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被害过错无论从理论角度探究还是从实践方面出发,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在刑事诉讼中被告方可引为一项积极抗辩事由,并对此作出辩护,这既能帮助司法机关查清案情,又能保障被告人的权利。因此,立法有必要将其归入法律规范中。以被害过错为基础的刑事抗辩建立在实体法和程序法结合的基础之上。探析被害过错的理论基础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作为一项积极可抗辩事由,被害过错的正当基础、适用条件、证明责任分配也应当明晰。

  • 标签: 被害人过错 刑事抗辩 王马玲 证明责任
  • 简介:被害保护在当今的刑事诉讼改革中备受关注,而研究被害保护其首要基础问题就是刑事被害在诉讼中的地位。被害诉讼地位又和被害诉讼权利紧密相关,其中诉讼地位是诉讼权利的基础。明确刑事被害在诉讼中的地位,对我国的刑事诉讼理论研究和指导司法实践实现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被害诉讼地位的含义入手,通过研究被害诉讼地位的历史演进并从中发现被害诉讼地位的理论发展,了解国外刑事诉讼制度中被害地位的最近发展进程和相关权利保障方式,从中加以对比借鉴。我国最新的刑事诉讼法中已经将刑事被害认定为当事人,但是在理论界,关于我国刑事被害的当事人地位还存在一些不同意见。探寻我国被害制度的缺陷和不足并加以补充寻求解决仍是我国法学界要面对的问题。

  • 标签: 被害人保护 诉讼地位 当事人 尊重和保护人权
  • 简介:"马尧海案"所引发的巨大争议,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我国刑法所规定的"聚众淫乱罪"。从刑法学角度,基于刑法的谦抑性,无被害犯罪应当除罪化;从宪法学角度,公民享有自我决定权,对公民权利的限制必须符合宪法意义上的比例原则。私密性的聚众淫乱行为如被入罪,即属于无被害犯罪。这侵害了公民的自我决定权,亦不符合宪法意义上的比例原则。

  • 标签: 聚众淫乱罪 无被害人犯罪 自我决定权 比例原则
  • 简介:吴齐林在《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撰文认为,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恩格斯所说的“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和危害的发展。”土地资源总是有限的,卖了一块就少了一块。当代政府通过拍卖土地诚然可以获得丰厚的财政收入,有了这笔丰厚的财政收入,既能增加经济建设性财政支出,又能增加行政性财政支出。然而,下一届政府、再下一届政府以至以后的数届政府还有没有那么多的土地拿来拍卖呢?回答是否定的。如果拍卖土地所取得的财政收入是用来进行经济建设,那这种行为是为子孙造福,如果是用于生活消费和行政支出,则是与子孙争利,对后代人满足其所需要的能力构成了威胁和危害。

  • 标签: 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 房价 财政收入 能力构成 财政支出
  • 简介:核心员工具有高价值性、难替代性、高流动性,核心员工心理契约违背会对组织带来破坏性和灾难性的影响。本文结合心理契约违背理论模型阐述了核心员工产生心理契约违背的发展机理,进而从心理契约补救、心理契约重构、心理契约动态管理等方面探索了核心员工心理契约违背职业教育机制。

  • 标签: 核心员工 心理契约违背 职业教育
  • 简介:预防犯罪需要采用多种措施,运用各种手段.从犯罪意识的产生、犯意的强化、到犯罪行为的着手实施的各个阶段进行预防,能够有效地减少犯罪;同样,采取一定的措施,从防止被害的角度着手,加强防范而使有犯罪倾向的人无机可乘、犯罪行为无法实施,也能达到减少犯罪的目的.经过深入研究可以发现,防止被害不但有必要,而且切实可行.因此,被害预防应该成为预防犯罪的另一种途径.

  • 标签: 犯罪预防 被害预防 防害意识 过错责任感 过错责任机制
  • 简介:道德意志是人在道德行为过程中所作出的意志努力,是人按照道德原则和要求进行道德抉择和行动时调节行为和克服困难的道德能力.日前电大学生普遍存在着自卑、自我意识缺乏、道德意志薄弱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教育必须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以人为本,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果断性、坚毅性.

  • 标签: 道德意志 自我意识 主体性 坚毅性
  • 简介:殷鑫在《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试析生态中心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误读》一文中指出,“生态中心主义”主张动植物甚至所有自然物均具有其固有的价值,固有价值来源于自然物的自然属性,如P.W.泰勒认为,生命体之所以具有固有价值,是因为生命体是具有其自身的善的存在物。其中的善指的是具有自我目的与利害关系的存在。在价值的评价方面,

  • 标签: 生态中心主义 价值来源 自然规律 错误认识 人与自然关系 大学学报
  • 简介:交往是物质生产的前提,物质生产决定交往形式,物质交往决定着一切意识活动和意识形式。交往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交往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述的一系列交往理论,对于解决南北问题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有利于南北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南北各国经济、政治、文化、宗教、法律等多方面的交往;有利于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为解决南北问题提供可能。

  • 标签: 德意志意识形态 交往 南北问题 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