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糖尿患病率逐年呈增长趋势。据统计,目前我国糖尿人群接近4000万,患病率上升至3.5%,较20年前增加5倍。预计到2025年我国将成为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糖尿患者国家。糖尿前期包括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和糖耐量异常,每年有7.0%~11.0%的糖尿前期患者发展为糖尿,其糖尿年发病率约为正常人群的6倍。

  • 标签: 糖尿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支架 危险因素
  • 简介:糖尿和你的牙齿可能看似没有联系,但是它们是有联系的。糖尿未能控制好的话,就容易增加患口腔疾病的风险,比如牙龈疾病。但如果你有牙龈疾病,它可能会增加糖尿控制的难度。所以糖尿和口腔健康的联系是双向的。关心口腔健康

  • 标签: 糖尿病控制 口腔健康 眼疾病 牙齿 口腔疾病 口腔手术
  • 简介:1糖尿的流行学及危险因素1.1糖尿的流行学2型糖尿是最多见的糖尿,占糖尿的80%~90%.2型糖尿的发病率为3%~5%.流行学资料表明,亚太地区的人民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西方化以及缺少运动导致肥胖,可诱发糖尿.

  • 标签: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心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 简介:白萝卜牛肚汤【材料】白萝卜320克、牛肚120克、陈皮、生姜、胡椒各适量。【做法】1.白萝卜洗净,去皮切块;胡椒用纱布包扎好;牛肚洗净,切块。

  • 标签: 糖尿病 饮食 学生 白萝卜 牛肚 胡椒
  • 简介:慢性肾脏(CKD)是公认的“全球公共健康问题”,我国成人CKD的患病率已达10.8%[1]。随着肾功能进行性恶化,心血管疾病(CVD)成为CKD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血管钙化是其中最常见的病理表现,血管钙化导致的死亡率约占终末期肾脏(ESRD)总病死率的30%左右[2]。动脉中层钙化是慢性肾脏患者血管钙化的主要类型,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是动脉中层的主要成分,

  • 标签: 中层钙化 血管钙化 肾脏病患者 终末期肾脏病 进行性恶化 公共健康问题
  • 简介:如果你不能做有氧运动,举重可以帮助你预防糖尿的发生。你可能听说过运动有助于降低患2型糖尿的风险。但是你也可以想象得到这意味着你需要进行有氧运动,以促进体重下降,而这样做可能令人望而生畏?现在,哈佛大学和南丹麦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做重量训练的男性反而可以降低其患糖尿的风险。

  • 标签: 防糖尿病 举重 有氧运动 2型糖尿病 体重下降 丹麦大学
  • 简介:一种用于治疗1型糖尿的新药即将推出。《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在线预发版报道了一种新的治疗1型糖尿的药物。这种药物叫做GAD—alum。在一个小型研究中,研究者观察了70名患1型糖尿的青少年(1型糖尿主要见于儿童、青少年和30岁以前的成人),发现GAD—alum(谷胺酸脱羧酶白蛋白)可保护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

  • 标签: 1型糖尿病 治疗 新药 分泌胰岛素 胰岛细胞 GAD
  • 简介:目的调查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合并慢性肾脏(CKD)的发病状况及其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纳入79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依照基线时是否合并CKD,分为合并CKD组(n=228)与单纯CHD组(n=567),调查两组患者的基线指标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情况.以全因死亡作为研究终点,进行10年随访,分析合并CKD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及其他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中CKD发生率为28.7%,呈现出随年龄增加递增的趋势.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CKD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慢性心衰病史、血红蛋白水平、血尿酸水平.随访10年,老年冠心病患者全因死亡率为32.8%,合并CKD组患者全因死亡率,显著高于单纯CHD组患者死亡率(41.7%vs.28.9%,P<0.05),合并CKD死亡风险是单纯CHD死亡风险的1.725倍(95%CI:25.6%~33.0%).10年全因死亡多因素分析显示,CKD是老年冠心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CKD发病率高,预后不佳.CKD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全因死亡独立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冠心病 慢性肾脏病 老年 全因死亡
  • 简介:摘要妊娠期糖尿(GDM)是妊娠妇女常见围生期并发症之一,对母婴危害较大,属高危妊娠。其发病与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障碍有关。治疗关键在于严格控制血糖,减少因高血糖对母婴的不良影响,并防止代谢并发症及产科并发症,胰岛素是GDM药物治疗的首选,研究表明,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对GDM同样安全、有效。口服降糖药(OHA)在GDM中的应用已成为最新研究热点。

