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用于评估女性乳房乳头乳晕血供特点的可行性,为乳房整形手术提供乳头乳晕的血供参考。方法从2012年3月至2019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影像数据库中收集女性乳腺DCE-MRI图像资料,选择未发现肿物的正常乳房的DCE-MRI图像进行研究。在西门子工作站将患者乳腺DCE-MRI图像通过图像减影获取乳房血管图像,分别对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的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进行评估,结合三维MIP图像识别所有供应乳头乳晕的血管。乳头乳晕的血供被划分为内上、内侧、内下、外上、外侧、外下、中央、上方和下方9个象限,对各个象限血管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测量血管至乳房皮肤表面投影的最大距离。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卡方检验分别比较左侧与右侧乳房的乳头乳晕复合体(NAC)血供象限分布构成比。计算血管到皮肤距离的平均值、标准差及95%置信区间,通过方差分析比较各象限血管至皮肤距离的差异。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收集到245例患者490只女性乳房DCE-MRI图像,其中97例患者97只乳房发现有乳腺肿物,其余393只为正常乳房(97例单侧乳房、148例双侧乳房),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3~72岁,平均43.7岁。393只乳房(左侧200只、右侧193只)共发现有637条(左侧311条、右侧326条)乳头乳晕供应血管。在637条血管中,内上象限269条(42.2%),外上180条 (28.3%),内侧57条(8.9%),下方37条(5.8%),中央30条(4.7%),内下25条(3.9%),外下25条(3.9%),上方11条(1.7%),外侧3条(0.5%)。卡方检验表明左侧乳房和右侧乳房在NAC血供象限分布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6.4,P=0.602)。除中央象限血管以外,所有血管到皮肤表面投影最大距离的平均值为0.91 cm, 95%置信区间为0.86~0.96 cm。方差分析表明各象限供血血管到皮肤投影的最大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P<0.001)。结论DCE-MRI可以清晰地显示乳头乳晕的血供来源。乳头乳晕血供主要来源于内上象限和外上象限的血管,血管在皮下约1 cm深度走行。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成像,三维 乳房 乳头 血管
  • 简介:摘要血压长期增高会引起心脏后负荷增加,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主要改变是左心室肥厚及弥漫性心肌纤维化。通过心脏磁共振T1 mapping测量的细胞外容积作为无创性评估心肌纤维化的手段,在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者就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纤维化的病理生理、高血压性心脏病细胞外容积的特点,治疗后细胞外容积的变化及细胞外容积与心脏磁共振其他技术的在高血压性心脏病中的联合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高血压性心脏病 心肌纤维化 心脏磁共振 细胞外容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磁共振DWI序列影像学表现及其与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将120例在2018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来本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MRI常规扫描以及DWI扫描。观察扫描结果。结果:与MRI检查组相比较,DWI组对超急性期及急性期检出情况显著更高,组间具有差异性(P0.05);在DWI中,超急性期以及急性期全部为高信号,而亚急性期中有59例为高信号。DWI病灶最长直径以及ADC值,亚急性期以及急性期均大于超急性期,急性期明显小于亚急性期。结论:选择DWI序列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标签: 脑梗死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病理表现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和扩散加权成像(DWI)预测脑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经增强MRI检查和临床诊断为脑转移瘤和非脑转移瘤患者的MRI平扫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105例脑转移瘤(转移组)和103例非脑转移瘤(非转移组)患者的常规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WI/FLAIR)、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转移组患者中T1WI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54、23、9和19例,非转移组患者中T1WI低信号和等信号分别为52和5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T2WI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1、9、72和23例,非转移组中T2WI等信号和高信号分别为11和9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DWI低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4、31、65例;非转移组中DWI高信号4例,其余均呈等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T2WI/FLAIR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4、5、60和36例,非转移组中T2WI/FLAIR均为高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患者病灶周围伴水肿69例,高于非转移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患者的ADC值为(0.919±0.019)×10-3 mm2/s,低于非转移组[(1.098±0.012)×10-3 mm2/s,P<0.05]。结论对于伴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脑转移瘤与非转移瘤患者MRI平扫中的T1WI、T2WI、DWI和T2WI/FLAIR信号差异明显,混杂信号、病灶周围水肿和DWI扩散受限有助于诊断脑转移瘤,以上参数联合应用可以提高预测脑转移瘤的诊断效能,必要时需进一步行MRI增强扫描以明确诊断。

