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外源给予H2O2对C2C12细胞中UII/UT系统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小鼠原细胞系C2C12细胞株,应用胎盘蓝染色和测定细胞培养液中LDH的含量检测H2O2对细胞损伤的影响,应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检测细胞培养液和裂解液中UII的含量,应用RT-PCR法测定C2C12中UTmRNA的表达,应用WesternBlot检测不同浓度H2O2原细胞系C2C12中U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外源给予不同浓度的H2O2,C2C12细胞裂解液中UII的含量各组间无明显差异,但增加了细胞孵育液中UII的含量,10-4M和10-3M时分别增加了83.1%(p〈0.01)和94.5%(P〈0.01)。低浓度H2O2(0.5×10-6M,10-6M,10-5M,10-4M)刺激明显增加了UTmRNA的表达,而高浓度的H2O2(10-3M)刺激反而使UTmRNA的表达降低。高浓度的H2O2(10-6M,10-5M,10-4M,10-3M)刺激使UT蛋白表达分别增加了200.1%、255.6%、111.1%和100.1%(均p〈0.05)。结论:H2O2作为T2DM发病因素之一的活性氧族,可能是T2DM时骨骼组织中UII/UT系统表达增加的一个因素。

  • 标签: 尾加压素II G蛋白偶联受体 过氧化氢
  • 简介:目的:探讨经椎旁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Cobb’S角与椎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接诊的9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7),观察组使用经椎旁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使用传统开放式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及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下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D、Cobb’S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前VAS评分、ODI评分、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7d、1个月时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手术后1个月、1年时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手术后7d、1个月时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手术后1个月时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手术后1年时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O.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应用经椎旁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效果显著,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椎体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旁肌间隙入路 Cobb’S角 椎体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2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内分泌科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的2糖尿病患者共计200例,根据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将其分为2糖尿病无大血管并发症(DM1)组和2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症(DM2)组,比较2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及相关指标的差异。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2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建立方程。结果:2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2糖尿病无大血管并发症组(P〈0.01),以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症为因变量,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红素、总胆固醇、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年龄和总胆固醇是2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胆红素水平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病程、年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水平是2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清胆红素水平是其保护性因素。

  • 标签: 糖尿病 氧化应激 血清胆红素 大血管并发症
  • 简介:目的:研究肌肉醇(myo-inositol,MI)对胰岛素抵抗细胞(IR-HepG2)细胞外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观察MI、高糖对HepG2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高糖持续作用,胰岛素刺激诱导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葡萄糖氧化酶法(GOD-POD法)鉴定模型是否成立,并用GOD-POD法检测正常HepG2细胞和MI对HepG2胰岛素抵抗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变化。结果:在对HepG2细胞活性没有影响的情况下,MI增加了胰岛素抵抗模型的葡萄糖消耗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葡萄糖氧化酶法结果显示,MI可显著增加胰岛素抵抗模型葡糖糖的消耗量(P〈0.01)。结论:MI可明显增加IR-HepG2细胞模型葡萄糖的消耗量,对IR-HepG2细胞模型胰岛素抵抗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 标签: 肌肉肌醇 胰岛素抵抗 HEPG2细胞 葡萄糖消耗量
  • 简介:M2丙酮酸激酶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器官非特异性肿瘤标记物,在多种恶性肿瘤,尤其是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M2丙酮酸激酶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致癌机制以及应用前景等。

