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借助于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制高点和当时宗教学研究最新成果,李达系统地回答了宗教起源、根源、本质、作用、演变、消亡等问题,在"人类向何处去"、"中国向何处去"大视野回答"宗教向何处去"。李达观察宗教大视野、研究宗教新方法,到现在都有启发意义。

  • 标签: 李达 宗教 影响
  • 简介:人民波兰于1940年代末发动了一场旷日持久宗教运动,这一反宗教运动理据主要有二,也即认为宗教是"人民鸦片",是剥削阶级强加给被压迫人民精神毒品,并且认为宗教与社会主义是不相容,无产阶级必须以与宗教"作斗争"为己任,直至消灭宗教。从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基本观点出发,这两条理据是靠不住,偏离了真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人民波兰据此进行宗教运动实质上犯了"左"错误,其造成消极后果值得我们警醒。

  • 标签: 反宗教 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观 社会主义与宗教
  • 简介:列宁宗教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宗教重要构成部分。《社会主义和宗教》《论工人政党对宗教态度》和《论战斗唯物主义意义》集中体现了列宁宗教思想。这三篇文章分别侧重于从社会主义和宗教、工人政党和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宗教关系阐述了如何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对宗教问题立场、观点和方法,始终如一地贯穿着唯物辩证法科学精神和具体分析具体情况灵魂。中国共产党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尤其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针,坚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出发观察和处理宗教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宗教工作具体实际相结合重要成果。

  • 标签: 宗教 社会主义 工人政党 马克思主义
  • 简介:本文考察了19世纪末科学、技术与艺术之间复杂关系,这种关系激发了现代主义艺术家如杜尚、克利、康丁斯基、瓦萨雷里等许多人与原型这个概念密切啮合关系。很少有人关注到原型在多大程度上兼具有实物模型和概念策略双重特征,以及它以何种方式横贯20世纪上半叶欧洲艺术景观。本文通过考察20世纪早期艺术对原型有意识运用,拟对原型这一概念作出仔细思考。由原型所产生美宣告了这一概念不再至关重要。

  • 标签: 艺术 收藏 设计 原型性 科学
  • 简介:宗教这种历史文化现象,是在人类社会生活或实践中产生一种憧憬希望田野宗教情怀;惟其初始生存环境及生活方式歧异,才决定了这种神圣而超越终极情怀在具体'文化遗传',分别被安置成了内在道德情操与外在宗教救赎两途。农耕生活产生了'天道自然'宗教情怀,游牧或商业航海生活则产生了'神创世界'宗教情怀。

  • 标签: 宗教情怀 生活方式 “天道自然” “神创世界”
  • 简介:马克思主义传入英国首先与历史研究相结合,形成了享誉世界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学派。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底层历史观下将英国近代历史与革命诠释为英国自由时代开始,把宗教纳入英国人对自由追求范畴来讨论。于是,宗教斗争成了近代英国人追求自由与平等最生动表现。这种认识前提为英国马克思主义宗教研究提供了广袤领地。在对宗教重新检审下,英国马克思主义将宗教研究重点放在了个体宗教意识及其社会意义上,既给予宗教意识相对独立性,又将其与社会现实连接起来。英国马克思主义这种开放式宗教研究角度不仅让他们在宗教研究领域硕果累累,而且将新教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融合,树立了一种马克思主义宗教研究成功典范。

  • 标签: 英国马克思主义 新教主义 平等理念 社会意义 底层历史观
  • 简介:进入现代社会以来,艺术生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艺术体制变革主要体现在艺术由附庸于宫廷、教会进入艺术市场。艺术突破了服务于宫廷和教会事务艺术职能,由从属于政治和宗教附庸地位挣脱出来,开始了追求自身独立发展历程;而艺术在新艺术体制,或者更确切地说在艺术市场又陷入了另一种命运,艺术法则被笼罩在市场法则之中,在争取自我立法征途中,艺术落入了另一种他律框架。因此,艺术之于体制既是力图'突围',却又无可避免地走入被'收编'宿命。从艺术自律视角对艺术与体制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已经不单单是对艺术自律观念弘扬,更是在艺术纵向生成中观照自律性问题中悖论。