  • 标签: 糖尿病,妊娠 胰岛素抗药性 运动疗法
  • 简介:目的对患有糖尿患者的血糖对其自身心脑血管的影响进行探讨,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糖尿心脑血管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糖尿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让患者接受控制血糖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等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下降,三酰甘油以及载脂蛋白等下降明显,P〈0.05,在治疗过程中没有一例患者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结论控制糖尿患者的血糖水平,能够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糖尿病 血糖水平 心脑血管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世界各国糖尿的发病率也随之逐步升高,其慢性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终身残疾,严重者甚至死亡。因此积极预防糖尿和延缓糖尿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突出性的医学问题。本文就糖尿的定义和分类、治疗进展、主要临床应用的糖尿药物作一阐述。

  •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药物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社区进行2型糖尿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市某社区142名2型糖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和随机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和糖尿自我管理水平。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低于对照组,遵医用药、足部护理、血糖监测、饮食控制、加强运动等自我管理水平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能提高2型糖尿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 标签: 社区 2型糖尿病 综合干预 血糖水平
  • 简介:目的探究2型糖尿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征,重点研究2型糖尿合并冠心病的治疗途径。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三年来确诊的2型糖尿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2型糖尿合并冠心病组,35人;另一组为单纯的2型糖尿组,35人。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体征等与分析有关的数据,除血压外各项数据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各项体征,除血压外如体重、血清总胆固醇等各项数值通过比较没有太明显的差异(P〉0.05),FBG、TG、HLD、LDL、HbAlc数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合并冠心病的病因很多,所以,2型糖尿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从血压血脂的控制、血尿酸的检查进行入手。

  • 标签: 2型糖尿病 合并冠心病 临床分析
  • 简介:苦瓜:肉质柔嫩,性寒味苦,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尤其维生素C的含量高居各种瓜类之首。药理试验发现。苦瓜中所含的苦瓜皂甙,有非常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不仅有类似胰岛素样作用,堪称植物胰岛素,而且还有刺激胰岛素释放的功能。有人试验。用苦瓜皂甙制剂口服治疗2型糖尿

  • 标签: 2型糖尿病 苦瓜皂甙 胰岛素样作用 药理试验 降血糖作用 植物胰岛素
  • 简介:背景:糖尿肾病可导致终末期肾病,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可以减慢Ⅰ型糖尿肾病患者病情的恶化,但尚未在Ⅱ型糖尿病人中得到同样的结果。本文作者评价AngⅡ受体拮抗剂对Ⅱ型糖尿肾病的作用,还将评价氯沙坦对心血管疾病、尿蛋白和肾病恶化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一项多国、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中,评价AngⅡ受体拮抗氯沙坦对Ⅱ型糖尿肾病患者的肾保护作用。在28个国家250个研究中心,共有1513例Ⅱ型糖尿肾病患者参与此项研究。在为期6周的筛选期间,病人仍接受常规的抗高血压治疗,并根据尿蛋白水平、尿白蛋白与肌酐比率(2000或≥2000)对病人进行分层。随机给予氯沙坦(50mg)或安慰剂,同时辅以常规抗高血压药物。4周后,若患者坐位时最低血压在目标血压之上(即收缩压小于140mg,舒张压小于90mg),则氯沙坦或安慰剂剂量增加至100mg,每天1次。8周后,增加上述常规抗高血压药物(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AngⅡ拮抗剂)或加大其剂量以达到目标血压。氯沙坦组在常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如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和中枢降压药)基础上,加用氯沙坦50-100mg每天1次,平均治疗3.4年。血清肌酐值的升高、终末期肾病或死亡作为一级终点;心血管疾病、蛋白尿治疗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和肾病恶化率为二级终点。结果:一级终点时,与安慰剂组(n=359)相比,氯沙坦组(n=327)危险度下降16%(P=0.002),调整血压后,危险度仍未改变(15%,P=0.03)。进一步根据整个试验分析,病人中继续接受他们设计的研究,在初级混合终点时,氯沙坦组的危险度下降22%(P=0.008)。氯沙坦组减慢血肌酐浓度的升高(危险度下降25%,P=0.02);终末期肾病(危险度下降28%,P=

