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髓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骨骼破坏性炎症,好发于长骨,儿童最常见部位为血供良好的长骨,如胫骨或股骨的干骺端。血源性感染引起的血源性骨髓是最常见的类型。长骨干骺端有很多终末小动脉,循环丰富,血流慢,细菌容易形成菌栓滞留繁殖,余元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如毛囊等的致病菌在干骺端血管滞留后,如机体抵抗能力弱时可出现病菌迅速繁殖,侵蚀、破坏骨组织,引起急性炎症。其病理变化主要分为脓液扩散,骨质破坏,死骨形成与反应性骨质增生四个过程。创伤性骨髓由开放骨折或外科手术所致。软组织破坏严重,血液循坏破坏是感染加重的重要因素。慢性骨髓Cierny-Mader分型可分为四型:Ⅰ型为髓内骨髓,病灶局限于骨髓腔,如血源性骨髓;Ⅱ型为表浅型骨髓,病灶局限于骨的外表面,常伴有难治性的软组织缺损,缺乏软组织保护;Ⅲ型为局限性骨髓,有存在明显边界的附着的或浮动的骨片,常伴有Ⅰ型和Ⅱ型骨髓的特点;Ⅳ型为弥漫性骨髓,病灶累及一整段骨或一整个关节。创伤性骨髓治疗的首要步骤是处理感染,感染性病灶要彻底清除,这一步是治疗的重中之重。在感染控制的基础上再进行骨重建。重建的手段包括松质骨移植,骨折内固定,节段性骨移植,人工关节置换等。

  • 标签: 骨髓炎 感染 分型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急性阑尾与肠脂垂的诊断结果。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吉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阑尾患者185例,另随机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肠脂垂患者28例,均给予超声检查,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急性阑尾185例中,单纯阑尾119例,化脓性阑尾57例,阑尾脓肿9例。肠脂垂28例中,位于升结肠4例,降结肠3例,回盲部13例,乙状结肠8例。1例肠脂垂经超声误诊为阑尾。结论急性阑尾与肠脂垂超声影像学特征较明确。

  • 标签: 超声 急性阑尾炎 肠脂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腔汤灌肠治疗盆腔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 2016年 11月到 2018年 11月的 100例盆腔性疾病妇女,随机分组,西医组的盆腔性疾病妇女给予西药治疗,盆腔汤灌肠组在西药治疗治疗的同时给予妇女盆腔汤灌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妇科检查正常时间、理化检查正常时间、腰骶疼痛和下腹疼痛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盆腔性疾病妇女血浆黏度以及全血黏度。结果:盆腔汤灌肠组疗效、盆腔性疾病妇女血浆黏度以及全血黏度、妇科检查正常时间、理化检查正常时间、腰骶疼痛和下腹疼痛消失时间对比西医组有优势, P< 0.05。结论:盆腔性疾病妇女实施西药治疗联合盆腔汤灌肠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妇女预后 ,改善妇女的症状,缩短治疗的时间,可有效改善腰骶酸痛等症状,有利于改善妇女的理化指标和盆腔血液流变学。

  • 标签: 盆腔炎汤灌肠治疗 盆腔炎性疾病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9例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阑尾病患,按照就诊前后分为2组。基础手术组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小切口切除组予小切口手术治疗。结果:小切口切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基础手术组(P

  • 标签: 小切口切除术 临床成效 阑尾炎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超声引导 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剖宫产产妇的镇痛干预中所产生的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 选择我院妇产科于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7 月收治 92 例 剖宫产患者作为此次研究中数据获取的主要来源,依据住院顺序编号( 1-92 )的奇偶特性将其均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患者以传统的定位镇痛为主要干预方案,研究组患者则接受 超声引导下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对比两组患者的阵镇痛疗效。 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 12 h、 48 h以及 72 h 的疼痛测评得分( VAS评分)均显著下降;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 95.65% )较对照组( 76.09% )明显上升, P 均< 0.05 ,组别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 超声引导下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可在 剖宫产孕妇的 术后镇痛干预中产生良好的运行效果,疼痛程度明显下降,满意度得以提升,值得进行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下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 镇痛效果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间,于我院行下肢手术的患者60例,先随机抽出30例,作为参照组,以神经刺激仪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进行术后镇痛,其余30例则作为研究组,以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进行术后镇痛,对比2组镇痛效果。结果:术后,研究组1、6、12、24以及48h的VAS评较参照组均明显更低,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也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于行下肢手术的患者,术后镇痛采用超声与神经刺激仪联合进行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理想,且安全性高,建议临床积极引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神经刺激仪 连续股神经阻滞 下肢手术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的疼痛范围与神经血管压迫位置的关系。方法对国家卫健委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桥小脑角(CPA)区显微手术治疗、术中发现有明确血管压迫、临床资料完整的165例单支三叉神经痛患者(第Ⅰ支支配区域疼痛22例,第Ⅱ支支配区域疼痛84例,第Ⅲ支支配区域疼痛59例),统计其神经血管压迫位置[位于三叉神经感觉根脑池段(CPA区池段)者分为头、尾、腹、背4侧,位于三叉神经感觉根入脑干区(REZ)者分为头腹、头背、尾腹、尾背4个象限]。结果(1)第Ⅰ支支配区域疼痛患者中,8例的神经血管压迫位置位于CPA区池段,其中头侧5例、腹侧2例、背侧1例;责任血管主要为小脑上动脉(7例),且主要从头侧压迫;14例的神经血管压迫位置位于REZ区,其中头腹象限11例、头背象限2例、尾腹象限1例;责任血管主要为小脑上动脉(11例),其中经头腹象限压迫8例。(2)第Ⅱ支支配区域疼痛患者中,29例的神经血管压迫位置位于CPA区池段,其中腹侧16例、背侧10例、头侧2例、尾侧1例;责任血管主要为小脑上动脉(22例),主要从腹侧或背侧压迫;55例的神经血管压迫位置位于REZ区,其中头背象限26例、头腹象限20例、尾背象限6例、尾腹象限3例;责任血管主要为小脑上动脉(41例),其中经头背象限压迫23例、头腹象限压迫17例。(3)第Ⅲ支支配区域疼痛患者中,26例的神经血管压迫位置位于CPA区池段,其中背侧16例、尾侧10例;责任血管主要为小脑上动脉(7例),且主要从背侧压迫;33例的神经血管压迫位置位于REZ区,其中头背象限25例、尾背象限6例、尾腹象限2例;责任血管主要为小脑上动脉(22例),均经头背象限压迫。结论三叉神经第Ⅰ支支配区域疼痛患者的神经血管压迫位置在CPA池段以头侧为主,在REZ区以头腹象限为主;第Ⅱ支支配区域疼痛患者的神经血管压迫位置在CPA池段以腹侧和背侧为主,在REZ区以头背象限和头腹象限为主;第Ⅲ支支配区域疼痛患者的神经血管压迫位置在CPA池段只与尾侧和背侧有关,在REZ区以头背象限为主;小脑上动脉均是CPA池段和REZ区的主要责任血管。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疼痛范围 神经血管压迫 位置 责任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间入路(paraspinal approach)法联合神经监测技术(intraperative neuromonitoring, INM)在甲状腺手术中保护喉上神经(surperior laryngeal nerve,SLN)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符合条件的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甲乳外科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患者21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n=129例)采用常规颈白线入路手术,观察组(n=8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肌间入路联合INM,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有无SLN损伤等。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对照组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6.64±4.10)ml和(16.58±3.90)ml(t=0.086,P=0.931);手术时间分别为(74.52±17.94)min和(72.06±15.31)min(t=0.792, P=0.430);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SLN显露方面,对照组(134/180)明显低于观察组(98/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2,P=0.003);术后对照组出现暂时性SLN损伤6例,观察组未出现SLN损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2,P=0.044)。结论肌间入路联合INM对SLN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可提高甲状腺癌手术的安全性和时效性。