  • 标签: 艺术场 艺术体制 艺术自律 社会学
  • 简介:《论犹太人问题》在政治国家确立、市民社会解放新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宗教问题。与基督教超越尘世性质一致,政治国家超越于市民社会之上,实现了作为抽象普遍性基督教精神,并使现实个人提升为抽象类存在即公民。马克思认为,与此相反,自私自利犹太教精神在失去了普遍性市民社会中得到实现,而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并沦为缺陷定在私人则成为犹太人。市民社会作为犹太精神实现,只有在基督教世界,即实现了基督教政治国家中才能得到实现,因为基督教、政治国家实质是抽象普遍性即二重性:普遍性从现实中分离出来并成为抽象,使现实变成缺乏自身普遍性缺陷定在,同时作为一种现存东西与缺陷性定在相并列,在现实生活和个体身上完成二重性。扬弃宗教根本,是扬弃二重性。

  • 标签: 宗教批判 二重性 抽象的普遍性 缺陷性定在
  • 简介:21世纪,媒体文化已经是社会生活主要驱动力。全球化包裹下跨国界迁移,已经成为当代世界一个基本特征。媒体与迁移之间关联,促使本文讨论其对种族、民族、国家、文化等影响。这也让我们思考艺术、媒体和音乐怎样支持可能被认为是世界主义某种形式过程,理解作为跨越国界和文化界限而想象和形构社群一种方式。作为想象和表征移民及其历史一种方式,这些艺术产品成为多层次图像制作标志策略。参与迁移问题如何在政治话语语境中被展演;解读跨学科方式怀旧行为扮演;讨论全球化和跨国主义如何让我们重新思考民族国家和学科之间传统界限;在全球又在地族群景观、技术景观和媒体景观,提出诸如'家'、'家园'、'流亡'、'移民'、'身份'和'族群'等概念新定义。

  • 标签: 媒体 跨界 迁移 移民 国族主义
  • 简介:<正>在西方,希腊艺术继续向哲学家提出难题。其难度随着当代艺术喧闹发展和极其多样变化而加重。如何才能把对普拉克西泰尔阿芙罗狄忒与对毕加索"爆裂"浴女欣赏协调一致?如何才能把对雅典潘特农神殿与巴黎蓬皮杜中心欣赏统一起来?

  • 标签: 古希腊艺术 马克思 黑格尔 福斯特 古希腊人 艺术观
  • 简介:适应主义物种本质整体原则,为解决目前人文学科内关于身份、本真性、相对主义、再现危机以及全球化影响等问题支离破碎关注提供了一个基础性框架。不同情景会在不同个人那里引发不同反应,但这些人都有着一致潜在心理生物需求。本文提出艺术是具有适应性观点,反驳了关于进化和及其核心概念(功能)某些误解,对当前关于艺术进化起源和功能四个适应主义假设加以审视,提出和详细描述艺术共同特性假设,并分析了接受以人性为中心艺术史和美学意义。

  • 标签: 艺术 进化论 功能主义 适应主义 共同特性
  • 简介:本文通过研究和阐发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几种基本活动类型划分,以及对不同活动类型主要特征分析,来寻找和确定审美—艺术活动所处位置。人对世界掌握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一是物质实践掌握,如生产斗争,科学实验等;一是精神掌握,如科学认识活动,哲学活动等;一是精神实践掌握,如宗教、道德活动,审美活动等等。由此可以确立马克思主义美学这样一个基本观念,即艺术主要不是属于对于世界"精神掌握",而是属于"精神实践掌握",如此划定艺术位置并进而把握艺术本质特性,庶几近之。

