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神经性贪食症是在现代激烈竞争的社会中渐渐凸显的病证,中医对其临床辨证,多认为与肝气郁滞,气郁化火,肝胃郁热或肝郁乘脾有关。现代对其中医药治疗仍处在探索阶段,但根据临床不同的阶段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肝郁一直贯穿始终,因此临床采用疏肝解郁泻热的丹栀逍遥散为主进行化裁,治疗神经性贪食症,充分发挥了中医药治疗特色,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神经性贪食症 心理 中药治疗 丹栀逍遥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身心并护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按照统计学原理将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神经内科收治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例数均为39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接受相同的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化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化护理基础上采取身心并护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患者接受治疗的时候,护理人员采取身心并护的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有效改善患者情绪,促进患者康复,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身心并护 神经内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常见治疗安全隐患,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防范对策,希望能为临床实践提供启示和参考,提高患者治疗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观察组用优质治疗方法,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然后对比分析两组的安全事故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安全事故发生率方面,观察组3%优于对照组25%;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5%优于对照组78%,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常见治疗安全隐患包括意外受伤、医护工作不到位、管理缺失等方面,对患者治疗产生不利影响。为有效应对安全隐患,为患者治疗创造良好条件,应该采取预防性管理对策,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治愈率和医院的社会影响力。

  • 标签: 神经内科 治疗 安全隐患 管理
  • 简介:摘要讨论实施全面护理对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由于危重症病人病情危重,变化快,给患者和家属的心理上带来沉重的压力,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例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率较高的大多是老年人,患者出血后残疾的率较高,出血量较大的是外科治疗,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类患者手术后治预后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研究显示,综合、全面、强化、延续的整体护理服务将常规的基础护理与专科专业护理有机结合,在增进患者康复、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我院神经外科2013年12月—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神经外科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 标签: 危重症护理 护理干预 神经外科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危重病症患者肠道护理实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重症患者128例,对于这些患者需要给予长期的营养支持,运用常规护理方式以及护理方法。结果经过治疗检查了解所有患者清蛋白、前蛋白等部分免疫功能出现下降,只有1例死亡,代谢性并发症是5例,感染性并发症是15例和肠胃并发患者2例。结论在处理神经内科病重者的过程中,需要先对肠道内的各个营养物质进行处理,发现护理效果明显,并且减低并发症以及死亡概率,最终有助于提升蛋白含量以及免疫能力,这项护理治疗临床推广有着重大和深远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临床护理 不安全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以某医院神经内科在2016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246例门诊抑郁障碍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先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中文版)和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对246例患者进行初步筛查和汉米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然后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总病例数246例中,CES-D>16分总人数82人,其中抑郁障碍32人,抑郁发作、抑郁复发、恶劣心境分别为11人、13人和8人;抑郁障碍患者中主诉特点头晕占比最高为46.9%;HAMD评分在8~16分及17~23分数段分别占比46.9%和43.8%;有68.8%患者认为自己是身体不适,另外31.2%患者认为自己是心理问题导致的不适。结论对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能够帮助医生在认识及治疗该疾病。

  • 标签: 神经内科 抑郁障碍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护理过程对于患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不仅给患者提供了康复,还对其安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进行护理的时候,应该要尽量避免造成患者损害的因素,神经内科比较特殊,一般治疗的患者年龄都比较大,高龄患者的病症不仅复杂,并发症多,病情严重,治疗周期长,因此比起其他的科室患者,他们更加危险一些,风险性也高一些。所以,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者更要关注患者的护理风险问题,确保护理的安全性,让患者能够尽快的康复。

  • 标签: 神经内科护理 不良事件 管理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特质性焦虑个体认知加工过程的本质展开探索。方法研究小组自2016年5月—8月于本市各个大学校园筛选出共计4617名符合正态分布的样本群体,最终确定特质性焦虑被实者376名。采用sMRI技术与Resting-statefMRI技术考察分析特质性焦虑个体不确定加工相关的大脑结构形态学特点与自发神经活动水平;结果特质性焦虑男性被实者焦虑平均分数为(40.74±6.17)分低于女性被实者(48.13±7.62)分(t=2.247,P=0.018);特质性焦虑分数与大脑右侧枕中回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P<0.05);大脑双侧额上回、右侧辅助性运动区的低频振幅波幅与特质性焦虑评分正相关性明显,大脑左侧小脑与丘脑低频振幅波幅与特质性焦虑评分负相关性明显(P<0.05)。结论特质性焦虑个体进一步产生可能与大脑右侧枕中灰质皮层体积下降有关,特质性焦虑个体对关系信息的过度敏感及情绪情感信息及其感觉信息整合加工失调、紊乱是导致特质性焦虑个体异于正常控组个体大脑自发活动基线水平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 标签: 特质性焦虑个体 大脑基础 不确定加工 神经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的针灸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2016年1月—2018年1月患者60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并且将这些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可以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中,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分型针灸治疗,对两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评价临床应用辨证分型针灸治疗的疗效。结果研究组经辨证分型针灸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辨证分型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在临床中发挥积极疗效。结论在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中,应用辨证分型针灸治疗,发挥实际应用价值,临床疗效较好,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发挥优越性。