  • 标签: 肌间入路 术中神经监测 甲状腺癌 甲状腺手术 喉上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人工面神经(artificial facial nerve,AFN)诱发单侧失神经支配兔的口轮匝肌收缩,探讨AFN诱发闭口时刺激电流的最适参数匹配组合情况。方法按照不同刺激参数组合,在不同时间点于清醒状态下经AFN体内刺激兔患侧口轮匝肌诱发其收缩,记录各组合下阈刺激、峰刺激的电流强度值,进而比较不同组合下刺激消耗的总电荷量。结果比较不同刺激频率、脉宽匹配组合下AFN的阈刺激消耗总电荷量及峰刺激消耗总电荷量,发现不同组间的频率因素、脉宽因素以及频率与脉宽的交互作用因素对总电荷的影响,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当AFN刺激频率为60 Hz,刺激波宽为100 μs时,在达到有效诱发麻痹口轮匝肌收缩的前提下,输出刺激电流强度相对最低、消耗的总电荷量最低,适合作为满足AFN低功耗要求的优选刺激参数组合方案。

  • 标签: 面神经麻痹 人工面神经 口轮匝肌 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臭氧大自血联合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应用。方法:研究人员在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结合排除标准以及纳入标准,对我院科室内收治的所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当中选择出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0例患者进行随机挑选为研究组以及参照组。在研究过程中,对参照组的患者采取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对研究组患者采取臭氧大自血联合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在护理同样一段时间之后,研究人员对这10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量表评分。结果:参照组的生活质量不如研究组,经过统计学分析,得到最终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臭氧大自血 神经阻滞疗法 治疗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不同程度的再生面神经对面神经-舌下神经侧-侧吻合术后大鼠眼轮匝肌功能重建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分组的方法,将40只大鼠分为4组(每组10只),4组大鼠均行面神经钳夹线拴损伤及面神经-舌下神经侧-侧吻合术(简称吻合术)。术后3个月,A组(对照组):模型建立后不做任何处理;B组:横截断结扎线近头端面神经1/3部分;C组:横截断结扎线近头端面神经2/3部分;D组:于面神经结扎线近头端全部离断面神经。分别于吻合术后1、2、3个月和横截断面神经1周后采用瞬目反应评分评估大鼠患侧眼睑的闭合程度;行运动诱发电位(MAPs)检测大鼠患侧眼轮匝肌的动作电位幅度及波幅下面积;神经元逆行示踪检测面神经核及舌下神经核内阳性神经元的数量;面神经及移植神经半薄切片计数髓鞘数目。结果4组大鼠吻合术后1、2、3个月的瞬目反应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47、11.00、10.61、19.13,均P<0.05);横截断面神经1周后4组瞬目反应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06,P<0.05),其中D组分别低于A组和B组(均P<0.01);横截断面神经1周后,刺激面神经吻合口近头端及移植神经中点,4组的MAPs波幅及波幅下面积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7.56、11.86、6.33、4.65,均P<0.05),其中D组的MAPs波幅及波幅下面积均低于A组(均P<0.05)。神经元逆行示踪显示,4组的面神经核内阳性神经元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2,P<0.05),其中D组的阳性神经元数量分别低于A组和B组(均P<0.05)。4组的面神经干及移植神经中段髓鞘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33、6.35,均P<0.05),其中A组分别高于C组和D组(均P<0.05)。结论面-舌吻合术中保留面神经结构完整性具有积极意义,至少保留2/3再生面神经对眼轮匝肌恢复有利。

  • 标签: 吻合术,外科 面神经 舌下神经 眼轮匝肌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