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患者加用强的松与单用甲巯咪唑治疗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疗效与不良事件发生率,寻找一种更有效、不良事件少的治疗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方式。方法对我科就诊初发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患者随机分组选择口服甲硫咪唑加用强的松(观察组),口服甲硫咪唑(对照组)两组,观察患者高代谢症候群消失、甲功是否恢复正常、不良事件(复发、白细胞减少、甲减与其他不良事件)。结果甲巯咪唑加强的松组35人,在服药2月左右33人症状均消失,疗程2年后观察1年,3年中1例不良事件(无复发,无发生甲减,1例肥胖);只口服甲巯咪唑组52人,在服药2月左右48人症状均消失,甲功恢复正常,4人因效果不佳转为碘131治疗,所有患者疗程2年后观察1年,有37例不良事件(复发32例,5例白细胞减少转为I131)。两组疗效对比χ2值为0.005,P=0.946,P>0.05,无统计学意义;不良事件发生相比χ2值为18.233,P=0.00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方式治疗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疗效差别不大,但甲巯咪唑加强的松出现不良事件(复发、白细胞减少)更少,可能为更有利患者治疗方式。

  • 标签: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甲巯咪唑 强的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炙甘草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2011年9月-2013年10月期间,曾收治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患者60例,按临床治疗意愿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药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炙甘草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经相应针对性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变化,观察组患者临床好转率(93.3%vs73.3%)、并发症总率(3.3%vs20.0%)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借助炙甘草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患者,安全、可靠,临床意义重大。

  • 标签: 炙甘草汤 病毒性心肌炎 心律失常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护理干预,减少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治疗时的局部皮肤不适症状。方法将56例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进行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按日常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进行设立皮下注射计划表的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注射治疗后皮肤的不适症状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皮下注射计划表,能帮助护士有计划的进行注射药物,更能够很好的观察与掌握患者注射部位的皮肤状况,明显减少了患者注射部位的不适症状。

  • 标签: 聚乙二醇干扰素&alpha -2a注射液 慢性病毒性丙型肝炎 皮下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对病毒性肠炎患儿实施消旋卡多曲颗粒配合喜炎平用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病毒性肠炎患儿共64例,随机将其等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用药,观察组增服消旋卡多曲颗粒配合喜炎平治疗,研究2组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疗效是96.9%,要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81.3%,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止泻、退热与脱水纠正时间均更短(P<0.05)。结论对病毒性肠炎患儿实施消旋卡多曲颗粒配合喜炎平进行治疗,疗效更显著,可尽早解除各项症状,值得临床加强普及。

  • 标签: 消旋卡多曲颗粒 喜炎平 病毒性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基因多态性与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disease,GD)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汉族GD患者和正常人各100例,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结果GD组IFN-γ基因+874位点A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83.5%对70.5%,P<0.05);GD组IFN-γ+874AA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2%对51%,P<0.05)。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GD患者和正常人之间存在IFN-γ基因+874位点A等位基因分布的差异。IFN-γ基因+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是GD的易感因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2006~2011年共收治老年病毒性肝炎126例,这126例中急性肝炎占20.6%,慢性肝炎占27.8%,重症肝炎占19%,肝炎后肝硬化占31%。临床表现起病隐袭占78.9%,黄疸占77.8%,肝大占48.4%。其中合并症占57.1%,并发症占19%,误诊率占15.1%,病死率占12.7%,与非老年组相比差异大(P<0.01)。

