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大卫.弗里德里希.施特劳斯的《耶稣传》在西方文化思想发展史中是一部转折性的著作。在由它颠覆的西方传统基督教神学神圣世界的废墟上,现代神学、人类学、宗教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现代思想逐步生成。由此,我们梳理西方思想文化的逻辑演进不应忽视这部重要的先驱之作。

  • 标签: 《耶稣传》 基督教神学 神圣世界 世俗世界 神话解释
  • 简介:吐鲁番出土帕提亚语摩尼教文献将耶稣的受难记载为米尔月14日.显然是由叙利亚语的尼散月14日直译为波斯语的,其中用帕提亚语动词parinibrad(入涅篥)来表示耶稣进入了光明国度,这一现象彰显出东方摩尼教开始接受佛教理论的倾向。摩尼自称是耶稣的真正使徒。东方摩尼教与佛教有许多共同之处,中亚摩尼教从内容到形式对佛教进行了广泛接受,不仅有佛教主题,而且包含佛教的主要观念。而且,佛教般若超越轮回的内容,刚好适合摩尼教从不愿放弃的二元论思想。

  • 标签: 摩尼教 佛教 耶稣 吐鲁番文献 中亚
  • 简介:本文依据拉康学说,指出在《老人与海》中,借助想像域的“误认”,巨鱼成为老人建构自我的小能者这一点决定了老人毁灭巨鱼且失去巨鱼的必然,并运用拉康关于说话主体的分裂性理论揭示出老人捕鱼的行为本身,既不是为了荣誉,也不是为了某种证可,而是一种冲破想像之假和滑脱干象征之同的欲望向真实域的复归。最后试图探究整部作品结构所指向的终极含义并得出自然成理的结论。

  • 标签: 想像域 象征域 真实域 信念 复归
  • 简介:研究古代文学,要有存疑精神,要尽量削减对历史的歪曲,在历史原貌中发掘文学史,对历史进程有个全面了解;同时,要复活历史,注意揭示历史语境下的真实状况。这样做,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 标签: 存疑精神 复活历史 历史语境 真实状况
  • 简介:作为神话人物,普罗米修斯和耶稣都有爱人类并为之承受苦难的献身精神,均可称为'圣者'与'殉道者'.不过,在宗教教义上,他们互为异端,前者体现了人对自我的现实关怀,后者体现了人对自我的终极关怀.但是,这两者都以'人'为出发点,都有其出乎人性,合乎人道的人文内涵.由此,这两个异质文化范畴的人物成了马克思人格建构的精神之源,这反过来又说明基督教文化具有特定的人文性.

  • 标签: 耶稣 普罗米修斯 人文性 文化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