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两种口腔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探究出一种能有效减低口臭、口腔感染发生率的口腔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013年受治的112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平均56例,对照组用九尔口爽含漱液对患者进行常规口腔护理操作;观察组在常规口腔护理操作基础上,用九尔口爽含漱液进行口鼻腔冲洗法。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口臭发生率和口腔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行九尔口爽含漱液口鼻腔冲洗法,对于预防口腔及口臭感染很有效,可以减少下呼吸道感染,且口感更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4年9月入住本院的患有颅脑外伤和脑出血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人。其中,对照组采用非早期气管切开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气管切开方式实施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采取早期气管切开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救治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后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各项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颅脑外伤及脑出血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治愈率高;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早期气管切开 颅脑外伤和脑出血 临床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微创经皮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微创经皮治疗,对照组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50例,优22例,占44%;良18例,占36%,可8例;差2例,占4%,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50例,优20例,占40%;良14例,占28%;可6例,占12%;差10例,占20%,总有效率为70%,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胫骨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具有较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胫骨骨折 微创经皮 临床价值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治疗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动脉切开取栓术和腰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术后联合药物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年内观察组无复发,对照组4例复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效果较好,复发率低,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动脉切开取栓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60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根据随机方法划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和研究组各30例(采用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踪随访半年,对两组最终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研究组在治疗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胫骨Pilon骨折患者采用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 胫骨Pilon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3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后肉芽组织增生行氩气刀治疗的护理。方法采取有效术前仪器的准备、患者的准备及心理护理、术中的配合、术后的病情观察、并发症的护理等。结果13例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肉芽组织增生行氩气刀治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但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氩气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2007年4月-2011年4月腹腔镜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一期缝合组与T管引流组,每组各48例,比较术后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性不明显(P>0.05),一期缝合组术后排气时间早于T管引流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T管引流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胃肠功能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腹腔镜 胆总管结石 一期缝合 T管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颅脑外伤所致脑出血患者在临床中行早期气管切开方式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颅脑外伤所致脑出血患者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A组接受气管插管治疗,B组接受早期气管切开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治疗前,组间对比NIHSS评分情况,结果显示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B组NIHSS评分低于A组,差异显著(P<0.05);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A组70.00%(P<0.05)。结论对于颅脑外伤所致脑出血患者,对其行早期气管切开方式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对神经功能造成的损伤程度,从而提升疗效,应当推广。

  • 标签: 颅脑损伤 早期气管切开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带螺纹克氏针内固定方式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上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2年6月—2015年11月,收治的25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14岁,平均7岁;左侧13例,右侧12例,25例患者均为外伤所致闭合性骨折,伸直尺偏型19例,伸直桡偏型6例,其中GarlangⅡ型7例,GarlangⅢ型18例,采用切开复位带螺纹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本组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8.5个月,无术后伤口感染及克氏针退针、松动病例,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按照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优20例,良3例,一般2例,差0例,优良率达92%,临床疗效确切。结论切开复位带螺纹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切开复位 带螺纹克氏针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微创结合有限切开复位技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分组对照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胫骨干骨折90例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经皮微创结合有限切开复位技术手术,对照组为同期行传统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根据Johner-Wrubs标准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按Johner-Wrubs标准疗效判定对比术后功能恢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微创技术治疗胫骨干骨折优于传统手术治疗,能在术中创伤及术后恢复上达到满意效果。

  • 标签: 经皮微创 有限切开 胫骨干骨折 手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胆结石患者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护理效果,并总结相关的护理经验。方法对97例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研究,均接受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资料收集时间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入组患者被实施分组研究,术后对照组(49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给予全方位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观察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27%,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7%,P<0.05。结论对患者实施全方位术后护理效果确切,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 标签: 胆结石 腹腔镜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撬拔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Ⅱ~Ⅳ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跟骨SandersⅡ~Ⅳ骨折患者76例,按照随机的分配原则将76例患者分成两组,各38例,其中一组患者在治疗中应用撬拔复位内固定治疗为撬拔组,另一组患者在治疗中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为切开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临床疗效评分采用Maryland评分,对患者的跟骨结节角(Bohler角)和跟骨交叉角(Gissanes角)进行测量。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Bohler角与Gissane’s角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治疗后的两组的Bohler角与Gissane’s角的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SandersⅣ骨折的切开组Maryland评分明显高于撬拔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切开组的SandersⅡ-Ⅳ患者治疗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撬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跟骨SandersⅡ-Ⅳ骨折治疗中应用撬拔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在临床中均可应用,在跟骨SandersⅣ骨折中采用切开复位的治疗较好。

  • 标签: 撬拔复位 切开复位 跟骨SandersⅡ-Ⅳ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比较使用Liss钢板内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到2012年我院收治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6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A组和B组。我们对A组采用Liss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而对B组我们则使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方式治疗患者,最后比较A组和B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均无明显差别,但A组骨性愈合时间,明显短于B组。术后,两组患者均出现了并发症,但A组的各项并发症人数均低于B组,并发症总人数远远也少于对照组,(P<0.05)。对A组和B患者进行HSS评定后,发现A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Liss钢板内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两者相比较,Liss钢板内固定具有更加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Liss钢板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股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后腹腔镜技术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共94例,均为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患者平均年龄38.5岁。结石直径6-21mm。9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42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失败。8例为输尿管上段多枚结石。结果94例均在后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150min,平均80min。术中出血40~110ml,平均53ml。术中均放置双J管。住院时间8~10天,术后无明显并发症。71例随访3~12个月,肾积水明显减轻,无输尿管狭窄。余患者失访。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具有微创、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部分取代传统开放手术。

  • 标签: 后腹腔镜 输尿管结石 切开取石
  • 简介:摘要总结18例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迟缓症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完善术前检查和准备,术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重视体位、饮食指导和出院指导。18例手术患者其中1例出现皮下气肿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治愈。18例患者出院后均恢复正常饮食并定期随访。

  • 标签: 贲门失迟缓症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术的应用,以扩大腹腔镜手术的范围。方法在腹腔镜下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部分患者行T管引流术,部分患者行胆总管Ⅰ期缝合术。结果97例患者,手术成功94例,阴性探查2例,中转开腹手术1例,放置T管66例,无一例死亡。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具有痛苦小、损伤轻、恢复快等优点,使患者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腹腔镜 胆总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危重症患者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危重症PDT患者4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摸球法分为A组(n=23,行常规护理)和B组(n=23,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上,A组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PDT治疗的ICU危重症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普及推广。

  • 标签: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ICU危重症患者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引导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ICU收治的58例神经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取传统气管切开术治疗(对照组,29例)与应用实时超声引导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治疗(观察组,29例)的各项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与死亡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实时超声引导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治疗神经重症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愈合快、术中出血量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显著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 经皮扩张切开术 神经重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超声乳化手术与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96例,依照治疗方式差别分成单治组和联合组,各组48例,对比治疗的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手术完全成功率与单治组相比,差异比较显著,P<0.05。结论将超声乳化手术与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治疗中,可提高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值得应用。

  • 标签: 小强切除术 超声乳化术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