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构建并制备能够有效表达EB病毒BHRF1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观察BHRF1表达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KMB17)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法,从B95-8细胞扩增EBVBHRF1基因,克隆至pWPIGW慢病毒载体上,与pVSVG及pSPAX质粒共转染人胚肾293T细胞,包装出重组慢病毒。将纯化后的重组慢病毒直接感染293T和KMB17细胞,荧光显微镜、实时定量RT-PCR、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BHRF1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BHRF1表达对凋亡诱导剂或无血清培养诱发KMB17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重组慢病毒介导BHRF1在293T和KMB17细胞内获得表达,能有效地抑制KMB17细胞的凋亡。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BHRF1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

  • 标签: EB病毒 BHRF1 慢病毒载体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EB病毒感染儿童患者的抗病毒药物应用。方法:关于该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均来自于我院中被确诊为EB病毒感染的患儿,合计60例,截取诊治起止时间为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根据其年龄大小区分为学龄前期组和学龄期组,各30例,就两组的不良症状发生率和肝功能等级评估值展开对比。结果:经展开对两组的咽部充血、咳嗽等不良症状发生率进行对比,获知学龄期组较之学龄前期组居更低(P0.05),经分组治疗后学龄前期组较之于学龄期组呈现更高(P

  • 标签: EB病毒感染儿童 抗病毒药物 药物应用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为目前我们需要一直重视的病毒,从被发现到现在已经足足有近两年时间了。由于其传播速度快、感染危害大和传播基数大的实际情况,即便是已经研制出疫苗的中国也不能掉以轻心。而对于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们来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疑是危险的。这不仅是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本身的危害巨大,对于正在成长初期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更加危险的。同样,从另一方面来说,孩子们对于身体尚没有一个准确的认知,身体一旦出现状况,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种前期潜伏期长的病毒,并不能像成年人一样有一个及时准确的反馈。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向幼儿普及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知识,从而顺应当今社会防疫的要求,保护好幼儿们的生命安全。

