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癌Dixon术后早期机械性肠梗阻病因、手术时机选择防治体会.方法自2008年5月至2012年3月在我科行直肠癌Dixon术患者458例,其中18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出现机械性肠梗阻,经过积极保守治疗并影像学检查,其中13例接受了手术治疗.结果18例术后早期机械性肠梗阻患者,CT检查发现扩张肠管坠入盆腔12例(66.7%).13例患者再手术,手术探查明确梗阻原因,盆底腹膜裂孔疝3例,小肠坠入盆底并粘连成角9例,小肠间单业粘连1例.手术方式包括内疝复位、重新关闭腹膜裂隙3例;盆底粘连松解9例,其中1例行坏死肠管切除,1例行小肠短路手术;小肠单班粘连松解1例.术后并发症包括腹腔内与切口感染各1例,所有患者痊愈出院.结论直肠癌Dixon术后早期机械性肠梗阻主要病因为小肠坠入盆底并粘连成角、盆底腹膜裂孔疝、腹腔单纯肠粘连,再手术时机选择极为重要,预防主要以关闭盆底腹膜以及避免肠管坠入盆底为主.

  • 标签: 直肠癌 DIXON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 外科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知信行模式干预在改善肺癌患者术后疼痛睡眠质量中作用。方法将100例行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知信行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镇静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镇静评分明显增加,疼痛评分和镇痛药量明显降低(P〈0.05)。与术前1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d睡眠质量评分、睡眠时间评分和PSQI总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d睡眠质量评分、睡眠时间评分、入睡时间评分和PSQI总评分较术后1d降低,且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3d相应项目评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d日间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知信行模式干预可有效降低肺癌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术后镇静和睡眠。

  • 标签: 肺肿瘤 知信行干预 术后疼痛 睡眠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肠功能恢复影响因素,并研究术后早期予以灌肠对肠功能恢复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行胃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定义术后3日内肛门自主排气为早期肠功能恢复组,余为非早期肠功能恢复组。采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逐步法)研究影响胃癌术后早期肠功能恢复因素。按灌肠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早期灌肠组、非早期灌肠组未灌肠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共纳入10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合并糖尿病、是否行腹腔镜手术、吻合方式、是否早期启动肠内营养和是否灌肠为早期肠功能恢复影响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影响因素,结果证实是否行腹腔镜手术、吻合方式、是否早期启动肠内营养和是否灌肠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因素。比较三组不同灌肠情况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资料,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灌肠组、非早期灌肠组未灌肠组患者术后自主排气时间分别为(3.61±0.83)d、(4.09±1.12)d、(4.58±0.91)d,P〈0.05,术后自主排便时间分别为(4.11±1.85)d、(4.96±1.52)d、(5.74±1.50)d,P〈0.05。而对三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总体并发症比较时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影响胃癌术后肠功能恢复因素为是否行腹腔镜手术、吻合方式、早期启动肠内营养和灌肠。灌肠有助于胃癌患者术后排气排便,但是否早期灌肠对肠道功恢复未见明显差异。

  • 标签: 胃癌术后 肠功能恢复 影响因素 灌肠
  • 简介: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调节亚基1(cyclinkinasesubunit1,Cks1)在老年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ks1在老年肝癌组织对应癌旁组织中表达情况。结果Cks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1.7%(43/60),在对应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0.0%(12/60),Cks1在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P〈0.05);肝细胞癌中Cks1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但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明显相关(r=0.817,P〈0.05)。结论Cks1在老年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较对应癌旁组织明显升高,并且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明显相关,提示Cks1可能作为老年肝细胞癌潜在预后因子。

  • 标签: CKS1 老年 肝细胞癌 预后因子
  • 简介:目的研究survivin、VEGF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及其之间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20例肺良性组织中survivin、VEGF基因表达。结果survivin、VEGF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为61.1%(44/72)、79.2%(57/72)显著高于肺良性组织10.0%(2/20)、15.0%(3/20)(P〈0.05)。survivin基因表达与肺癌患者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和五年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VEGF基因表达与肺癌患者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五年生存率和淋巴结转移状态密切相关(P〈0.05)。survivin、VEGF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survivin、VEGF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二者检测将助于肺癌诊断、评估肺癌患者恶性程度和预后。

