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桡骨远端骨折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88例桡骨远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4例患者行内固定,观察组44例患者行外固定,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1.82%,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56.82%,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固定物易取花费低等优点,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借鉴。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内固定 外固定 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6-0184-01
  • 简介:根据4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结论,对于骨盆环骨折患者,目前仅有少量证据支持:与延迟固定相比,早期固定能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而且可能获得更好短期功能恢复。但这些结论可能受到混杂因素影响。因此,应开展随机对照研究来明确这些问题,包括明确和统一“早期”和“延迟”定义,且对患者长期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 标签: 骨盆环骨折 早期固定 随机对照研究 骨折患者 肺部并发症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合外固定架跨踝关节固定治疗pilon骨折效果。方法选用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76例pilon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8例,对照组应用外固定架跨踝关节固定,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应用有限内固定,对两组治疗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情况、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愈合时间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明显更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37%相比于对照组78.95%,观察组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内固定合外固定架跨踝关节固定治疗pilon骨折效果非常好,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加快了患者恢复速度,缩短了治疗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有限内固定 外固定架跨踝关节固定 pilon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探究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疗效对比。方法在我院骨科中选择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目标,随机抽选50例,采用不同固定治疗方法进行分组,每组各25例,选择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为对照组,选择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手术指标以及骨折复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掌倾角和尺偏角复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桡骨远端骨折选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临床效果更佳,其骨折复位情况显著更优,值得深究。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切开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0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收治44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对照组22例)和有限切开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组(实验组22例)。通过比较两个组别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评分及并发症情况,初步探讨两种方式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疗效差异。结果在踝关节恢复程度优良率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实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限切开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疗效优异,是一种临床值得推广应用方法。

  • 标签: 胫骨远端骨折 内固定 外固定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架联合内固定术治疗Pilon骨折效果。方法:按照研究纳入标注与排除标准从2021年1月-2021年12月内本院收治Pilon骨折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编号0-80号,输入电脑进行随机分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采取外固定架联合内固定术(ORIF)治疗,手术规范开展后,对比指标:(1)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2)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3)骨折复位情况;(4)生存质量情况;(5)术后疼痛情况。结果:在不同手术治疗后,得出如下结果:(1) 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更低;(2)实验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更高;(3)实验组患者骨折复位率更高;(4)实验组患者生存质量更高;(5)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更低。上述五项指标差异对比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Pilon骨折 外固定架联合内固定术 踝关节功能 骨折复位 并发症 术后疼痛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比较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桡骨远端骨折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采用是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其余32例则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不同时间腕关节主动活动度.结果内固定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多于外固定组(P<0.05),但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长于外固定组(P<0.05);内固定组患者腕关节主动活动度在术后3个月时小于外固定组(P<0.05),但两组患者在术后1年后腕关节主动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桡骨远端骨折均具有较高疗效与安全性,但是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疗效更为显著,且避免了二次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欧盟将基因治疗产品、细胞治疗产品和组织工程产品定义为先进医疗产品(Advancedtherapymedicinalproducts,ATMP),以专门规定对此类产品进行管理,包括此类产品技术要求、获准上市程序、临床试验要求和生产要求.目前,我国对于此类产品还没有明确监管法规.本文将介绍欧盟在此类产品监管法规,为我国探索和实践此类产品监管提供参考.

  • 标签: 先进医疗产品 欧盟 监管法规
  • 简介:摘要目的对引流管固定器在“T”管固定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到我院接受治疗106例胆道术后留置“T”管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均为53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办法对“T”管进行固定,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再采取引流管固定器对“T”管进行固定,之后再对比两种办法固定效果。结果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发生“T”管脱出情况,经再次手术重新安装“T”管后未发生脱落情况,两组患者“T”管脱落情况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T”管松动、担忧“T”管脱落以及“T”管周围疼痛等指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用引流管固定器对“T”管进行固定,不仅可以有效避免“T”管发生脱落或松动,减轻患者“T”管周边疼痛感,而且可以为医护人员操作与观测提供便利,值得推广于临床中采用。

  • 标签: 引流管固定器 &ldquo T&rdquo 固定
  • 简介:SchatzkerVI型胫骨平台骨折,是指伴有干骺端及骨干分离平台骨折。其病变特点主表现为软组织损伤严重、骨折粉碎程度重、严重不稳定,以及感染率高而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1,2]。目前针对SchatzkerVI型胫骨平台骨折主采用钢板内固定和有限内固定联合外支架固定治疗,但两种不同手术具有一定差异[3],临床报道较少。笔者以两种不同手术方式进行临床研究,

