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编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带管患者的主要照顾PICC护理知信行评估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以知信行理论为基本框架,于2021年3—4月通过文献回顾、小组讨论、半结构式访谈初步构建条目池;于2021年5—7月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形成初始量表,通过认知性访谈对量表各条目进行预测试和调整;于2021年6—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湖南省某肿瘤医院450名PICC带管患者的主要照顾进行正式调查,检验量表信效度。结果正式量表由3个维度53个条目组成,其中知识维度19个条目、态度维度8个条目、行为维度26个条目。各维度及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49、0.962、0.972、0.981;各维度及总量表的重测信度系数分别为0.951、0.935、0.972、0.967,各维度及总量表的分半信度指数分别为0.889、0.954、0.889、0.882。量表条目内容效度指数为0.82~1.00。结论PICC带管患者的主要照顾PICC护理知信行量表信效度良好,可作为评价PICC置管患者主要照顾PICC护理知信行的工具。

  • 标签: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主要照顾者 PICC 知信行 量表 信度 效度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市居家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顾的焦虑抑郁及社会支持现况,并分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21年2—8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静安区的110名居家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进行调研,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问卷107份,有效问卷105份,有效率回收率为95.5%。结果105名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顾的焦虑总分为(39.69±10.73)分,51.4%(54/105)的照顾存在焦虑情绪;抑郁总分为(43.72±10.58)分,66.7%(70/105)的照顾存在抑郁情绪;社会支持得分为(29.69±7.31)分,其中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最低[(6.79±2.03)分]。相关分析显示,照顾的焦虑、抑郁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照顾的社会支持水平是其发生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居家老年痴呆照顾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较高,应从多领域加强对居家老年痴呆患者照顾健康的社会支持,降低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改善其身心健康。

  • 标签: 痴呆 老年人 照顾者 焦虑 抑郁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抢救室封闭管理模式下突发灾害事故患者主要照顾心理感受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河南省平顶山市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9年1~12月因突发灾害事故住院的患者88例,将其主要照顾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所有受试者心理感受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抑郁及焦虑评价:将SDS≥63分及SAS≥60分作为观察组,SDS<63分及SAS<60分作为对照组。同时采用疾病不确定量表(MUIS)评价主要照顾的疾病不确定感,采用照顾准备度评估量表评价准备度,采用照顾综合照顾能力量表评价综合照顾能力。分析两组受试者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主要照顾年龄、经济收入、关系、受教育年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明确性、复杂性、信息缺乏、不可预测性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准备度得分低于对照组,综合照顾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经济收入、关系、MUIS评分、准备度得分、综合照顾能力得分均是主要照顾心理感受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抢救室封闭管理模式下突发灾害事故患者主要照顾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情绪,年龄较大、经济收入较低、父母及配偶、MUIS评分高、准备度得分低、综合照顾能力得分高均是主要照顾不良心理感受的危险因素,临床护理中需重视其心理需求,并针对不同困难进行必要的指导。

  • 标签: 封闭管理 突发灾害事故 主要照顾者 心理感受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儿照顾对护士授权赋能行为的感知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重点高效地对患儿照顾授权赋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于浙江省2家三级医院就诊的360例T1DM患儿,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授权赋能行为患者感知量表(PPPNB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47份,有效回收率为96.4%。结果347例T1DM患儿照顾的PPPNBS得分为(185.85±50.05)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程、照顾年龄、照顾学历、自我效能感是T1DM患儿照顾授权赋能行为感知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T1DM患儿照顾对护士授权赋能行为的感知处于中等水平,病程、照顾年龄、照顾学历、自我效能感是T1DM患儿照顾授权赋能行为感知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应根据授权赋能行为感知的影响因素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患儿照顾对护士授权赋能行为的感知。

  • 标签: 糖尿病,1型 儿童 照顾者 授权赋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主要照顾生活质量与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浙江省3所医院的90例帕金森病患者的主要照顾为调查对象,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应对方式量表进行调查,分析主要照顾生活质量与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相关性。结果90名主要照顾生活质量总分为(158.17±4.94)分,心理弹性总分为(55.67±6.45)分,积极应对方式(23.64±3.47)分,消极应对方式(7.88±2.73)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主要照顾生活质量与心理弹性量表中乐观维度、坚韧维度和自强维度呈正相关(P<0.05),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5),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主要照顾生活质量水平低,心理弹性差,其生活质量与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密切相关,临床医护人员可制定相应措施提升照顾的心理弹性水平,鼓励照顾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帕金森病 生活质量 照顾者 心理弹性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照顾与医生、护士及患者形成的VTE"四位一体"防治管理团队,对改善患者VTE临床结局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国内照顾参与的VTE防治管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对照顾的认知及行为进行干预,在VTE延续性防治管理的内涵及形式等方面展开深入探索,以提升照顾参与VTE防治管理工作中的质量,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中发挥促进作用,最终达到提高VTE防治管理效果的目的。

