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进一步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明确携带HBV孕妇干预治疗对保护婴儿抗-HBV感染的意义。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转录(RNA)检测在母婴传播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91例HBsAg/HBeAg呈阳性孕妇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为61例,以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与左旋咪唑涂布剂阻断治疗;对照组为30例。治疗组在孕26周起开始阻断治疗,自母亲及其婴儿血清和母亲乳汁中提取核酸,经PCR及RT—PCR分别扩增HBVDNA和RNA,Southern—blotting验证反应的特异性,取代表性产物克隆、测序,检测血清HBVDNA及全长型(IRNA)和顿挫性转录(trRNA)。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外周血HBVDNA、fRNA和trRNA的阳性率分别为3.3%,3.3%,47.5%和6.7%,13.3%。70.0%。治疗组的前二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但trRNA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携带HBV孕妇于孕晚期给予HBIG和左旋咪唑涂布剂阻断治疗后,婴儿HBVDNA和fRNA携带率明显降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超过1/2的患儿携带trRNA。trRNA在HBV母婴垂直传播过程中有可能是一个出现更早期的可检测指标,有助于确定新生儿HBV感染的状态。

  • 标签: 孕期干预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 左旋咪唑涂布剂 乙肝免疫球蛋白 病毒转录体
  • 作者: 伍智勇 徐孟 贾李佳 曹影 刘翟 刘海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微生物资源与生物信息研究中心,武汉 430071 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微生物资源与生物信息研究中心,武汉 430071,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微生物资源与生物信息研究中心,武汉 430071 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南宁 530004
  • 简介:摘要近年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性感冒、埃博拉出血热等病毒性疾病呈现愈演愈烈、愈发愈快的趋势。为保障人民健康和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研究病毒的致病机理与宿主免疫调控机制,解析病毒与宿主的基因表达调控规律,监测病原病毒与防治病毒病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转录组测序是一类在RNA水平上关注基因在特定时空状态下表达特征的技术,是分析差异基因表达和研究mRNA差异剪接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进步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的成熟,转录组学研究向着低成本、低技术门槛的方向发展,逐渐从理论研究领域向临床实验室过渡,改变着临床工作人员对病毒病毒病的传统认知,被越来越多的用于病毒转录机制、病毒与宿主的免疫互作、追踪疾病进展以及抗病毒药物研发等方面研究。本文主要对宏转录组的技术流程、常用软件以及病毒病毒病方向的应用场景进行综述,并对细胞群转录组、单细胞转录组、单细胞核转录组以及空间转录组的方法与应用进行简要介绍,以期为病毒转录机制研究与病毒病的防控提供方法学参考。

  • 标签: 病毒 宏转录组 细胞群转录组 单细胞转录组 单细胞核转录组 空间转录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对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9月至2019年10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269例HIV感染者,将其分为HIV单独感染组和HBV合并HIV感染组,比较2组患者ART启动时和ART后不同时间点(2、4、8、12、24、36、48和96周)的肝功能、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 RNA变化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和χ2检验。结果HIV单独感染组145例,HBV合并HIV感染组124例。ART启动时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t=9.566)、丙氨酸转氨酶(t=-4.652)、总胆红素(t=-25.47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RT后24、48和96周时,HIV单独感染组与HBV合并HIV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305.9±156.9)/μL比(266.2±172.5)/μL、(388.5±226.1)/μL比(380.8±287.4)/μL、(369.5±191.4)/μL比(453.6±179.6)/μL;ART后48、72和96周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长值为121.0(-52.5, 144.5)/μL比156.0(-35.8,185.8)/μL、139.0(-116.0,176.8)/μL比114.5(-59.5, 229.0)/μL、-91.0(-110.0, 153.3)/μL比-94.0(-130.8, 114.3)/μ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16、-0.066、-1.414、Z=-1.715、-0.802、-1.602,均P>0.05)。ART后24、48和96周时,HIV单独感染组的HIV RNA抑制率分别为89.7%(130/145)、96.6%(140/145)和96.6%(140/145),HBV合并HIV感染组分别为87.1%(108/124)、92.7%(115/124)和94.4%(117/1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26、0.053、0.017,均P>0.05)。ART后第2周、第4周HIV单独感染组肝功能异常率分别为3.4%(5/145)、6.2%(9/145),低于HBV合并HIV感染组的21.0%(26/124)、13.7%(17/1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121、4.309,均P<0.05);而第8周[10.3%(15/145)比9.7%(12/124)]、第12周[9.0%(13/145)比9.7%(12/124)]、第24周[9.7%(14/145)比8.9%(11/124)]、第36周[9.7%(14/145)比10.5%(13/124)]、第48周[8.3%(12/145)比8.1%(10/124)]、第96周[2.8%(4/145)比0(0/124)]的肝功能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30、0.040、0.049、0.051、0.004、3.472,均P>0.05)。结论合并HBV感染对HIV感染者的ART效果无不良影响。

