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初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实施舒适护理对产妇舒适度和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8月在我院接受分娩的初产妇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参照组与舒适组各55例,参照组在分娩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舒适组在参照组基础之上实施舒适管理。结果:舒适组初产妇的心理和生理舒适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舒适组第1、2、3产程时间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各指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初产妇 分娩 舒适管理 舒适度评分 产程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全面分析护理干预联合药罐的治疗方式对于膝痹症状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共计100例膝痹症状患者,使用完全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每组患者50人,我们对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方式,对观察组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给予药罐护理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和VAS评分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干预 药罐疗法 膝痹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多元化健康教育在儿童骨科护理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科室住院治疗的126例骨科患儿为研究对象,依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行传统常规的护理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元化手段,如通过短视频科普、集中授课、关注微信公众号、建立相关微信群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患儿及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遵医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健康教育知识知晓度、遵医行为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结论 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对儿童骨科护理,不仅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还从人文主义角度增强了人们对骨科疾病的认识,有效提高了护理干预效果,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多元化健康教育 儿童 骨科护理 效果
  • 简介: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制定护理活动计划过程中,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获取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1].它对促进护理研究的发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循证护理正在成为现代护理发展的方向,被逐步应用于护理实践中.2001年6月~2003年6月,我院将循证护理运用于脑梗死偏瘫早期康复护理实践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循证护理 脑梗死 康复护理 诊断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化人力资源在体检高峰期时能否缓解人力资源紧缺问题。方法:2019年6-8月在本科体检的7350名体检客户作为优化前资料,采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将2019年9-11月在本科体检的7432名体检客户作为优化后资料,通过调整非空腹项目预约时间,按需设岗,一人多岗等优化人力资源措施应对体检高峰期人力资源紧缺的问题。结果:优化人力资源后体检客户空腹项目侯检时间较优化前缩短,满意度较优化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健康管理中心 人力资源管理 按需设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接收的肺炎新生儿60例,运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干预,给予观察组患儿风险管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预后情况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气促消失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儿科 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伤口、失禁问题和胃肠道问题增加,伤口造口失禁(WOC)专科护理服务成为了护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优质临床护理对伤口造口失禁相关并发症预防有积极作用,可改善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就伤口造口失禁护理的临床实践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科化实践,护理进展
  • 简介:目的评价实施层级进阶管理模式在护理人员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护理人员层级结构制订不同的培训计划、进阶标准、各层级护理岗位职责、绩效分配和岗位设置比例,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实践能力和满意度。结果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提高(P〈0.05);护理人员的实践能力和护理人员各个维度的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0.O1或P〈0.05),但压力感知与实施前无差异(P〉0.05)。结论实施层级进阶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人员的实践能力和满意度、激发护理人员的潜能、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护理人员 层级进阶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
  • 简介:合作学习应用于护理教育始于1992年,美国拉赛里大学护理学院BeckSE博士首次将合作学习应用到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并验证这一学习模式是促进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教学法。合作学习可能更适用于技能学习的教学模式。我校2006年2月~2007年1月在护理学基础技能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合作学习 教育 护理/方法
  • 简介:总结新生儿身份信息标识安全管理规范的实践体会。规范新生儿踝标识带信息内容,设置不同体质量新生儿踝标识带松紧度表,制定踝标识带细则,完善新生儿身份信息胸牌的制作。对护士进行新生儿身份信息标识规范化管理培训,对家长加强新生儿身份信息标识安全管理知识教育。临床实践6个月后新生儿踝标识带一次系戴成功率提高,更换率下降,家长对新生儿标识安全管理知识知晓率提高,胸牌信息错误率下降,提高了新生儿身份信息的安全管理质量。

  • 标签: 新生儿 身份信息 踝标识带 胸牌 安全管理
  • 简介:循证护理意为“遵循证据的护理学”,其含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同时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将两者完美地结合,制订完整的护理方案[1]。这一理念已经逐步被临床护理人员所认可和接受,并开始尝试循证实践活动,即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运用循证护理的理念和方法解决护理问题。国外对循证实践模式已进行了较多探索性和发展性的研究,如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证据的临床应用模式”、Lowa的循证实践模式、Ottawa的证据转化模式(KT模式)等,为循证护理实践提供了框架性的科学方法[1-3]。本文将对Kitson[4]发展的“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的行动促进”(promotingactiononresearchimplementa-tioninhealthservice,PARIHS)概念框架进行综合描述,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的循证实践活动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 标签: 循证实践 健康服务领域 研究成果 应用 行动促进
  • 简介:目的探讨分阶段式规范培训,全面提高新护士的职业素质及业务能力。方法制定分阶段式的内容、目标对新护士进行培训并严格考核。结果实施分阶段式规范培训前后新护士的职业素质、理论、操作、文件书写的成绩经统计学处理(P<0.05)。说明实施分阶段式规范培训。提高了新护士的综合素质。结论有效地调动了新护士学习的自觉性.全面达标的竞争性以及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同时也明显缩短了不适应期。