  • 标签: 综述 静脉血栓栓塞症 防治管理 照顾者 四位一体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照顾照料负担、心理韧性、接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取便利取样法选取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3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 66例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照顾作为本次研究调查对象。应用照顾负担量表( CBI)、心理韧性量表( CD-RISC)、接纳与行动问卷( AAQ-Ⅱ)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照顾照顾负担、心理韧性水平及接纳程度进行调查。采用 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照顾照顾负担与心理韧性、接纳程度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照顾照顾负担影响因素。结果 照顾负担、心理韧性以及接纳程度总分分别为( 48.62±10.22)分、( 64.32±13.25)分、( 16.25±5.62)分;阿尔茨海默症照顾照顾负担各维度得分与心理韧性各维度得分与均呈负相关( P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症 照顾者 照料负担 心理韧性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安宁对老年肿瘤临终病人主要照顾不良情绪、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肿瘤科的老年肿瘤临终病人主要照顾5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免疫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安宁疗护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家属应激量表(RSS)评分及三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SAS、SDS、R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老年肿瘤临终病人主要照顾的RSS评分与SAS、SD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老年肿瘤临终病人主要照顾有较严重的抑郁焦虑和较高的心理应激水平,研究发现安宁疗护能够有效调节老年肿瘤临终病人主要照顾的抑郁焦虑情绪,降低心理应激水平。

  • 标签: 老年肿瘤临终病人主要照顾者 安宁疗护 不良情绪 心理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家庭照顾实施康复培训对脑梗塞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效果。方法选择脑梗塞后遗症患者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6例,观察组对家庭照顾实施康复培训,对照组仅给予出院指导,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生活自理能力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家庭照顾实施培训有助于提高脑梗塞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脑梗塞后遗症 家庭照顾者 培训 生活自理能力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肾病综合征患儿主要照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主要照顾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采取KAP模式健康教育,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评估患儿主要照顾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采用MMAS-8量表评估患儿的依从性,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儿的负性情绪。结果健康教育后,实施健康教育后,两组研究对象各维度疾病知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O5),干预组得分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得分,干预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2=17.227P=0.000);焦虑抑郁评估干预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7.865P=0.000,t=4.323P=0.000)。结论与常规健康教育相比KAP模式健康教育能显著性提高肾病综合征患儿主要照顾的疾病知识水平和患儿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其负性情绪。

  • 标签: 知信行模式 肾病综合征 照顾者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主导型内行照顾介入式护理对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张家港市中医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士主导型内行照顾介入式护理。比较两组自护知识技能评分、病情控制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预防、护理及治疗知识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疾病控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照顾实施护士主导内行照顾介入式护理可有效提升其自护知识技能水平,帮助控制病情,提升患儿照顾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护士主导型 内行照顾者 介入式护理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 简介:[目的]探索积极应对在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简易版(CD-RISC10)、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老年痴呆病人照顾18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的心理弹性总分为(24.83±7.58)分,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44±0.63)分,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92±0.51)分,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27±0.48)分;心理弹性得分与自我效能感及积极应对呈正相关(P〈0.01);自我效能感对照顾的心理弹性水平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自我效能感通过积极应对的中介效应影响照顾的心理弹性水平,中介效应量达33.60%。[结论]老年痴呆病人家庭照顾的心理弹性处于中等水平,其自我效能感有待提高,照顾的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弹性密切相关,积极应对在照顾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老年痴呆 照顾者 心理弹性 自我效能感 应对方式 中介作用
  • 作者: 李天芳 周梦琴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广元市中心医院 肿瘤科  四川广元62800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肿瘤临终病人护理中应用安宁疗护对主要照顾负面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的68例老年肿瘤临终病人主要照顾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采用抽签法的方式将所有参选主要照顾进行分组,分别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对比组使用常规护理,病例数为34例,研究组应用安宁疗护,病例人数为34例,分析两组病例的负面情绪评分及心理应激评分。结果:两组病例护理前的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HAMD)评分比较不存在可比性,研究组病例护理后的HAMA、HAMD、RSS评分均低于对比组,组间差异较大,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对老年肿瘤临终病人主要照顾开展安宁疗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其的负性情绪,对于降低其心理应激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值得于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肿瘤 临终 安宁疗护 负面情绪 心理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安宁疗护对晚期肺癌患者干预效果。方法:按入院编号分2019年3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70例晚期肺癌患者,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和安宁疗护方法,对比两组负性情绪和心理应激。结果: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较低(P