  • 标签: 脑转移肿瘤 磁共振成像 原发恶性肿瘤 弥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不同病理级别及基因型的脑胶质瘤预后差别很大。MR扩散成像通过检测水分子的微观运动反映组织结构的变化,对于脑胶质瘤预后预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扩散张量成像、扩散峰度成像、体素内非相干运动成像、拉伸指数模型扩散加权成像、超高b值DWI成像、神经突起方向离散度与密度成像等可以定量检测组织内水分子的扩散信息,反映肿瘤的异质性及细胞增殖情况,这为准确预测脑胶质瘤预后提供了新的思路。作者对MR扩散成像在脑胶质瘤预后预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扩散成像 脑胶质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磁共振水成像在胆管、胰管系统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3月至2020年8月接诊的87例胰胆道系统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磁共振水成像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的金标准,对磁共振水成像诊断准确率加以比较分析。结果:磁共振水成像诊断准确率为96.55%,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水成像在胆管、胰管系统病变诊断中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磁共振水成像 胰胆道系统病变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岛叶癫痫因其复杂的解剖结构和纤维联系,具有多样化的症状和丰富的癫痫网络,通常无法通过药物进行控制,成为难治性癫痫。近年来,磁共振引导的激光间质热凝疗法(MRgLITT)已成为治疗难治性癫痫的微创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激光的光凝固和高热效应破坏病变间质组织,使组织受热凝固变性,从而达到控制癫痫发作的目的,在复杂的岛叶癫痫治疗中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本文综合以往研究,对采用MRgLITT治疗岛叶癫痫的原理、治疗过程、疗效、相关并发症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模式多参数磁共振检查在胎盘植入诊断中的成像特征。材料与方法对有胎盘植入的69例孕妇作为胎盘植入组,无胎盘植入的56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常规磁共振快速成像及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胎盘植入在常规快速磁共振成像序列及在多b值DWI上的表现。结果常规序列表现:①胎盘斑片状低信号,在平衡式超快速场回波(balance turbo field echo,BTFE)序列及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ingle-shot fast spin-echo,SSFSE)序列均见斑片状低信号影(称之为“哨兵黑斑”,最具诊断效能)占49.28%(34/69);②胎盘与子宫肌层低信号线消失占62.32% (43/69);③胎盘母体面局限性隆起或呈波浪状占73.91% (51/69);④胎盘母体面下血窦异常增加占71.01% (49/69);这4种成像特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表现:胎盘组织信号穿透肌层12例,胎盘钉状、结节状突入肌层24例,胎盘母体面局限性隆起或呈波浪状46例,胎盘植入处DWI信号稍增高、毛糙19例,b0序列胎盘植入处信号减低6例,这5种成像特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多参数MRI检查在胎盘植入诊断中能提供可靠的磁共振成像特征。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胎盘植入 成像特征 多参数 多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探究对脑卒中病患执行临床医学与影像护理管理相互配合对磁共振检查图像质量的不良影响。方法:探究样本挑选为我院于2019年4月到2020年8月过程中接诊并执行核磁共振检查的脑卒中病患122例,依据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61例(2019年4月到2020年12月,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61例(2019年1月到2019年8月,行临床干预配合影像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结果。结果:在护理满意程度方面。对照组患者相较于观察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存在(P<0.05);在影像学成像方面,观察组患者成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检查终止、金属伪影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讨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临床、影像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MRI成像结果,同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实用价值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卒中患者 临床护理 影像配合护理 磁共振图像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00例磁共振检查患者对家属陪检依从性心理,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将2020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行磁共振检查的患者200例,根据有无家属陪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00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包括自行设计的基本信息问卷调查表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测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通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教育背景方面比较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设计专项调查内容方面比较值P>0.05,差别无显著性意义。而在机房检查中心理状态、检查后家属陪检作用方面比较值P<0.05,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多数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表现,多数患者会对家属产生依从心理,针对患者产生的恐惧、紧张、焦虑等心理,放射科护士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并选择指导家属陪同检查,可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顺利配合完成检查。

  • 标签: 磁共振检查 家属陪检 依从性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晚孕期妊娠胎盘植入患者行磁共振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其中包括扩散加权成像(DWI)、T2加权成像(T2WI)、动态对比增强(DCE-MRI)。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DWI与DCE-MRI检查,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接受DCE-MRI 检查,B组进行DWI-T2WI检查,C组通过DCE-MRI联合DWI-T2WI检查,对比三组阳性预测值、特异度、灵敏度。结果:B组与C组的阳性预测值以及特异度优于A组。结论:通过DWI与T2WI结合检查,可以提高乳腺良性病变的诊断准确度,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多参数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前很多医院都在对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使用,在临床实际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具体原理,使实习实践教学工作进行更加顺利,进而学生对技术的掌握能力达到进一步提升的效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多的问题需要进行解决,诸如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提升这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现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根本性的探讨,并找到具体的原因,才能对应对方式达到更好的探究作用,结合应对方式的使用,使教学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来提高学生对该项技术的实际掌握能力。

