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9 个结果
  • 简介:漳河第一炮1958年7月1日,由我组织栗溪民工彭文德、孙金红、李文渊等五人在荆门县水利局局长陶子清的带领下,来到位于观音寺大坝导流隧洞大坝左岸,林家崖头打眼放炮迎接党的37周年和漳河水库的大施工。一声炮响,震荡山谷,导流隧洞开凿,漳河水库大

  • 标签: 导流隧洞 成隧洞 浇灌成
  • 简介:端午节习称为纪念屈原而设,但事实上端午节由来已久,既是古代民俗节日的重要禁忌日,又是纪念名人的节日,屈原只是其中之一而已.重阳是与端午相对应的节日,端午与重阳有内在的联系.

  • 标签: 纪念 端午节 民俗节日 探源 由来 屈原
  • 简介:宋代吏部尚书官在元丰改制后分为经筵官、修史官、诸阁学士、六部、临时性礼仪官、两制官、门下省、地方官、东宫官、中书门下附属官、九寺五监门、三省附属官等,其中以经筵官与修史官为主,各自又分别以侍读与(同)修国史、(同)实录院修撰为主;其他官虽然数量不多,但各个门类还是呈现出一定特点。以地域考察,吏部尚书官主要集中在京师。许多官往往不能单独作为官职出现,因此对吏部尚书本职工作影响不大。宋代特别是南宋时期官大量出现,由有能力而又能够把相应职务做好的官员来兼任该职务,一定程度上是历史的进步。

  • 标签: 宋代 吏部尚书 兼官 经筵官 修史官
  • 简介:李善注号称精审,其注释虽然多引前人典故解释正文,但也出现“引后明前”的现象,还没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实则李善注引后明前的原因非常复杂,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出现在史实、地理及注文中,二是“义出于此”类。其中“义出于此”类涉及到事、义是否释的问题。从“义出于此”类的原因和事、义是否释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背景来看,李善注虽不乏“事、义释”之处,但李善的自觉追求还是偏向于征引式的注释训诂,而非自由释义。李善的这种选择跟其注释对象的特点一致。

  • 标签: 文选李善注 引后明前 义出于此 事义兼释
  • 简介:清代幕府为人才之渊薮。嘉道以前,幕中多出学术人物,嘉道以后,则多出封疆大吏。如陈銮之出百龄幕,林则徐之出张师诚幕,胡林翼之出陶澍幕,左宗棠之出骆秉璋、曾国藩幕,周馥之出李鸿章幕,均是显例。但从对晚清政治的影响来看,出于幕府的封疆大吏,无疑当以李鸿章为...

  • 标签: 曾国藩 李鸿章幕府 薛福成 镇压太平天国 外交事务 幕府生涯
  • 简介:著名汉语言文字学家、文献档案学家、教育学家沈士与鲁迅之间的交往可分5个阶段:在日本相交的1年多(1908-1909);在北京相交的14年(1912~1926);在厦门同事期间的1个多月(1926.9.4~10.27);分别后的10年(1926.10~1936.10.19);鲁迅去世后的11年(1936.10-1947.8)。

  • 标签: 沈兼士 鲁迅 交往 内幕 语言文字学家 档案学家
  • 简介:同学们,大家晚上好!宋老师要我来给大家讲一堂诗词课,我选了一个题目叫“绝句法浅说”.为什么选这个题目?因为在中国的古体诗词里面,绝句是最简短的,只有四句,学起来相对容易上手.但是,简短不等于简单,它的结构形式变化极其丰富,人们常说的“起承转合”,只是绝句形式的一种.只有了解、掌握了各种变化,才能在创作实践中得心应手,写出好的作品来.今天,我就用一些同学们最为熟悉的诗例,用最简捷的方法、最通俗的语言给大家做一个系列的分析.

  • 标签: 律诗 句法 对仗 古体诗词 起承转合 创作实践
  • 简介:《仪礼》在汉代有今古文两种本子。今文者,汉初高堂生所传十七篇是也。古文者,出于孔壁,《汉志》所载《礼古经》五十六篇是也。郑玄在给《仪礼》作注时,凡遇今古文异文,都要作一番校勘,或从今文,或从古文。从今文,则必于注中注明古文该字作某;从古文,则必于注中注明今文该字作某,

  • 标签: 《仪礼》 古文 郑玄 释例 《汉志》 今文
  • 简介:腐败现象成为涣散人心、困扰经济发展、削弱党的形象与威信以及阻碍社会文明进步的巨大羁绊。要有效惩治党内腐败现象,必须坚持标本治的战略,深刻认识新形势下腐败现象的特点,并从强化教育、强化制度、强化监督、强化执纪执法等环节采取相应惩治对策。

