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米司酮、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予甲氨喋呤合米司酮及中药口服,后期配合中药下腹部外敷合TDP理疗、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对照组予甲氨喋呤合米司酮,治疗后观察两组保守治疗成功率及血β-HCG下降、盆腔包块消失时间,随访再次妊娠宫内妊娠率。结果治疗组保守治疗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组血β-HCG下降及盆腔包块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随访两组再次妊娠宫内妊娠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药联合米司酮、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可使血β-HCG下降及盆腔包块吸收时间缩短,可显著增加再次妊娠宫内妊娠率。

  • 标签: 异位妊娠 米非司酮 甲氨蝶呤 中药口服 直肠滴入 外敷合TDP理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甲氨蝶呤联合米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2年4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能够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94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单纯采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联合组(4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米司酮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降至正常时间、盆腔包块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18%VS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盆腔包块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可以快速的降低血β-hCG水平,盆腔包块消失时间快,安全较高,效果比较满意,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异位妊娠 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细胞型肺癌放射治疗后肿瘤体积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肿瘤放疗科进行住院,接受放射治疗的经确诊为小细胞型肺癌患者80例,分别对其进行不同剂量的放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肿瘤体积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肿瘤体积的变化大小及临床疗效与放射剂量、肿瘤临床分期及选择的放疗方案密切相关。放射剂量<60Gy时,小细胞肺癌患者有50%在一年之内死亡;剂量>70Gy时,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年生存率可达40%,但是2年生存率为0;当剂量控制在60-70Gy时,患者生存率为64.71%。结论肺小细胞型肺癌患者接受放疗后期肿瘤体积受放射剂量、临床分期的影响,放射剂量宜控制在60-70Gy,可以达到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非小细胞型肺癌 放射治疗 肿瘤体积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剂量米司酮对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效果。方法自我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中,随机选取84例,按照用药剂量不同划分为两组,甲组40例米司酮用药剂量为6.25mg/d,连续用药治疗3个月,乙组44例米司酮用药剂量为12.5mg/d,连续用药治疗3个月,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用药后治疗效果以及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的月经量、周期以及痛经程度有所改善,但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血CA125、子宫体积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甲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乙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米司酮用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安全可靠,较少影响内分泌功能,有利于早日促使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

  • 标签: 剂量 米非司酮 子宫腺肌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妊娠进行药物流产的可能及安全。方法观察口服米司酮流产成功率。结果药物流产的安全于人工流产相比无差异明显结论米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可以用于早孕药物流产,但更主张避孕。

  • 标签: 早期妊娠 米非司酮搭配米索前列醇 流产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肺癌患者高血小板血症与肺癌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行术后辅助化疗血小板增多的66例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血小板数正常的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71例作对照。分析高血小板血症患者与血小板正常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并比较两组患者无病生存期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血小板增多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无癌栓、CEA异常有相关。高血小板血症组肺癌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26个月,对照组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28个月,两组的无病生存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增多的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较血小板计数正常的患者差。

  • 标签: 非小细胞肺 血小板增多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米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早期妊娠患者21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采用米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对照组取米司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用药情况和引产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引产情况,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引产成功率为75.23%(82/109),对照组患者引产成功率为46.79%(51/109),观察组患者的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两组患者不良用药情况,观察组109例患者,11例出现不良用药情况,发生率为10.09%,对照组109例患者,38例出现不良用药情况,发生率为34.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米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能够提高患者的引产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早期妊娠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混合感染的病例特点.方法对南京市胸科医院实验室培养阳性的10389例菌株,经菌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混合感染的223份样本,共70例患者的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结核分枝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可以互为先后顺序感染,也可以同时感染,以先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为多.结论对于特殊人群和治疗效果欠佳的的患者,应定期、多次的进行相关的培养、菌型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尽早发现存在混合感染及时调整治疗.

  • 标签: 非结核分枝杆菌 混合感染 病例分析 培养结果 药物敏感试验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常的腹腔内压力接近大气压,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发病后,由于胰周、腹膜后化学炎症自肠系膜根部迅速向腹腔内脏器蔓延,使腹腔内压力急剧增高,影响了内脏的血流,造成器官组织功能改变,当腹腔压力>127mmHg即为腹内高压,严重者可进展为腹腔室隔综合征(abdominalcompartmentsyndromes,ACS)[1]。腹内高压已被作为判定SAP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2]。早期认识、严密监测、积极处理、细致护理是治疗SAP的关键。本次研究收治SAP合并腹内高压患者56例,现将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 标签: 急性重症胰腺炎 腹内高压 治疗期 护理 患者 非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米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14-22周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孕周14-22周,采用口服米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与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两种不同的引产方法比较疗效。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引产成功率分别为99%、98.75%(P<0.01),无明显差异。疼痛程度观察组轻度的70%,中度的52%,无重度的;对照组轻度的21%,中度的75%,重度的2.5%(P<0.05),差异明显。结果无论是从疼痛程度还是产程长短来看,米司酮米索前列醇组均优于利凡诺引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胃、十二指肠球部病变穿孔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及诊疗体会。方法对我院2006年10月-2014年10月收住的46例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所有病例均给予胃肠减压,抑制胃酸分泌,输液及抗生素治疗,观察腹部体征,彩超检测腹腔积液量的变化。结果45例病人获得治愈,其中非手术治疗成功32例(69.6%),手术14例(30.4%),其中一例术后死亡(因胰腺假性囊肿外引流术并发溃疡穿孔),手术均为穿孔修补术。结论对于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可选择的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行且必要,但要严格把握好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对于溃疡穿孔者保守应给予抑酸剂及抗幽门螺旋杆菌药物,可显著降低溃疡复发,避免手术。但当病情发生变化需要手术时应果断手术,切忌盲目保守。