  • 标签: SURVIVIN 非小细胞肺癌 VEGF基因 免疫组化法检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分化程度
  • 简介:目的检测凋亡抑制因子Livin在大肠肿瘤组织中表达,探讨Livin蛋白与大肠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二步法检测Livin蛋白在178例大肠癌组织、60例癌旁组织3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表达情况。结果178例大肠癌组织中Livin蛋白阳性率为65.7%(117/178),高于癌旁组织(8.33%)正常肠组织(0%)(P〈0.001);Livin蛋白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Duke’s分期、临床分期以及远处转移关系密切(P〈0.05)。经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示Livin蛋白表达是大肠癌患者长期生存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人大肠癌组织中存在Livin蛋白表达,Livin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患者预后有关。

  • 标签: 大肠癌 免疫组化 LIVIN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双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1B(DYRK1B)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4例宫颈癌病理组织标本(宫颈癌组)、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标本(CIN组)、4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3组标本中DYRK1B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DYRK1B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病理特征关系。结果宫颈癌组中DYRK1B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2.62%,高于CIN组中22.50%和对照组12.50%(P﹤0.05);CIN组和对照组中DYRK1B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组织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宫颈癌组织中DYRK1B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病理学类型宫颈癌组织中DYRK1B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YRK1B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与宫颈癌发生发展有关。

  • 标签: 双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1b 宫颈癌 宫颈上皮瘤变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上调microRNA-7(miR-7)表达对喉鳞癌Hep-2细胞增殖与迁移作用可能机制。方法通过脂质体转染miR-7模拟物(miR-7mimics)随机序列(miR-Scramble),将喉鳞癌Hep-2细胞分成miR-7组、Scramble组和空白对照(Mock)组,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转染48h后各组细胞中miR-7表达,CCK-8法检测转染48h后各组细胞增殖抑制情况,Transwell试验观察转染24h后细胞迁移能力,qPCRWesternblotting检测PI3K(p110)、AKTpAKT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iR-7组Hep-2细胞转染miR-7mimics后miR-7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Scramble组和Mock组相比,miR-7组Hep-2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迁移能力降低,且PI3K、AKTpAKTmRNA和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上调喉鳞癌Hep-2细胞中miR-7表达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与迁移,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miR-7 喉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PI3K/AKT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retroperitonealtumor,PRT)患者手术切除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12年6月住院治疗8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Log-rank检验,分析影响PRT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本组病例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40.4个月,1年、3年、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2.5%、73.1%、67.5%,中位生存时间为67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肿瘤大小、肿瘤性质、有丝分裂数、周围器官侵犯等因素影响PRT患者术后累计生存率(P〈0.05o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肿瘤性质、有丝分裂数、周围器官侵犯等是影响PRT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手术切除是PRT患者有效治疗手段,肿瘤性质、手术方式、周围器官侵犯、有丝分裂数是影响PRT预后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手术切除 生存率 预后因素 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尺骨远端锁定加压钩钢板(lockingcompressionplatedistalulnahookplate,LCPDUHP)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采用LCP-DUHP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患者共29例,获完整随访资料者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20~75岁,平均47岁。损伤骨机制:平地跌伤13例,电瓶车伤5例、交通事故伤3例、高处跌伤2例。所有患者表现为足外侧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无开放性骨折。按照Lawrence-Botte分区:I区者18例,II区5例。外伤到手术时间为1~5天,平均2天。术后定期随访评估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如:感染、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再折创伤性关节炎)。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mericanorthopa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中足评分标准评定。结果23例随访11~22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部分负重时间3~6周,平均4周;完全负重时间5~16周,平均7周。术后恢复以前生活状态时间8~18周,平均11周。末次随访时,AOFAS中足评分为72~100分,平均94分;其中优19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5.7%。术后即刻X线片显示,骨折获得满意复位;骨折愈合时间4~16周,平均7.6周,无骨不连畸形愈合;1例(4.3%)出现延迟愈合,经石膏制动4周后,骨折愈合;末次随访时,3例(13.0%)出现轻度跖骰关节退变。结论LCP-DUHP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