  • 标签: 氯沙坦 Ⅱ型糖尿病肾病 肾脏疾病 心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DM)和非糖尿(NDM)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病变的分布特征。方法连续纳入121例行全脑DSA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是否有2型糖尿史分为糖尿(57例)和非糖尿(64例)两组。采用双盲法对颅内外动脉(2662段)管腔进行评估。狭窄率I〉30%者纳入研究。结果①121例中,82.7%(100/121)有血管狭窄,其中DM组为89.5%(51/57),NDM组为76.6%(49/64),P〉0.05。@2662段动脉中,有狭窄的占14.0%(372/2662),其中颅外段动脉为11.3%(150/1331),颅内段动脉为16.7%(222/1331),P〈0.01。@372段有狭窄的动脉中,DM组为16.0%(201/1254),NDM组为12.1%(171/1408),P〈0.01。DM组颅内段动脉狭窄阳性率高于NDM组(22.3%对11.6%),P〈0.01;颅外段动脉狭窄阳性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NDM组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阳性率高于DM组(27.3%对14.0%),而DM组的颈内动脉颅内段(17.5%对4.7%)、椎动脉颅内段(22.8%对12.5%)、大脑后动脉狭窄阳性率(47.4%对12.5%)高于NDM组,P〈0.05或P〈0.01。⑤2型糖尿使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的危险性降低(OR=0.407,95%CI:0.209~0.792);使颈内动脉颅内段(OR=4.326,95%CI:1.671~11.199)、椎动脉颅内段(OR=2.068,95%CI:1.045~4.093)及大脑后动脉狭窄(OR=6.230,95%CI:3.262~11.897)的危险性升高。结论与NDM患者比较,2型DM患者缺血性脑动脉病变多表现为多水平、多节段的动脉病变,且更多累及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及椎动脉的颅内段。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脑缺血 脑血管障碍 缩窄 病理性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 简介:摘要糖尿性胃轻瘫属于祖国医学“痞满”或“胃痞”范畴。糖尿性胃轻瘫者病程较长,易久病入络,血络易瘀,故血瘀为者相当普遍。糖尿性胃轻瘫辨证治疗不能忽略瘀血所起的作用。在常规辨证的基础上,配合运用活血化瘀药物,有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

  • 标签: 2型糖尿病性胃轻瘫 血瘀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糖尿(DM)和冠心病(CAD)者心率变异(HRV)时域指标差异,以利早期干预。方法选择分析48例DM和69例心肌梗死(MI)者24h动态心电图(DCG)资料,其中DM伴心肌缺血者26例为DM1组,不伴心肌缺血者22例为DM2组。急性心肌梗死(AM1)组39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1组)30例,比较4组HRV5项时域指标差异及昼夜节律变化。结果DM组5项指标均有显著降低。但以后二项(RMSSD和PNN50)降低为著。MI组前三项(SDNN、SDANN、SDNNI)显著降低,而RMSSD和PNN50无明显降低。DM1组和DM2组比较,前三项指标有显著差异,后二项指标无差异。结论DM者以迷走神经受损为主,CAD者以交感神经受损为主,DM合并心肌缺血者自主神经受损加重。

  • 标签: 糖尿病冠心病 心率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