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宋代道学家于儒家的精神和价值传承有着较为明确的道统观。杨时自29岁问道程颢就确立了一以贯之的道统观,认定儒家有着"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程颢(程颐)"的道统体系。即三代有圣王授受,《六经》为这一授受的记载;三代以降至秦,有孔孟宗传,与之相应有"四书"的传承接续;孟子而后,程颢(程颐)接续孔孟得儒家圣人之道而传,二程的同道张载和邵雍也在一定程度上得道、传道。杨时的道统观是人物谱系、经典体系、学说的统一。其承程颐、启朱子,既推动了道学的广泛传播,又因学术与政治的纠缠,有排斥异己的流弊。

  • 标签: 杨时 道学 道统
  • 简介:基督新教在翻译圣经时就God等一些译名发生过旷日持久的激烈辩论。本文在对这一争执过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它的文化意义加以探讨。笔者以为译名不仅是一个语言与翻译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基督教如何借用中国文化资源的问题。

  • 标签: 新教 译名 传教士
  • 简介:社会活力是社会进步、协调、和谐的基础和条件,也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源泉。充满活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丰富内涵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和谐社会最基础、最核心的内涵,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而激发社会活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社会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 标签: 社会活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文化理念 激发 伊斯兰 经济
  • 简介:费孝通提出文化自觉思想,旨在维护各民族文明的生存和发展,达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世界文明理想。这种思想提出了在全球化时代如何发展本民族文明、如何处理与其他文明的关系、如何构建未来世界文明的全球问题;同时也存在忽视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轻视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缺乏文化与综合国力结合的整体视角,以及无力解决全球性问题等缺憾。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理论缺陷,阐述崭新世界文明观,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顶层设计,为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前提、基础和途径。

  • 标签: 文化自觉 世界文明观 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
  • 简介:通过民族征服,黄帝—夏—周一系为大宗,炎帝一齐许申吕—楚一系湮没无闻,至迟在战国就已形成了黄帝独尊的局面,至迟在西周已形成了夷夏对立观。由民族的胜败分出了文化的尊卑,夏尊夷卑,这是中国文化自恋倾向产生的原因,并由此滋长出“华夏文化中心主义”(后来是汉文化中心主义),从西周延续到近代。根据这种偏见,华夏族所在的中原地区(“中国”)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天下之中;只能是中国文化同化周边四夷(戎狄蛮夷)文化而不是相反;四夷只有学习接受中国文化,才可能升格进入“夏”的先进行列。华夏文化圈的国家即使有华夏血统,如果染上夷文化的习俗,等待它的将是被降格到“夷”的后进行列。文化自恋是学习接受外来先进文明的最大障碍。

  • 标签: 中国文化 “华夏文化中心主义” 夷文化 文化自恋意识
  • 简介:<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学术研究领域的东西方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文化霸权"是人们谈论东西方特别是中国与西方文化关系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个概念对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研究产生了深刻和多方面的影响。按照福柯的观点,"某种观念的历史并不总是,也不全是这个观念的逐步完善的历史以及它的合理性不断增加、它的抽象化渐进的历史,而是这个观念的多种多样的构成和有效范围的历史,这个观念

  • 标签: 话语实践 文化霸权 现代性反思 语际 中国文学研究 东西方关系
  • 简介:《佛教对中国物质文化的影响》一书于2015年7月由上海中西书局正式出版。本书为“国际佛教与中国宗教研究丛书”之一。作者柯嘉豪(JohnKieschnick)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宗教研究系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佛教,尤其关注佛教文化史。本书是柯嘉豪的一本重要学术著作,在西方中国宗教研究领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本书从与佛教相关的器物入手,如舍利、锡杖、钵盂等,考察了它们在印度的起源以及流传到中国的过程,

  • 标签: 中国佛教 物质文化 出版 宗教研究 斯坦福大学 学术著作
  • 简介:在海南话中,'老爸'一般是指上了年纪的中老年男性,'老爸茶',顾名思义是上了年纪的'老爸'喝的茶,是指一种风靡全岛的平民佳饮。一壶茶,一碟花生,或一二个小吃,陈旧的桌凳,围着三两个穿着'朴素'的茶客,闲闲静静地'吃'着茶(1),聊着天,构成了海南特别是海口最常见的市井画面,折射出了海南独特的地方文化——老爸茶文化。可以说,一壶老爸茶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海南社会史。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老爸茶'的'社会生活'与'象征生活'的考察,来探寻'老爸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同时探讨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特别是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与海口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以下简称'双创')的双重背景下,作为海南市井文化代表的'老爸茶'该何去何从。