  • 标签: 骨折固定术 矫正装置 跖骨 骨折 钢板
  • 简介:目的:对滤泡淋巴瘤骨髓淋巴瘤细胞进行形态学分析总结形态特点,为骨髓病理医生对滤泡淋巴瘤骨髓累及诊断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8年共565例经淋巴结活检病理确诊滤泡淋巴瘤患者,并挑选其中60例有骨髓侵犯患者,对其骨髓涂片进行观察,根据其肿瘤细胞形态特点进行分析归类总结,找出共同特点。结果:对本组60例滤泡淋巴瘤骨髓涂片根据肿瘤细胞形态特点共分为五种类型,包括小无裂细胞型(38.3%)、小裂细胞型(31.7%)、幼淋巴细胞型(5.0%)、母细胞化型(5.0%)以及滤泡转大B细胞型(20.0%)。结论:滤泡淋巴瘤累及骨髓病例可通过观察肿瘤细胞细胞形态分为五种类型,其中以小无裂细胞和小裂细胞最为常见(70.0%),每种类型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特点,具有重要病理和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滤泡淋巴瘤 骨髓侵犯 形态学分型 免疫表型分型
  • 简介:背景与目的:椎管内先天性肿瘤临床表现多样,治疗上各不相同。本研究旨在总结椎管内先天性肿瘤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经手术和病理明确诊断135例椎管内先天性肿瘤病理类型、部位、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表皮样囊肿35例.脂肪瘤26例,肠源性囊肿24例,皮样囊肿24例,畸胎瘤19例,脊索瘤7例。全切39例,近全切除52例,大部切除44例。术后症状好转100例,无变化22例,加重13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椎管内先天性肿瘤多为良性.MRI和显微外科技术应用改善了椎管内先天性肿瘤诊断和治疗。

  • 标签: 椎管内 先天性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关系.方法回顾63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同期收治111例甲状腺癌病例临床资料,对其合并病变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3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行手术治疗,其中39例并存甲状腺癌,占6.1%.而同期收治111例甲状腺癌中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39例,占35.1%.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可能是甲状腺癌癌前病变.应放宽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指征,一旦发现,宜积极手术治疗.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结节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癌前病变 对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或病理升级患者补充手术必要性合适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2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经冷刀锥切术(CKC)和宫颈环形电锥切术(LEEP)后再补充手术临床资料,并将锥切术后病理与补充手术后病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5例行锥切术患者术后病理示切缘阳性5例,病理升级20例.25例行补充手术,术后病理示13例(52%)无病变,9例(36%)病理降级,3例(12%)与补充手术前病理相符,无1例出现病理升级.结论宫颈锥切术后病理若为浸润癌者需补充手术治疗,切缘阳性者进行个体化治疗,而术后病理升级为更高级别的CIN或宫颈原位癌,可对其进行HPV和细胞学随访而不需补充手术治疗.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锥形切除术 术后切缘阳性 术后病理升级 补充手术
  • 简介:背景与目的:原发性椎管内淋巴瘤十分罕见,本研究旨在总结原发椎管内淋巴瘤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手段,以提高对此病认识。方法:对北京天坛院神经外科三病房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6例经病理证实为椎管内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56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38.5岁。4例患者首发症状为疼痛,平均病程10.9个月。所有患者术前行MRI检查.肿瘤位于颈段4例,胸段1例,骶段1例。本组患者采取显微手术治疗,术中辅以电生理监测,肉眼全切1例,近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术后4例症状缓解,出院后全部患者行放射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原发性椎管内淋巴瘤是椎管内罕见肿瘤,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椎板切除减压,肿瘤切除.术后辅以局部放疗和全身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预后较好。

