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从理论上看财政规模弱化不可避免。英国作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源国之一,其行政管理改革充分贯穿和系统展现了新公共管理理念的精髓。以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以来(1979—2006)的财政数据为依据,对瓦格纳定律进行实证检验,具有显著的代表意义。根据英国财政数据的研究结果与新公共管理理念高度吻合,表明瓦格纳定律在英国的适应期已经结束。有理由认为,只要推行新公共管理运动,瓦格纳定律就难以得到支持。鉴于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世界性,及其不断推进的必然性,应当重新审视瓦格纳定律的客观性。有鉴于此,中国应该顺应世界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潮流,立足于中国现实和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发展趋势,本着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适时调整财政政策。

  • 标签: 新公共管理 英国财政支出(1979—2006) 瓦格纳定律 实证分析
  • 简介:公共责任是现代公共行政的灵魂,公共服务是现代政府首要的、也是根本的职能。行政权力的公共性决定了政府公共服务的核心是公共责任,公共责任履行的充分程度就成为政府公共服务的实质标准。政府在本质上是一种为公民和社会共同利益服务的组织,因此,服务是政府的首要职能,政府提供公众服务是一种责任而绝非恩赐。提供公众服务,必须树立“公众至上”的观念,一切以服务对象的满意为标准,这是对政府责任性和政府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效益服务的最具权威性和决定性的价值评判。政府作为公来利益的代表,其责任性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政府在公泉中的形象和地位以及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 标签: 政府公共服务 政府责任
  • 简介:协商治理的成长以协商民主为理论来源,受公共行政民主化的现实引导。协商治理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理性有限和能力不足,不平等和复杂性,以及共识障碍和价值偏离等问题的挑战,只有重视公共权力及其作用才能有效应对协商治理前提性、基础性和目标性的挑战。因此,需要从公共权力运行公开化的语境下寻求协商治理的发展之道,以公共权力维护协商治理的权威性,以公共权力运行保障协商治理的有效性。并在公共权力运行公开化过程中通过信息公开、结构开放和价值包容,不断提升协商治理参与者的理性和能力,保障协商治理过程的公平和条件的均衡,以及维护协商治理的合法性共识和公共精神,从而以积极、坦诚、负责任的态度服务于协商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协商治理 协商民主 公共权力运行公开化 民主化 有效性
  • 简介:权责分离、用权神秘化、玩弄权术、权力角逐、权力寻租是领导公共权力异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权力运行中,传统“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部分领导者自律意识不强、“经济人”利益驱使、领导公共权力“自蚀”作用等是导致领导权力异化的主要原因。应通过塑造全新政治文化、坚持长期道德教化、建立合理利益分配机制、推进权力结构调整、完善领导监督体制、增强“以法制权”建设、培育全新市民文化等措施以有效的控制领导者公共权力异化。

  • 标签: 公共权力 权力异化 官本位
  • 简介:完善西部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对于西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西部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目前西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仍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农村公共服务效率,阻碍西部农业发展。因此,针对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转变观念、明确西部地方政府职能、实现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探索决策机制科学化、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途径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 标签: 西部农村 公共服务体系 社会主义新农村
  • 简介:基于存在男性偏好的亚洲5个国家和地区性别失衡治理方面的相关二手数据,采用了公共治理的6要素理论框架,分别从目标、理念、结构、机制、工具和绩效方面总结和比较了中国大陆、韩国、中国台湾、印度和巴基斯坦性别失衡治理模式。研究发现,5个国家和地区在治理目标和理念上有较大的共同之处,在治理目标上主要是针对偏高的出生性别比和女孩死亡水平的治理,在治理理念上直接治理和间接治理并重;但在结构、机制、工具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也导致了治理绩效的不同。其中治理较为成功的是韩国,采取了较为合理的治理结构、机制和工具。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他国家和地区则分别在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或治理工具方面存在一些局限,从而导致其治理绩效不明显。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了针对中国大陆地区性别失衡治理的政策建议。

  • 标签: 性别失衡治理 公共治理 国际视野 比较
  • 简介:技术评价起源于从社会的角度上关注技术发展,通过向决策者提供可能影响未来技术的消息,早期技术评价发挥的是预警功能,其理念是期望能够依据评价结果采取行动以避免负面影响.随着科学技术对社会影响的日益扩大,新的技术评价模式与方法工具开始涌现,技术评价逐渐被认为是一种用来管理技术的战略工具,而不仅是一种决策过程中客观、中立的输入因素.对不同技术评价范式的特点和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分析.

  • 标签: 技术评价 范式 公共决策
  • 简介:作为研究非线性动态机制的混沌理论把偶然性、非线性、非平衡性、不稳定性带进了公共行政的视野.混沌理论为深入研究现代行政组织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提供新的理论手段和理论范式.在混沌理论的透视下,新公共管理呈现着与该理论相对接的范式特征.

  • 标签: 混沌理论 公共行政 新公共管理 非线性动态机制 行政组织 范式特征
  • 简介: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是反映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有效性的一种新兴重要工具,便于为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信息参考。当前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仍面临着诸多困境,正确处理好政府供给与公民需求、财权分配与事权安排、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这三大关系,是政府需着力突破的瓶颈。服务型政府建设以公民满意为目标导向,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成为今后地方政府工作的攻坚重点。

  • 标签: 地方政府 公共服务 有效供给 绩效评价
  • 简介:建国六十年来,我国的公共服务体系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时,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相对薄弱,公共服务理念滞后于经济发展,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必需充分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正确把握其基本特征,科学制定建设路径,构建政府公共服务职责体系,深化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加快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的绩效,创新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通过各项改革与调整,逐步建立起惠及全民、公平公正、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根本保障。