  • 标签: 磁共振成像技术 临床实践带教 问题 应对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肾脏损伤法医学奠定中的实际应用。方法:分析目标为我院20例肾损伤患者,分析时间为2020年10月-2021年8月,使用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对患者肾损伤成像表现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本组所有肾损伤中,7例肾挫伤,5例肾挫裂伤,5例单纯肾包膜下血肿,2例肾撕裂伤合并血肿尿液外渗,1例陈旧性肾挫裂伤。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诊断肾损伤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法医学奠定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肾脏损伤 法医学 鉴定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诊断胆总管结石疾病应用彩超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方法的效果。方法:于本院疑似胆总管结石疾病患者中抽取70例进行研究观察,抽取时间:2020年2月-2021年2月,70例患者均使用彩超检查、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前者设为对比组,后者为研究组,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二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可以确定,70例患者中有50例为胆总管结石疾病,其中结石大小超过1cm患者17例、结石大小位于0.5cm至1cm之间患者15例、结石大小低于0.5cm患者18例;研究组检出49例,检出率为98.00%,对比组检出40例,检出率为80.00%,研究组高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检出结石大小超过1cm患者、0.5cm至1cm之间患者、低于0.5cm患者分别是17例、15例、17例,检出率分别是100.00%、100.00%及94.44%,均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方法相较于彩超检查,其检出准确率更高,且可以较好检出结石大小,有益于促进临床医师制定合理、科学的治疗方案。

  • 标签: 临床效果 彩超 胆总管结石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涎腺淋巴上皮癌(LEC)的CTMRI及功能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3月至2020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初诊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75例涎腺LEC患者,分析患者术前CTMRI影像学表现。通过常规CTMRI图像获取病灶的位置、大小、形状、边界、密度/信号强度、强化程度等信息。通过DWI及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分别获取病灶的ADC值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结果75例涎腺LEC中53例位于腮腺,56例为单发病灶,38例形态为类(椭)圆形,34例为不规则形。仅1例伴钙化,5例伴坏死。68例CT检查中,28例呈中度强化,30例呈明显强化。12例MRI检查中,11例T1WI呈等信号,12例T2WI均呈稍高信号,增强后,11例均匀强化,12例均呈明显强化。涎腺LEC的ADC值为(0.68±0.05)×10⁻³ mm2/s,12例动态增强TIC类型均为Ⅱ型(速升平台型)。结论涎腺LEC多为单发、质地较均匀、中等以上程度强化、ADC值较低,DCE-MRI为Ⅱ型TIC,形态学表现结合功能MRI特点有助于其术前准确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涎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淋巴上皮癌 功能成像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9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4例经病理证实的肝包膜下脾组织植入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4例患者中1例有既往胰腺低分化腺癌并行胰腺体尾部及脾脏切除病史,2例有脾外伤病史。共6个脾种植结节,均位于肝包膜下,病灶最大径1.8~4.8(2.9±1.2)cm,边界清楚。CT平扫示结节密度稍低于肝脏,增强后动脉期明显强化,强化程度高于肝组织;延迟期强化程度减低,和肝组织密度相似或稍低。相对于脾结节及肝脏,植入脾组织包膜在动脉期强化稍低、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逐渐明显。MRI平扫示植入脾组织与正常脾脏信号相仿,T1WI呈低信号,T2WI呈均匀高信号,强化方式同CT增强,DWI示扩散明显受限。本研究提示有脾脏手术或脾外伤史患者,肝包膜下见界清结节,动脉期明显强化,边缘见渐进强化包膜,应考虑脾组织植入可能,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 标签: 脾组织植入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 目的 CT联合MR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8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其中,患者接受MRICT检测,继而比较 CT联合MRI检测与单一检测的临床价值。结果 MRI的阳性检出率为76.25%,CT的阳性检出率为68.75%,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96.25%,联合检测显著优于单一检测,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CT联合MRI检查的方法,可以保证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从而降低漏诊发生的概率。因此,此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T MRI 急性脑梗死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MRICT诊断价值并比较。方法:选取从2020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3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由手术证实。术前均接受MRICT检查,观察不同检查方式的检出率。结果:MRI对于本组患者的检出率为97.06%,明显高于CT检查的检出率82.35%,p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MRI CT 诊断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