  • 标签: M2型丙酮酸激酶 宫颈癌 癌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2糖尿病(T2DM)患者泌尿系结石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是否合并泌尿系结石,将106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2糖尿病与泌尿系结石的相关关系.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尿pH值、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尿酸(SUA)、24小时尿酸(TUA)水平比较差异具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尿pH值和HOMA-IR为2糖尿病患者泌尿系结石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尿酸排泄、胰岛素抵抗、肥胖或超重等因素促进了泌尿系结石的形成,其中血尿酸、尿pH值、HOMA-IR是2糖尿病患者合并泌尿系结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 泌尿系结石 尿酸
  • 简介:目的:研究藻蓝蛋白对2糖尿病大鼠心脏形态结构和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方法建立2糖尿病大鼠模型,藻蓝蛋白灌胃治疗,组织病理学技术观察心脏的形态结构,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正常组大鼠心肌纤维走行和结构正常,心脏中均可见少量散在的棕黄色染色的凋亡阳性心肌细胞;模型组大鼠心肌纤维肥大、颗粒变性、脂肪变性,凋亡阳性细胞较正常组明显增多,凋亡指数有显著差异(P<0.05);藻蓝蛋白组和二甲双胍组心肌细胞形态结构较模型组显著改善,正常细胞数目增多、排列较规则,肿胀和变性细胞较模型组显著减少,凋亡阳性细胞较模型组显著减少,凋亡指数有显著差异(P<0.05)。藻蓝蛋白组和二甲双胍组凋亡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藻蓝蛋白可抑制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藻蓝蛋白 糖尿病 形态结构 心肌细胞凋亡 大鼠
  • 简介:刊登于国际杂志Diabete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邓迪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曾经被批准用于治疗2糖尿病的新一代药物,在不需要与二甲双胍结合使用时或许会更加有效;这三种名为坎格列净(canagunozin)、达格列净(Dapagliflozin)和依帕列净(EmpagHnozin)的可以抑制钠一葡萄糖共转运体2(SGLT2)的新一代药物在过去两年里,在欧洲和美国被批准用于作用2糖尿病的新型疗法。

  • 标签: 2型糖尿病 药物 治疗 研究人员 二甲双胍 转运体
  • 简介:目的:了解上海地区门诊糖尿病患者的各种慢性合并症与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调查我院门诊糖尿病患者1533例,记录慢性合并症、并发症及各种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上海地区糖尿病患者的各种慢性合并症与并发症的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周围血管病变67.0%,高血压63.2%,血脂紊乱45.1%,家族糖尿病34.8%,高尿酸血症29.0%,视网膜病变28.0%,脂肪肝27.1%,糖尿病肾病21.1%。女性患者高尿酸血症、脂肪肝、家族糖尿病史发生率高于男性,各种慢性合并症与并发症多随年龄与病程的增加而升高。结论:上海地区门诊糖尿病患者各种慢性合并症与并发症的发病率较高,定期监测并联合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水平是防治各种慢性合并症与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2型糖尿病 合并症 并发症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UCP2-866G/A和ADIPOQ+45T/G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与2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30例单纯2糖尿病患者和128例2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高分辨率溶解曲线(PCR-HRM)方法检测UCP2-866G/A和ADIPOQ+45T/G的基因多态性,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两基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在两组间分别进行UCP2-866G/A和ADIPOQ+45T/G基因多态性的单独关联分析,两变异位点的基因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在两组间的分布及遗传模型关联分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变异位点联合分析发现,UCP2-866G/A的GG、GA分别和ADIPOQ+45T/G的TG在2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存在正向交互作用(P=0.000,ORI=OR(AB)/(ORA×ORB)=30.533/(0.549×0.116)〉1;P=0.007,ORI=OR(AB)/(ORA×ORB)=13.914/(0.525×0.116)〉1。结论:该研究显示:UCP2-866G/A和ADIPOQ+45T/G单一基因的多态性与2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病风险无关,而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可能增加2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 标签: UCP2 ADIPOQ 基因多态性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多态性与其血清水平及2糖尿病(T2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2D患者287例和正常对照组307例健康人的ACE基因Alu重复序列的插入/缺失(I/D)多态性,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CE活性及血脂水平,采用SPSS11.0软件包统计分析基因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其活性、血脂水平及T2D的相关性。结果:ACEI/D多态性在T2D组(DD:13.36%、ID:45.93%、II:40.72%)与对照组(DD:13.24%、ID:43.90%、II:42.86%)的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T2D组ACE各基因之间ACE活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T2D各基因的血脂水平分析显示II与DD之间HDL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CE基因DD和D等位基因与ACE活性显著相关,但ACEI/D多态性不是T2DM发生的危险因素且无关,DD与高HDL水平相关。