  • 标签: 党风 党内腐败 惩治腐败 标本兼治
  • 简介:65年前的1949年是古老中国翻天覆地大变革的一年。这年5月28日上海解放的第二天,毛泽东就在批转华东局要求紧急调拨300亿元人民币的电报时提出,不但要满足华东方面的需求,还要准备满足华中方面和9月以后占领粤桂川滇黔五省所需的人民币供应,并立即着手为这五个省准备3万名干部——“马上作出计划,通知各区遵办”。

  • 标签: 朱九思 评传 1949年 人民币 大变革 毛泽东
  • 简介:近年首都博物馆入藏一件战国有铭铜壶,由北京市昌平县人大常委会移交。这件传世品从未见於著録,可能原是大内藏品,何时流入於民间尚待考察。铜壶铭文仅二字,原篆作:

  • 标签: 中国 文物研究 铜壶铭文 文字学 陵阳镇
  • 简介:辽代契丹人的社会组织主要分为部落和宫帐两类,横帐就是宫帐之一,它是独立于部落之外的头下世袭帐分。本文着重考察横帐的涵义及其范围,分析横帐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并对辽代部族制度进行了初步梳理,希望能够为研究契丹族社会组织结构建立起一个基本框架。

  • 标签: 横帐 辽朝 契丹人 三父房 耶律 遥辇九帐
  • 简介:北宋前期,宋朝中央主管民政的中书门下(简称中书)与主管军事的枢密院,并为"二府",共同参与朝廷军国大政的决策,二府长贰官员构成了北宋前期的宰辅决策集团。随着宋朝与周边政权关系及内部政治环境的变化,二府权能及军事决策机制不断调整和改革,庆历时期,宋仁宗继太祖之后第二次实行宰相枢密使制度,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二府军事决策机制调整的背后凸显出宋朝皇帝军事指挥能力下降的同时其治国的基本方略却得以巩固和提升。

  • 标签: 北宋 宰相 枢密使 决策机制
  • 简介:<正>楚国有一套特殊的记月方式,如见于信阳编钟铭文的"屈栾"等,但最初并不知道这些是楚国的月名。直到睡虎地秦墓竹简出土,其《日书甲种》后附有《秦楚月名对照表》:十月楚冬夕,日六夕十

  • 标签: 月名 荆尸 孔颖达疏 献马 邓曼 日书
  • 简介:畏兀儿氏沙剌班家族在元顺帝朝的政治作为和表现,前人关注不够。本文依据《山居新语》及传世文献的记载,拟就沙刺班、世杰班父子在罢黜伯颜以及举荐帖木达世为中书右丞等重大政治活动中的态度和影响进行全方位的探析。此外,以往的研究者大多认为,元代的畏兀儿人沙剌班是《金史》的编修官之一,其实并非如此。笔者通过研读史料发现,参与编修《金史》的沙剌班又名刘伯温,是张掖人,与畏兀儿人沙剌班无涉,他们两人在元代的经历亦各不相同。

  • 标签: 史料价值 新语 山居 畏兀儿人 政治活动 《金史》
  • 简介:托多洛夫是我们这个时代文学理论的先驱者。今天,他又提倡回到起点,意思是重新拾起传统美学教育的构想。与时代保持距离,托多洛夫也没有能避免面临文学本质和他化的问题。将解构发展到极致不能解决解构本身的荒谬。我们试图用中国的辟思概念来作为连接点,探讨一系列文学内所包含的成对定义。中国的古老思维是否能帮助文学摆脱其危机呢?

  • 标签: 法国文学 托多洛夫 “文学危殆” 文学他化 辟文辟思
  • 简介:黄宗羲所著《弘光实录钞》一书,记南明弘光朝廷之事,可取之处甚多。但黄氏身为东林后裔,其深重的门户之见也在该书中有所体现。其不满史可法“起废”不拘“逆案”的主张,而有意将史之奏疏分置于两件不同的事情,并造成后出诸书以讹传讹。通过对此的辨正,更可以窥见弘光政局之一斑。

  • 标签: 黄宗羲《弘光实录钞》 史可法 马士英 刘孔昭
  • 简介:什伍问题涉及到先秦两汉的军队编制、地方基层组织、法律制度等诸方面。勾划当时社会面貌,不能离开什伍。这方面的专题研究以往并不多见。《文史知识》1988年1期刊登了吴翼中同志的文章《秦什伍连坐制度初探》。吴文认为什伍连坐只存在于秦的地方基层组织中,并提出新颖的见解:'秦的‘什’即为里,是由五十家所组成,之所以称‘什伍’是由于里是由十个‘伍’编制而成。'我认为上述观点仍有可供商榷之处。

  • 标签: 什伍 军队编制 社会面貌 基层组织 先秦两汉 云梦秦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