  • 标签: HIV 肝炎病毒,乙型 同时感染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 简介:艾滋病(AIDS)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致的免疫系统损害和感染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能明显降低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和病死率。因HAART需要终身服药,病情稳定的患者在门诊治疗,依从性很难得到保证,如何使患者顺利进行治疗,是临床治疗和护理值得探讨的问题。其中健康宣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 标签: 艾滋病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健康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艾滋病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咨询和日常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基础上给予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依从性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艾滋病患者HAART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从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艾滋病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护理干预 依从性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建立SYBRGreenI实时RT-PCR快速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RSV)A、B亚型的方法。方法:根据RSVG蛋白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三条引物,其中P1为RSV通用引物,P2、P3分别为A、B亚型特异性引物。使用SYBRGreenI荧光染料结合熔解曲线分析进行检测,根据产物特征性熔解温度(meltingtemperaturesTm)鉴别RSVA、B亚型。结果:本法对RSVLong株(A亚型)和CHl8375株(B亚型)进行检测,其Tm值分别为84.06和89.06℃;与常见呼吸道病毒间无交叉反应;48例临床标本中检出RSV阳性29例,其中A亚型占72.4%(21/29),B亚型占27.6%(8/29)。结论:SYBRGreenI实时RT-PCR结合熔解曲线分析检测RSV亚型具有快速、简便、特异等特点,可对临床标本直接分型。

  • 标签: 呼吸道合胞病毒 实时PCR 熔解曲线分析
  • 简介:摘要PERV是一种整合到猪基因组中的逆转录病毒,在异种移植、生物人工肝等技术中可能感染人。PERV存在于猪的各种组织器官中,并可体外感染人源细胞及细胞系,其复制、表达及对受体细胞的感染能力均与其分子结构相关,本文就PERV的分子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PERV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帮助。

  • 标签: 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分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大连市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AIDS)接受国家实施的全面免费高效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评价抗病毒药物的实用性。方法综合历年病人CD4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耐药性诸因素,从不同方面分析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接近正常人水平,病毒载量下降到50cp/ml以下,全面免费抗病毒治疗效果明显。结论高效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是延长艾滋病病人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但要克服耐药性。

  • 标签: 高效逆转录 抗病毒治疗 病毒载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艾滋病治疗中,将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作为临床方案的意义。方法:艾滋病患者选入研究。共计100例。时间:2020.01-2021.01。以抽签法为方案,对患者进行分组处理。参照组:50例,行规律用药治疗。试验组:50例,采取规律相关高效抗反转录病毒干预方案。评析、研究各组机体免疫功能、机会感染情况。结果:(1)试验组各项免疫指标均更高,P<0.05。(2)试验组机会感染率更低,P<0.05。结论:治疗艾滋病,采取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方案,所得效果理想。一方面,患者免疫功能提升。另一方面,患者机会感染发生概率降低,可有效改善其预后。

  • 标签: 艾滋病 体液免疫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2月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收治的41例艾滋病患者,均给予患者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生存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后,P<0.05;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7.80%。结论:在艾滋病治疗中给予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有效率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临床效果理想。

  • 标签: 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 艾滋病 疗效
  • 简介:摘要一些HIV感染者在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过程中体重会过度增加,甚至出现超重或肥胖。这一现象会增加非艾滋相关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加重家庭和社会的医疗与经济负担。本文概述了常用ART药物引起体重增加的可能机制及应对措施对HIV感染者ART后的体重增加问题进行阐述。

