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典型与不典型失神发作(AS)儿童的脑电图(EEG)及临床诊治。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2月某院收治的AS患儿40例,根据其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点分为典型失神发作(TAS)组与不典型失神发作(AAS)组,各20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脑电图特点及治疗控制率。结果:同TAS组患儿比较,AAS患儿起病年龄更小,患儿发作频率更低,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更长,合并其他发作类型、头颅影像学异常以及精神运动发育迟滞的占比均更高,过度换气诱发发作占比更低(P<0.05)。随访6个月,其中TAS组出现1例擅自停药;AAS组出现1例连续服用3个月后自行停药复发。TAS组控制有效率为94.74%(18/19),AAS组控制有效率为52.63%(10/1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起病年龄、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长、有无合并其他发作类型、头颅影像学表现、患儿精神运动发育情况、EEG背景活动、发作期EEG表现在TAS与AAS患儿中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鉴别两种发作类型的诊断依据。另外TAS药物控制有效率好于AAS。

  • 标签: 儿童 失神发作 脑电图 临床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孤残儿童营养不良的临床护理及预防保健方法。方法:选择我市社会福利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养的30例孤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月常规营养监护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加强临床护理和预防保健。结果:进行加强临床护理和预防保健后儿童的生长速度和体质都明显优于加强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日间全麻下小儿口腔医治过后的恢复状况及有关影响因子。方法:此次实验中共计筛选出了100例研究对象,其均来自我院,其就诊时间均为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之间,患者的年龄在2岁至6岁之间,以ASA标准为参考依据进行分级,其均在Ⅰ到Ⅱ级之间。从多方面分析评估患者在麻醉24小时之后的恢复情况。在分析影响恢复影响因素时,选定性别、年龄、麻醉时长等作为主要研究因素。按照性别划分,将患者分为两个小组;按照年龄划分,分为三组,即小于36个月、36至48个月之间、大于48个月。以麻醉时长作为分组依据,可以分成三组,即小于两个小时、两个小时到三个小时之间、大于三个小时;以治疗的牙齿数为依据进行分组,可以分为三组,即小于12颗、12到15颗、大于15颗。以七氟醚用量为依据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小于15毫升、15到20毫升,大于20毫升。结果:麻醉后24小时,出现轻度咽喉痛、咳嗽以及声嘶的概率分别为17%、20%、25%。轻度、中度恶心呕吐的发生概率为7%、1%。牙痛的程度分为三个等级,即轻度、中度及重度,发生率为43%、12%以及1%。轻度低落、焦虑的发生概率分别为29%、20%。在根据性别分组的调查中发现,不同性别的小儿患者在咳嗽、恶心呕吐方面的发生概率存在较大的差距,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在根据麻醉时长进行分组的调查分析中发现,恶心呕吐以及情绪低落的组间对比差距明显(P<0.05)。在根据治疗牙齿的数量进行分组的调查分组中可知,咽喉痛、声嘶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在年龄、七氟醚用量分组中的调查,未发现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性别、麻醉时间的长短、治疗牙齿量,会影响日间全麻下儿童口腔治疗的恢复情况。基于日间全麻,儿童口腔治疗后的恢复实效性仍有一定的提高空间。

  • 标签: 全身麻醉 儿童口腔治疗 恢复 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围绕儿童孤独症患者开展对比实验,针对家庭综合护理对其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实验时间于2022年2月--2022年8月内进行,参与样本共计70例,均选自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儿童孤独症患儿,采用奇偶数字法将参与患儿分为两组(每组35例),运用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对两组患儿护理前以及护理半年后的ADQ评分、CARS评分数据做具体统计并深入分析。结果:两组间护理前ADQ评分、CARS评分差(P>0.05),护理半年后,采用家庭综合护理的研究组数据呈现优势,相比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孤独症患者运用家庭综合护理,可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家庭综合护理 儿童孤独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日间全麻下小儿口腔医治过后的恢复状况及有关影响因子。方法:此次实验中共计筛选出了100例研究对象,其均来自我院,其就诊时间均为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之间,患者的年龄在2岁至6岁之间,以ASA标准为参考依据进行分级,其均在Ⅰ到Ⅱ级之间。从多方面分析评估患者在麻醉24小时之后的恢复情况。在分析影响恢复影响因素时,选定性别、年龄、麻醉时长等作为主要研究因素。按照性别划分,将患者分为两个小组;按照年龄划分,分为三组,即小于36个月、36至48个月之间、大于48个月。以麻醉时长作为分组依据,可以分成三组,即小于两个小时、两个小时到三个小时之间、大于三个小时;以治疗的牙齿数为依据进行分组,可以分为三组,即小于12颗、12到15颗、大于15颗。以七氟醚用量为依据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小于15毫升、15到20毫升,大于20毫升。结果:麻醉后24小时,出现轻度咽喉痛、咳嗽以及声嘶的概率分别为17%、20%、25%。轻度、中度恶心呕吐的发生概率为7%、1%。牙痛的程度分为三个等级,即轻度、中度及重度,发生率为43%、12%以及1%。轻度低落、焦虑的发生概率分别为29%、20%。在根据性别分组的调查中发现,不同性别的小儿患者在咳嗽、恶心呕吐方面的发生概率存在较大的差距,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在根据麻醉时长进行分组的调查分析中发现,恶心呕吐以及情绪低落的组间对比差距明显(P<0.05)。在根据治疗牙齿的数量进行分组的调查分组中可知,咽喉痛、声嘶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在年龄、七氟醚用量分组中的调查,未发现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性别、麻醉时间的长短、治疗牙齿量,会影响日间全麻下儿童口腔治疗的恢复情况。基于日间全麻,儿童口腔治疗后的恢复实效性仍有一定的提高空间。