  • 标签: 幼儿教育 新冠防治 新冠普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巨细胞病毒(CMV)-DNA病毒含量与子宫内膜癌(EC)危险因素关系及预测模型。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EC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根据1∶1匹配病例对照原则选取同期子宫内膜增生(EH)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HPV-DNA、CMV-DNA阳性率及病毒含量,经由单因素分析将P<0.05的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C危险因素,评价HPV-DNA、CMV-DNA与EC危险因素的相关性,采用似然比卡方、拟合优度检验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对EC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年龄≥ 55岁、体质量指数(BMI)≥ 24 kg/m2、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有恶性肿瘤家族史、有激素替代治疗史均高于对照组[72.41%(42/58)比39.66%(23/58)、70.69%(41/58)比43.10%(25/58)、36.21%(21/58)比10.34%(6/58)、31.03%(18/58)比8.62%(5/58)、29.31%(17/58)比5.17%(3/58)、27.93%(17/58)比8.6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V阳性率、CMV阳性率、HPV-DNA、CMV-DNA病毒含量高于对照组[62.07%(36/58)比29.31%(17/58)、81.03%(47/58)比41.38%(24/58)、(471.16 ± 33.58)copies/ml比(240.08 ± 17.41)copies/ml、(256.19 ± 24.77)copies/ml比(132.27 ± 13.20)copies/ml](P<0.05);年龄≥ 55岁、BMI ≥ 24 kg/m2、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恶性肿瘤家族史、激素替代治疗史、HPV阳性、CMV阳性是EC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HPV-DNA病毒含量与EC患者年龄、恶性肿瘤家族史、糖尿病史呈正相关(P<0.05),CMV-DNA病毒含量与年龄、恶性肿瘤家族史、高血压史呈正相关(P<0.05);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值和真实值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30(95% CI 0.885~0.976),当个体发生医院感染的预测概率>0.528时,预测灵敏度为84.48%,特异度为89.66%。结论EC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而HPV-DNA、CMV-DNA病毒含量均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基于EC病理特征及HPV-DNA、CMV-DNA病毒含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整体预测价值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巨细胞病毒 危险因素 子宫内膜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巨细胞病毒(CMV)-DNA病毒含量与子宫内膜癌(EC)危险因素关系及预测模型。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EC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根据1∶1匹配病例对照原则选取同期子宫内膜增生(EH)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HPV-DNA、CMV-DNA阳性率及病毒含量,经由单因素分析将P<0.05的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C危险因素,评价HPV-DNA、CMV-DNA与EC危险因素的相关性,采用似然比卡方、拟合优度检验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对EC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年龄≥ 55岁、体质量指数(BMI)≥ 24 kg/m2、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有恶性肿瘤家族史、有激素替代治疗史均高于对照组[72.41%(42/58)比39.66%(23/58)、70.69%(41/58)比43.10%(25/58)、36.21%(21/58)比10.34%(6/58)、31.03%(18/58)比8.62%(5/58)、29.31%(17/58)比5.17%(3/58)、27.93%(17/58)比8.6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V阳性率、CMV阳性率、HPV-DNA、CMV-DNA病毒含量高于对照组[62.07%(36/58)比29.31%(17/58)、81.03%(47/58)比41.38%(24/58)、(471.16 ± 33.58)copies/ml比(240.08 ± 17.41)copies/ml、(256.19 ± 24.77)copies/ml比(132.27 ± 13.20)copies/ml](P<0.05);年龄≥ 55岁、BMI ≥ 24 kg/m2、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恶性肿瘤家族史、激素替代治疗史、HPV阳性、CMV阳性是EC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HPV-DNA病毒含量与EC患者年龄、恶性肿瘤家族史、糖尿病史呈正相关(P<0.05),CMV-DNA病毒含量与年龄、恶性肿瘤家族史、高血压史呈正相关(P<0.05);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值和真实值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30(95% CI 0.885~0.976),当个体发生医院感染的预测概率>0.528时,预测灵敏度为84.48%,特异度为89.66%。结论EC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而HPV-DNA、CMV-DNA病毒含量均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基于EC病理特征及HPV-DNA、CMV-DNA病毒含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整体预测价值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巨细胞病毒 危险因素 子宫内膜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HIV低病毒血症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毒学失败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9月-2021年9月纳入的3200例病例进行研究,一线治疗队列(不含克立芝)与二线治疗队列(含有克立芝),将各项数据分成低病毒血症组与无低病毒血症组,针对不同水平与频率患者的风险比(HR)采取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进行有效对比。结果:通过对病例LLV后病毒学失败的具体发生状况进行对比可得知,在一线治疗队列当中,从没有出现过LLV病例病毒学失败发生率是1.81/100(95%C:1.75/100-1.88/100人年),发生LLV51-999 copies/mL病例VF发生率提升,其中,LLV51-199copies/mL组病毒学的失败发生概率并没有提升,LLV 200-399copies/mL组与LLV 400-999copies/mL组的VF发生率不断升高。在二线治疗队列当中,从没有出现过LLV病例病毒学失败发生率是2.15/100(95%C:1.75/100-1.88/100人年),发生LLV51-999 copies/mL病例VF发生率提升,其中,LLV51-199copies/mL组病毒学的失败发生概率并没有提升,LLV 200-399copies/mL组与LLV 400-999copies/mL组的VF发生率不断升高。结论:200-999 copies/mL或者单独一次、连续性发生低病毒血症与后期病毒学失败存在密切联系,导致其风险的发生概率明显提升。

  • 标签: 抗病毒治疗 艾滋病 低病毒血症
  • 简介:摘要随着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 2,SARS-CoV-2)疫苗的研发上市,接种疫苗已成为阻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传播的最有效途径。然而,SARS-CoV-2变异株的不断出现对疫苗的免疫效力带来了一定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对目前主要出现的SARS-CoV-2变异株及其变异位点进行了总结,分析了SARS-CoV-2变异株对疫苗免疫保护效力的影响。

