苏省人民医院、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共同举办,亚太心律学会(APHRS)协办的学术盛会。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张澍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黄德嘉教授、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黄从新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曹克将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

  • 标签: 室性心律失常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会议 专题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
  • 简介:目的分析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80例参与本次实验研究,将8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的基础上联合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频发室性早搏患者采取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还能提高患者预后,改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因此采取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的效果较高,治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胺碘酮 酒石酸美托洛尔 频发室性早搏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对急性心梗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梗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64例。两组患者均及时抢救,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急救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6.25%,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心梗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采用急救护理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心梗 恶性心律失常 急救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T波顶点至T波末端(Tp-Te)的心电图特征与室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接受治疗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病情,例如是否出现过室心跳加速或者心室颤动等,将其分为无复杂心律失常组和复杂心律失常组。对患者不同分组的Tp-Tec、Tp-Te、Tp-Ted进行观察,从而对心肌梗死并发室心律失常进行辨别和分析。结果通过比较发现,复杂心律失常组的Tp-Tc和Tp-Te都要比无复杂心律失常组的长;无复杂心律失常组的SV值和LVEF值均高于复杂心律失常组,而NT-proBNP值和CTnl值均低于复杂心律失常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Tp-Tc和Tp-Te与其NT-proBNP值和CTnl值均成正比,而与SV值、LVEF值、SDNN值和PNN50值均成反比。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p-Te心电图特征与室心律失常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可作为患者在临床上的重要检测指标之一。

  • 标签: 急性心机梗死 心电图 室性心律失常 关系 分析探讨
  • 简介:目的讨论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对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1例,+替米沙坦);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房颤动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心房颤动情况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观察组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6.07%)高于对照组(79.59%),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替米沙坦能够明显改善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情况,疗效显著,临床推广价值高。

  • 标签: 胺碘酮 替米沙坦 高血压 阵发性心房颤动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究血栓抽吸联合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rimary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PCI)治疗青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的疗效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急诊入院并接受PPCI治疗的69例青年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血栓抽吸联合PPCI治疗的有43例(作为研究组),仅行PPCI治疗的有2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冠状动脉血流指标、血清心肌标志物浓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比较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3级患者比例稍高于对照组、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T段完全回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troponinT,cTnT)峰值、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kinaseisoenzymeMB,CKMB)峰值未低于对照组,LVEF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研究组心源性死亡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再发心肌梗死及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PPCI治疗青年STEMI患者并不能降低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并且有增加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倾向。

  • 标签: 血栓抽吸 冠状动脉 青年 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探究将降同型半胱氨酸疗法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7年4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介入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降同型半胱氨酸疗法作为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炎因子水平.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CRP、IL-6以及IL-8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更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降同型半胱氨酸疗法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中,能够有效辅助治疗工作的开展,对于患者的康复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降同型半胱氨酸疗法 炎性因子 冠心病介入术 治疗方案
  • 简介: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本院住院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可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即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并对两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BNP水平值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BNP水平值(161.23±52.12ng/ml)低于对照组患者(RO.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冠心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且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一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冠心病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在冠心病治疗中,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诊的冠心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单一用药,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用药,观测两组治疗4周后血液指标、发作症状以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1.90%,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P〈0.05).结论通过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用药方案,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血清指标,临床发病症状,且疗效确切.

  • 标签: 冠心病 阿托伐他汀 曲美他嗪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及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基因LPArs3798220位点(C/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冠心病组150例,联合组15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和对照组150例(无2型糖尿病及冠心病)。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LPArs3798220位点(C/T)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在3组间的分布。结果LPArs3798220位点(C/T)在等位基因频率方面在三组之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3)。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C位点比例明显升高(P=0.01),联合组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LPArs3798220位点(C/T)在等位基因型频率方面在三组之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PArs3798220位点(C/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可能与冠心病发生相关,未发现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易感性相关。

  • 标签: 冠心病 糖尿病 脂蛋白A 单核苷酸多态性
  • 简介: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影响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41)及对照组(n=41)。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出院后给予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左室短轴缩短率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出院6个月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有一定幅度下降,但研究组SAS、SDS评分均要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短轴缩短率及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所上升,但研究组上升幅度更大(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可改善其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抑郁 焦虑 冠心病
  • 简介:目的探讨国产瑞舒伐他汀与原研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予以国产瑞舒伐他汀,对照组使用原研瑞舒伐他汀。观察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均能降低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hlipoproteinc,LDL_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能降低心绞痛及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国产瑞舒伐伐他汀与原研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降血脂及心脏保护方面无显著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

  • 标签: 国产 原研 瑞舒伐他汀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疗效
  • 简介:目的探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清胆红素及炎指标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4月~2016年2月因胸痛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055例,其中冠心病组741例,根据Gensini评分或SYNTAX评分中位数进一步分为两组,定义为轻度病变组及重度病变组。314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浓度(IBIL)更低,炎症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病变组与重度病变组相比,TBIL、DBIL及IBIL更高,hs-CRP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LDL-C、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是重度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BIL、HDL-C是重度冠心病的独立保护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TBIL诊断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758(95%CI:0.731~0.783)。当TBIL诊断临界值取14.7μmol/L时,其诊断效能最高,敏感性为72.0%,特异性为71.6%。结论血清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总胆红素是重度冠心病的独立保护因素,hs-CRP是重度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胆红素 炎症指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分析对比冠心病患者与正常群体血液检验中血小板相关参数及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0例为观察组、以同期前来我院体检的正常群体5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血液检测并分析其血小板相关参数及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细化对比的情况下,心绞痛患者组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高敏心肌肌钙蛋白、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肌钙蛋白I、肌酸磷化酶-同工酶MB等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中的心绞痛患者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在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压积等指标上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中心绞痛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心肌肌钙蛋白I、心肌肌钙蛋白T、肌酸磷化酶-同工酶MB等血液检测指标上与正常群体的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值得关注。

  • 标签: 冠心病 正常群体 血小板相关参数 心肌标志物
  • 简介: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探讨随访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术后的患者生存质量以及服药依从的影响。方法选取了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0日期间内的30例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随访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出院后的生存质量、服药依从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服药依从等均要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O.05)。讨论针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进行随访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服药依从,进而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随访护理 生存质量 依从性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住院期间的优质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95例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7),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87%)明显高于对照组(70.83%)(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90.37±3.8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3±4.62)分(P<0.05)。结论在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住院期间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不适症,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品质。

  • 标签: 冠心病伴高血压 优质护理 血压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