  • 标签: 有限内固定 外固定支架 钢板内固定 SCHATZKER VI型 临床疗效
  • 简介:来自五项随机或半随机对照研究证据表明,桡骨远端骨折常优先采用经皮穿针合并石膏固定治疗而非单纯石膏固定,但是在大多数临床试验中发现,两种治疗方法效果并无统计学差异。在解剖测量和功能评分方面,经皮穿针固定(除Kapandji穿针外)与石膏固定效果相近或较之更好,并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采用Kapandji穿针技术时,在功能评分方面与石膏固定效果相当,但是桡侧缩短畸形更为严重,而且桡神经浅支损伤也更为常见。这些结果并不代表最终结论,根据标准指引进一步开展严格临床试验将会更有利。

  • 标签: 石膏固定治疗 经皮穿针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半随机对照研究 临床试验 功能评分
  • 简介:淮安市淮安医院 江苏淮安 223200 【摘要】目的: 探讨在血液透析深静脉导管固定中应用自制新型固定效果。 方法: 选取 2019.1-2019.12 期间我院接诊 60 例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患者,患者以抽签法分组, 30 例 / 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式固定处理,观察组接受自制新型固定带处理,对比 2 组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患者固定效果。 结果: 观察组穿刺口 VAS 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导管移位程度小于对照组,观察组舒适度与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HAMA 评分、 HAMD 评分小于对照组, P < 0.05 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导管穿刺点渗血率和导管相关感染率小于对照组, P < 0.05 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 血液透析深静脉导管固定中应用自制新型固定带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感,减少穿刺点渗血,有利于改善患者满意度,是临床上较为安全一种导管固定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自制新型固定带 深静脉导管固定
  • 简介:目的比较新式缝合术(晨笛网压缝合术)与宫腔填塞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9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常规止血方法无效后采用2种方法进行手术为观察组:晨笛网压缝合术;对照组:宫腔填塞术(包括球囊填塞或纱布填塞)。比较2组患者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结果晨笛网压缝合术治疗效果好,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手术时间与宫腔填塞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晨笛网压缝合术能较好地控制出血,减少难治性产后出血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切实可行手术方式,对临床有较大指导意义。

  • 标签: 晨笛网压缝合术 宫腔填塞术 难治性产后出血
  • 简介:目的比较植骨联合斜T型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47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资料,其中25例采用植骨联合斜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内固定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60—78岁,平均(64.8±4.4)岁。22例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外固定组),男6例,女16例;年龄60~82岁,平均(65.9±3.9)岁。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末次随访时测量腕关节背伸、掌屈、旋前、旋后角度,并采用腕关节Gar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定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等。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18个月(平均12.2个月)随访。内固定组、外固定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8.2±2.2)、(10.3±1.9)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固定组患者掌倾角(11.44°±4.53°)、桡骨高度[(11.46±2.75)mm]明显优于外固定组[(7.61°±3.67°)、(6.89±2.9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腕关节背伸、掌屈、旋前及旋后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Garland—Werley功能评分标准,内固定组和外固定组优良率分别为88.0%(22/25)、59.1%(1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有l例患者拇长伸肌腱断裂,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腕管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外固定组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骨折延迟愈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螺钉松动,1例患者发生腕关节僵硬。结论对于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选择植骨联合斜T型钢板内固定能达到理想复位,能有效防止骨折复位丢失和�

  • 标签: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固定器 骨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临床价值。方法研究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42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两组,每组21例;实验组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照组采取闭合复位外固定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掌倾角、尺偏角及关节面平整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掌倾角、尺偏角及关节面平整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经检验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稳定性高,愈合效果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且临床应用效果优于闭合复位外固定固定

  • 标签: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闭合复位外固定 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可吸收骨固定棒内固定治疗舟状骨骨折疗效。方法对28例腕舟状骨骨折不愈合病例,采用骨折断端植松质骨并可吸收骨固定棒内固定术治疗。结果骨折全部愈合。结论可吸收骨固定棒内固定治疗舟状骨骨折手术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免去二次手术痛苦。

  • 标签: 手舟状骨 骨不连 可吸收骨固定棒
  • 简介:目的探讨动力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临床疗效.方法自2000年以来,采用该方法治疗Pilon骨折27例,按Ovadia和Beals分型,Ⅲ型9例,Ⅳ型12例,Ⅴ型6例.手术采用T型动力外固定器跨踝关节固定,对胫骨远端关节面采用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克氏针或有限切开复位螺丝钉固定.术后1~3周松开外固定动力锁纽,活动踝关节.结果术后27例均获得随访,功能评定按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优良率达82.3%.结论有限内固定避免了软组织并发症和骨不连,动力外固定架使踝关节早期活动,避免了踝关节僵直,因而是Pilon骨折较为理想方法之一.

  • 标签: PILON骨折 外固定器 骨折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