  • 标签: 物质实践掌握 精神掌握 精神实践掌握 审美活动 艺术位置
  • 简介:受日本大正初期民主主义思想影响,大正中期社会思潮开始向社会主义方向转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本间久雄首先明确提出了"民众艺术论",并强调艺术家创作对象,要将重点放在人数最多下层阶级和最底层工人阶级身上,要创作能够为工人阶级所接受,并能起到教化作用民众艺术。针对该主张,大杉荣提出了民众艺术要来自民众、为了民众、为民众所有的艺术理论,并强调其斗争精神。加藤一夫在赞同大杉荣主张基础上,提出民众艺术是觉醒民众新思想和真实感情具体表现,并且要具有为了自己思想、感情、生活而奋斗战斗性。通过民众艺术论争,在大正时期诞生了早期无产阶级文学萌芽,并对我国早期无产阶级文学理论诞生产生了较大影响。

  • 标签: 民众艺术 社会问题 艺术问题 本间久雄 大杉荣
  • 简介:20世纪60年代后期抗议运动,赫伯特·马尔库塞是人尽皆知关键性人物。他游遍欧洲,会见和平活动家和学生领袖。1967年,他在伦敦宣讲了一个理论:社会可以是件艺术品。这在当时是一个颇有些奇怪说法,因为不论是在美学领域还是在政治领域,艺术和社会通常被认为是对立。但是,马尔库塞论证说,一个新社会存在,不但需要被创造性地想象,而且还需要一种新感性和新意识。后来,他论证道,美——美学研究传统对象——被彻底地从主流社会压抑中分离开来,美阻断了这种压抑,并提供了对于记忆自由一瞥。本文将把马尔库塞思想置于这一时期时代背景及其反传统文化背景中加以考察,并概括出他论述主要内容。

  • 标签: 赫伯特·马尔库塞 艺术品 社会 新感觉
  • 简介:<正>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同志留给中华民族宝贵思想财富是多方面的。笔者仅凭管窥之见。就其书法艺术实践作一浅探。毛泽东是伟大革命家,同时也是当代颇负盛名书法家。在半个多世纪革命生涯,留下了无数珍贵墨迹。无论在国家博物馆,还是在报刊杂志题头,在书籍封面上,无论在车站,在名胜地,在巨大建筑物门额,还是在革命志士墓碑上,都可以见到他书法墨迹。人们无不以一睹他墨迹

  • 标签: 毛泽东 书法家 无产阶级革命家 报刊杂志 艺术实践 董必武
  • 简介:阿多诺社会批判美学之所以受到当代学界重视,不仅在其深奥理论建构,也因其能为现代主义艺术发展提供哲学诠释。在阿多诺美学,"真理内容"具有重要核心地位,值得加以探究。本文以非同一性否定辩证、物质化与非推论性三个面向阐述了真理内容主要内涵,并加以评析。阿多诺基于批判理论解放社会关怀,主张艺术真理必须以否定性乌托邦模式,坚守反抗与批判社会姿态,才能朝向社会解放迈进。

  • 标签: 真理内容 否定性 非同一性 物质化 非推论性
  • 简介:陈天林、刘培卿在《理论视野》2017年第9期撰文认为,处于中国历史变革时期毛泽东是伟大马克思主义者,是风云纵横政治家、文学家。毛泽东文章写作横跨近半个世纪,其语言融人了隽永史诗之气概、灵秀哲理之火花,在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艰苦斗争峥嵘岁月,成为人民情感寄托和精神慰藉,亦为文章写作树立了语言艺术光辉典范。

  • 标签: 语言艺术 文章写作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人民 变革时期
  • 简介:<正>最近20~30年来世界,越来越明显地笼罩在"全球化"天空之下。生活在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人们,就其总体而言,大都在"市场化"脚步催促声中选择、追求、竞争、奋斗、发展……社会生活、审美活动、文学艺术、学术文化,也自愿地或被迫地承受着"全球化"、"市场化"无孔不入渗透;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值得研究动向和特征,其中与我们关系最紧密就是:生活审美化和审美

  • 标签: 审美活动 审美化 学术文化 鲍姆加通 审美需要 沃尔夫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