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总结了1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行结肠狭窄术后脱垂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术后严密观察及评估患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护理中避免腹压增加,以及对家属全面细致的健康宣教。经过个体化的护理,患儿于术后第62天好转出院。

  • 标签: 新生儿肠造口 脱垂 护理 
  • 简介:摘要:临床对于结肠患者的首要治疗方式则是结肠手术,此种手术治疗方式能够对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但结肠后,受到排便方式的改变会使得患者在生理以及心理均受到一定创伤,并且出现焦虑、烦躁等心理,如不能及时进行干预,将会加重负性反应,最终对疾病康复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对结肠患者常见心理障碍进行分析,并对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研究进展的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结肠癌 心理障碍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焦点解决模式对永久结肠患者心理健康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直肠癌Miles手术行永久结肠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观察组在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的基础上进行焦点解决护理干预。于患者入院1~2d及出院前1d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及心理健康状态测定表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情况及心理健康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心理健康状态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焦点解决疗法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缓解患者的焦虑状况,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对促进患者身心康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直肠癌 永久人工造口 自我护理 焦点解决模式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直肠癌患者结肠术后护理中采用协同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及病人自护能力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收录的100例直肠癌结肠术后病人当作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病人在此基础上进行协同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效果及自护能力改善。结果实验组病人经协同护理后自护能力明显增强,且皮肤变色和侵蚀等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其ESCA及DET评分由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协同护理对于直肠癌患者结肠术后临床护理效果明显,病人预后改善显著,且病人的自护能力有所提高,同时也促进结肠口外周皮肤的恢复及愈合,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协同护理 直肠癌 结肠造口 自护能力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在低位结肠癌术后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低位结肠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给予普通组37例术后常规护理,综合组37例采用术后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综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普通组,差异显著(P<0.05);综合组满意度NSNS评分高于普通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低位结肠癌术后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低位结肠癌 术后造瘘口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系统性护理在低位结肠癌肠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行肠道术的低位结肠患者80例,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低位结肠患者的护理效果更佳,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在低位结肠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明显,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系统性护理 低位结肠癌 肠道造瘘口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直结肠癌永久性肠患者出院后运用延续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18例在2016年2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直结肠癌永久性肠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延续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9人。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存在较高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47%)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结肠癌永久性肠患者出院后运用延续护理干预后,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使得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降低。

  • 标签: 延续护理 直结肠癌 永久性肠造口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在胃肠肿瘤经切口结肠患者治疗中,辅以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肠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n=66例,以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自护能力、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自护能力、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在胃肠肿瘤经切口结肠患者治疗中,辅以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研究。

  • 标签: 胃肠肿瘤 经切口 结肠造口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对直肠癌术后结肠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科门诊部就诊的88例直肠癌术后结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协同护理。观察两组自护能力评分。结果:实验组自护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协同护理 直肠癌 结肠造口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结直肠癌患者护理过程中对其施以协同护理的临床效用及影响。方法 以2020年5月-2021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6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该次调研的对象,通过盲选法将其分为探究组(n=23,协同护理)和对照组(n=23,常规护理),并详细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效、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探究组自我管理效能评分、GQOL-74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协同护理 结肠造口 结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在直肠癌结肠围手术期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并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4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结肠瘘,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4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的负面情绪及自我护理能力。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更低,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ESCA评分更高,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能够显著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同时可培养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实施效果良好。

  • 标签: 直肠癌 结肠造瘘口 人文关怀 护理
  • 简介:摘要总结了20例结肠患者的舒适护理,包括疼痛舒适护理、环境舒适护理、舒适护理和心理舒适护理。认为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满足患者的最基本舒适需求,使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受到尊重,既减轻了患者的身心痛苦和心理压力,又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结肠癌 造瘘 舒适护理
  • 简介:手术的早期,外科医生多着重手术技术的改进,很少关注的长期管理;而当时护士又缺乏相关专业护理知识,所以现代手术早期,虽然医生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挽救回来,但是由于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常使患者又陷入痛苦之中。

  • 标签: 造口 管理 手术技术 外科医生 护理知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中年结直肠癌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及相对应的心理干预。方法 通过分析中年结直肠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找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中年直肠癌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得到改善,逐步恢复健康。结论 恰当的心理指导,是获得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中年直肠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护理 结直肠癌 肠造口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这导致我国大肠癌的发生病率逐渐上升,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它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治疗是大肠癌最有效的方法,其中有的无法通过手术切除,或者肿瘤所处位置较低,例如离肛门较近的肿瘤病人,不得不选择手术。肠又称“人工肛门”,它主要是输出肠腔内容物,减轻肠梗阻,保证远端肠道吻合口的愈合。

  • 标签: 肠造口 延续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肠患者护理评估体系,为制订肠患者个性化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11月—2021年6月,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概念框架、跨文化护理理论为理论指导,通过循证证据的提取,结合质性访谈结果,形成初稿方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名肠相关领域的医疗、护理专家进行德尔菲专家函询,对初稿方案进行修订,确定肠患者护理评估体系。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0%(20/2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9,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3、0.32(P均<0.01)。最终形成包括4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102个三级指标的肠患者护理评估体系。结论肠患者护理评估体系框架内容完整,构建过程科学、可靠,对肠患者进行整体性护理评估具有指导价值。

  • 标签: 肠造口术 护理评估 德尔菲法 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