  • 标签: 原发性椎管内淋巴瘤 硬膜外 手术 放疗 化疗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肿瘤患者输血治疗采用去白细胞成分输血临床价值。方法收集90例老年肿瘤患者病历资料,将选择输注悬浮红细胞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选择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切口平均愈合时间。结果对照组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90%,与观察组10.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感染总发生率为4.76%,与观察组4.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切口平均愈合时间为(14.87±2.11)d,长于观察组(9.86±1.7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对老年肿瘤患者输血治疗中,采用去白细胞成分输血临床价值明显,治疗时不会提高输血不良反应、术后感染率,但是能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肿瘤患者 输血治疗 去白细胞成分输血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男性直肠癌发病率与植物性食物相关性,为直肠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五大洲肿瘤发病率数据库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收集42个国家(地区)直肠癌发病率和食物相关性资料,用SPSS8.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所分析食物中,豆类食物消费量与男性直肠癌发病率呈明显负相关,谷类、油作物、植物性调味品消费量与直肠癌虽呈一定负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可可豆、咖啡、酒类饮料消费量与直肠癌呈明显正相关。结论植物性食物中豆类食物可能对直肠癌发生具有保护作用,而可可豆、咖啡、酒类饮料可能是直肠癌发生危险因子。

  • 标签: 直肠癌 植物性食物 男性 发病率 豆类食物 癌发生
  • 简介:目的评价传统开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传统开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50例(腹式组)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30例(腹腔镜组)临床资料,并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复发率等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腹式组(P<0.01),术中出血量与腹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病率少于腹式组(P<0.05),但术后复发率腹腔镜组明显高于腹式组(P<0.01).结论开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各有优缺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优势,而对于体积较大且多发性子宫肌瘤,传统开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是较合适选择.

  • 标签: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疗效对比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接受贝伐单抗结合化疗治疗晚期结肠癌患者生存情况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接受贝伐单抗结合化疗治疗60例晚期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记录,探讨治疗时间、心血管副反应、K-ras基因型、单器官转移部位贝伐单抗维持治疗对生存期影响。结果:接受治疗超过半年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长于治疗时间半年以内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P=0.043)。出现心血管副反应患者中位PFSOS长于未出现心血管副反应患者(P=0.014;P=0.032)。K-ras基因野生型和突变型患者PFSOS有统计学差异(P=0.024;P=0.039)。单器官转移至肝脏患者与单器官转移到卵巢患者,其PFSOS无统计学差异(P=0.853;P=0.835)。行贝伐单抗维持治疗患者,其OS长于未行维持治疗患者(P=0.013)。结论:在贝伐单抗和化疗联合治疗晚期结肠癌患者中,治疗时间和出现心血管副反应可能是患者预后因素。行贝伐单抗维持治疗可使患者生存受益。

  • 标签: 结肠癌 贝伐单抗 化疗 生存分析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头颈部肿瘤化疗引起口腔黏膜炎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5月-2013年6月我市三甲医院315例头颈部接受化疗肿瘤患者,分析引起头颈部肿瘤化疗患者口腔黏膜炎症影响因素。结果:随着患者年龄增大,口腔黏膜炎发病率有逐渐升高趋势,有吸烟史患者以及有义齿患者口腔黏膜发病率较高,性别对于口腔黏膜炎症发病率没有影响;口腔pH、白细胞数与患者口腔黏膜炎症发病率没有显著性关系(P<0.05),含5-FU、口腔疾患、预防漱口等与患者口腔黏膜炎症发病率有显著性关系(P<0.05);具有恶心、呕吐患者口腔黏膜炎症发病率较高,使用抗生素患者口腔黏膜炎症发病率要显著性低于未使用抗生素患者,具有焦虑抑郁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症发病率会显著性增加,随着住院天数增加,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症发病率会显著性升高,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年龄、口腔疾患、含5-FU、抗生素、住院天数、焦虑抑郁等与头颈部肿瘤化疗患者引起口腔黏膜炎症发生率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口腔黏膜炎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