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颜佳华、方浩伟在《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撰文认为,毛泽东监督文化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监督理论为基础,批判继承中国传统监督文化,以中国历史发展经验为参照,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毛泽东关于监督文化一系列基本观点所构成思想理论体系,具有丰富内涵。一是毛泽东认为监督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为核心价值观。

  • 标签: 监督理论 文化思想 毛泽东 哲学社会科学版 马克思主义 思想理论体系
  • 简介:以人为本,是时代精神之精华.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哲学等多个维度,对以人为本予以审视,就可以洞见其多方面的理论渊源.详而言之,以人为本,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人学思想继承和发展,又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中民本学说洗涤和吸纳,也是对西方哲学中人本观念扬弃和超越.追溯以人为本理论渊源,可以深刻体悟其厚实思想底蕴.

  • 标签: 以人为本 时代精神之精华 多维溯源
  • 简介:陈天林、刘培卿在《理论视野》2017年第9期撰文认为,处于中国历史变革时期毛泽东是伟大马克思主义者,是风云纵横政治家、文学家。毛泽东文章写作横跨近半个世纪,其语言融人了隽永史诗之气概、灵秀哲理之火花,在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艰苦斗争峥嵘岁月,成为人民情感寄托和精神慰藉,亦为文章写作树立了语言艺术光辉典范。

  • 标签: 语言艺术 文章写作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人民 变革时期
  • 简介:<正>理性是哈贝马斯始终关注重要问题。哈贝马斯对理性关注采取是这样一种思路。分析批判传统理性分裂和缺失之处.但并不放弃对理性追求,而是力图以语言和生活世界互动交往来重建理性,以此拯救理性。由此,交往理性成为哈贝马斯理性观中心范畴,对交往理性构建成为他一生心愿。

  • 标签: 哈贝马斯 生活世界 交往理性 理性观 交往行为 传统理性
  • 简介: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结合,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全面发展相统一,党根本宗旨与民心归依相统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感相统一。从幸福学角度解读,中国梦是集幸福社会主义、幸福中国、幸福人民于一体幸福梦。实现中国梦,一要以幸福社会主义为指导,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人民普遍幸福,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二要以幸福中国为目标,建设幸福中国是一个承前启后、不断推进历史发展过程,也是全方位,包括享有幸福对象普遍性和幸福内涵全面性;三要以幸福人民为目的,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对幸福生活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指数。要通过引导全体中国人民对幸福追求,消弭价值冲突,凝聚改革共识,激发发展活力,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 标签: 中国梦 幸福学 幸福社会主义 幸福中国 幸福人民
  • 简介:利益与权力是考察政治生活两个重要维度。依据政治生活中所呈现出不同主题,根据利益与权力不同组合,人类政治生活依次呈现出强权政治、解放政治、生活政治三种范式。强权政治争夺权力是为了保持权力,表现为对权力赤裸裸争夺;解放政治掌握权力是为了大多数人基本自由权利,争取基本平等自由生活机会与条件;而生活政治中,权力更多遮蔽了那种暴虐性质,权力同样也是为了权利,但这种权利更多地是一种自由选择权利,在一个稳定现代宪政体制下,这种权利更多地指向实质性权利。

  • 标签: 政治范式 强权政治 解放政治 生活政治
  • 简介:作为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党内批评思想,在长期革命建设过程中对党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毛泽东认为,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组织、增强党战斗力武器;共产党人对自己缺点要有完全诚意自我批评;只有通过正确对待批评、正确开展批评,党才能永葆纯洁性和长久执政生命力。对毛泽东党内批评思想进行梳理与探析,能为党内批评开展提供重要理论指导。

  • 标签: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 党内批评
  • 简介:在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画屏中.国际政治格局转型成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其转型深层政治和经济动因、转型内涵和方式均展现出鲜明特征。其中生活在同时代的人们有幸目睹了大国兴衰巨变和深层动因、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不同历史命运: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解体,苏东一大批社会主义政党垮台,而中国却在不断崛起。自1978年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第二代领导集体站在时代前沿.以全球性战略眼光对世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成败经验进行认真总结和深刻反思,开始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渐进式转型历程。转型稳健性、和平性造就了一个东方大国日益崛起,其中邓小平同志“和平发展观”对中国社会主义和平崛起具有历史性贡献。

  • 标签: 苏联社会主义 邓小平 “和平发展观” 对外政策 军队建设
  • 简介:本文试图于后现代经验中应用阿多诺提出VerfransungderKünste——艺术边界之交错这一概念来揭示当代艺术虚假困境,阐明了当代艺术继续具有批评和启迪功能可能性。后现代艺术可以在不放弃普遍性同时实现非人类语言与人类和解乌托邦。在实现上述目的过程中,拯救素材原始意义成为当务之急,而将批评基础植根于素材处理而非其本身前行,才能避免艺术品自律性消失,实现后历史语境下艺术对理性超克。艺术与技术纠缠意味着接纳世界元素并将它们通过美学理性转化返还给世界。从这个意义来说,边界之交错即为掩盖在倒退与停滞假象之下艺术之前行。

  • 标签: 后历史语境 素材的前行 艺术边界之交错 辩证法
  • 简介:从历史进程上说,资本主义先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社会主义学说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基本物质前提。所以,我们先要了解什么是资本主义,才能说清什么是社会主义。从社会主义学说一产生,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就成为社会主义者面临一个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现代化国家艰难实践中,伴随着改革开放深入,逐渐形成了自己关于利用资本主义思想。