  • 标签: 2型糖尿病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插入/缺失多态性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收集到的217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程度、药物类型、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有217种,抗微生物类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静脉注射引发的ADR为151例(占69.59%);ADR可发生于人体各个系统,但主要为变态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严重,皮肤反应的ADR为总报告例数的67.74%。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报告 监测 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Ⅲ受体拮抗剂对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体气道平滑肌细胞(HASMCs),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AngⅡ的Ⅰ受体桔抗剂缬沙坦予以干预,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微量比色法测定HASMCs生长率,流式细胞术检测HASMCs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检测HASMCs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变化。结果:(1)AngⅡ刺激HASMCs后细胞生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ngⅡ+缬沙坦组细胞生长率明显低于AngⅡ组(P〈0.05);(2)AngⅡ刺激HASMCs后细胞周期S期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ngⅡ+缬沙坦组细胞周期S期比例低于AngⅡ组(P〈0.05);(3)AngⅡ刺激HASMCs后TGF-β1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ngⅡ+缬沙坦组TGF-β1mRNA表达量低于AngⅡ组(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Ⅲ受体拮抗剂能抑制气道平滑的增殖,可能通过下调TGF-β1起作用。

  • 标签: 缬沙坦 气道平滑肌细胞 细胞增殖 TGF-Β1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成品可调式斜颈矫形器矫正先天性性斜颈术后残留畸形的效果。方法:成品可调式斜颈矫形器分大、中、小号,且每种型号还可以调节大小和角度。应用对象选择年龄2~18岁手术后仍有明显斜颈畸形患者25例,配戴该矫形器2~6个月,最长12个月,随访1~2年。结果:按疗效标准判定,优20例(80%),良4(16%),尚可1例(4%),均无复发。结论:本矫形器配戴快捷、固定确切、可靠、轻便,具有可调节性,不需取模制作,适用于先天性性斜颈术后患者,可明显提高矫形效果。更多还原

  • 标签: 先天性 肌性斜颈 矫形器 矫正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辅助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共4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实验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EN),而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全胃肠外营养治疗(TPN),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水平及血淋巴细胞百分比变化、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及72小时的APACHEII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水平及血淋巴细胞百分比变化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时间、病死率及住院时间分别均明显较对照组降低或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及72小时后,实验组APACHEI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o.05),而对照组治疗24、48h后APACHEⅡ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h后APACHEI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O.05)。结论: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辅助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能有效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急性重症胰腺炎 早期肠内营养 全胃肠外营养治疗
  • 简介:目的:在pEGFP-C2真核表达载体中表达人NDRG2基因的截短部分并进行鉴定。方法:以含有人NDRG2基因的pGKBT7质粒为模板,通过PCR的方法扩增获得截短的人NDRG2基因,然后克隆入表达载体pEGFP-C2;以荧光显微镜观察和WesternBlotting方法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表达产物中在分子量67kD左右可见与目的蛋白分子量相符的条带,该条带可被Ndrg2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结论:构建了截短的人NDRG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HEK-293)获得成功表达。

  • 标签: NDRG2 基因 PCR 真核表达载体pEGFP-C2
  • 简介:目的:探讨灵芝多糖成分(GLP)抑制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小鼠右腋皮下接种1×106TC-1细胞后7天后,用100mg/kg、200mg/kg和400mg/kg3种剂量给小鼠口服灌胃给药20天,然后观察肿瘤的重量,并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L-2、IL-6和TNF-alpha,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中CD4+和CD8+。结果:100mg/kg、200mg/kg和400mg/kg3种剂量给小鼠口服灌胃给药20天,与对照组比较,抑瘤率分别可以达到53%、59%和58%,P〈0.05;小鼠外周血血清中的IL-2从1.27ng/mL提高到了2.88ng/mL,P〈0.05;TNF-α从1.05ng/mL提高到了1.82ng/mL,P〈0.05;而IL-6则没有明显的变化。CD4+细胞水平升高(从54.80%提高到了58.2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细胞明显增多(从24.15%提高到了4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P有明显抑瘤作用,但抑瘤作用与GLP剂量不存在依赖关系。GLP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是通过提高小鼠的细胞免疫能力来实现,而并非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 标签: 灵芝多糖 抑制肿瘤 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