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YL-1型碎吸针微创与小骨手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20例不同年龄脑出血患者采用碎吸针微创(A组)与小骨手术(B组)治疗,采取个体化护理。结果A组总有效率85.0%,死亡率8.3%;B组总有效率45.0%,死亡率30.0%。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总有效率比较x2=12.4701,P<0.05;死亡率比较x2=8.0011,P<0.05)。结论小骨与YL-1型微创碎吸引流针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好的方法,采取个体化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改善预后。

  • 标签: YL-1型碎吸针 脑出血 血肿清除术 小骨窗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理进行宽与位的调整,针对DR胸部影像细微结构显示的具体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正常成人胸部正位DR胸部影像500例,选择我院4名专家(放射学)针对影像具体表现实施系统分析,有效得出每个部位的参数数值以及具体的检查者数目。结果针对DR胸部影像,在各个部位显示的参数有所不同。结论在窗宽以及位有所不同的条件下,相同的DR胸片,可以清晰对检查者胸部8个部位的细微结构加以显示,为放射诊断带来了积极影响。

  • 标签: 窗宽窗位 DR胸部影像细微结构 应用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副作用评分在什么范围内疗效最好。方法:对38例精神分裂症病人一住院就单服氯氮平,并且评价了0和4周的PANSS、2和4周的TESS,血药浓度及固定剂量。结果:在病程<8年的18例病人中,2周TESS中的抗Ach+抗DA2因子分之和在5-12分之间疗效最好,4周TESS中的抗α1-NE+抗DA2+抗5-HT2因子分之和在3-8分之间疗效最好,在病程≥8年的20例病人中,2周氯氮平血药浓度在240-275μg/L之间疗效最好,氯氮平的固定剂量在250-300mg/d之间疗效最好。结论:在病程<8年的病人中,可用副作用的水平去估计病人是否已达治疗量。在病程≥8年的病人中,有条件的以血药浓度来估计治疗剂量,无条件的以氯氮平250-300mg/d为治疗剂量。最后,副作用治疗的研究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氯氮平 治疗窗 研究方法 药物副作用
  • 简介:哮喘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我国哮喘的防治工作不容乐观,接受规范化治疗的患者比例不到2%,许多哮喘患者因为得不到正确的治疗.病情反复。肺功能越来越差.甚至因为急性发作而死亡,归根结底是没掌握哮喘治疗的关键点,

  • 标签: 哮喘患者 时间窗 发作前 规范化治疗 复发 呼吸系统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规范使用传递的依从性。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进行品管圈知识培训,选定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护理人员不规范使用传递的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以达到持续改进。结果实施前护理人员不规范使用传递为64.8%,实施后护理人员不规范使用传递为1.18%,规范使用传递为98.82%。结论开展QCC活动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规范使用传递的依从性,提升了对管理规范的执行力,增强了全体护理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品管圈 护理人员 规范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研究研究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对血管再通影响。方法113例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中,89例发病在6小时内,根据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分成≤1小时,1~3小时,3~6小时三组,比较血管再通率与血管再通所需的时间。结果三组血管再通率分别83.3%,69.2%,30.3%(后果与前二者比,差异有显着性p<0.05=,开始溶栓与血管再通所需的时间与发病至溶栓的时间成正相关(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发病3小时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效果更好。

  • 标签: 心肌梗塞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腹疝是由腹腔内脏器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区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腹疝是腹部最常见的一类疾病,其中以腹股沟疝发生率最高,占90%以上,其次是股疝占5%左右,较常见的腹疝尚有切口疝、脐疝和白线疝。此外,尚有类别甚多的罕见疝。绝大多数腹疝病例并无明确病因,其发生与该处腹壁正常强度减弱和腹腔内压力过高两类因素有关。依据疝内容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腹疝尚可分为易复性疝、难复性疝、滑动性疝、嵌顿性疝、绞窄性癌。