  • 标签: 老年肝炎 病毒性肝炎 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泻停颗粒联合枯草杆菌(妈咪爱)治疗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儿科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诊治的100例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临床不同药物治疗的方式将纳入病人分为联合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利巴韦林+枯草杆菌治疗,联合组应用儿泻停颗粒联合枯草杆菌(妈咪爱)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病人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泻停颗粒联合枯草杆菌(妈咪爱)治疗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儿泻停颗粒 枯草杆菌 病毒性肠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肠泰合剂与叶酸片联合的方法对患有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抽取136例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68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临床常规治疗,A组患者加用叶酸片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加用肠泰合剂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A组患者比较,其有效率明显高出很多,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患者出现复发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肠泰合剂与叶酸片联合的方法对患有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可以使该类患者的复发率显著降低,不会出现比较特殊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可以做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轮状病毒性肠炎 肠泰合剂 叶酸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分析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诊断、治疗方法以及取得的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得到治愈出院,没有死亡病例出现。心功能、心电图、心肌血清酶学均恢复至正常,在治疗的过程中没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VMC发病迅速,病情危急应及早开展抗病毒的对因治疗,并且需要进行心肌细胞的保护修复治疗,能获得满意的治疗结果。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临床症状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四项生化指标检验在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中所起到的价值,以提高临床上对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诊断的准确率和速度。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肝硬化的患者、46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以及44例健康人群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用常规生化检验的方法进行血清四项生化指标的相关检查,比较经检查的入组对象最终检查结果。结果肝硬化组胆碱酯酶和清蛋白值均比病毒性肝炎组和对照组的值低,总胆红素和胆汁酸的测定值要比病毒性肝炎组和对照组的值高,肝硬化组患者的各指标的检验阳性率均高于病毒性肝炎组各指标的检验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四项生化指标联合检验的方法进行相关检查,值得在临床诊断过程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清蛋白 胆碱酯酶 总胆红素 胆汁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9~2015年湖北省和江西省所有年龄段病毒性腹泻感染状况;腹泻病人的年龄分布、性别分布、月分布及对A组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进行分型。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5年12月湖北省和江西省各哨点医院的腹泻病人的粪便样本,检测诺如病毒、轮状病毒(A组、B组、C组)、肠道腺病毒、札如病毒、星状病毒,并对A组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进行分型。结果1.引起腹泻的病毒主要是A组轮状病毒,其在两省中的总阳性率为48.51%。抗原A组轮状病毒血清学G型和P型检测显示在两省中以G1型、G3型和P8型居多;B组轮状病毒和C组轮状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0.7%和0.3%。诺如病毒和腺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5.7%和5.23%,其中诺如病毒以GII型居多,高达97~98%。星状病毒的检出率为2.64%;札如病毒的检出率为0.32%。2.发生腹泻的主要是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不满周岁和1岁的儿童。3.在性别上,男性患者要多于女性;在季节分布上在5~11月份腹泻概率较高。结论在湖北省和江西省,引起腹泻的病毒主要是A组轮状病毒,特别是G1P8型和G3P8型A组轮状病毒。发病高峰期在夏季-秋季,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 标签: 病毒性腹泻各病毒检出率 A组轮状病毒血清学分型 诺如病毒分型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病与病毒性肝病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检测的诊断应用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ANA、ASMA、AMA),免疫印迹法(抗AMA-M2抗体、抗LC-1抗体、抗SLA/LP抗体、抗SSA/Ro52抗体)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病和病毒性肝病中出现的自身抗体,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91份血清中自身抗体阳性358例,阳性率22.5%,ANA阳性226例,阳性率14.20%;ASMA阳性26例,阳性率1.63%;AMA阳性63例,阳性率3.96%;抗AMA-M2抗体阳性50例,阳性率3.14%;抗LC-1抗体阳性3例,阳性率0.19%;抗LKM-1抗体阳性1例,阳性率0.06%;抗SLA/LP抗体阳性1例,阳性率0.06%;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AIH32例,阳性率2.01%;诊断PBC61例3.83%;诊断PSC0例。抗核抗体滴度,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以高滴度≥1320水平出现为主,而病毒性肝病以低滴度<1100为主。总体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阳性率59.1%,明显高于病毒性肝病10.3%。另外6例患者出现AMA-M2抗体与抗LC-1抗体合并阳性,2例抗LKM-1抗体和LC-1抗体合并阳性,表明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之间有重叠现象。结论自身抗体的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和病毒性肝病的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性肝炎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磷酸肌酸治疗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心衰患者的效果。方法自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共计收治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心衰患者52例,按照随机分层法将其分成参照组、治疗组两组,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磷酸肌酸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6.2%高于对照组的76.9%,且治疗组患者各项超声心动图评价指标皆要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采用磷酸肌酸治疗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心衰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磷酸肌酸 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心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旋卡多曲颗粒+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8例该病婴幼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作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显效时间。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6.61%)明显优于对照组(77.97%);在以止泻时间为代表的显效时间方面,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而言,“消旋卡多曲颗粒+蒙脱石散”具有相当积极的临床疗效,能够快速降低腹泻频率,恢复大便正常性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且用药之后不会诱发明显的不良反应。

  • 标签: 婴幼儿 轮状病毒性肠炎 临床观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采用更昔洛韦联合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36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实验组(18例,采用更昔洛韦联合中药治疗)和对照组(18例,采用更昔洛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时间以及复发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4%显著高于对照组77.8%(χ2=4.403,P<0.05)。实验组复发率11.1%显著低于对照组38.9%(χ2=6.342,P<0.05)。实验组患者平均治愈时间(14.68±8.61)d明显短于对照组(19.73±8.82)d,t=2.832,P<0.05。结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采用更昔洛韦联合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复发率低,治愈快,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更昔洛韦 中药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8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恩替卡韦治疗组(对照组),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组(观察组),每组各44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ALT、AST、ALB、TBIL以及PTA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好,耐药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 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脑病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例一氧化碳(C0)中毒性脑病患者的脑部MRI表现。结果急性C0中毒性脑病3例,1例表现为左侧大脑半球额顶叶异常信号,2例表现为双侧苍白球异常信号。迟发性C0中毒性脑病12例,2例表现为弥漫性水肿及半卵圆中心异常信号,8例表现为半卵圆中心异常信号,双侧脑室前后角周围对称性月晕状异常信号,1例表现为合并双侧苍白球异常信号,1例表现为侧脑室后角周围异常信号。结论C0中毒脑病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且能反应其病理过程,并对C0中毒脑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一氧化碳中毒 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