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联合磁共振在女性尿道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经会阴超声观察127例女性在静息状态及Valsava动作下尿道及尿道周围组织,对非正常尿道及其周围超声表现者加做磁共振,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超声联合磁共振可清晰显示女性尿道及其周围病变。结论:经会阴超声及磁共振均可对女性尿道及病变进行准确的诊断,但两种方法联合可减少漏诊的发生。

  • 标签: 磁共振 超声 尿道疾病 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卒中患者使用磁共振检查联合影像技术配合的效果进行探析。方法:将2018年2月-2020年2月前来我院进行磁共振检查的38例脑卒中患者列为实验人员,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各组成员均为19例。常规组患者使用磁共振检查和常规指导配合,实验组使用磁共振检查和影像技术临床配合,将两组患者检查情况(磁共振检查满意率、临床指导满意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和常规组相比,实验组磁共振检查满意率更高,临床指导满意率更高,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脑卒中 磁共振检查 影像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磁共振检查在脑室扩张胎儿产前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近一年内在我院接受产前检查并确诊为脑室扩张胎儿的中晚期妊娠产妇32例,并对其进行磁共振检查。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像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磁共振检查患者SAS,SD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6例脑卒中患者,均行磁共振检查,并以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和观察组(影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纳入统计学分析,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平均SAS,SDS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卒中磁共振检查患者中应用影像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磁共振 影像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影像护理配合对提升脑卒中患者磁共振图像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66例需要进行磁共振检查的脑卒中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影像护理配合,对比两组磁共振图像质量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磁共振图像质量满意度分别为(93.94%)、(69.7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影像护理配合在脑卒中患者检查过程中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磁共振图像质量。

  • 标签: 影像护理配合 脑卒中 磁共振图像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患者,采用全方位系统护理的效果。方法: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随机选择60名,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需要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患者,并采取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采取全方位系统护理。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护理。对比护理前后两组病患指标数据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前数据接近。不同方式护理后,其中实验组焦虑评分(38.78±4.24)低于对照组(45.32±5.90),实验组的呼吸频率(17.81±1.22)低于对照组(19.64±4.13),实验组的心率(73.95±5.19)低于对照组(82.07±5.92)。P < 0.05。结论:从结果来看,临床上,对于需要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患者,实施全方位系统护理干预有助于病人检查过程的顺利进行,效果明显。

  • 标签: 全方位系统护理 磁共振成像 传统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应用于小肝癌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4月接收和收治的47例经过CT或者超声检查呈阳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通过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进行检查,观察CT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的诊断结果。结果: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对小肝癌的诊断率明显优于CT检查,(P

  • 标签: 磁共振 动态增强技术 小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配合干预对优化上腹部疾病住院者做核磁共振扫描配合的作用。方法:在本院中2019.06——2020.03挑选上腹部患病者60名,分出常规组与实验组,其中常规组对象并未予以干涉、实验组对象在检查中开展护理配合干预措施。从而观察不同扫描情况下对象的扫描检查依从性。结果:在以下结果对比中发现,实验组下对象的检查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组,对比内容有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住院患者而言做上腹部磁共振扫描措施能够提升其依从性,并且尽可能的节省检查时间和相关费用,综合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上腹部症状 磁共振 护理配合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为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诊断的价值。方法 用2020年6月-2021年1月院内收治的62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31例。参照组做磁共振脊髓造影诊断,观察组用磁共振0.4T诊断,比较诊断结果正确率。结果 实施后,参照组的诊断结果正确率比观察组低,有差异(P<0.05)。结论 用0.4T诊断可提高磁共振成像诊断正确率,伤情更准确,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磁共振成像 0.4T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应用于诊断宫颈癌的价值。方法:在2018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本院妇科收治的宫颈癌患者中抽取30例纳入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T、DWI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以病理活检作为黄金标准,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对患者宫颈癌分型的诊断诊出率。结果:DWI检查对患者宫颈癌分型的诊断诊出率为96.67%(29/30),显著高于CT检查的76.67%(23/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应用于诊断宫颈癌的价值较高,有利于辅助诊断宫颈癌的分型,具有较高的临床适用价值。

  • 标签: 宫颈癌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检验 诊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作用。方法以肝癌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不同序列在诊断踝关节骨挫伤中的价值。方法:收集42例我院收治的踝关节急慢性外伤患者,于伤后60天内行1.5T MR 检查,磁共振序列包括T1WI、T2WI及PDWI-FS。结果:所有患者经MR检查共发现骨挫伤征象50处。其磁共振信号主要表现为T1WI呈片状不均匀低或稍低信号影,T2WI 为信号不均且边界欠清晰的低或稍低信号,其中夹杂着部分高信号影,PDWI-FS呈明显片状不规则高信号影,PDWI-FS序列相对前两者更易识别挫伤信号(P