  • 标签: 利用资本主义 邓小平同志 改革开放 实践 社会主义学说 资本主义制度
  • 简介:毛泽东哲学是毛泽东思想核心,其意义不仅在于思想内容本身先进性,更在于其具备实现“三化”特质。三大思想脉系支配下时代化、民族化、大众化道路实现.不仅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先河,而且奠定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石和方向。也恰恰是这种思想品质注定了她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突出贡献。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她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上一盏长明灯,不仅引领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了第一次成功飞跃,而且鞭策鼓舞着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 标签: 思想来源 毛泽东哲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贡献
  • 简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如火如荼今天,有一种独特研究向度,即基于逻辑与科学思维方法论视角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研究向度,如一缕清新气息给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注入了新活力。这是最近读到由中国逻辑学会逻辑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林胜强教授撰写《当代逻辑多向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7版)一书留给笔者深刻印象。

  • 标签: 逻辑教育 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向度 当代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简介:邓小平善于用辩证方法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这是他一大鲜明特点。'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判断价值一个目标,但不能涵盖他判断事物价值全部方法。邓小平对事物价值判断包括'价值目的'分析和'价值判断'方法两个层面,在宏观价值判断,他坚持社会发展'目的论'思考维度,从社会主义本质出发判断事物价值,以人需要满足作为判断事物价值依据。在具体事物价值判断,他坚持数量、质量、点面结合,正确把握事物数量关系、质量关系以及'点''面'关系。邓小平判断事物价值特点是始终坚持客体性和主体性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唯一性和多样性统一。后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邓小平价值判断方法补充、丰富与突破。

  • 标签: 邓小平 价值目的 价值判断 判断方法
  • 简介:本文从亚洲妇女学兴起背景和基本概念——亚洲、亚洲妇女和亚洲妇女学各家观点梳理开始,叙述评论了亚洲妇女学15年来发端、发展与最新进展,尤其重点评述了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实际运作亚洲妇女学做法、历程、成就和影响,也从中国参与者立场检省了我们作用,并对亚洲妇女学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建议。

  • 标签: 亚洲 亚洲妇女 亚洲妇女学 女性主义知识社区
  • 简介:毛泽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迈出第一步是把马克思主义精髓了解为阶级斗争,并为进行实际阶级斗争而对中国社会进行阶级分析。毛泽东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目的是为了解决革命策略即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问题。毛泽东阶级分析方法最大特点是用贫富标准对不同生产方式中各阶级作统一化处理。隐藏在毛泽东阶级分析方法背后哲学思想方法是逻辑方法和经验归纳相结合而形成多层次两极三分法,其中五大阶级基本结构基于上中下三等人区分,而上中下三分法又是基于正与反两分法。

  • 标签: 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 革命策略和贫富标准 异质结构的同质化 多层次的两极三分法
  • 简介:从知识社会学视角看,社会科学价值问题不是一个纯粹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作为现代社会一种知识建制,社会科学价值无涉或价值中立不仅是非历史,而且是不可能。价值问题关系到如何看待社会事实这一社会科学根本问题,体现出理论对自身使命与责任定位。对价值问题任何回避或拒斥,都只能使社会科学自身陷入困境。

  • 标签: 社会科学 实证主义 价值中立 解放
  • 简介:历史环境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思考东方社会历史命运时提出来最主要概念。马克思认为,“极为相似的事情,但在不同历史环境中出现,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结果”,而“使用一般历史哲学理论这一把万能钥匙,那是永远达不到这种目的”。《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信》、《给维·伊·查苏利奇复信和草稿》、《〈论俄国社会问题〉跋》三篇历史文献集中反映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当时俄国所面临历史环境分析。

  • 标签: 马克思 恩格斯 东方社会 历史环境
  • 简介:徐慧萍(《江汉大学》1986年第1期)一部社会发展史,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变化历史。而生产力性质变化,则表现为生产力三要素在生产力系统中所处地位和所起作用变化。从历史发展总过程看,可以把生产力历史演变归结为三个基本阶段:以纳入劳动对象天然自然物为

  • 标签: 生产力三要素 社会发展史 江汉大学 徐慧 发展阶段 中所
  • 简介:全球化造成了世界不均等,使世界日益成为多节世界,而不是多极世界。既多元有别又重合交织状况使各个国家难以形成真正从属者阵营。中国在全球发展中作用并不是取代美国,而是代表发展中国家里第一个与美国形成了不对称均衡关系国家。在多节世界里,如果中美之间争夺控制权,其他国家将群起抵御世界中心;如果中美之间一方试图遏制或推翻另一方,其余国家将极力避免冲突产生,最终这一方只会陷入孤立。因此,中国和美国都应该考虑可持续竞争,而不是权力转移修昔底德陷阱。

  • 标签: 不对称 均衡 多节世界 中美关系 可持续竞争
  • 简介: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建设,经历了民主革命时期创立与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重申与曲折、改革开放以来恢复与改进、新时代纪律建设最新部署四个阶段。通过梳理党章中纪律建设内容演变,可以得出四点结论:一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纪律建设,尽管其间经历了曲折,但总体不断深化对纪律重要性认识,是纪律严明无产阶级政党。二是对执纪主体认识逐步拓展,实现了执纪主体全覆盖,明确了党委、纪委、党组以及党员干部和普通党员在执行纪律方面各自责任。三是党的纪律内容逐步清晰和明确,形成了“六大纪律”。四是对纪律客体认识也在逐渐深化,从强调党员要遵守纪律到强调党员、党干部、党组织都要遵守党的纪律,尤其是强调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监督。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纪律建设 中国共产党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