  • 标签: 分阶段 新护士 规范培训 职业素质
  • 简介:护理是一门艺术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该文介绍了借助临床真实病例和各种仿真训练系统,对在校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仿真实训教学,并在教师指导下编制情境的实践,从而缩小学校教育和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标签: 高职护理 病人模拟 教学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起始课对激发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方法将2009级97名学生随机分成试验组(49g)和对照组(48g),试验组先采用章起始课的方法演示典型病例的救护过程,再进行单项操作演示、理论讲授、提问和讨论:对照组按照传统的理论、单项操作演示、提问和讨论的方法进行基础护理技术教学。结果试验组在总体教学效果、操作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情感态度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起始课策略教学可激发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培养护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教育 护理 学生 动机 起始课
  • 简介:重型脑外伤颅内血肿是一种常见的、致命的、可逆的继发性病变。颅内血肿病人病情重、变化快,特别要了解有无原发性意识丧失、意识丧失后是否经过典型的中间清醒期,又再度出现意识障碍,并渐进加深,如有中间清醒期,应高度怀疑颅内血肿。严密细心观察病情,及时准确提供早期诊断和治疗依据,抓住手术时机,减少救治、护理难度,对提高治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外伤 颅内血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研究中重点为分析急诊护理风险产生成因及护理风险管理工作; 方法 通过选取 2017 年 3 月至 2018 年 2 月期间,我院 选取 收治病患 其中 240 人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 分组 方式形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对比两组病患的护理风险管理效果。 结果 对比后,观察组中病患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投诉护理差错率问题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开展对改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水平,降低医疗纠纷效果明显,因此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诊护理 风险 成因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心内科住院人员予以安全服药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研究时段为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选取66例心内科住院人员,根据入院时间分组,各33例。参照组采取常规用药护理干预,实验组采取安全服药护理干预。对比用药安全性和遵医服药情况。结果:与实验组数据相比,参照组用药安全性较差,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遵医服药情况为96.97%(32/33),参照组遵医服药情况为75.76%(25/33),比较卡方值=6.3041,p值=0.0120。结论:对心内科住院人员予以安全服药护理干预,充分掌握服药情况,保证安全用药。

  • 标签: 心内科 住院 安全服务护理干预
  • 简介:健康体检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医疗服务的一个主要内容.涉外医疗中心为涉外病人开展健康体检、咨询服务,以强化人本化管理、特色医疗服务,不断创新护理服务文化,发挥计算机服务优势等,使健康体检服务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进而保证涉外病人的健康体检质量,为医院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

  • 标签: 涉外医疗中心 健康体检 人本化管理 医疗服务
  • 简介:目的通过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counsellingandtest,VCT)的临床资料探讨实行VCT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98例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VCT的临床资料,包括咨询的主要原因、危险因素评估、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及关心的主要问题等。结果为498例咨询者提供VCT服务,其中477例(95.9%)接受了艾滋病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抗体检测,9例(1.8%)初筛阳性;咨询主要原因:非婚性接触339例(66.5%),自觉有艾滋病或其他性病症状187例(37.6%),配偶性病感染史23例(4.6%),拒绝报告原因15例(3%),怀疑被室友传染4例(0.8%);危险因素评估:合并其他性病感染201例(40.4%),多性伴358例(71.9%),肛交史66例(13.3%),男男同性恋45例(9.0%);大部分咨询者对艾滋病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对HIV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达到85%以上,但仍存在着不少误区;咨询者关心的问题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98.2%)、预防知识(98.0%)、临床表现(73.3%)。结论性病门诊是艾滋病高危人群集中的场所,医护人员认真履行VCT服务,做好咨询者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行为干预等综合关怀工作,对艾滋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性病门诊 艾滋病 自愿咨询检测 护理
  • 简介:介绍我院护理本科生内科实习阶段的管理方法和系统培养模式。通过合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的工作,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培养护生的创新思维,使护生在病情观察、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等多方面能力明显提高,并且具备了一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力,获得了应有的知识和技能,构筑了全面发展的临床教学模式。

  • 标签: 护理本科生 内科实习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