  • 标签: 胃十二指肠穿孔 非手术治疗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跃期应用药物性脉冲镇痛的镇痛效果。方法将200例产妇,自愿原则分为两组A组(100例)为使用药物性脉冲镇痛于活跃期(宫口开大3cm)开始镇痛、B组(100例)为空白对照组。观察镇痛效果,分析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并作比较。结果A组与B组比较,A组有明显的镇痛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活跃期时长为(139±45.27)min、第二产程为(49.63±20.38)min,均明显短于B组活跃期时长的(321.85±93.67)min和第二产程的(72.13±34.87)min(P<0.01)。结论药物性脉冲镇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以加速产程,为一种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

  • 标签: 非药物 分娩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甲喋呤联合米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49例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8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给予氨甲喋呤联合米司酮治疗,对照组单用氨甲喋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期间的各项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喋呤联合米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米非司酮 氨甲蝶呤 保守治疗 异位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米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流产中的效果。方法要求流产者均采用此两种药物进行流产,观察疗效及安全。结果两者合用流产成功率达97%。结论米司酮合用米索前列醇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流产方法,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 标签: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单纯甲氨蝶呤与甲氨蝶呤联合米司酮治疗宫外孕的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宫外孕患者共8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单纯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予以甲氨蝶呤+米司酮联合治疗,对比2组综合疗效与毒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成功率97.5%,20例HCG≤2000U/L者均治疗成功(成功率100%)、20例HCG>2000U/L者治疗成功19例(成功率95.0%),治疗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HCG≤2000U/L者疗效更佳(P<0.05)。治疗组白细胞下降率2.5%、肝功能异常率2.5%、呕吐腹泻率2.5%、头晕率2.5%、口腔溃疡0%,毒副作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司酮共同治疗宫外孕综合疗效显著、安全高,值得在妇科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米非司酮 甲氨蝶呤 宫外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无胸腔镜辅助下改良Nuss手术的疗效,探讨翻转法钢板取出术的可行。方法回顾分析15例接受Nuss手术的患者,均采用无胸腔镜辅助下植入矫形钢板,术后2年取出矫形钢板,其中翻转后取出2例,翻转法取出6例,尚有7例术后不到2年未取出。结果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改良Nuss手术,手术时间(40±15)min,出血量(30±10)ml,未发生心脏损伤、切口感染、血气胸等近期并发症。8例取出矫形钢板者,翻转法取出2例,均发生术后气胸,穿刺抽气后痊愈,翻转法取出6例,未发生术后气胸等并发症。结论无胸腔镜辅助下的改良Nuss手术和翻转法钢板取出术具有创伤更小、操作更简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非胸腔镜 Nuss手术 漏斗胸 钢板取出术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米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后的复发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研究选取应用米司酮药物治疗的175例子宫肌瘤患者并于治疗后随访6个月,统计分析子宫肌瘤患者的病情复发情况,并分析不同生理阶段、子宫肌瘤个数、既往分娩史、既往妊娠史、米司酮剂量及用药时间、子宫肌瘤部位、子宫肌瘤家族史对米司酮治疗后复发率的影响。结果米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时其停药后复发率为34.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米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后复发率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米司酮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患者子宫肌瘤家族史。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米司酮用药剂量及患者子宫肌瘤家族史是子宫肌瘤患者行米司酮治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为减少子宫肌瘤患者行米司酮治疗后的复发率,建议应用12.5mg/d的剂量治疗并对存在子宫肌瘤家族史的患者加强随访。

  • 标签: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药物治疗 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55-02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有机磷中毒病患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治疗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有机磷中毒病患4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有机磷中毒病患治疗的特点与临床表现。结果结果显示,通过有效的治疗,40例急性有机磷中毒病患,经过系统的治疗方法治愈率高达95.55%。呼吸道吸入和广泛皮肤接触中毒的病患治愈率为100%,口服中度病患的病情较为严重,死亡1例。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急性有机磷中毒病患及时、正确的采取洗胃,及早、足量、反复、持续正确使用长托宁,及时准确、足量的使用解磷,能够有效避免病患各种并发症的产生。

  • 标签: 机型有机磷中毒 长托宁治疗 阿托品
  • 简介:目的探讨粒细胞缺乏肺曲霉病患者血清Dectin-1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粒细胞缺乏的曲霉病患者22例(肺曲霉病组),健康体检者54例(对照组),留取血清,ELISA方法检测两组血清Dectin-1水平。分析Dectin-1水平与血清1,3-D葡聚糖抗原检测(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GM试验)和血白细胞计数的关系。结果肺曲霉病组血清Dectin-1水平为(427.2±42.6)pg/mL,对照组为(280.8±39.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ctin-1水平与血白细胞计数、G试验、GM试验无相关。结论在粒细胞缺乏曲霉病患者血清中,Dectin-1水平明显增高,提示Dectin-1是重要的抗曲霉免疫分子。

  • 标签: 肺曲霉病 非粒细胞缺乏 DECTIN-1 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