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2000年学者发现,用天人合一生命历法定胎儿出生四柱干支天时所表达的阴阳五行模式就可代表婴儿的先天体质阴阳五行模型;因而用错了一半的老万年历来定胎儿出生四柱干支必错无疑。近年有学者以“廿八宿新法配日”旗号让淘汰了的老万年历复活出版,必贻误世人,是不可取的。

  • 标签: 出生天时 先天体质 七曜干支生命历法 老万年历,廿八宿配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活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后患者中的 应用效果及方法分析。方法:本文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后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活动干预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性的护理干预。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各项指标变化,具体包括患肢髌骨周径、溶栓天数、尿激酶用量、舒适度评分、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溶栓导管移位等;对比两组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患者在住院期间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患侧肢体髌骨周径差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尿激酶用量、疼痛评分、溶栓天数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早期康复活动 下肢深静脉血栓 接触性溶栓术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罗德贤(1646—1715)身为耶稣会中的辅理修士(coadjutor temporalis)以及在华传教士的人生旅途,非凡而复杂。他在加入耶稣会并被委以各种任务之前已是医生。在到达中国前的9年间,他在欧洲与亚洲间的旅游线路基本上受欧洲各国间的对抗所左右。1699年他最终到达北京并服务于康熙帝,隶属于内务府,这决定了此后他在中国的人生轨迹。跟踪罗德贤在京以及扈从皇帝出巡间的活动,是展现这位耶稣会医疗实践者"流动性"的独特切入点。他服务满人政权,为帝国核心网络中的特权病人提供过不为中国宫廷太医和医学传统所知的治疗方案。在康熙朝宫廷多元医学以及满族统治者出于意识形态目的将医学视为统治工具的背景下,罗德贤不但要与太医院专家而且要和蒙古的医师、喇嘛治疗师相竞争。他在清帝国的职业生涯表明,这些曾在欧洲受训的医生在北京现身,不足以有效地传播他们所掌握的专业知识。通过西方语言材料加之汉文材料尤其是满文材料所呈现出的医疗问题,为更加深入地理解康熙朝的宫廷生活以及医学对于巩固统治的作用,提供了很好的案例。研究罗德贤这位侍奉皇帝的边缘人物的生平以及对于他行程的追踪,是对于强调非汉文材料的"新清史"的有益补充。

  • 标签: 罗德贤 耶稣会医学 康熙皇帝 宫廷医学 多元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阶梯式早期康复活动干预应用于急性心力衰竭代偿期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代偿期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四阶梯式早期康复活动干预。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心肺功能程度、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脑利钠肽水平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心肺功能程度优于对照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高于对照组,脑利钠肽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四阶梯式早期康复活动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急性心力衰竭代偿期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心肺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四阶梯式早期康复活动 急性心力衰竭代偿期 生活质量 心肺功能
  • 简介:2011年5月18日,江苏徐州教区钱余荣主教诞辰100周年、徐州耶稣圣心天主堂建成100周年及钱余荣主教荣休暨王仁雷助理主教就任正权主教庆典隆重举行。

  • 标签: 庆典活动 主教 徐州 教区 耶稣 诞辰100周年
  • 简介: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出现的最重要的诗歌流派,纵观其大略,无非在写作空间领域开疆拓土,到现在为止琳琅满目,无所不至其极.其不同主要反映在主张上.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诗坛出现朦胧派.他们对当代诗歌传统规范进行挑战,先后大量发表了当时无法让“正规”诗坛接受的充满新风格的诗.

  • 标签: 诗歌流派 20世纪70年代 叙述 意识 原乡 心灵
  • 简介:生死问题,是所有宗教和哲学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世界不同文化所共同探索的问题.佛教从汉末至西晋时期传入中国,对中国社会民众“生死观”的理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俄罗斯在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出现费奥多罗夫“死者复活,生者不死”的思想.本文对二者的核心内容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中俄两国文化对“生死观”认识的异同.这有利于尊重文化差异,促进中俄两国文化交流.

  • 标签: 佛教 费奥多罗夫 哲学 生死观
  • 简介:尼克(Nyk)隆起位于挪威海域沃灵盆地的西部,是一个近北东向的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的构造隆起。该隆起由厚层的上白垩统至下第三系沉积层序构成,这些层序倾向南东,被垂直断距达1500m的正断层切割。根据断层两侧沉积厚度的变化以及地层超覆关系判断,在大约55Ma的挪威与格陵兰分离之前,也就是在坎佩尼期至早古新世的拉张作用期间,这些断层处于活跃状态。两组褶皱使这些保存在与断陷有关的正断层上盘的沉积地层产生了变形。一组褶皱位于断层走向的顺时针方向,另一组与断层走向平行。根据地层关系判断,这两组褶皱都形成于古新世末至始新世初的断陷作用之后。我们认为,这些褶皱是在小规模左旋扭压过程中发育的。这一左旋扭压已分解为正断层的北东一南西向左旋走滑复活和这些断层上盘的北西一南东向共轴缩短作用(褶皱作用)。尼克隆起处于推断的大陆分离线的逆时针方向。我们推测这次扭压作用是由北北西向作用力推动的,力源是初始板块边界的差异地形和这一抬升的轴部区域的热浮力物质。这种变形作用不一定会对烃源岩的成熟度或储集砂体的分布产生明显影响,但有可能形成独特的构造圈闭形态。它还可能增强圈闭边界断层的连通性。

  • 标签: 左旋走滑 边缘盆地 变形作用 早第三纪 正断层 分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