  • 标签: 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 病毒突变 疫苗效力 刺突蛋白
  • 简介:摘要自取样是受检者自己采集标本进行疾病检测的方法,具有隐私性强、操作方便简单、时间地点自由等优点,可以提高受传统观念影响、工作时间限制及交通和医疗不发达的偏远地区的人群参加疾病检测及筛查的依从性。随着“互联网+医疗健康”及“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发展,居家自取样检测成为疾病检测及筛查的一个发展趋势。HIV及HPV感染给个人及社会带来较重的负担,在一级预防的有效性、普及性不足的现况下,二级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其带来的不良后果的有效措施。目前关于HPV和HIV自取样检测的研究较多,其检测结果可靠性较高,且在人群中接受度较高,对于提高宫颈癌筛查覆盖率及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诊断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居家自取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巨细胞病毒(CM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围产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2例围产感染CMV的患儿和80例围产感染HBV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于我院分娩的90例健康儿为对照组。采集患儿及其母亲血液标本,检测CMV感染组患儿和母亲的CMV-IgM和CMV-IgG指标值,检测HBV感染组患儿和母亲的HBV标志物和母亲HBVDNA,对照组健康儿和母亲做上述对应检查。结果CMV感染组患儿母亲的CMV-IgM、CMV-IgG阳性率依次为44.44%、83.33%,均高于对照组母亲的12.22%、23.33%(P<0.05)。54例母乳CMV-DNA阳性配对的患儿尿CMV-DNA阳性的配对率为81.48%(42/54),18例母乳CMV-DNA阴性配对的患儿尿CMV-DNA阳性的配对率为22.22%(4/18),二者比较,P<0.05。同时,80例HBV感染组患儿母亲HBeAg、HBVDNA阳性率依次为80%、75%,均高于对照组母亲的17.78%、13.33%(P<0.05)。结论母体感染CMV、HBV是造成围产感染的重要因素,加强孕前和围产期检查对防治围产感染的意义重大。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围产感染
  • 简介:目的进一步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明确携带HBV孕妇干预治疗对保护婴儿抗-HBV感染的意义。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转录体(RNA)检测在母婴传播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91例HBsAg/HBeAg呈阳性孕妇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为61例,以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与左旋咪唑涂布剂阻断治疗;对照组为30例。治疗组在孕26周起开始阻断治疗,自母亲及其婴儿血清和母亲乳汁中提取核酸,经PCR及RT—PCR分别扩增HBVDNA和RNA,Southern—blotting验证反应的特异性,取代表性产物克隆、测序,检测血清HBVDNA及全长型(IRNA)和顿挫性转录体(trRNA)。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外周血HBVDNA、fRNA和trRNA的阳性率分别为3.3%,3.3%,47.5%和6.7%,13.3%。70.0%。治疗组的前二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但trRNA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携带HBV孕妇于孕晚期给予HBIG和左旋咪唑涂布剂阻断治疗后,婴儿HBVDNA和fRNA携带率明显降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超过1/2的患儿携带trRNA。trRNA在HBV母婴垂直传播过程中有可能是一个出现更早期的可检测指标,有助于确定新生儿HBV感染的状态。

  • 标签: 孕期干预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 左旋咪唑涂布剂 乙肝免疫球蛋白 病毒转录体
  • 简介:本研究建立了检测与诊断猪圆环病毒的PCR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标准化研究。该方法快速、敏感、特异性强,可扩增10ng的阳性质粒的DNA.可以从30μL病料组织悬液或全血中扩增检测PCV,并且该方法可以区分PCV1和PCV-2,对其它病原微生物如PPV、PRRSV、SIV以及许多细菌不能检出。应用此方法对6省市的12个猪场的225份病料进行了检测,对阳性病料进行了病毒分离,对分离的病毒进行了电镜观察与序列测定,结果证实分离的病毒为PCV-2。