  • 标签: 建国60周年 公共服务 服务型政府 体制创新
  • 简介:运用扎根理论,采用网民对宁波公务员错时工作政策评论的案例,对网民政策态度的形成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通过对网络评论帖进行编码分析,本文发现“印象”和“比较心理”在网民的政策态度形成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印象主导网民的政策认知,比较心理催生政策情绪;通过进一步讨论,提炼出“政策认知定势”和“政策沉淀”概念,认为“政策认知定势”和“政策沉淀”分别是导致网民政策认知偏差的主客观因素。文章还初步归纳出网民政策态度形成过程模型和网民政策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模型。

  • 标签: 政策态度 扎根理论 政策认知定势 政策沉淀
  • 简介:当前,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农产品工业化之殇引起公众对于科学的信任危机。科学与社会互动的"发声"与"呛声"呈现协同演化趋势,在"意见的公开广场"上各方力量交锋更为激烈。Web2.0赋权当代青年参与科学传播,网络青年自组织创造了多个情境化版本。在"有反思的科学传播"发展阶段,对话是必由之路。媒介社区青年想象共同体以廓清环境为己任,调动公众参与,期望重建安全与信任;为对话协商、营造共识氛围、重构理性、建设公共空间提供了可能。互联网领域的科学传播充满意识形态之争,需要调整、规范各个多元化利益主体的行动框架,共建科学传播的良性治理结构。当前我国科学传播处于渐进式、不均衡发展状态,要把科学传播纳入公益救助,探索公益和商业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 标签: 科学传播 食品安全危机 公共空间 青年 网络参与
  • 简介:满足农村公共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取消农业税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存在许多问题,而探讨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财政保障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 标签: 农村 公共产品 财政保障机制
  • 简介:公民参与是实现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途径,但在现实的政策执行中,公民参与大多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这使得公民参与这种民主方式对公共政策的执行不具影响力,因而也失去了实质意义,所以我们鼓励公民有效参与。本文将对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的现状展开分析,并提出公民有效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的实现途径。

  • 标签: 公民参与 有效参与:政策执行 实现途径
  • 简介:当前我国农民自组织公共参与意识缺乏主要表现为公共精神缺失、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公共参与认知不足和公共参与效能感不强四个方面。公共精神缺失的原因在于公共参与地位不平等、积极性不足、公共价值观认同度低与组织成员公民精神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不强的原因在于对社会责任意识认知不足、未能将社会责任意识融入组织意识和未能实现社会责任意识规则化;公共参与认知不足的原因在于对村庄公共事务认知不足、对当前村庄治理方式认同感低与治理主体意识不强;公共参与效能感不强的原因在于评价机制与反馈机制不健全。当前应从以下两个路径培育农民自组织公共参与意识:一是拓展农民自组织的组织意识内容,培育农民自组织成员公共参与意识;二是细分农民自组织公共参与意识内容,明晰农民自组织公共参与意识培育具体路径。

  • 标签: 农民自组织 公共参与意识 公共精神 社会责任意识 公共参与效能感
  • 简介:社会公正成为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其原因在于社会公正是公共行政权力产生的根源,是公共行政权力行使合法性的必然要求,是公共权力追求的目标。社会公正成为公共行政价值取向的路径选择,根本问题就在于如何对一种合作体系中的主要社会制度进行设置,掌管权利和义务的分派,决定社会生活中的利益与负担的合理分配。

  • 标签: 社会公正 公共行政 价值取向 路径选择
  • 简介:改革开放战略带来的新机遇,开放发展战略带来的新挑战,对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期待。作为国家治理体系重要角色之一的地方政府,若要实现公共行政的整体效能,更要通过转型,坚持科学发展观来构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才能优质高效地向社会供给公共产品和服务。但是,在地方政府转型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困境。本文试图从行政公开、行政执行、行政效率三个维度的立体框架来分析地方政府转型的绩效困境,探索政府转型的有效路径。

  • 标签: 公共行政 地方政府 绩效治理
  • 简介:近些年西方各国都先后进行了公共服务体系改革,这种改革旨在转变政府角色、改变工作方法与观念、削减财政压力,提供公众满意的高品质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在英国主要体现为政府向社会提供开放的公共服务,保证公平为主要特色;美国公共服务体系改革以市场为主导、竞争为核心、讲求效率为主要特色。英美两国公共服务体系改革的理念和做法各有所不同,但都值得我国借鉴。我国公共服务体系改革要在明确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责,加大财政投入为改革提供财力保障,培育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主体等方面有所创新。

  • 标签: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职责 财力保障 多元供给主体
  • 简介:协商民主作为当代西方一种新的民主理论与实践形态,以其固有的特性,对政策合法性的提升有着根本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协商民主内在的一些紧张关系,以及将协商与决策诉诸制度实践时存在的非连续性问题,也可能影响到因为协商而获得的决策的合法性。就中国目前现实来看,需要作出一系列的努力来通过协商对话提升政策合法性。

  • 标签: 合法性 协商 民主 决策
  • 简介:城市公共场所由于具有开放或者半开放便于进入、人员集中便于恐怖分子杀伤、人们互不相识便于恐怖分子藏匿、出入自由便于恐怖分子逃逸、发生袭击影响巨大等特点,特别容易成为恐怖分子进行恐怖袭击的目标或场所。对于此类恐怖袭击。反恐怖部门应当进行公共场所风险评估、及时发布预警,进而动态调整防范体系,以保证先敌而动。与此同时,反恐怖部门还应当利用城市内信息采集系统进行情报搜集、采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情报分析、通过社会行为分析发现恐怖分子,进而提升情报工作水平,提高防范城市公共场所遭受恐怖袭击的效能。

  • 标签: 城市公共场所 恐怖袭击 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