  • 标签: 全身麻醉 儿童口腔治疗 恢复 术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予以综合口腔护理干预预防儿童龋齿,观察并分析临床效果。方法 以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为研究时段,将其均分后进行常规口腔护理(对照组)和综合口腔护理(观察组)的临床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儿童配合度为96.67%,组间数据信息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施综合口腔护理后,观察组3个月后龋齿发生率、半年后发生率、9个月后发生率、1年后发生率分别为3.33%、3.33%、6.67%、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在临床中具有一定不均衡性,P<0.05。结论 综合口腔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将其应用到预防儿童龋齿中,临床成效明显,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预防 儿童龋齿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为保障儿童免受传染病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保障下一代的生命健康,我国普及了儿童预防接种。在相对经济、简单、有效的情况下促使儿童形成机体免疫。这不仅有益于儿童健康,同时还有助于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本文主要概述社区儿童预防接种宣教的应用形式,与重点问题相关应用进展。

  • 标签: 健康教育 社区 儿童 预防接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间我院小儿康复科收治的 25例脑瘫患儿作为为对照组,选取 2019年 5月 -2020年 5月间我院小儿康复科收治的 25例脑瘫患儿作为实验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智力发育情况、 运动发育情况以及对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智力发育情况、运动发育情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 2个月后,实验组患儿智力发育情况、运动发育情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在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中采用心理护理增强了患儿的信心,提高了与医生的配合度,有效改善其运动、智力发育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脑瘫 康复训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儿童自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期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入组儿童自闭症患者132例列为观察对象,入组后,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组(两组,每组66例),一组观察组予以常规治疗+康复训练干预,一组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作用。结果:经治疗,观察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可有效提升儿童自闭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实践、应用。

  • 标签: 康复训练 儿童自闭症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儿童健康是人的一生全面发展的基石,儿童早期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阶段,其影响会延续到成年期,甚至终身。儿童最主要的看护人(广义上指“家庭成员”),对儿童长期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所有家庭都需要得到帮助,从而来学习如何更好地带孩子,如何敏锐地发现并且有效地应对孩子的需求。保障和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是儿童保健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因此早期发展综合指导工作是儿保门诊的重点工作之一。本文将通过综述目前国内外早期发展综合指导工作模式,进一步为儿保医生开展早期发展综合指导工作提供循证支持。

  • 标签: 儿童保健 早期发展
  • 简介:儿童参加临床试验是促进儿童用药健康发展和用药安全的重要手段,但邀请儿童参加临床试验面临的风险高于成人。为了保护儿童的利益,使其免受伤害,作为保护受试者权益重要措施的知情同意和知情同意书,在遵循一般医学伦理学原则基础上,还应考虑儿童心理、思维发育尚未完全的特点,本着保护儿童这一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尊重儿童意愿的精神进行设计与操作。

  • 标签: 儿童用药 药物临床试验 知情同意 知情同意书
  • 简介:目的通过在电视X光机(C形臂X射织成像系统)监测下手法整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同时交叉克氏针固定方法,免除切开复位之苦,赢得早期肘关节功能锻炼时间。方法复位时使骨折端桡侧嵌插、尺侧分离,矫正尺偏及尺侧倾斜,恢复骨折段正常轴线,电视X光机下交叉克氏针固定。结果42例中,40例得到2年以上随访,骨折全部愈合。通过摄取肘关节标准正、侧位X线片测量携带角、肱骨外髁骺栈角,肘内翻发生率7。5%。结论电视X光机下手法整复交叉克氏针固定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

  • 标签: 治疗 肱骨髁上骨折 交叉克氏针 X光机 穿针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14C尿素碳呼气试验(^14C-UBT)在农村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调查中的应用和评价。方法:对119例儿童^14C-UBT呼气试验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阳性55例,阳性率46%,其中男29例,占阳性率53%,女26例,占阳性率47%。119例中有症状60例,阳性40例,(阳性率67%),无症状59例,阳性14例,(阳性率24%)。结论:^14C-UBT试验是一种简便、较经济、安全可行的无创性诊断方法。

  • 标签: ^14C呼吸试验 幽门 螺旋杆菌 儿童 流行病学
  • 简介:近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若干意见》,这是近10年来我国关于儿童用药的第一个综合性指导文件。《意见》规定,六部门将推动药企研发和生产适宜儿童的药品品种、剂型、规格。

  • 标签: 儿童用药 《意见》 药品品种 国务院 计生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 EB病毒性脑炎 (HSE)临床表现和预后,探讨小儿 EB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 ,指导 EB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8年 1月至 2014年 9月我院儿科收住院的 24例 EVE患儿,观察临床表现及预后。结果 24例患儿中发热 24例 (100% ),总发热时间 4~ 7天 6例, 8~ 14天 15例,~ 21天 3例,高颅压症状 16例 (67% ),脑膜刺激征 13例 (54% ),意识障碍 14例 (58% ),昏迷、抽搐及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各 10例( 42% )。 CSF检查示外观均清亮,糖、卤化物均正常范围,白细胞及蛋白定量轻度升高 14例 (58% ),其余均正常范围。 结论 在儿童病毒性脑炎中 EBE并不少见,且多单独出现而非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 (1M)的一部分,临床上具有易迁延特点,表现热程长,脑脊液恢复慢,但脑脊液改变无特异性 ,EBV脑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较重,可累及额叶、颞叶、丘脑、基底节、小脑等部位,大多数 EBV脑炎预后良好,存在基底节及丘脑病变的患儿易出现后遗症。

  • 标签: EB病毒 脑炎 儿童 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