  • 标签: 踝关节 骨挫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MRICT诊断对不同亚型肾细胞癌的特征进行分析,以提升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30例肾细胞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选取其中32例患者同时接受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肿瘤基本特征、平扫表现、强化方式、强化程度进行判定。结果平扫的CT亚型分布:透明细胞癌106例,乳头状癌10例,嫌色细胞癌7例,囊性癌5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癌2例。平扫的MRI亚型分布:透明细胞癌27例,乳头状癌3例,嫌色细胞癌2例。平扫的CT特征:大多数病灶形状为类圆形,小病灶多为等密度影,大病灶多为混合密度影;平扫的MRI特征:T1WI呈低、等信号影,T2FS呈高信号影,DWI呈混杂高信号影。增强扫描的CTMRI特征:透明细胞癌、囊性癌及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癌强化方式为"快升快降"型,强化程度明显;乳头状癌、嫌色细胞癌强化方式为迟发性、持续性,强化程度轻微。结论不同亚型的肾细胞癌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与影像学表现。临床上应结合发病特点、症状体征、辅助检验,积极利用CTMRI等影像学手段对肾细胞癌不同亚型进行精确分析,以针对性选用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预后水平。

  • 标签: 癌,肾细胞 核磁共振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颅底恶性骨肿瘤的CTMRI结合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 将80例颅底恶性骨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的病例选择时间在2018年7月~2020年7月,所有患者的病情经病理学确诊。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CT诊断,观察组采用CT+MRI诊断,对比分析诊断准确率。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75.00%,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颅底恶性骨肿瘤的诊断中,CT联合MRI诊断,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为患者病情的确诊提供有效的依据,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颅底恶性骨肿瘤 CT MRI 诊断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ELST)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9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19例20耳经病理证实的ELST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包括病灶的位置、大小、边界、密度、骨质破坏、MRI平扫及增强的信号特点、DWI及动态增强特点。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病灶和同侧翼内肌ADC值的差异。结果19例患者中男6例、女13例,其中1例为双耳发病。CT主要表现为主体位于岩锥后缘、前庭导水管周围的软组织肿块影,边界不清,密度稍高。CT值为(78.6±21.9)HU。19耳病灶骨质呈虫蚀样侵蚀破坏,肿块内大量残存骨质。骨质破坏累及中耳乳突16耳、颈静脉孔11耳、半规管10耳、面神经管7耳、内听道9耳。16耳肿块T1WI、T2WI上均为中央等信号伴周围高信号,4耳T1WI上无明显高信号。T1WI上高信号部分呈周围环绕分布10耳、偏一侧分布5耳、全病灶散在分布1耳。9耳肿块内部出现血管流空影,2耳T2WI图像上见液-液平面。T1WI、T2WI均为等信号部分增强后呈明显强化,其余部分不强化。14耳行DWI,扩散未见明显受限,ADC值[(1.25±0.08)×10-3 mm2/s]高于翼内肌(t=4.437,P=0.001)。2耳行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速升缓降趋势。结论ELST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病灶主体位于岩锥后缘、前庭导水管周围,骨质呈虫蚀样破坏,T1WI上肿块周边部分明显高信号,扩散多不受限,有助于术前精确诊断。

  • 标签: 内淋巴囊 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检查与MRI检查对脑梗死的诊断符合率对比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2月实习医院收治100例脑梗死的患者,患者均接受CTMRI影像检查,对CTMRI数据进行对比并分析。结果:CT检查诊断的缺血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分别为21、15、33例,达到69%的检出率。而MR诊断的例数分别为43、11、46例,达到了100%的检出率。结论:MRI检查在脑梗死诊断符合率方面影像学研究应用价值更高。

  • 标签: CT MRI 脑梗死 诊断符合率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CTMRI影像学技术诊断脊柱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到2021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共计74例。所有患者先后进行CTMRI检查,对比单独CTMRI检查与联合检查的检出率。结果:CT联合MRI检查检出率较单一检测检出率明显提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脊柱结核时采用CT联合MRI联合检查检出率显著增高,可有效降低误诊或漏诊的几率,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脊柱结核 CT MRI 检出率 联合检查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CT,MRI对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到本院治疗直肠癌患者共72例作为观察对象,运用CT检查模式、MRI检查模式判定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MRI诊断淋巴结正确率58/72(80.56%),CT诊断正确率43/72(59.72%)(P

  • 标签: 直肠癌 CT MRI 术前分期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MRI在检查脑肿瘤中的诊断对比分析情况。方法:整理并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近一年来60例病理诊断特征的脑肿瘤患者进行CTMRI检查。与病理结果进行比对从而判断CT与MR诊断的效果。结果:通过对比研究发现CTMRI均能对各种脑肿瘤的诊断提供相应的依据.结论:CTMRI二者对脑肿瘤显示效果有一定的差别,但同样都适用于脑肿瘤的检查中,应根据它们的特点加以区别利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诊断。 关键词:CT MR 脑肿瘤 诊断 对比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