  • 标签: 断奶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猪圆环病毒2型 PCR 分离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已治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病毒清除时间延迟相关因素。方法以武汉协和医院2020年1—3月228例经核酸确诊的COVID-19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毒清除时间21 d为界,分为延迟清除组(136例)和对照组(92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发病至入院时间、实验室检查指标等。应用Logistic分析与COVID-19患者病毒清除时间延长风险相关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曲线描述不同IL-6水平、不同入院时间的病毒核酸阳性比例,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延迟清除组和对照组病毒清除速度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总体病毒清除时间为23.00(18.00,30.25)d,两组常见临床症状为发热和咳嗽。病毒清除时间延迟的危险因素有发病至入院时间>10 d(aOR=6.581, 95%CI:3.505~12.354)和IL-6浓度>17.49 pg/mL(aOR=2.766, 95%CI:1.282~5.964)。Kaplan-Meier曲线显示,发病至入院时间>10 d以及病程中IL-6浓度>17.49 pg/mL的患者病毒清除速度更慢(log-rank P<0.05或0.01)。结论IL-6浓度和发病至入院时间长短与COVID-19患者的病毒清除时间是否延长相关,因此在症状出现后尽早入院治疗有利于患者病毒清除。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病毒清除 回顾性队列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吸毒人群HIV、HBV和HCV混合感染病毒载量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95名静脉吸毒者进行HIV、HBV和HCV病毒载量测定。结果:抗-HIV阳性者和抗-HIV阴性者病毒载量(log)平均值分别为4.156±1.986和2.647±0.283(t′=5.63,P〈0.05)。无论抗-HIV阳性和阴性与否,两组间HCV病毒载量水平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t=0.251,P〉0.05)。结论:尚需对静脉吸毒人群HIV、HBV和HCV混合感染病毒载量间的关系进行多中心深层次的研究。

  • 标签: 静脉吸毒人群 HIV/HBV/HCV 病毒载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病毒药物对儿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114例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用药方法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中,治愈21例,有效2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5.71%;观察组中,治愈29例,有效2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55%,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中应用抗病毒药物可以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喜炎平注射液 呼吸道感染 儿科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新发急性传染病,自2019年12月武汉出现首发病例以来,目前已波及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多个国家。目前该病的确诊依赖于患者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核酸检测或病毒基因测序。本文报道1例临床流行病学史明确、临床表现及CT影像学动态变化高度符合的疑似患者,连续3次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由此分析,对于部分COVID-19病例,因缺乏咳嗽、咯痰等呼吸道症状,单纯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阴性不宜作为排除诊断的依据,应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及临床表现做出综合判断,以免漏诊。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胸部CT 咽拭子 病毒核酸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小鼠CXCR3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应用RT-PCR方法从小鼠脑组织中扩增分离CXCR3基因,经双酶切位点插入腺病毒载体pacAd5中,经氨苄青霉素抗性筛选、酶切及DNA测序方法验证目的基因。采用Lipofectamine?2000将重组腺病毒载体CXCR3/pacAd5转染HEK293AD细胞,包装、扩增后测定病毒滴度。结果RT-PCR方法获得1.1Kb目的基因CXCR3,经氨苄青霉素抗性筛选的重组克隆经酶切及DNA测序证实为目的基因。重组CXCR3/pacAd5转染HEK293AD细胞后获得包装及扩增,病毒滴度达1.8×108PFU/ml。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小鼠CXCR3的重组腺病毒载体CXCR3/pacAd5,可用于进一步研究CXCR3参与多种疾病转归的分子免疫机制。

  • 标签: 趋化因子 受体 CXCR3 腺病毒载体
  • 简介: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指的是慢性HBV感染患者合并肿瘤时接受细胞毒性或免疫抑制治疗期间出现的HBV复制,可以导致肝细胞连续性坏死及肝功能进行性下降,最终产生程度不一的损害,轻者表现为肝炎症状,重者出现暴发性肝衰竭而死亡。目前通常认为这是合并慢性HBV感染的肿瘤患者,尤其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等接受化疗常见的并发症。现将2005年进修期间收治的3例患者报告如下。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感染者 再激活 乙型肝炎病毒(HBV) HBV感染患者 慢性HBV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口服轮状病毒疫苗预防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种疫苗的523名儿童相关资料,随机分成对照组(256例)和研究组(267例)。对照组未做特殊处理,研究组口服轮状病毒疫苗,保持对所有儿童的随访,对比1年之内儿童的轮状病毒性肠炎发生率、各项临床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轮状病毒性肠炎发生率为5.62%,低于对照组的15.23%(P<0.05);研究组儿童大便次数、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低于对照组的7.03%(P<0.05)。结论 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可以有效降低轮状病毒性肠炎发生率,加快患儿康复进程,减少治疗经济压力,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备较大推广价值。

  • 标签: 轮状病毒疫苗 轮状病毒性肠炎 临床指标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