  • 标签: 周围性面神经炎 辨证分型针灸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内科医院感染行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选取124例进行研究,并根据其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6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①经比较,观察组的医院感染率为6.45%,低于对照组的22.58%,且其护理满意度为95.16%,高于对照组的80.65%,组间差异显著,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在干预后均显著下降,前后差异有意义(P<0.05),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缓和护患矛盾,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神经内科 医院感染 预见性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神经外科监护病房(NICU)收治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的病人"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夯实基础护理”的效果,方法调查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后病房医生、病人、家属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病情变化得到及时发现,病人心理、生理需要能及时得到满足,医生、病人、家属满意度大幅提升。结论夯实基础护理后,护理整体水平得到全面提高,优质护理服务在NICU切实可行。

  • 标签: NICU 优质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某地级市三甲综合性医院神经内科重点MDRO感染住院患者43例为MDRO组,同期未感染重点MDRO的住院患者43例为对照组,回顾性比较分析两组的相关因素,针对其中的影响因素探讨护理干预措施。结果43例MDRO感染患者中CRAB25例、MRSA8例、CRE7例、MDRPA3例,下呼吸道感染37例、泌尿道感染3例、血流感染1例、腹腔内组织感染1例、软组织感染1例;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APACHEII评分≥20分、住院时间≥30天、气管插管、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使用抗菌药物时间≥1周是住院患者感染MDRO的影响因素(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科MDRO以CRAB为主,主要感染部位是下呼吸道,应加强MDRO感染影响因素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MDRO的产生及传播。

  • 标签: 神经内科 多重耐药菌 影响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地塞米松和阿昔洛韦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早期治疗中的疗效。方法以90例72小时内发病的面神经麻痹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实施地塞米松、阿昔洛韦及安慰剂治疗,疗程7天,所有病人常规给予维生素B1、B12及康复等治疗,以House-Brackmann为评分标准,观察病人的痊愈率。结果显示地塞米松组3个月痊愈率为95%,阿昔洛韦组为70%,安慰组为65%。结论早期应用地塞米松能有效改善早期面神经麻痹病人的痊愈率,无明显证据证明阿昔洛韦能改善面神经麻痹的痊愈率。

  • 标签: 地塞米松 阿昔洛韦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情况。方法随机择取我院2015年01月~2015年12月,在神经内科进行住院诊治的脑卒中患者78例。参照抽签平均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并对比、统计和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评分较之护理前均有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在临床总有效率(92.31%)方面也显著高于对照组(69.23%),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恢复,提高临床康复效果。

  • 标签: 神经内科 脑卒中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总结了25例接受激素冲击治疗的视神经炎患者的护理体会从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指导和病情观察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激素冲击治疗可有效对于视神经炎的治疗具有明确的疗效,规范的护理对于患者的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方法对25例视神经炎患者给予激素冲击治疗,根据病情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结果本组患者通过治疗22例治愈,3例好转。结论在发病后尽早使用激素是治疗的关键。视神经炎发病急,如不及时尽早治疗可导致不可逆损伤。患者的心理负担重,护士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对保证治疗效果有一定作用。

  • 标签: 视神经炎 激素治疗方法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期间压疮、感染发生率及总发生率、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包括坠床、滑倒、脱针、医患矛盾等)。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感染发生率、总发生率分别为4.44%、2.22%和6.66%,显著低于对照组17.78%、17.78%和35.56%(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22%,显著低于对照组17.78%(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可提高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减少并发症并避免不良事件出现,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神经内科 循证护理 压疮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患者在非肌松的情况下应用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体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年月我院收治的58例神经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应用舒芬太尼,对患者插管时的体动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患者气管插管前后的MVP、HR进行分析和对比,实践证明,气管插管时以及插管后和正常值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在神经外科的中有一定的作用,能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满足治疗要求。

  • 标签: 神经外科 气管导管 体动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10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上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干预的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干预的满意度为68.00%,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将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神经内科 住院患者 优质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栓塞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脑栓塞后抑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的护理办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之外,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最后,对比两组患者的HAMD(抑郁情况)评分,FMA(肢体功能)评分,以及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对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HAMD评分分别是(3.15±1.18),(5.26±2.25)。观察组护理后的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次,观察组FAM与ADL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尽快融入到社会生活中。

  • 标签: 护理干预 脑栓塞抑郁症 神经功能 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