  • 标签: 肺癌 安宁疗护 焦虑 抑郁 心理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0-6月龄高危儿照顾对护理干预指导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为今后采取针对性、有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随机选取至上海市闵行区妇幼保健院高危儿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0-6月龄高危儿主要照顾120人,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干预指导依从性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主要照顾对0-6月龄高危儿护理干预总依从性为54.79%,知晓率最高的内容为“是否依从病室环境护理”(60.83%),最低的内容为“是否依从患儿饮食护理”(48.33%)。单因素结果显示,婴儿孕周、出生时有无疾病、胎次、胎数对主要照顾护理干预依从性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要照顾对护理干预的依从性有待提高,医疗机构应充分发挥儿童保健护士在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指导方面的作用,将低出生体重婴儿的主要照顾作为宣传的重点对象,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健康宣教与护理干预指导,从而提高其对护理干预的依从性。

  • 标签: 0-6月龄 高危儿 主要照顾者 护理干预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主要照顾的监管作用与预防深静脉血栓之间的关系,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偏瘫患者提供更好的延续性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80例肌力Ⅱ级以下的偏瘫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进行研究,根据患者住院时间的先后顺序设立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普通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普通临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主要照顾对患者的监管,监督患者进行有效的踝泵运动,对比两组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无静脉血栓发生,对照组发生静脉血栓5例,发生率为12.5%,对照组和观察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主要照顾的监管对肌力Ⅱ级以下的偏瘫患者进行踝泵运动能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关注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情况,逐步改善患者的家庭生活质量。

  • 标签: 主要照顾者 偏瘫 踝泵运动 监管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口腔癌术后患者社会支持现状,探讨其与主要照顾预期性悲伤之间的相关性,为医务人员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4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头颈肿瘤外科收治的160例口腔癌术后患者及其主要照顾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预期性悲伤量表(AGS)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口腔癌术后患者社会支持与其主要照顾预期性悲伤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口腔癌术后患者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5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9.4%(159/160)。结果159例口腔癌术后患者SSRS总分为(37.43±7.99)分,条目均分为(3.74±0.80)分;159名主要照顾AGS总分为(70.60±15.90)分,条目均分为(2.62±0.59)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口腔癌患者SSRS总分与其主要照顾AGS总分呈负相关(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口腔癌术后患者照顾预期性悲伤是患者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P<0.05),可独立解释11.2%的变异(P<0.01)。结论口腔癌术后患者社会支持处于中上水平,其主要照顾预期性悲伤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口腔癌术后患者照顾预期性悲伤是患者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临床医务人员应加强关注患者及其主要照顾的心理状态。

  • 标签: 口腔肿瘤 社会支持 主要照顾者 预期性悲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失能老人家庭照顾创伤后成长和生命意义感的现状,分析两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8月—2020年8月选取广州市社区560名失能老人的家庭照顾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和中文人生意义问卷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对失能老人家庭照顾创伤后成长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进行分析。共发放问卷560份,剔除不完整问卷及按某一规律作答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26份。结果526名失能老人家庭照顾的创伤后成长总分为(49.43±20.43)分,生命意义感总分为(42.96±7.61)分;创伤后成长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生命意义感总分及意义体验和意义追寻2个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均P<0.01);分层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一般资料后,意义体验和意义追寻均可正向预测创伤后成长。结论失能老人家庭照顾创伤后成长处于较低水平,家庭照顾生命意义感对创伤后成长具有正向影响作用,社区工作者应加强生命意义感教育,帮助照顾有效应对创伤事件,提高创伤后成长水平,促进心理健康。

  • 标签: 老年人 失能 家庭照顾者 创伤后成长 生命意义感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心理一致感现状,并探讨其与自我效能、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2019年7月至12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118例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一致感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心理一致感得分为(58.40±9.17)分,各维度条目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可控制感、可理解感、有意义感。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心理一致感得分与自我效能、领悟社会支持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457,P<0.01;r=0.369,P<0.01)。分层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效能、领悟社会支持对心理一致感有正向预测作用,共解释其35.2%的变异量(R′2=0.352,F=25.639,P<0.001)。结论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心理一致感处于低度水平,自我效能、领悟社会支持对心理一致感存在正向影响作用。医护人员需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照顾提升自我效能和完善社会支持系统,以提高其心理一致感水平。

  • 标签: 肠造口 照顾者 心理一致感 自我效能 领悟社会支持
  • 简介:目的分析1岁以下婴幼儿照顾实施优化培训对婴幼儿发育及疾病预防的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12月我院接收的1岁以下婴幼儿6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院内护理干预与院外随访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对婴幼儿照顾实施疾病与发育自我护理能力优化培训.比较两组婴幼儿照顾疾病知识认知度、生长发育知识认知度、护理知识与操作水平、婴幼儿发育状况与疾病发生次数.结果观察组照顾疾病知识、护理知识及生长发育知识认知度评分及护理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发育商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发育商均得到提升(P<0.05),且观察组发育商提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月均身高、月均体重、出牙时间及发病次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岁以下婴幼儿照顾实施疾病与发育自我护理能力优化培训,能提高照顾对婴幼儿的家庭护理能力,优化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并降低其疾病发生次数.

  • 标签: 婴幼儿护理 护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