  • 标签: HIV感染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体重增加
  • 简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therapy,ART)在人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中的应用极大地降低了HIV病毒载量,随之使CD4+细胞上升,免疫功能恢复。这些免疫学的改变对患者是有利的,减少了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可延长生命。但经ART后不久,部分患者却由于对病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失控而引起病情加重,

  • 标签: 艾滋病 HIV AIDS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反转录病毒(ARV)药物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疗效及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因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感染的艾滋病患者24例,临床针对艾滋病的征兆及临床表现采取抗反转录病毒(ARV)药物治疗。结果24例艾滋病患者经抗反转录病毒(ARV)药物治疗后患者临床出现的发热、腹泻、皮肤疾病、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等症状均有所缓解,细胞比例倒置现象明显恢复,瓶小板恢复正常。结论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艾滋病的最根本的治疗方法,其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 标签: 艾滋病 抗反转录病毒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艾滋病患者的临床上应用不同的诊疗方案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艾滋病患者纳入此次临床研究工作中,按照诊疗方案的不同,将其作为此次临床分组的主要依据,给予对照组的60例患者常规诊疗方案,剩余的60例患者则将常规诊疗技术取代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并将其纳入至试验组中,诊疗工作完成后,由调查人员负责统计两组患者的诊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住院情况等各项数据。结果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60例患者中,3例出现恶心症状、4例出现乏力症状、2例出现腹泻症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试验组的60例患者中,1例出现乏力症状、1例出现腹泻症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数据结果的比较显而易见,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艾滋病患者的临床上,为了增强临床治疗的安全性,获得显著的疗效,须采取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将其作为艾滋病患者的最佳诊疗技术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 标签: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艾滋病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后母婴传播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患儿的抗体转阴情况及其临床特征。方法以2019年10月至12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科门诊接受随访的106例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比较ART前后,抗-HIV转阴与抗-HIV阳性患儿的淋巴细胞计数和HIV RNA。结果106例患儿中,男65例(61.32%),女41例(38.68%),年龄为(8.9±4.7)岁。ART后,3例(2.83%)患儿抗-HIV转阴,103例(97.17%)抗-HIV阳性。3例抗-HIV转阴患儿均为男性,且均在6月龄前开始接受ART。抗-HIV转阴患儿与抗-HIV阳性患儿抗病毒治疗时长分别为4.67(4.19,4.70)年和5.17(3.96,9.01)年,开始ART时年龄分别为1.38(1.36,2.32)月龄和51.14(15.90,73.40)月龄。ART前和ART后目前情况,抗-HIV转阴患儿的CD3+T淋巴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分别为3 376(2 772,4 813)/μL和2 275(2 122,2 944)/μL、2 457(1 792,2 869)/μL和1 279(1 123,1 640)/μL、0.26(0.24,0.32)和0.37(0.35,0.38)、1.21(0.76,2.01)和1.35(1.25,1.40),分别高于抗-HIV阳性患儿的2 156(1 351,3 163)/μL和1 885(1 468,2 455)/μL、443(167,956)/μL和751(544,977)/μL、0.22(0.18,0.37)和0.27(0.22,0.32)、0.31(0.13,0.50)和0.76(0.53,0.98)。ART前,抗-HIV转阴患儿和抗-HIV阳性患儿的HIV RNA分别为5.73(5.62,5.87) lg拷贝/mL和5.33(4.71,5.75) lg拷贝/mL;ART后,3例抗-HIV转阴患儿HIV RNA均低于检测下限,77.67%(80/103)的抗-HIV阳性患儿HIV RNA低于检测下限。结论经母婴传播感染HIV的患儿早期接受ART,可能出现抗-HIV转阴。及早诊断新生儿HIV感染,尽早给予ART,有助于其病毒学抑制和免疫功能重建。

  • 标签: HIV 血清转换 抗病毒治疗 母婴传播
  • 简介:目的:探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毒副作用,以期更好治疗该疾病。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117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进行毒副作用比较。结果:共出现毒副作用患者43例,其中胃肠道反应21例,比率为48.84%,皮疹、骨髓抑制、脂肪重分布均为5例,比率均为11.63%,乳酸酸中毒2例,比率为4.65%,肝肾功能损害、神经系统损害、末梢神经炎均3例,比率为6.98%,胃肠道反应和其他毒副作用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早期有较多毒副作用,在临床上要加以监测。

  • 标签: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 艾滋病 毒副作用