  • 标签: 腹外疝 类别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中药洗治疗周神经毒性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接收治疗的周神经毒性患者62例,应用数字分列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应用针灸治疗,研究组31例,应用针灸联合中药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生存质量。结果 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高于研究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低于研究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外周神经毒性患者应用针灸联合中药洗进行治疗,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安全可靠,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针灸 中药外洗 外周神经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普术后患者行肠营养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46例普外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2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使用肠营养物质输液,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然后再将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营养指标等进行对比。结果将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4.3%要明显低于对照组34.8%,观察组各项营养指标要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肠营养物质输液有助于普外手术后患者的康复,并且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从而使得患者早日得到康复。

  • 标签: 普外术后患者 肠外营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对普外科无法经口进食患者的不同营养支持方式作此研究,以求做到改善患者营养指标,以达到提升其生活质量、缩短其住院时间的目的。方法 本次研究共纳入56例2021年1月-2022年12月间我院普外科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针对临床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展开,将两组研究期间记录的各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包括患者营养指标(白蛋白及总蛋白)、生活质量及住院时间,且借助于统计学工具对数据进行检验、分析。结果 统计研究表明,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后,观察组患者白蛋白及总蛋白的营养指标明显改善,与此同时,生活质量随之提升,住院时间亦相对缩短,组间对比相关数据,统计P值均>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且以观察组营养支持方案显优势。结论 对普外科无法经口进食患者采取完全胃肠营养支持方式是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营养指标,其可通过静脉输入营养液为患者提供维生素、水、微量元素、糖、脂肪等机体能量,维持其营养所需,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进而缩短其住院时长,且对其生活质量的提升起着重要影响,故建议普外科临床将完全胃肠营养支持方式予以科学利用并广泛实践。

  • 标签: 完全胃肠外营养 普外 营养指标 生活质量 住院时间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小骨开颅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幕上脑出血病人,采用早期小骨开颅,直视下行血肿清除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次日行CT复查,可见血肿基本或完全消失。术后1周好转19例,2周好转6例,3例死亡。发生再出血1例。结论小骨开颅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成功率较高,能明显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但需掌握好手术时机及适应证。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小骨窗开颅 血肿清除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小骨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 。 方法: 择本院 2018 年 5 月到 2019 年 2 月的 64 例患者,选择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 32 例,观察组 32 例。对照组使用血肿清除的手术方法,观察组采用 小骨微创手术的治疗方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在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 93.75% )明显高于对照组( 71.88% ),数据对比存在差异( P < 0.05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中,观察组( 54.20±1.36min )明显低于对照组( 93.28±1.78min ),数据对比存在差异( P < 0.05 )。 结论: 通过 小骨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手术中的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都有明显的减少,也就是说, 小骨微创手术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小骨窗微创手术 脑出血 患者
  • 简介:摘要某种原因导致圆膜、卵圆膜、内耳和中耳间隙破裂,使淋巴液漏到中耳,表现出急性感音性神经性耳聋、耳鸣、眩晕、平衡失调等耳蜗和前庭症状的疾病,称为淋巴瘘。目的讨论淋巴瘘临床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保守疗法头抬高30度保持绝对安静几日,避免屏气用力、咳嗽、呕吐等,禁止咽鼓管通气,否则加重眩晕发生。总之安静期避免改变中耳内压力的检查和处置。手术治疗是为了达到改善听力,解除眩晕,预防脑膜炎的目的。保守疗法无效后应行鼓室探查术,确诊淋巴瘘后行瘘孔修补术。手术处置后,仍有前庭症状者,可行迷路破坏术、前庭神经切断术。

  • 标签: 外淋巴瘘 治疗
  • 简介:读过《红楼梦》的人,大概还记得黛玉把宝玉戏谑为“呆雁”的那段有趣的情节吧。宝玉见宝钗左腕上也笼着红麝香珠串,就想看一看,宝钗不得不褪下来。宝玉看着她“雪白的胳膊,不觉动了羡慕之心”。“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食丹,眉不画而横翠,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又呆”。这情景被站在门口的黛玉看在眼里。

  • 标签: 社会心理 黛玉 宝钗 爱情 心理体验 贾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