  • 标签: 饮食文化 老爸茶 市井文化 文化认同
  • 简介: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锦全先生是我国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中的知名学者。为庆贺其十八寿辰,去年本刊第4期曾刊发《思想史的“两重性”探求及意义衍生——李锦全先生对中国思想史本质的诠释》。今年6月中山大学哲学系主办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承传和创新暨庆贺李锦全教授从事教学科研五十五周年”学术研讨会。本刊现特发李锦全先生此文,以飨读者。

  • 标签: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矛盾 融合 承传 创新
  • 简介:郑忆石在《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4期撰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理想主义、道德主义、民本主义是其主要内容。传统爱国主义于毛泽东哲学,体现在为求民族独立解放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的价值指向,从认识论、方法论层面,是对传统哲学经世致用“求实之学”的新解,对传统伦理化认识论“知行之辩”的改造。

  • 标签: 民族文化传统 毛泽东哲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传统文化 爱国主义 省委党校
  • 简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探索的实践,各地已取得了许多科学保护的宝贵经验和成功范例。如在保护传承中立足创新发展的蔡氏漆线雕;采取有效方法进行生产性保护的龙泉青瓷;江欣苑社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途径;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基于黎锦文化传承的人才培养模式等。通过对上述四个范例的评介,对进一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创新发展 范例
  • 简介:文化是否会像经济一样,形成全球文化,是当前学术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认为,文化是可分的,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民族性较强的文化,一类是世界性较强的文化。民族性较强的文化具有保守性、排他性、渐变性和相对性等特点;世界性较强的文化具有流动性、全球性和速变性等特点。复兴中华文化,应正确处理保守与创新、引进与输出的关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仅要保守而且要创新民族性较强的文化,以维护作为世界主流文化之一的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以维护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不仅要大量引进世界性较强的国外先进文化,而且要积极主动地输出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以促使东西文化取长补短,构建一种综合东西文化的长处、既不同于西方也有别于东方的一种新型的全球价值观、普遍伦理和行为规范,作为世界各国新的共识和准则。

  • 标签: 文化 民族性 世界性 全球化
  • 简介:与近代中国学者崇尚“经世致用”、以求有功于救国济世一样,近代的宗教活动者也带有应和时世之需的特征,这与过去避世、远离政治的面貌有所不同。当时佛教界由杨文会提出了“人间佛教”的口号,得到了信众的广泛响应。道教界也有“生活道教”观念的提出,也是从某种角度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提供多样化世界观的表现。中国近代宗教的上述新贡献,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标签: 中国 宗教精神 伦理道德 民族文化
  • 简介:道教文化并不是一种远离尘世、与世隔绝、和现代生活没有关系的文化,恰相反,它的许多思想对当前的现实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的甚至还可以说是一种匡救时弊的良方。——卿希泰

  • 标签: 道教文化 时代精神 现代生活 现实生活 卿希泰
  • 简介:文化景观不是建筑景观和城市美学,城市就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景观。设计城市文化景观的关键在于设计节庆活动。而节庆活动的开发设计应该本着"为城市提供有意义的场所"的原则,通过节庆主题、节庆情节、节庆人物、节庆结构的景观化设计,讲述城市故事,制造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形式,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 标签: 文化景观 节庆活动 城市故事 美好生活
  • 简介:10月12日在广州大学举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与文化研究室、《哲学研究》编辑部、《学术研究》编辑部、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主题为“文化的意义及其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的作用”。广州大学副校长徐俊忠、《哲学研究》编辑部主任鉴传今、《学术研究》主编叶金宝先后为开幕式致辞。《第欧根尼》主编肖俊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霍桂桓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李重博士、广州大学胡潇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泰勒文化概念和文化科学的重新解读”、“论符号和文化哲学研究的普遍性问题”、“面向文化哲学本身”、“文化逻辑的研究策略”的报告。

  • 标签: 中国文化哲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哲学研究》 《学术研究》 编辑部主任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简介:至明代,地处贵州铜仁地区印江江口的梵净山已有兴隆的佛教活动。其时,因得明神宗母亲作佛法外护,山中各处均有起寺造塔的记载。万历神宗皇帝(1573-1620)的母亲姓李。这位李太后虔诚信佛,她的兄长李国舅更是时时“思慕三宝,渴仰出家求道”。于是皇家出钱出力在梵净山为他开山建寺,供其作清修道场。鼎盛时

  • 标签: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梵净山文化 贵州 佛教活动
  • 简介: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一个解决由人造成的问题和矛盾的过程。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发展诸领域的各种矛盾,只有继续并深入开展文化的启蒙运动,唤醒人格的尊严与独立、公正与平等、自由与民主的意识,挖掘人性之中的批判与创造的动能,培育文化的现代核心价值观,才能在追寻适合人类生存的文化模式中,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

  • 标签: 和谐社会 文化启蒙运动 核心价值观 中国 专题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